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特區施政回顧與前瞻(2015.12)

發布日期:2015-11-30


☉文/柳蘇


梁振英上任以來的第四份施政報告將於明年1月發表,面對回歸18年來特別是梁振英上任三年來的施政得失與經驗,面對本屆任期距換屆只餘一年多時間,梁振英第四份施政報告引人矚目。


回歸逾18年來,香港歷經三任特首,其施政得失與經驗值得回顧與總結。比較起來,三任特首施政風格各有不同,得失與經驗也各有所長。但比較明顯的是,第三任特首上任以來,一直受到港人和中央肯定和讚譽。例如國家主席習近平1118日下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會見了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習主席在會面中指出,特區政府及時將施政重點轉移到經濟民生上來,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積極回應。中央政府充分肯定、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工作,希望特區政府帶領香港社會各界凝聚發展共識,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同時抓住國家制定「十三五」規劃、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等帶來的機遇,進一步謀劃和推進香港長遠發展。


首任特首董建華施政艱難


首任特首董建華於1997年上任後,心懷鴻圖大志,強調要把握歷史發展機遇,特別是在經濟和教育方面多所着力。但董建華出任後,大部份時間都在面對超越他估計的局面,包括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23條立法、沙士等。董建華施政之艱難,從以下兩點可見一斑:在政治上,董建華孤身一人進入港英政府留下的公務員體系,領導這個東西方交匯的特別行政區,其孤獨感從未消除。董建華孤身一人苦撐7年無以為繼的教訓,就是董建華無法組成真正支持和擁護他的管治班子;在經濟上,香港回歸之時樓價高企,經濟表面繁榮,但已重病纏身,董建華本來已察覺到香港有「病」,並準備着手去解決,只不過他不懂靈機應變,不懂得因應環境的改變而調控政策策略,以致他推行的八萬五導致樓市崩潰和20037150萬人大遊行。董建華施政雖然力有不逮,但個人道德品質卻普遍得到讚譽。


第二任特首曾蔭權房策失誤


曾蔭權自2005年接棒,他在施政報告中多次強調「新」(新方向、新挑戰、新天),提及香港未來依靠推動「六大優勢產業」以鞏固香港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六大產業包括文化、創意工業、教育、私營醫療、檢測認證及環保工業,但六大產業一直停留在「講多過做」的階段。曾蔭權忽視香港貧窮問題,否定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解散扶貧委員會。曾蔭權一個明顯的政策失誤是房屋問題,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曾暗批曾蔭權任內七年不賣地,是埋下香港樓價飆升的禍因。事實上,在曾蔭權管治的中後期,民情普遍擔憂樓價飆升令無樓一族難以上車,而他遲遲不肯復建政府資助的居屋以舒緩置業壓力,令人質疑他向大地產商利益傾斜。而他在下台前被傳媒揭露多次收受富豪送出「好處」、官式外訪時花費過多的負面新聞,其殺傷力較諸政策性失誤更加直接、更加兇猛。


梁振英首份報告最重房屋問題


實際上,前任兩位特首董建華與曾蔭權,雖然在個人品質上差距甚大,但他們施政失誤的共同重大問題,就是政策傾向大商人一邊,這便種下禍根,導致香港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積重難返。


針對回歸以來特區施政得失,梁振英競選特首期間,就將「扶貧」及「房屋」問題列為施政的重點。梁振英2013116日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準確把脈香港的深層次問題,直面經濟民生難題和累積已久的房屋問題,土地及房屋供應就佔了四分之一篇幅。首份施政報告提出7項增加資助房屋供應計劃和10項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宏大計劃,短期土地措施活化現有資源,極力緩解住房需求,長遠措施重啟當年香港大規模開發土地、發展多個新市鎮、推行龐大公營房屋計劃的成功經驗,推動大規模舊區重建,移山填海並聚焦新界大開發。本港房屋問題積重難返,是上屆政府遺留給梁振英及香港市民要承受的惡果。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努力扭轉土地供應長期不足所引致的營商環境惡劣、住房缺口巨大、經濟規模受限、就業渠道狹窄等難題。


梁振英第二份報告重點扶貧


梁振英201411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以「讓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讓年青的各展所長、讓香港得以發揮」為主題,從扶貧安老助弱、培育下一代及土地房屋等八個方面着手,目標明確、措施實在,反映對經濟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在首份施政報告確立任內五年的施政方針及發展方向之後,第二份施政報告在薄弱環節有所加強,根據社會問題的輕重緩急,有的放矢,優化本港資源配置。重點放在扶貧及教育方面,顯著加大對低收入家庭、老人、兒童青年就學方面的資助。社會福利的政府經常性開支,將由他上任前的400多億元跳升至近600億。此前受到批評的房屋供應計劃也在報告中作出修改,將未來10年住宅供應量上調至47萬套,而以重稅抑制炒賣和外來投資者的措施則將持續。


梁振英第三份報告涵蓋廣泛


梁振英第三份施政報告以《重法治 掌機遇 作抉擇》為題,涵蓋政策範圍廣泛,立足於香港經濟民生持續改善,以促進經濟、增加房屋供應和發揮人口潛能為主要範疇,就扶貧、安老、環保、醫療、教育與青少年發展提出一系列措施,內容紮實,重點突出,細節具體,措施有力,致力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既有效回應了民意訴求,亦為香港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訂定了方向。第三份施政報告可圈可點之處,就在於「作抉擇」三字,這是政府對當下香港面臨不合作運動的重重陰霾,如何讓這些政策措施有效落實的直接回應,答案就是吸納民意,順應民意,訴諸民意。不過,香港社會對施政報告的焦點放在引言部份,因為施政報告在引言開宗明義提出警惕「偏離《基本法》的主張」,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的文章和書籍鼓吹「港獨」,這是特區政府首次發出遏止「港獨」的明確訊息,警醒港人在國家民族大是大非問題以及香港700萬市民整體利益面前,港人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用明確的態度遏止「港獨」在香港蔓延。


梁三年兩大施政重點成效顯著


20151022日梁振英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發言指出,房屋方面,本屆政府雙管齊下的措施逐步見效,除了透過印花稅遏抑外來需求、投資需求和炒賣需求之外,特區政府認為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大量增加土地供應。三年前本屆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努力,開始形成新的和較大量的住宅供應;扶貧方面,本屆政府下決心正視貧窮問題,並且通過以「貧窮線」作為衡量貧窮問題和制訂政策的依據,令香港的貧窮狀況持續改善,2014年的貧窮人口減至96萬,貧窮率跌至14.3%,兩者都是六年來的低位。政府的政策介入成功令172600戶在2014年脫貧,貧窮人口連續第二年低於100萬,反映各項扶貧工作取得相當成效,今後政府和全社會要繼續努力。


事實說明,面對回歸以來特區施政得失,梁振英競選特首期間就將「扶貧」及「房屋」問題列為施政的重點,而梁振英上任三年來這兩大施政重點已取得顯著成效。


房屋方面,特區政府在去年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決定採取「供應主導」的策略,逐步扭轉目前房屋供求嚴重失衡的局面,並續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增加房屋土地供應。政府201562日發表的《施政匯報》透露,明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高達2萬個,較過去10年平均數高逾七成,為10年來最高紀錄,可望扭轉長期以來房屋供求嚴重失衡的局面,切實回應市民置業安居的民生訴求。


扶貧方面,過去三年梁振英已按計劃推出多項重大的扶貧舉措,包括重設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扶貧委員會、破天荒制訂首條官方貧窮線、落實惠及40多萬長者的「長者生活津貼」、積極籌備全新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向關愛基金注資150億元、推行涵蓋多項措施,並惠及不同群組的扶貧藍圖等。


房屋及扶貧問題會繼續深化


前瞻梁振英明年1月發上任以來的第四份施政報告,房屋及扶貧問題會繼續深化。


房屋方面,第四份施政報告需要落實長遠房屋策略並定期檢討,開拓更多土地,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但政府在制訂樓市調控措施時,不宜把樓價一次性降下來,否則港人資產價值蒸發,重蹈亞洲金融風暴後樓價大跌的覆轍。第四份施政報告應針對不同市民需要而制訂相應房屋政策,如推行「首次置業計劃」,劃撥土地並限制銷售對象,只准首次置業的港人購買,不單解決年輕人上車上樓問題,又可開拓新市場。


扶貧方面,20151010日梁振英出席扶貧委員會高峰會時表示,退休保障是委員會來年的重點工作,委員會將於今年12月就退休保障問題進行為期6個月的公眾諮詢,就退休保障發展的方向諮詢公眾。他續指加強有需要的長者的退休保障,政府責無旁貸,同時,亦要考慮社會的持續負擔能力,避免為將來的香港社會和將來的香港市民造成不能承擔的財政壓力。


退休保障是未來施政最燙手問題


今屆政府任期已過大半,仍未「埋單」的施政承諾,退休保障肯定是最重要和最燙手的一項。據悉政府的退休保障諮詢檔會同時提出「全民」及「非全民」兩大政策方案建議供公眾考慮,但不久前有消息指,政府會將退休保障劃分為「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受政府委託研究退休保障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指出,政府把沿用以久的「全民」退保,改為「不論貧富」,立場明顯,「有個價值判斷喺度」。他指若兩個方案的字眼是中性,仍可接受,但政府刻意標榜「不論貧富」,難免讓人覺得好像是「亂派錢」。


其實,把「全民」及「非全民」改為「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這種文字遊戲難免引起爭議,意義不大。對於退休保障最根本的問題,香江智滙主席吳歷山認為:「面對人口老化,本港建立一套覆蓋面合理、長期有效,而又可以持續的退休保障制度已是刻不容緩。關鍵在於政府要有勇氣和承擔,政府應立場鮮明地支持有審查的退休保障,不做『全民』而是比較全面、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退休保障,勿使退休保障因不可行再年復一年地拖下去,這符合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20151022日《明報》觀點版)對於如何處理好今屆政府未來施政最燙手的退休保障問題,吳歷山的意見切中肯綮。


如何配合「十三五」規劃是亮點


中國內地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發展要上台階,發展理念也要更新換代。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1029日閉幕,提出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特別強調「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十三五」規劃是國家在20162020年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對國家以及香港特區均十分重要。未來五年國家創新、包容發展,必將創造更多機遇。香港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極為重要,除了能輔助內地進一步發展之外,香港更應發揮自我優勢,鞏固自身的發展,轉型為更具活力的經濟體。


早前,為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特區政府已向中央政府提交特區的9個政策課題建議,讓內地在進行「十三五」規劃研究工作時能綜合考慮。特區政府提出的課題建議,涵蓋金融、貿易、法律、航運、旅遊、科技、文化及環保等多個重要範疇,這些均為香港能貢獻國家的主要領域。「十三五」期間,國家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實施「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和國家大數據等戰略,均顯示國家正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帶動資本、技術、裝備、服務、品牌走出去,必然要求香港「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進一步充實、升級和加強。香港必須全力以赴,發揮優勢,制訂好自己的5年發展藍圖,締造雙贏局面。前瞻第四份施政報告,香港如何配合「十三五」規劃,抓緊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鞏固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紓解目前香港年輕人面臨上樓、上流、上位的「三上」困難,將是第四份施政報告一大亮點。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