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陸傑華:心繫社會的人口學家(2016.2 )

發布日期:2016-02-01


☉文/朱可丁


中國人口學專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恢復,一代人口學家們為確保國家人口安全、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就是其中一位。


「人是最富有活力、動力的要素」


內地全面放開二孩的消息在陸傑華的意料之中。一直以來,陸傑華都在呼籲政府早日放開二孩政策,以應對加速到來的老齡化和人口紅利下行帶來的各種問題。


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減少了4億人出生,節約了大量資源,但也使中國人口結構趨向失衡:2014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比例達15.5%,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生育率只有1.18,進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與此同時,2014年出生性別比失調仍然高達115.88100,直接影響社會健康發展。


「將生育權力還給人民,領導層和社會都認識到,人是最有活力和動力的要素。人既是消費者,也是創造者。既是人口,也是人手。無論經濟還是社會發展,人都是最寶貴的要素。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陸傑華說。


1984年遼寧大學畢業後機緣巧合進入學校人口研究所,陸傑華走上人口研究之路。後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北京大學深造,留在北大任教至今。陸傑華還兼任中國人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常務理事、北京市人口學會秘書長。常年鑽研中國人口遷移流動、家庭、性別比、老齡化等問題。


陸傑華認為,中國人口發展的理想狀態是建成「人口均衡型社會」,這要求人口系統內部的年齡、性別、分布等要素達到平衡,外部來看,人口系統要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諸多系統協調發展。


此次二孩政策放開,陸傑華認為,僅僅是實現人口均衡發展的第一步。相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盡快跟上。首先是公共衛生資源,其次是教育、就業與社會保障都要進行政策調整,才能讓老百姓生得起、養得好。


養老問題一直陸傑華關注的焦點。2020年,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將迎來井噴式的老齡化時代。陸傑華直言,應對老齡化越早越主動,不能等到問題來了再解決。


近三年,中央密集出台養老政策,陸傑華認為這是重大利好,但政策真正惠及民生還有很長的距離。制度建設落地需要時間,現有的部門分割不利於統籌配置養老資源。政策本身也有改進空間。比如全國各地高齡津貼數額不同;在全國兩億多老人中,女性數量佔比大、心理脆弱、失能老人多,這些因素尚未被充分考慮;此外,養老資源長期傾斜於城市老人,對農村地區欠帳較多。這些現實一直令陸傑華憂心。


「從社會學角度看政策,除了效率還要考慮公平。公共政策一定要考慮現實國情,需要打破部門利益。」陸傑華認為,現在是人口變化的有利機遇期,應抓緊布局養老產業和服務業。他建議,一是實施逐步延遲退休,二是探索長期照護保險,三是醫養結合,多舉措應對老齡化社會。不久前上海市出台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到2020年養老床位中護理床位不低於50%。陸傑華稱讚這是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一個很大進步。


用腳丈量數字與事實的距離


社會學研究重視田野調查。在幅員遼闊的中國瞭解人口狀況,更需實際考察。三十多年的研究歷程中,陸傑華的足跡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到現在,他依然保持着每週出差、每月調研兩到三次的節奏。


單獨二孩政策出台後,國家衛計委委託中國人口學會做單獨二孩效果評估。陸傑華去往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做一線調查。「不去調查就不知道她們在想什麼。」多年的調研經歷讓陸傑華感到,真實世界並非「一刀切」模式。數據反映的多是普遍性狀況,而實地走訪才能瞭解真實世界的多樣性。


比如性別比問題。陸傑華走訪浙江義烏和杭州、福建石獅等地發現,各地民眾對孩子的性別期望不同。義烏、石獅等地的民眾生育男孩的意願比杭州等地民眾強烈。陸傑華分析,這和不同地區經濟形態和文化有關。在杭州的體制內群體數量多,對孩子性別選擇性並不明顯。但在義烏、石獅等地,個體經營者多,需要男孩來繼承家業。當地家族文化中,男性更有身份地位,也是原因所在。


目前,陸傑華已完成《人力資源開發與緩解貧困》、《深圳人口與發展健康發展報告》、《人口增長和消費模式對海洋漁業資源影響的實證分析——以舟山為例》等論著。多次參與起草國家涉及到人口學方面的重要檔,為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制定建言獻策。


樸實執着的金牛座


對陸傑華來說,人生的許多機遇都是順其自然,但每一段經歷都踏實勤勉。


1984年遼寧大學工業經濟學專業畢業後,陸傑華按照組織安排留在了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當時正值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資助中國高校學者留學計劃,陸傑華英語基礎較好,被派往美國南加州大學學習社會學。


被公派出國,陸傑華深感責任重大。在主修人口學專業課程之外,陸傑華還選修了老年學和經濟學,大大豐富了學科維度。這段經歷為陸傑華此後的人口學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語言的訓練也讓陸傑華後來給留學生授課時輕鬆自如。


和許多那一代的年輕人一樣,陸傑華也經歷了下鄉生活。那段經歷磨掉了他身上城市孩子的嬌生慣養,後來讀大學、工作,他都比其他學生更刻苦,更懂得珍惜。因為這段生活經歷,陸傑華的博士論文方向選擇了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開發。當時全國有22個貧困縣,陸傑華和同伴們走訪過其中大部份地區,最後選擇了遼寧鳳城、河南商城、山西代縣、廣西龍勝縣四個縣深入做研究,建議國家未來扶貧開放要從物質資本向人力資源投入轉變。


工作三十多年來,陸傑華很少休息。除了研究,他還帶20多位碩士和博士生。筆者採訪他的當天是週日,陸傑華的辦公室裡經常有學生進來,和他聊聊生活、學習。陸傑華說,平時有空會和學生一起吃飯,打打羽毛球。工作之外,最大的興趣愛好是跑步,每天半小時,56公里。「別的愛好呢?」「沒有了,時間不太夠」。


採訪中得知陸傑華是金牛座,我問道,是不是非常執着?他回答:算是,做一件事盡最大努力做好,無論花多長時間問題都不大。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