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習馬會的意義(2015.12 )

發布日期:2015-12-03

☉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大陸已不斷融入國際組織,諸如世衛(WHO)、世貿(WTO)、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新近提出的亞投行,更不乏西方國家歡迎,習近平如今已習慣游走於歐美列強之間,相形之下,處理習馬會,便彷彿小菜一碟,除了要向13億人民交待,更在於向國際表現出前瞻性的視野和大國風範。

習馬會早在兩年多前提出,一向被認為是馬英九的意慾,即所謂尋求歷史定位,但經過兩年多接觸,一直未能成事。於今卻有忽然成功之感,怎麼說也有時機上的意義。表面看,馬英九離卸任只剩半年,心態上當然較急;可在大陸看來,兩岸領導人的第一次接觸,當然是寧選國民黨人,也不願握手的對象是民進黨人;眾所週知,馬英九卸任,接任的很可能不再是國民黨人,一旦政黨輪替,則莫說馬英九,怕連習近平也要等不及。因此,習馬會這個世紀握手,除了馬的私心,也有習的意慾。

習馬會在時機上挑得精準

客觀因素,兩岸分治66年,領導人始終未有會面,說歷史,兩岸分隔夠久了,說政治,台海實質和平也多年了,說社會層面,兩岸經貿往來,民間接觸也夠頻密了;領導人如果還要持續不接觸,反而需要更強的理由!

習馬會正式登場,吸引國際媒體雲集新加坡,可見兩岸領導人會面,不單是兩岸的事,國際人士也是多所關心。習馬會充滿新聞元素,比如會面地點為何選新加坡?為何習馬能會?又為何選擇此時會面?會面要如何進行?

習馬能會,除了大環境的氛圍改變,當然就是人的問題。兩蔣時代還是敵對氛圍,還在講「三不」,當然不會會面;李登輝、陳水扁時代,意識形態相距太遠,同樣不好會面,馬英九的兩岸價值觀顯然跟李、扁大不同,會面的意慾自然大得多。加上大陸領導人形象愈發開明,近年的習近平更是揮灑於歐美各大國之間,習馬會面正好呈現兩岸的領袖如何理性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政治問題,吸引國際媒體關注也是理所當然。

除了兩岸領袖都具備開明形象,時機上這次的習馬會也是挑得精準。先撇開台灣的內政不談,面對老美重返亞太,大陸正是南有南海問題,東有東海問題,中日因釣魚島問題關係更日趨惡劣,戰略上老美從沒放棄以第一島鍊圍堵中國;在韓日台菲之間,大陸如果要選擇打破缺口,除了對南韓友好,對本是同根生,份屬同胞的台灣,自然更不會吝嗇釋出善意。加之大陸對內要反貪腐,對外要衝破圍堵,習跟馬會面,非但能團結大陸人心,更是國際華人社會所樂見,兩岸領導人於此時會面,自然水到渠成。當然會面要有好結果,也要兩位「先生」有所表現,習馬會從時機、場合、安排、形式到表現,習近平都表現得自信和大度,不負泱泱大國的風範。

利於兩岸關係也利國共兩黨

至於馬英九,也表現出豁達的一面,台灣不比大陸,習馬會民進黨鐵定會雞蛋裏挑骨頭,未會面先說賣台,不該會面,已會面便說有失對等尊嚴,馬英九不該自我矮化;會不會面,馬英九都錯,到頭來蔡英文卻又自說日後不排除「習蔡會」。明知免不了攻訐抹黑,馬仍抵得住批評,做該做的事,正是民選領袖的應有風範。

習馬會的意義,從大環境說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往小處看便都有利於國共兩黨。但顯然,有利於國民黨的事情,在民進黨看來,便是有損於民進黨。習馬會的時機,約半年後馬便要卸任,趕在卸下權力前進行會面,民進黨自然會說,馬英九要盡用權力,在為兩岸定框架,旨在綑綁未來的領導人,要台灣人將來無從選擇,更何況馬任內民望低迷,大選後更屬看守政府,莫說兩岸在國際間的實力如今已非對稱,就是內政上,兩岸領導人的民望也高下立見,真箇要會面,也該由新任總統出馬。

另一方面,兩個月後便是台灣大選,民進黨便又說會面是選舉操作,藍營眼見選情低迷,先是粗暴地換參選人,再來便利用兩岸關係來拉抬選情。誠然,習馬會的舉行是在大選之前,選舉民調正處下風,國民黨如果甚麼都不做便很有可能輸掉選舉。但不少評論都認為,如果純粹為選舉,藍營固然是做些事情比甚麼都不做好,可會面對選情而言,不過是把雙面刃,選民重視的是政黨的兩岸政策,政策做得好,自然會得選民認同,如果只是一面倒的靠攏大陸,光靠兩岸關係拉抬選情,反而會讓多數的年輕選民憂慮;正如民調結果所顯示,不少人贊同習馬會,可在選情上,國民黨的參選人朱立倫,在習馬會後支持度猶未拉拔起來。

台灣未能擺脫從島內看世界

在媒體的反應來看,台灣媒體的關注度顯然遠超大陸,偏偏媒體重視的,跟民進黨亦相去不遠,不外對馬英九的表現評價,對選舉的後續影響,甚至乎輕忽馬英九在會面時提出維護台海和平,維持台灣現狀的五點主張。不正顯示台灣慣從海島心態出發,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的尊嚴,台灣前途問題;反觀大陸,媒體反應便低調得多。除了是政治制度,媒體生態的分別外,更重要是國力自信的表現;自江澤民而後,大陸已不斷融入國際組織,諸如世衛(WHO)、世貿(WTO)、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成為各個組織不可或缺的中堅份子,新近提出的亞投行,更不乏西方國家歡迎,習近平如今已習慣游走於歐美列強之間,相形之下,處理習馬會,便彷彿小菜一碟,除了要向13億人民交待,更在於向國際表現出前瞻性的視野和大國風範。

兩岸的分野,會面後馬英九親身上陣,回應各個媒體的問題,卻始終以台灣媒體為主;反觀大陸便低調得多,只由國台辦的張志軍跟記者作簡短的應對,隱約說明,兩岸問題始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表現,除了是政治制度的分別,究其實台灣始終未能擺脫從島內看世界,而大陸則寬廣得多,表現出來的,是如何在國際的觀看下和平處理歷史留下來的兩岸問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