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批「港獨」有理有利有節(2016.5)
發布日期:2016-05-19
☉文/柳蘇
梁振英每次批駁「港獨」言行,既發揮了正本清源作用,又顯得有理有利有節,正確引導了社會輿論,特別是對激進青年循循善誘,其功效遠勝於厲聲恫嚇、大言震懾。
特首梁振英繼2015年1月14日在施政報告引言開宗明義提出警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的「港獨」主張後,今年4月12日又批評一些青年人提出要進行「港獨公決」。梁振英每次批駁「港獨」言行,都顯得有理有利有節。
梁振英首次表明不容忍「港獨」傳播
梁振英2015年1月14日發表的第三份施政報告,在引言部份開宗明義提出警惕「偏離《基本法》的主張」,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發表《香港民族命運自決》的封面專題,又編印《香港民族論》一書,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他指出對《學苑》和其他學生,包括「佔中」的學生領袖的錯誤主張「不能不警惕」。
這是梁振英首次發出遏止「港獨」的明確訊息,是從憲制、法律的高度以至現實層面,向全社會、特別是青年學生發出強烈的訊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開提出「香港民族自決」和分裂國家,是違憲違法和極其危險的行為,警醒港人在國家民族大是大非問題以及香港700萬市民整體利益面前,港人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用明確的態度遏止「港獨」在香港蔓延。梁振英首次表明了特區政府不會容忍「港獨」公然傳播,特區政府對此有責任提起注意及予以遏止。
梁振英特別強調引導大學生和其他青年人充分了解國家與香港之間的憲制關係,對於《學苑》和其他學生,包括「佔中」的學生領袖的錯誤主張,梁振英表示政府會要求與學運領袖有密切關係的政界人士勸阻。
遏制主流反對派迅速滑向「港獨」
翌日,在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上,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質疑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及《香港民族論》是「偽命題」,搞「批鬥」。梁振英就反問梁家傑:「與其問問題,不如表示一下是否支持這些論調?」梁家傑聞言即黑臉低頭,迴避作答,梁振英再發言追問,梁家傑才不得不說:「如果梁振英理解這個《香港民族論》是『香港獨立論』的話,我在這裏立此存照;梁家傑是反對『香港獨立』。」很明顯,梁振英首次發出遏止「港獨」的明確訊息,引起了全社會的警惕。
梁振英首遏「港獨」引中央重視
實際上,梁振英首次發出遏止「港獨」的訊息,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和警惕。2015年2月4日,張曉明主任在中聯辦2015年新春酒會上致辭時表示:「不能容許藉口高度自治,而排斥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散布『港獨』言論,甚至公然以違法方式與中央政府搞對抗。」他又強調「一國兩制有一國兩制的規矩」。
2015年3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出席港區人大代表團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一國兩制」下,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是一道醒目的原則紅線,不容挑戰和觸碰。這是中央主要領導人第一次公開表態反對「港獨」分裂言行,清楚表明中央絕不允許「港獨」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香港的福祉。
香港輿論普遍指出,梁振英首次發出遏止「港獨」訊息是在2015年1月14日,張曉明表示不能容許散布「港獨」言論是在2015年2月4日,張德江對「港獨」劃下醒目的原則紅線是在2015年3月6日,從時間順序來看,張曉明和張德江的講話,明顯是對梁振英批評「港獨」的呼應和支持。
港主流輿論肯定梁遏止「港獨」
實際上,香港主流輿論也高度評價梁振英首次發出遏止「港獨」訊息的重大意義,認為施政報告特別批評「香港問題、香港解決」違憲,顯示特區政府對任何違憲行為會保持高度警惕,防微杜漸,絕不姑息,不允許蔓延坐大,危害港人福祉和國家安全。
《星島日報》2015年1月15日題為《劃出港獨紅線 可收趨吉避凶之效》的社評認為,梁振英要求警惕「偏離《基本法》的主張」,「是政府首次把大眾焦點引向香港獨立的議題」,是擔心「港獨」論述轉化為行動,「將『港獨』訴求和爭取民主連成一線,以『民主獨立』取代傳統民主派的『民主回歸』,並借用公民抗命搞本土運動和革命」。
《明報》2015年1月14日題為《劃出港獨紅線 可收趨吉避凶之效》的社評認為,「從(學苑)文章內容與學生領袖在佔領行動的表現,梁振英亮出紅線,就不能說無的放矢」,「紅線的警示作用,值得全社會關注」。
一年多來「港獨」論述轉化為行動
事實證明,梁振英在2015年1月施政報告「首次把大眾焦點引向香港獨立的議題」,「劃出港獨紅線」,「擔心『港獨』論述轉化為行動」,絕非無的放矢。一年多來,「港獨」論述確實有轉化為行動的趨勢。香港激進分子不斷煽「獨」、播「獨」,香港大學學生刊物亦不斷刊登鼓吹「港獨」的文章,剛成立的「香港民族黨」更明目張膽以香港「獨立建國」為綱領。近期多個年輕人組成的政治團體高調宣傳「港獨」,要以「公投」自決,如由「學民思潮」及學聯前成員牽頭的「香港眾志」,甫成立即計劃遠渡重洋,勾結外國勢力支持推動「港獨」的「公投自決」。
梁振英對激進青年循循善誘
梁振英今年4月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主動回應「港獨」論述轉化為行動的趨勢。他表示,見到最近有一些青年人提出要就香港2047年的「前途問題」進行「公決」,而其中一個選項是「香港獨立」。針對這批年輕人人缺乏對歷史、法律、《基本法》、《中國憲法》和國際法的知識,梁振英苦口婆心、循循善誘進行勸導。
首先,梁振英指出香港基本法第一條已開宗明義,說明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份,「這個事實、這個規定是沒有任何時限的。」
的確,香港屬於中國的一部份,這是亙古不變的事實。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均明確規定,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份,這是沒有任何時限的。從歷史的角度看,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份。早在六千年前,中國的先民就在香港居住,香港的史前文化屬於中國華南文化體系的一部份。據考古的發現,最早的港人,是從湖南北部南遷而來。兩千多年前,香港就列入了中國的版圖。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香港屬於秦朝南海郡的番禺縣管轄。之後,香港一直在中國歷個朝代之下,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裡不斷發展。即使是從十九世紀中葉被英國通過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強行侵佔的150多年之間,香港與中國內地的聯繫也從未斷絕。生活在這裡的華人,都認同自己根在內地,屬中華兒女,是龍的傳人,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者。因此,梁振英強調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份,「這個事實、這個規定是沒有任何時限的。」
向青年講清楚國家主權的嚴肅性
其次,梁振英指出,《中英聯合聲明》亦有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方針不變,而香港基本法規定之五十年不變,說的是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並不是說主權五十年之後可以變,「正如世界上任何一個社會一樣,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一件嚴肅的事,因此有必要向一些青年人講清楚。」
的確,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以及基本法的歷史背景、立法原意及文本,均顯示無論2047年後「一國兩制」方針的具體內容將會出現何種新的發展,有一個基本點將不會改變:2047年以後的香港,依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中所提到的「50年不變」,只是意味着2047年之前,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需要變、不應該變;如果2047年後要檢討,也只是檢討香港實行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絕不是檢討香港是否中國的一部份。香港的主權屬於中國,2047年之後不會改變,這是憲制的規定,亦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
向青年講清楚民主回歸的落實
對於有香港青年認為民主回歸不能夠落實,梁振英表示,由於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高度自治權確實是比內地和國外其他城市高很多,這個高度自治權亦是來自中央的授權。中央授權是通過委任行政長官和經行政長官提名、中央任命的官員來實施的。因此,中央通過基本法保留了一些權力,包括香港政制發展的權力,譬如說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要修改的話,是需要人大常委會批准等等。「這些都是一套完整的制度,符合《中英聯合聲明》,亦符合經過長時間、五年諮詢和起草的基本法的規定。」
當年作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的梁振英,最清楚《基本法》從起草到定稿,歷時近5年,過程嚴謹,實現了廣泛諮詢、均衡代表參與,達到集思廣益,為香港未來作出最合適決策的目的。特別是在一個單一制國家裡,《基本法》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權力,不僅超過了一些聯邦制國家的州所擁有的權力,有的甚至是主權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力。這充分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信任和支持。
向青年講清楚香港的歷史
英國1842年強佔香港後,雖於翌年成立立法局,但立法局官方色彩濃厚,政治制度封閉。143年後,直至1985年,香港政制才有發展,出現了24位由不同功能組別或團體間選的議員,即使在1995年,最後一屆立法局也只增加至20個直選議席。英國人統治香港150多年,一直沒有給予港人民主。香港最終實行普選是中央主動寫入《基本法》內,從來不是英國人「賜予」香港的。不論是經濟發展、民主步伐、公民權利、言論自由,香港特區的發展步伐都比長達150多年的英治時期快速得多。
梁振英強調,可能有部份年輕人對這一段歷史不太清楚。特區政府和社會都有責任向年輕人解釋清楚香港的憲制地位、基本法和聯合聲明的規定和由來。這充分顯示梁振英對激進青年循循善誘的良苦用心。
梁的宏闊視野和嫻熟政治技巧
從香港看,2014年非法「佔中」行動之後,激進派藉本土包裝的分離傾向明朗化,而且迅速滑向「港獨」。部份年輕人尤其是部份大學生視之為時髦潮流,部份學生組織負責人甚至高調鼓吹「港獨」。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鼓吹「港獨」謬論升級,公然提出所謂「二次前途問題」以及香港「建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激進本土派操作「港獨」,正是建基於這種土壤。
從世界範圍看,在以階級鬥爭為核心的左翼思想被壓抑數十年,以及歷史終結論(如法蘭西斯‧福山)和文明衝突論(如亨廷頓)所向披靡30年之後,年輕人激進化成為世界潮流。近年來民族分離主義在西歐、東歐、中東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來,年輕人和大學生在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部份香港青年人受此影響,在香港推動激進本土運動並不奇怪。
在香港和世界範圍年輕人激進化的深刻背景和複雜原因下,梁振英每次批駁「港獨」言行,既發揮了激濁揚清、弘揚正氣、釐清是非、正本清源的作用,又顯得有理有利有節,正確引導了社會輿論,特別是對激進青年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其功效遠勝於厲聲恫嚇、大言震懾。這些都顯示出梁振英作為一個政治家宏闊的視野、磊落的胸襟和嫻熟的政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