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王建民:被稱為「大佬」的台灣問題專家(2016.7)

發布日期:2016-07-26

☉文/任遠

王建民認為,作為「台獨」政黨的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兩岸關係具有艱巨性、起伏性,不是直線發展,充分認識這一點就可以以平和心態對待。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在民間。發揮民間的智慧和力量,將是未來工作的轉換方向。

自1986年中山大學碩士畢業,王建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已經工作了整整30年。如他所說,這家研究所不僅僅是學術機構,更重要的是作為「智庫」為中央對台工作提供參考。

30年來,兩岸關係和台灣島內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台灣「解禁」、兩岸互通、民進黨執政、馬英九時期的兩岸關係黃金八年,如今,兩岸關係進入了「不確定時代」。作為「智庫」王建民不但是兩岸關係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台灣研究的學界「大佬」

1960年出生的王建民,1986年從中山大學畢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及社會學碩士學位。和那個時代內地大多數知識青年一樣,他服從組織分配,來到了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如今,在這個1984年成立的研究機構中,王建民是工作最久的研究人員之一,被稱為所裡的「大佬」。

被稱作「大佬」,王建民當之無愧。目前,他是公認的大陸研究台灣涉及面最廣最多產的學者。多年來的著作有《台灣何處去》、《海峽季風——多棱鏡下兩岸關係透視》、《台灣政商家族》、《塑膠霸主——王永慶》、《台灣軍力》、《泛藍泛綠:台灣政壇》、《台灣的「黑金政治」》、《台灣黑社會內幕》、《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民進黨政商關係》與《國民黨下台內幕》等。除了學術著作外,他撰寫了大量深度分析評論性文章。據統計,其多年來發表的作品超過500萬字。

王建民將他的「多產」歸功於自己沒有行政職務,「無官一身輕」。而作為政策研究機構,台研所也沒用純學術機構那樣冗繁的學術規格要求,但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分析能力以及對策研究能力。同時,王建民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研究和寫作之中。並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與計劃做研究。

在王建民的辦公桌前貼着一張紙條,上面列着本年度的學術計劃。書桌的大部份面積被數十個牛皮紙資料夾佔據,每個資料夾上都寫着一個題目。王建民就是這樣將多年剪報按類目收納。即使在電子存儲資訊時代,這個方法也沒用改變。他另一個傳統研究方法是手抄筆記。剪報夾、手抄筆記本,已收藏了幾大箱。這種在現代人看來「老古董」的方法,卻讓他總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也從來沒有遺失過什麼。

由於極具前瞻性、預見性,王建民的文章頗受島內關注,經常被認為是大陸對台政策的風向標。而王建民認為,自己不過是長期對台關注研究,從公開資料中分析得出對未來的預判。這也是建立在紮實的資料搜集、多年深度研究基礎之上的。

2004年初,王建民在大陸《國際先驅導報》上發表《民進黨上台大陸會不會對台經濟封鎖》一文。「當時正值陳水扁執政第二期,兩岸關係十分緊張敏感。大陸會不會對台灣進行經濟封鎖,我們從理論上來講,並不能排除。我只是做了理論分析,並沒有確定結論。」王建民說。即使是這樣,署有王建民名字的文章還是引起了島內轟動。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在各大海外華文媒體瘋狂轉載,致台灣股價暴跌204點,損失9000多億新台幣。

被稱為「大佬」不僅因為在研究領域無人能出其右,更因為王建民樂意幫助提攜年輕學人。雖然,社科院台研所並不培養研究生,但圈內很多年輕人尊他為「導師」,多是接受過他的論文指導或學術指點。

大陸「以台為師」

雖然在法律上,兩岸一直以來處於敵對狀態。但據王建民回憶,實際上,相當長一段時間,大陸對台灣的研究重點其實都是「以台為師」。

作為上世紀80年代亞洲四小龍之一,台灣的經濟發展一直都是大陸學習的榜樣。王建民剛到台研所工作不久的一項工作就是總結台灣土地改革的經驗。他寫了有關台灣土地制度管理與流轉等方面的報告幾篇,成為當時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有關大陸土地制度與農村改革會議的參考文件。

上世紀80年代末,大陸開始討論「怎樣看留學不歸」現象,高層曾考慮過留學政策收緊。王建民接到了「課題」——遇到過同樣問題的台灣是怎麼做的。

台灣並沒有因為「留學不歸」而收緊留學人數。雖然多年來,台灣也有不少「留學生不歸」的現象,後來,台灣開始建立科學園區,大批海外留學的科技人員回島創業,宏碁等台灣著名電子公司都是那個時候建立的。王建民撰文道,台灣的經驗說明,「留學不歸」只是將人才「儲存」在海外,時機恰當的時候,留在海外人才就會回來給經濟發展作貢獻。

王建民的建議,使大陸沒有收縮出國留學政策,繼續保持開放的態度。這成為後來大陸經濟崛起的重要條件,是大陸經濟的一大幸事。

上世紀90年代,大陸開始大規模建立科技園區,果然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回國創業。至今,大陸已出現幾輪海外學子回國潮。這都歸功於「不限制留學」的人才儲備。

「台灣對大陸的改革開放貢獻是巨大的。」王建民評價道。例如,台灣產品進入大陸市場,給大陸帶來了產業革命。如果沒有統一、康師傅等速食麵品牌進入,大陸民眾至今還只能吃包裝簡陋、口味單一的速食麵。

除產品引進外,技術引進、管理引進、資金引進,都帶動了產業的變革。

1989年「六四事件」後,出於對大陸投資環境的不信任,大批外企紛紛撤資。只有台商王永慶逆勢而為,開始在大陸投資,帶動了90年代初的台商投資熱,為大陸的市場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多年後台灣人將重新評價馬英九

今年年初,民進黨在大選中獲勝。王建民當日便作出判斷:「民進黨有可能長期執政,國民黨則陷於極為困難的發展時期,東山再起變得更加困難,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黃金八年』宣告結束,兩岸『不確定時代』來臨,『矛盾、摩擦、對抗』將成為新常態。」

此後一系列事件使王建民的判斷得到了印證。

王建民解釋道,過去國民黨執政的八年兩岸「大合作」「大發展」,往來密切,發展非常好。如果民進黨能和國民黨一樣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將「一片光明」。而作為「台獨」政黨的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兩岸關係具有艱巨性、起伏性,不是直線發展,充分認識這一點就可以以平和心態對待。當然,蔡英文並不會像陳水扁那樣大搞冒險的、『激進台獨』或所謂的『法理台獨』。但會出現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或明或暗的『台獨』活動。另外,海協會與海基會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機制和平台,未來發揮作用的可能性不會太大。」王建民說。

王建民認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在民間。發揮民間的智慧和力量,將是未來工作的轉換方向。

兩岸關係發展的另外一個關鍵就是港澳。王建民認為,港澳將繼續在兩岸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近些年兩岸很多學術交流會都是選擇澳門。而相當多的台資企業是在香港註冊。金融類企業銀行、保險、券商,更是通過港商的名義進入大陸市場。兩岸關係緊張,香港地位並不會降低,只會越來越重要。

對於台灣,王建民的另一個預判是,多年後人們將重新評價馬英九。

王建民表示,多年來島內將馬英九「污名化」,然而,他在兩岸關係發展上功不可沒。

「馬英九執政時期是是兩岸難得的八年。」王建民評價道。馬英九最大的貢獻是將「承認九二共識」作為國民黨的基本主張。這是兩岸發展的政治互信,是基礎,也是「兩會」(海基會和海協會)協商談判的重要條件。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就不會有兩會的談判協商,也不會有過去兩岸關係取得重大成果,所以九二共識十分關鍵。

「我們經歷了陳水扁的八年。期間,他搞『公投入聯』等,對兩岸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馬英九上台後,兩岸恢復政治談判。隨後兩岸關係有了一系列的發展。第一,就是實現直航。這為來往大陸與台灣的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第二,大量開放大陸民眾赴台旅遊。現在大陸遊客赴台旅遊已成為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撐。如今,大陸赴台遊客每年400萬人次,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大發展。第三是陸資入島。儘管目前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實現了兩岸投資『單向變成雙向』的。另外還有舉世矚目的『習馬會』的舉行,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樹立了一個新的豐碑。過去八年兩岸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麼多年來,島內將馬英九批得一無是處。我認為這是失去了理性的,沒有對其作出客觀評價。我認為十年八年之後,台灣民眾會重新評價馬英九,會懷念他執政時期對兩岸關係的貢獻。」王建民說。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