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中國軍改打響發令槍(2016.2)

發布日期:2016-01-29


☉文/胡襲紫


軍方智囊人士稱:中國軍改是「一場不流血的戰役」。軍權顯赫的四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退出了歷史舞台,軍方高級智庫軍科院、國防大學等,也在被「動刀」之列。軍隊過去「將軍林立,烏紗遍地」的狀況為之改觀,軍改之後「烏紗變少,軍權變小」,中央軍委統帥一切的局面逐步形成。


中國軍隊改革近期大手筆一個接一個,機構重組和人事調整都進入高峰期。


「多部制」與權力結構重構


軍委機關由「總部制」調整為「多部制」的整體格局近日已浮出水面。四總部被廢後,轉設「三委、七部(廳)、五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即: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科技委,軍委辦公廳、聯合總參謀部、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裝備發展部、訓練管理部、國防動員部,以及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身兼中共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在接見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人時表示,「軍委機關調整組建任務已基本完成,這是我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取得的一個突破性進展,是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的一個標誌性成果,是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的關鍵一步。」


根據軍方的對外口徑,將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是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優化軍委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突出核心職能,整合相近職能,加強監督職能,充實協調職能,使軍委機關成為「軍委的參謀機關、執行機關、服務機關」。


在過去四總部體系下,以總參和總政的職權為最大,組織結構上也都是巨無霸。


總參是負責組織指揮全國武裝力量軍事行動和建設的領導機關。由於解放軍不設立陸軍司令部,總參也代行管理、指揮陸軍的職能。


在總參的業務部門中,正軍級編制的作戰部(一部)、情報部(二部)、技術偵察部(三部)都是核心部門。下轄8個正師級單位的作戰部不僅是總參序列中的「老大」,也因負責全軍軍令調度而被譽為解放軍「第一部」。


而軍改之後,原屬總參的軍種職能、作戰力量、院校分別劃歸陸軍、戰略支援部隊、軍委訓練管理部。改制後所對應的聯合參謀部主要聚焦於指揮打仗、傳達軍令,承擔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功能。


總政則主要負責軍隊黨務、幹部及政治思想等工作,下轄諸多二級部,除了文宣幹群等子部門外,還包括:辦公廳、組織部、保衛部、聯絡部、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和直屬工作部等。其中,總政聯絡部,負責港台及海外的情報工作。軍委紀委也事實上由總政把持,由總政副主任兼任。


通過軍改,將原屬於總政的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都獨立單列。新的政治工作部主要負責軍隊黨建、組織、教育、人力資源等工作。


此番對四總部的調整,一方面有利於中共對軍隊絕對領導和軍委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軍委履行戰略謀劃和宏觀管理職能;另一方面,從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角度看,調整目的是把原來權力高度集中的「總部領導機關」,變成權力互相有所制約的「軍委辦事機關」,在人事上也減少了領導層級,變相削減了高級軍官的編制數量。


放眼寰宇,歐美諸軍早在半世紀前便開始推行實施作戰和行政分離的體制,這套體制從最高統帥層到戰區再到各軍兵種,三級閉環運行,精幹、高效。目前世界許多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軍隊,都在積極仿效西方軍事建制,推行領導指揮體制改革。


中共軍隊的嘗試也與之類似,用官方辭令講就是「構建軍委戰區部隊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也即上述軍令、軍政分離的體系。這是為迎合現代軍隊發展的規律和潮流。


「十五羅漢」名單呼之欲出


截至1月中旬,調整後的軍委機關領導成員構成情況尚無明確披露。但是從111日習近平接見軍委機關新班子成員的新聞播報中,可以讀出相當多的訊息。正席之上,以習近平居中,范長龍、許其亮兩位軍委副主席分坐左右。


其他在「核心圈」圍坐的共有22人,「第一梯隊」包括8位現任中央軍委委員——常萬全(國防部長)、房峰輝(原總參謀長)、張陽(原總政主任)、趙克石(原總後部長)、張又俠(原總裝部長)、吳勝利(海軍司令)、馬曉天(空軍司令)、魏鳳和(原二炮司令、現火箭軍司令)。


「第二梯隊」則有王洪堯(原總裝政委)、秦生祥(軍委辦公廳主任)、鄭和(成都軍區副司令)、盛斌(瀋陽軍區副司令)、張升民(二炮指揮學院政委)、朱生嶺(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杜金才(原總政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委書記)、李曉峰(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以及王成志(原總政直屬工作部政委)、劉志明(瀋陽軍區聯勤部部長)、王輝青(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所長)、劉國治(軍委科技委主任)、關友飛(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郭春富(解放軍審計署審計長)等高級將官。


在「第二梯隊」中,秦生祥、杜金才、李曉峰、劉國治、郭春富的職位相對較為明晰,分別對應新成立的軍委辦公廳、軍紀委、軍政法委、軍科技委、軍審計署。


從近期公開活動報道分析,座次緊鄰郭春富和劉國治的關友飛,很可能出任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主任一職。此外,曾任總參軍訓部部長的鄭和也可能接管訓練管理部部長職位。


目前有人事想像空間的還有國防動員部、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等四個軍事單位,上述主管人選料將從「第二梯隊」中選出。


從組織體系變化看,中央軍委是總指揮,軍委的15個職能部門各有分工,給中央軍委提供參謀、建議、執行和服務;而在作戰時,則需要中央軍委統一領導下的聯合指揮,各司其職。


接下來七大軍區也將按國家戰略方向和軍事意圖,重新排列組合。在該方案揭盅後,軍改的整體面貌會更趨明朗。可以預計,聯合作戰體系建立後,按戰區作戰方向劃分的海、空軍力量將會大大增加。


人事密集「換防」為改革布子


近期最重磅的人事任命發布於2015年的最後一天。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八一大樓舉行,三支新軍事單位的首任軍政主官齊齊亮相,分別是:新任陸軍司令李作成和政委劉雷,火箭軍司令員魏鳳和,政委王家勝,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員高津和政委劉福連。


此外,解放軍其他崗位也進行了人事大換防,高級將領的職務調整涉及陸、海、空、火箭以及軍事科研機構等,為改革通盤布子的意圖明顯。


來自軍方的消息確認,武警部隊原司令員王建平和蘭州軍區原政委苗華職務已發生變化,分別出任總參和海軍政委職務。軍事科學院除原院長高津轉任戰略支持部隊首任司令員之外,原副院長秦天也轉任武警部隊參謀長一職。


高津和秦天的人事變動,為解放軍主要智庫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的合併發出了訊號。據悉,曾是「最年輕現役上將」的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將可能執掌合併之後的軍事科學院,擔任院長。


本輪調整中,海軍的看點也較足。據《人民海軍報》消息,去年12月末,海軍舉行將官軍銜晉升儀式,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宣讀習近平主席簽署的晉升將官軍銜命令,海軍政委苗華主持晉銜儀式。海軍副司令員田中、蔣偉烈、丁毅、劉毅,海軍副政委王登平、丁海春,海軍參謀長邱延鵬,海軍政治部主任楊世光,海後部長徐衛兵,海裝部長王建國出席。


從上述透料分析,南海艦隊原司令員蔣偉烈與政委王登平已雙雙履新,進入海軍黨委常委的序列。在此之前,東海艦隊原政委丁海春和原政治部主任楊世光,分別出任了海軍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職位。


有軍方智囊人士將此次軍改比作「一場不流血的戰役」。即便是擔任軍改論證主力的高級智庫,如軍科院、國防大學等,也在被「動刀」之列。過去此類單位被謔言「將軍林立,烏紗遍地」,軍改之後「烏紗」變少,該景況恐將不復存在。


去年11月底,南京軍區政治部人民前線報社微信公眾號「人民前線報」曾刊文《誰將在軍隊改革中經受利益考驗?》,引起輿論關注。


該文直言不諱地指出,「無論是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還是重新調整劃設戰區,動的主要是高級領導機關,影響的主要是中高級領導幹部……影響改革的障礙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不是來自群眾而是來自領導幹部,尤其是來自各種既得利益的羈絆。」這一來自體制內的觀察,為軍改可能面臨的困難敲響了一記警鐘。


淡派系減阻力大陸軍體制謝幕


觀察人士指出,本輪軍隊人事變動是因應改革做出的全域性布子,突出了「強軍」導向。此次任用的6位將領均起步基層,一步步走上重要崗位,並且自十八大後屢次擔任重要職務。


新任陸軍司令李作成和政委劉雷是兩大焦點人物。李作成履新前是成都軍區司令員,曾在正軍級「原地踏步」十年,而後獲得擢拔,擔任軍種主官。其在對越反擊戰中英雄表現屢為官媒稱道。現年59歲的劉雷也是從基層連隊逐步成長起來的政工幹部,曾歷練於蘭州和新疆兩大軍區。


這兩位新任陸軍主官的「雙非」身份頗具信號意義。所謂「雙非」,是指「既非中央委員,也非中央候補委員」的高級官員,多為在十八大後得到機會的晉身者。


據統計,目前軍隊系統的正大軍區將領中,有六人為「雙非」,另四人分別是海軍政委苗華、第二炮兵原政委王家勝、空軍政委于忠福、北京軍區司令宋普選。此次新成立的三大軍事單位中,有半數主官為「雙非」,這種擢拔路徑,有「猛將發於卒伍」之意,體現了軍改方案中提出的「好幹部」標準,即「堅定貫徹強軍目標、積極謀劃改革、堅決支持改革、勇於投身改革」。


新組建的戰略支援部隊,被認為是中國此次軍改「超前」美俄制式的明顯標誌之一,是代表未來軍事變革方向的「朝陽」兵種。如此重任,由全軍現役最年輕的正大軍區將領高津擔起,體現了解放軍高級指揮人才年輕化、專業化步伐的提速。而由年長高津7歲的北京軍區老將劉福連輔佐,也有「老少配」的穩妥考量。


對於外界質疑一些將領「進步速度是否太快」,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公眾號刊發回應文章稱,「對於選幹部,軍隊也有軍隊的規矩,軍委印發的『軍改意見』有一項基本原則,那就是堅持向打仗聚焦……軍改就是要突出軍味戰味。正是基於這樣的強軍導向,越來越多成長於卒伍的軍事將領獲得重用」。


習近平在接見調整組建後的軍委各機關負責人時,也再度強調向戰時聚焦的原則,「要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用是否有利於生成提高部隊戰鬥力來檢驗工作成效」。並對高級將領們提出要求—— 「做到忠誠、乾淨、擔當,為全軍做好樣子、立起標杆」。


習近平還特別點明要深刻吸取郭伯雄、徐才厚等人嚴重違紀違法的教訓,要求高級軍官,帶頭弘揚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積極培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讓廣大官兵看到軍委機關新氣象,看到正風反腐正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批被起用的軍政主官,在地域和履歷上並無過於集中之處,體現了注重平衡、淡化「派系」色彩的特點。有分析認為,通過落實「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則,可以盡量減少改革阻力和不確定性,消弭外界對於「東南軍」崛起的揣測。


無論是軍委機關的「擴權強軍」,還是領導管理體制的再造重塑,以及因應於此的人事變動,軍改的具體目標都指向「大陸軍體制」的顛覆性變革。


在軍隊單位進行重新調整後,解放軍體系實際已發生重大變化。首先,陸軍領導機構的創建,削平了陸軍與其軍種的級別落差,使海軍空軍在「老大哥」面前不再矮半截,清除了體制性障礙。其次,隨着海軍空軍的重要度大幅提升,軍委領導班子和各大戰區司令部中,由陸軍將領「一統天下」的人事結構也將發生改變。


有軍情分析人士認為,隨着解放軍體系的變化,作戰模式也將出現巨大的變化。在未來戰區改革後,東部和南部方向戰區的主官可能會由海軍或空軍的高層將領出任,因為在應對東海和南海問題時,海空軍是主力,因此需由更具專業指揮知識的高級軍官負責,而非讓傳統的陸軍將領去協調指揮空中或海上作戰。


根據中央軍委在11日公布的《關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2016年,組織實施軍隊規模結構和作戰力量體系、院校、武警部隊改革,基本完成階段性改革任務;2017年至2020年,對相關領域改革作進一步調整、優化和完善,持續推進各領域改革;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成熟一項推進一項。


從《意見》給出的時間表和分步圖看,今後改革將繼續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進,並以更加適應聯合作戰發展需求為重要依歸。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