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香港醫療改革還可以再等嗎?(2016.5)

發布日期:2016-05-23

文/賴家智 (港台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

三月上旬筆者因腸胃不適,凌晨1時前往醫院急症室求診。「慶幸」病情較為嚴重,大約輪候了1個小時便可接受治療。回家後從新聞得知時值流感高峰期,大部份公營醫院的病床使用率超過120%,而且平均入院等候時間更超過24小時!不禁令人想到,香港的公營醫院到底在發生什麼事。

香港面對的醫療實況

香港一直實行公、私營醫院雙軌並行的醫療系統,基本上公營醫院負責社會上大部份的醫療服務,而私營醫院則負責承擔較高醫療費用的病人,使病人獲得更個人化的醫療服務。根據政府新聞處最新公布的資料,2015年,私營醫院佔全港總住院人次18%,床位的轉流比例更高達92.1,比公營醫院57.4還要高,私營醫院確實擔當着分流的重要角色。然而香港公營醫院的質素並不差,加上相宜的醫療費用,越來越多市民選擇前往公營醫院求診,由2001年至2010年的住院人次上升了8%,但床位卻只上升了1%。

另外,香港生育率持續偏低,加上死亡率持續下降,政府統計處2015年公布的人口推算,2014年香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為15%;預計到2024年,將會急升至23%;到了2034年更會攀升至30%,可以預視未來20年年長人士的醫療需求會急劇增加。再加上未來20年嬰兒潮出生的醫生將會退休,醫療人手短缺也是可預見的事實。

從以上的實際情況可見,以有限的資源去應付持續的需求,加上人口老化的問題不斷惡化,同時面對醫療費用的上漲,公營醫院的飽和情況越趨明顯,直接令醫療質素下降。香港的醫療改革勢在必行,如何平衡公私營醫院的病人比例,更是當務之急。

「自願醫保計劃」的產生和內容

人口老化不單單是香港的社會結構性問題,如何應對醫療部份,是每個國家也必須面對的挑戰。因此相關的政策也應運而生,香港政府在2008年開始便推出了「自願醫保計劃」的諮詢,目的就是減輕未來公營醫院的壓力,也平衡公私營醫院負擔。

「自願醫保計劃」是政府近年醫療改革的重要部份,建議規管個人醫療保險,所有住院保險都必須符合政府訂下的「最低要求」,承保機構必須按這些最低要求向消費者提供一個「標準計劃」作為其中一項選擇,以下為政府建議的12個最低要求:

1.保證續保;

2.不設終身可獲保障總額上限;

3.承保投保前已有病症;

4.必定承保及附加保費率設有上限;

5.轉換承保機構時豁免重新核保;

6.承保住院及訂明的日間治療;

7.承保訂明的先進治療;

8.設有最低保障限額;

9.設有費用分擔限制;

10.明確的支出預算;

11.訂立標準保單條款及條件;

12.公開的保費資料

而高風險部份則由政府承擔,讓整個「自願醫保計劃」能成為香港市民的醫療安全網。

台灣全民健保可借鏡

香港的「自願醫保計劃」是選擇性參與,將會提交立法會審議。參考鄰近地區,台灣早在1995年開始便成立了衞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直接負責全民健保,是強制性計劃,台灣民眾對健保的滿意度持續高企,超過八成。很多不同國家的醫療政策團隊都爭相前往台灣研究考察健保情況。然而,健保計劃仍是需要持續改革,令計劃更配合未來發展。

政策目的的不明確

台灣健保的保障範圍很廣,從門診疾病到高危疾病也在保障之列,對民眾來說絕對是好事,但到底它是一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還是一個全民的醫療福利?資源有限,如果要維持這個保障範圍,但健保收入維持低水平,只會減低醫療質素,也只會令健保入不敷出。台灣民眾並不反對調整健保收費,在馬英九執政期間,也曾上調過。不過面對着人口老化和醫療費用上漲,未來健保費用上調的幅度可能會比預期大,屆時便成為執政黨的一大挑戰。

誰成了得益者?

全民健保的目的是希望能減低台灣民眾在醫療上的開支,在全民健保成立的初期,民眾的醫療自費率確實減輕了,但近幾年又再度回升。根據台灣自由時報的報道,從2015的國民生產總值推算,台灣醫療開支超過一兆一千億元新台幣(約二千六百億港幣),民眾自掏腰包的部份大約五千億元新台幣(約一千二百億港幣)。沒能減低民眾自費部份,但總醫療開支卻持續上升,最終得益者是誰?

人性的本質 民眾對醫療服務的依賴

由於健保的方便,而且健保後的診症費用便宜,病人每次門診只需支付大約100300元新台幣(大約港幣2070元),直接造成醫療浪費。台灣民眾看病的次數相當頻繁,平均每年診症15次,很多病人可能未完成整個藥物療程,見沒什麼成效,又再去其他醫生看病取藥,造成藥物浪費。所以健保當局一直宣傳,教育民眾,減少醫療浪費,令健保更能持續發展,確保資源用得其所。

綜觀而言,台灣健保能保障絕大部份民眾,充分擔當醫療上的安全網,這點是毋容置疑的。

「自願醫保計劃」非完美

回看香港的「自願醫保計劃」,富人根本不需要此類保障,而窮人則寧可選擇公營醫院接受治療,所以真正受惠的是中間大部份階層。雖然保費比市面同類型計劃高大約9%,但卻是必然受保並承保已有病症,無論對香港政府還是市民而言仍是較為有利。

對比台灣健保而言,香港的「自願醫保計劃」更明確的放在基本的醫療保障上,正如高永文局長在諮詢文件中提及自願醫保計劃並非全面解決本港醫療系統種種問題的方案,但它旨在建立一個更全面和均衡、令廣大市民受惠的醫療系統的一項重要工具。不過仍需注意監察醫院和醫生的收費會否偏離市場,也要教育市民避免造成醫療浪費,令計劃能夠持續有效地服務市民。

無論任何政策也好,身體都是自己的,除了應用社會上的醫療上福利外,每一位香港市民也必須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一齊創造出可持續的醫療環境。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