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習馬栽樹 誰來乘涼?(2015.12 )

發布日期:2015-12-03

☉文/蕭史

有學者指出,習馬會的實現將加大民進黨的競選壓力,兩岸關係向何處去將逐漸成為選戰的焦點,這對促使台灣民眾冷靜思考、比較選擇兩黨的兩岸政策很有好處。

11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進行了歷史性會面,這是兩岸分治66年來的首次領導人會面。兩岸最高領導人的直接會面將兩岸交流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儘管會面前雙方已表示將不簽署協議、不發布聯合聲明,不過從兩岸各自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來看,習馬會涉及的內容非常具體,陸台雙方亦有共識達成,這令不少學者表示成果超乎預期。隨着台灣領導人更迭在即,「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習近平語),習馬會達成的成果能否成為兩岸關係中不可逆轉的基石,或將直接影響到台海局勢的穩定與否。

馬英九成為「超級聯絡人」?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700餘字的開場白中三度提及與馬英九有關的時間節點,分別是「2008年以來」兩岸走上和平發展道路、「過去七年」台海局勢安定祥和以及「正因為有了這七年的積累」兩岸雙方才能邁出歷史的一步,恰好呼應了馬英九在致辭時對自己執政7年多來兩岸關係成果的總結。

北京為何在此時同意舉行習馬會,又為何對馬英九任期的兩岸關係大力肯定?其中一種解讀是北京希望馬英九卸任後可取代連戰成為兩岸「超級聯絡人」。

不過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原因在於與連戰相比,馬英九不僅曾擔任國民黨黨魁,同時也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在公開場合,其維護「中華民國」與「一中各表」的立場與北京並不一致,任內甚至一度被評「獨台」。無論是身份還是立場,馬英九成為「超級聯絡人」都不甚現實。

而另一種解讀則是,習對於馬英九兩岸政策的肯定意在向第三方喊話。實際上,應允在馬英九任期最後半年舉行習馬會,北京本便無意通過習馬會解決某些具體問題,更多是在為2016年台灣大選之後的兩岸關係布局:

兩岸政策曾經是馬英九的「政治優勢」,但隨着島內民粹化社會氛圍愈發濃厚,由服貿協議引發的「太陽花學運」成為轉捩點。它帶來的改變有兩個:第一,兩岸政策的優先次序被弱化,民意更關注於政府自身的效能;第二,民眾對馬英九將台灣經濟面向大陸的開放的主張產生不滿。

北京的憂慮恰恰在此。目前蔡英文在民調上優勢明顯,但在民進黨尚未放棄「台獨黨綱」之時,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取態令人擔憂。

如若民進黨上台,北京將不得不面對與一個擁有「台獨黨綱」的政黨打交道。去年9月,習近平在接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曾有過講話,與其說在「論統」,不如說更重要的用意在於重申「反獨」立場。此次習馬會,習則明確了另一條更具體的紅線:無論誰上台,若要確保兩岸關係不倒退,堅持九二共識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底線。

習馬栽樹 誰來乘涼?

接下來的問題便是,習馬會將給島內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

習馬會實現的受益人首先是國民黨參選人朱立倫。有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馬英九此行表現支持度接近七成,超過了藍綠選民的比例,顯示不少淺綠及中間選民支持習馬會的實現。而習馬會更令一度認為當選無憂的蔡英文「手忙腳亂」,先是抨擊「暗箱操作」,後又表示習蔡會是可行的選項。

更重要的是,習馬會的實現將選戰議題的重心又拉回兩岸關係。此前,蔡英文以一句「維持現狀」模糊化其兩岸政策,如今,北京方面藉由習馬會為兩岸政策劃清底線,想必大選最後兩個月,朱立倫可抓住蔡英文「軟肋」不放,促其闡釋清楚兩岸政策的具體內容,或許有利於朱選情的好轉。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便稱,習馬會的實現將加大民進黨的競選壓力,兩岸關係向何處去將逐漸成為選戰的焦點,這對促使台灣民眾冷靜思考、比較選擇兩黨的兩岸政策很有好處。

當然,理論上蔡英文也有可能是習馬會成果的繼承者。此次習馬會,無論是雙方互以「先生」相稱的會面方式,還是會面流程以及地點,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蔡英文若有意與習近平會面,無論是從溝通的便利程度還是面臨的政治壓力來看,繼承一個模式總比開創一個模式容易得多。

但是,北京不會接受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後者若要保持與北京的溝通,必先闡釋清楚對九二共識的取態。而且,蔡英文未來的兩岸政策表述很可能呈現出「兩面性」:在選舉前為穩住民意而釋放一種信號,但在執政之後採取怎樣的政策,則是另一回事。

兩岸關係如何多走一步?

如上所述,通過習馬會,北京需要對兩岸關係可能出現的倒退作出警告。然而,若要借習馬會讓兩岸關係更進一步,兩岸兩大政治分歧不可不察:

首先,九二共識雖是兩岸關係平穩發展之基,但國、共在表述方面並不一致,北京的落點在於「一個中國」,即「海峽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國民黨方面,馬英九強調「一中各表」,即「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含義認知有所不同,可以用聲明的方式各自表達」。兩者看似僅是表述順序的不同,但各自強調的重點直接折射的是國、共對一中框架的認同分歧。

北京希望加深彼岸對一中框架的認同,關鍵就在於如何針對九二共識的分歧「聚同化異」,如是,兩岸關係將得到進一步深化。當然,北京官方也清楚此議題牽涉諸多,既有島內越發走向惡性發展的所謂「主體意識」,亦涉及兩岸意識形態與政治制度的分歧。

「應該說,一個中國的原則和架構未能推進是兩岸關係發展中遇到的阻礙,下一步關鍵是要看台灣領導人如何表態。」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說。

兩岸政治關係的另一癥結,在於暫無通過建立軍事互信推動和平協定的簽署。各方消息來看,這一議題也正是此次習馬會的主要分歧之一,軍事對話未能破冰,和平協定的簽署仍然不可能實現。

朱松嶺說,簽署和平協定有兩層制約力量,即美國和台灣「獨派」不見得樂見於兩岸達成政治和軍事協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則認為,在兩岸關係中,軍事安全的問題非常複雜,在簽署和平協議之前,「首先要使兩岸政治基礎得到維護,避免出現軍事上的問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