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外交三大重點難點特點(2016.3)

發布日期:2016-03-14

☉文/閔之才

專家認為,習近平外交體現了三大着力點:設定國際議題、主導國際政治趨勢發展、擴大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2016年習式大外交的三大特色仍將得到鮮明的體現。中國崛起後,習近平採取積極主動外交戰略,「主動出擊,自己開一盤棋」,不隨美國所設的棋局而舞。

2016年對中國而言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專家預測,今年中國外交的任務可能會側重於落實確保中國倡議能夠開花結果,進一步推進中國方案參與全球治理。中國外交將繼續在三大領域以下有所作為:設定國際議題、主導國際政治趨勢發展、擴大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學者指,中國的外交戰略,從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胡錦濤的「和平發展」,到如今,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習近平有了更多「有所作為」的空間。

今年中國外交三大重點

重點一:全面布局——大國外交「習」捲全球 2016119日,習近平開始訪問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國,此次中東之行,標誌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出訪足跡基本實現全球覆蓋。今年習近平將訪問多少國家呢?按照此前三年的頻次,專家預計今年中國外交仍將「習」捲全球,進一步實現全覆蓋。

2016年的新年致辭中,習近平說:「中國將永遠向世界敞開懷抱,也將盡己所能向面臨困境的人們伸出援手,讓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今年的「朋友圈」會往哪裡擴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賈秀東分析,從重要區域板塊構成看,西亞北非地區迄今是中國元首出訪外交行程中的空白點。考慮到中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戰略利益以及該地區國家對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建設性作用的期待,下一階段中國對中東外交的投入亟待進一步增加,空白點有可能成為新的發力點。

賈秀東認為,穩定和經營周邊仍處於中國全方位外交的首要地位。今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是打造中國東盟關係升級版的良機。首次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領導人會議有利於促進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可持續增長。中日韓三方合作全面恢復之後,面臨着逐步拓展的難得機遇。中國會利用印度舉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機會,加強中印協調。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阿富汗和平重建,支援重啟阿國內和解進程。

在大國關係方面,賈秀東指出,在美國大選之年,保持中美關係基本穩定並力爭有新的進展,避免雙邊關係成為「跛腳鴨」,至關重要。中國同俄羅斯、歐盟之間不存在懸而未決的重大分歧,今年工作重點在於如何使雙方關係更上一層樓。

重點二:確保中國倡議開花結果 過去一年,中國通過雙邊、多邊管道和平台,在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等各領域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和深遠影響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並與相關國家和組織達成廣泛共識,有些已進入早期收穫階段,更多的還處於計劃階段,需要逐一落到實處。

今年116日,一個新的多邊金融機構登上全球舞台。歷經800餘天籌備,由中國倡議成立、57國共同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正式開業,成為2016年首個開花結果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中國的經濟外交至此翻開新篇章。

中國財政部亞太中心副主任周強武對記者表示,亞投行之所以能快速推進,一方面是中國國家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使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亞投行「開放、透明、高效」的籌辦理念和其高標準得到了普遍回應和支援,符合各方利益和各方實際需要。

對中國而言,亞投行將成為今後謀求更大影響力的抓手。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今後五年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今年中國經濟外交的另外一個重點是「一帶一路」進入實操。「一帶一路」的落實將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也將是2016年外交的一個亮點。中國已與六十多個國家就參與「一帶一路」達成共識,同其中很多國家簽署了建設「一帶一路」合作協定,這些都需要逐一落實。

重點三:讓中國方案引領全球治理 在2016年的新年致辭中,習近平表示:「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關注「全球治理」話題,2015年有次政治局集體學習,就專門學習了此一話題。此外,中國還多次呼籲和平,宣導「共同構建各國人民共有共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據統計,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已數十次談,而在新年賀詞中,還是第一次談及。

中國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治理的意識越來越強,早期收穫也頗為豐厚。2015年,中國在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確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協調通過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2016年,中國將在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近年首次在中國舉行是中國經濟外交另一重點,這也為中國在深度影響並引領全球治理方提供了重要機遇。身為輪值主席國,中國將以峰會「三駕馬車」的身份參與G20政策協調,充分發揮主場優勢,為發掘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制定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中國的大國作用也會進一步顯現。

作為2016年峰會主辦國,中國將發掘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拿出應對世界經濟難題的新方案,謀劃經濟金融治理的新路徑。從中國為峰會策劃的主題看,「創新、活力、聯動、包容」這四大理念,與新近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高度吻合的,體現了中國對全球治理的新貢獻。

今年中國外交三大難點

中國外交今年的三大難點是中美關係、南海問題和台海問題,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大難點幾乎都與美國有關。

難點一:中美關係料迎來困難期 2016130日,美軍宙斯盾艦再次駛入南海中國主張擁有領土主權的島嶼12海里(22公里)以內航行。這是對中國的又一次挑釁。南海問題成為中美關係中最大的引爆點。

中美關係的另一大不利因素是2016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民主黨、共和黨在大選中的角逐爭鬥已經開始。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在選戰中,不顧事實地拿中國來說事,爭相打出「指責中國」牌,以此來撈取選票。

台灣問題也是中美關係當中最突出、最敏感的問題。2016116日台灣將舉行大選,民進黨不僅贏得總統大選,而且在「立法院」也贏得絕對控制權,台灣政局的變數增多。這也會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大變數。

鑒於以上各點,2016年將是中美之間的摩擦、矛盾多發期。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和摩擦,成為中美雙方外交上面臨的重要課題。中國前外交家吳建民大使說,不久前在香山論壇上他會見一些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他們私下不無憂慮地對我說:「今後兩年可能是中美關係的多事之秋。美中雙方如何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使中美關係不出大問題,這成為一個擺在美中雙方面前的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榮譽學部委員陶文釗呼籲,中美兩國應認真研究兩國如何相處,如何相互適應、相互順應,逐漸積累經驗。他指出,對美國來說,主要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這個世紀美國肯定不能像上個世紀那樣領導世界。多極化和國際政治民主化是時代潮流,美國不應該懼怕其他大國的崛起,如果美國能夠順應世界的這個變化,那對美國對世界都是一件幸事。美國具備持續實現國家繁榮的手段。但美國要完成這個心理過渡,這也許是困難的,卻是必須的。

難點二:南海爭端駛入危險的「未知水域」  「南海爭端正駛入危險的『未知水域』。」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祁懷高不無擔憂地說:「中國在建設『海洋強國』的背景下加大南海投入和維權力度,2015年以來,美國借南海『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不斷加大『介入』南海爭端的力度,總體看來,中美之間圍繞南海爭端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在增加。」

「南海問題可能是2016年中美關係最為突出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倪峰指出,「2016年,中美在南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較小,但美國會繼續突出南海問題。比如,美國隔三差五就把南海問題挑一挑,一旦中國反應過於強烈或強硬,就會惡化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這些國家就會往美國那邊倒,美國就是想要形成這種態勢,並從中不斷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

2016年南海還有一個不可測的因素——中菲南海仲裁案。「2016年,中菲仲裁案會作出裁決,這一裁決會進一步帶熱南海問題。假定裁決結果對中國不利,不僅美國會有所動作,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其他國家都會有反應,整個國際社會會形成輿論來施壓中國,中國可能會面臨『被群毆』的局面。」他說。

中國海洋問題學者劉鋒指出,過去多年來,南海局勢的發展演變呈現以下幾大顯着特徵。第一,南海變「擠」了。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國幾乎都捲入了南海問題,一些「不三不四」的國家也想「擠」進來,多方勢力的角力和擠軋使得南海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南海變「熱」了。南海已成為世界上新的「熱海」,外界對南海問題的聚焦點不再是國際化與否,而是上不上國際頭條。第三,中國變「硬」了。中國硬實力的快速提升有目共睹,也更敢於在南海重大利益問題上「亮劍」,由此帶來南海地緣戰略格局的重構。第四,美國變「心」了。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從保持中立到有限介入再到深度介入,早已摒棄其宣揚的所謂「公心」,而是「私心」重重、「偏心」至極甚至「包藏禍心」。美國硬碰硬地叫板中國,使南海儼然成為首當其衝的演兵場。

劉鋒建議,因應於南海局勢的複雜深刻變化,中國在博弈鬥爭中既要避免被「擠出局」、被「亂陣腳」,同時也要確保「不失勢」、「不破局」。他認為在應對上可借鑒和運用曾國藩「紮硬寨、打呆仗」的鬥爭思想與策略。

所謂「紮硬寨」,就是要穩紮穩打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統籌南海經略,特別是在南海基礎設施建設、戰場戰備建設上要持續發力。其中,南沙島礁擴建就是「紮硬寨」的具體體現,是確保「制人而不為人制」的深遠之策。

所謂「打呆仗」,是要順大勢、謀大局,繼續採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既不貿然行事「打浪戰」也不四面出擊「打爛戰」,而是藏巧守拙,依靠自身硬實力的穩步增長和有效發揮,久久為功實現長遠目標。

難點三:台海問題敏感複雜 2016年「大選」國敗民勝,國民黨淪為在野黨,民進黨重新「執政」,在「立法院」獲得穩定過半,左右兩岸關係的主導力量發生重大變化,使兩岸關係進入不確定盤整期。

台海問題也會直接影響中國與一些國家的關係。蔡英文若參照陳水扁執政八年的做法,一意孤行推行「烽火外交」,必將令台灣再度成為國際上的麻煩製造者。特別令人擔心的是,若蔡英文放棄南海主權來換取國際空間,將掀起軒然大波。這一切可能不僅將影響兩岸關係,更會影響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日本和東盟一些國家的關係。

不過,多數專家認為,儘管台海問題敏感且複雜,但隨着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民進黨即便攪亂台海也不至於顛覆中國與各個國家的關係。

今年120日、21日,挪威、瑞典駐華大使館針對台灣媒體炒作的兩國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分別發出聲明:強調兩國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變,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無獨有偶,針對英國公民在英國政府請願網站發起「承認台灣為一個國家」的連署活動,英國政府24日正式回應:我們不承認台灣為一個國家。根據中英1972年聯合公報,英國認可中方立場,即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對於美國,台灣問題無疑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複雜的問題。美國知名智庫台海問題專家包道格認為,美國會繼續強調穩定性,來維持海峽兩岸關係的現狀和發展。但選舉期間、選舉之後的局勢以及和大陸政策之間的互動可能會改變美國的重心。「我認為進入選舉期後,美國的立場可能會穩定下來。」他說。

「習式大外交」凸顯三特點

自新一屆中央領導上台執政以來,中國外交凸顯了鮮明的特色,有評論稱,「習式大外交」漸趨成型,其外交風格更加靈動務實,概括起來有三大特點。

第一,習式大外交之「大」。「外交,國之大事也」。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已與不斷加深相互依存關係的國際社會融為一體,同時如何在變化中拿捏分寸,需要智慧和技巧。

當今,中國所面臨的問題中有許多複雜因素疊加,需要領導人有大視野,大格局,從習近平2015年的出訪安排看,很好地回應了上述關切,在東西方之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維持了平衡,展示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風格。

另外,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亞投行的設立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都體現了習式大外交把政治、經濟、安全等因素通盤考量的大格局。

第二,習式大外交之「硬」。前些年,總有人給中國外交部寄鈣片,諷刺中國外交太軟。而今的中國外交有所變化,特別是在主權問題上,顯示了更堅定的態度,對日本,對菲律賓,果敢地亮出態度。尤其是針對日本的右傾行為,據理力爭,顯示出堅強的意志。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更是出手果斷,在釣魚島、南海問題上不懼挑釁,在維護海外經濟利益時絕不含糊。在聯合國層面,中國的態度更加堅決,敢於說不,敢於支持,不再是動輒棄權。確切地說,這是對以前韜光養晦政策的適度調整。習式大外交硬中有軟,軟中帶硬,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展示了大國之風。

第三,習式大外交之「靈」。外交是妥協的藝術,需要縱橫捭闔,過分強硬和過分軟弱都不可取。縱觀2015年的中國外交,在原則問題上據理力爭,在具體策略上靈活多變。在進取和照顧各方關切方面靈活處置。所謂「靈」,就是在大國之間維持平衡外交,謹慎處理與俄美的關係。對於國際社會關注的中東問題,關注,有態度,但不陷入其中,保留了戰略選擇的空間。

尤其值得一提的事,在西方社會的中國威脅論再度泛起時,和英國親密合作,如加拿大《全國郵報》所言,英國正逐漸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好夥伴」,這手棋如同妙手點破玲瓏棋局,盤活了中西關係。亞投行就是一個非常生動典型的案例,正是英國率先倒戈美國,宣布加入亞投行,盤活了整個亞投行的大棋局。

專家預料,2016年,習式大外交的三大特色仍將得到鮮明的體現。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觀察指出,習近平外交體現了三大着力點:設定國際議題、主導國際政治趨勢發展、擴大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翁明賢說,從習近平的出訪路徑,可觀察出中國的全球戰略布局。冷戰時期,美蘇對壘;冷戰後,美國找對手;如今,中國崛起後,習近平採取積極主動外交戰略,「主動出擊,自己開一盤棋」,不隨美國所設的棋局而舞。

中共的外交戰略,從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胡錦濤的「和平發展」、「睦鄰」,到如今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習近平有更多「有所作為」的空間。2016年,習近平還會展現出什麼樣的外交風格,外界正拭目以待。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