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杭州──千古人豪劉基第二故鄉(一) (2016.8)

發布日期:2016-08-24

 

 


☉文/劉珵頡 歐洲劉基文化學會

 

千古人豪劉基(1311-1375),字伯溫,號犁眉,諡文成。浙江省文成縣南田武陽村人(1948年原為青田縣轄區的南田武陽村,被劃入新析置的文成縣,縣名即以劉公的諡號「文成」命名以示紀念),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易學和天文學家。是舉世齊頌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偉人。1

 

輔朱元璋建全國大一統明王朝

 

1340年,劉公在江西高安任縣丞作《官箴》自律,廉節著名,發奸擿伏,不畏強權,為民伸冤,而得罪蒙古權臣,遂投劾遊學。1348年,元廷又徵召劉公出任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兼行省考試官,劉公攜眷遷居杭州,同年育長子劉璉。1349年秋,剛正不阿的劉公「建言監察禦史失職事,為台憲所沮,遂移文決去。」2 全家便從儒學提舉司官署遷出,搬到錢塘江畔白塔山下寓居,1350年次子劉璟出生。3

 

135212月,雖然元廷因反元義軍烽煙四起,又不得不啟用熟諳兵法韜略的劉公,但至1359年劉公不滿元廷腐敗,最後毅然辭官,隱居埋首著《鬱離子》,以期傳後世治國興邦。

 

13603月,朱元璋盛邀劉公出山,劉公呈《時務十八策》,即得朱元璋賞識成主要謀士,佐朱元璋輔陳王道,定征討大計,西討陳友諒,東征張士誠,北伐中原,翦滅群雄,不到十年輔朱元璋建立全國大一統的大明王朝。4 入明後劉公輔佐大明擇建新宮,倡立《軍衛法》、參訂《大明律》、議複科舉、整肅紀綱,清理土地,強化教育,勘修戊申大統歷等,為明朝的後期穩定繁榮奠定基礎。5 明太祖朱元璋稱讚劉公「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封為資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贊善大夫等職銜。6

 

13681118日,朱元璋致書詔劉公進京「同盟勳冊」。13707月又授劉公弘文館學士之職。朱元璋雖盛讚劉公:「發蹤指示,三軍住無不克」。「如諸葛亮、王猛獨能當之」。但為顯草根皇帝的威望,意抑劉公軍功,僅封劉公36功臣末位「誠意伯」,並授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護軍等職;而年俸比同級伯爵汪廣洋的360石還要少三分之一,只240石,且子孫不世襲。7 後朱元璋感不妥,「累欲進公爵」,「遂固辭不敢當。上知其誠,不強也」。又讚:「光佐不圖」。劉公一生不貪爵祿,口不言功,身不及利,功成身退,兩袖清風,生前既無田產,又無豪宅,告老還鄉居茅舍,食黍飯,死後土墳一坵。8

 

後世譽為「大明第一謀臣」

 

在歷史的長河中,千秋功辜後人於評述。劉公逝世15年後,朱元璋對劉公終存愧疚,於13901027日,襲封劉公長孫劉廌授襲誠意伯,並增祿260石,共食祿500石,子孫世襲及賜免死金牌。9

 

劉公逝世56年後的1431112日,明翰林侍讀兼修國史李時勉盛讚:「非惟其勳業冠絕前古,而文章也足以垂世,而莫之與並也。」10

 

143910月,縣、府上報為開國太師劉基,二世子谷王府左長史劉璟,與行在刑部照磨的三世孫劉貊立「聯簪坊」。牌坊為木質,樹立在南田鎮中心,極為壯觀。11 奈牌坊毀於「文革」,但該地段仍名牌坊坦。

 

劉公逝世82年後的1457年,七世孫祿奏請,建誠意伯廟。明英宗准旨於劉公故里南田「敕建誠意伯廟」,1458年欽建誠意伯廟成,並在廟前兩側建「帝師」、「王佐」兩牌坊。現廟、坊、墓保存完好,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

 

14706月,明奉訓大夫,兼翰林侍講楊守陳評述劉公:「子房之策不見辭章;玄齡之文,僅辦符檄,未見樹開國之勳業而兼傳世文章如公者,公可謂千古之人豪矣!」13

 

劉公逝世138年後的1513年,明正德皇帝追贈劉基「太師」,諡「文成」;尊為「帝師」、「王佐」,稱譽「開國文臣第一,渡江策士無雙。」14

 

1531315日,刑部主事李瑜又向朝廷寫了一封情辭並茂、委婉哀切的長篇奏折,請求為劉基徹底平反昭雪,「基宜享高廟;封世爵,其九世孫瑜宜嗣伯爵與世襲」。319日,明世宗嘉靖皇帝准奏,指示禮部制劉基牌位供於太廟的六王之下。1533年正月二十二日,九世孫劉瑜封誠意伯。15

 

20086月,「劉伯溫傳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稱中國歷史上「三大軍師」與「十大謀略家」和「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劉基,以劉伯溫「大明第一謀臣」暨「浙江省首位歷史文化名人」的身份走進央視《百家講壇》。

 

《明史》載曰,劉基「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劉基詩文俱佳,「其詩沉鬱頓挫,自成一家,足與高啟相抗」。列為明清散文八大家之首。16 張汝瑚《〈劉文成先生集〉序》曰:「嗟乎!先生之引君當道,勤勤懇懇如此,此又子房、孔明之所未有也」。歷史高度評價了劉公的道德、功業、文章。就是這位千古人豪劉基,他的盛年曾居杭州為士為官六年之久,特別是長子劉璉、次子劉璟均出生杭州,系杭州籍;譽滿青史的「兩世三賢」與杭州結有不解的故鄉之緣,劉公成為西湖文化名人,並載入了杭州的史冊。

 

寓杭六年 重教啟智 興辦義學

 

1348年劉公出任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行省考試官寓居杭州。儒學提舉司的職責是「統諸路、府、州、縣學校祭祀教養錢糧之事,及考校呈進著述文字。」並無實權。但劉公為國家培育人才,竭盡所能為各地貢生及落第舉子披閱文章,不時到杭州各儒學為學子講經論策;並大力倡導興辦義學,能讓更多的人有就讀接受教育的機會,以期黎庶子弟能夠「襟佩衣裳,肅肅有容;弦誦之音藹藹旁達」。17 雖然劉公任儒學副提舉系行政長官,沒有直接教學,但業餘時間仍接受徐一夔(曾任杭州府儒學教授)、沈與京、褚奐等青年拜師;劉公還為不少名不見經傳的晚生後學作序跋,如:《送高生序》、《章秀才觀海序》、《郭子明詩集序》、《侶周臣詩集序》、《書劉禹疇行孝後》、《題醫者王養蒙詩卷後》等,體現了劉公重視培育青年、獎掖後世的長者風範。

 

劉公自1349年秋辭職後,仍關心興教、重教,1350年,杭州富陽重修文廟學宮,「新其廬」,收回原被豪民侵佔的學田286畝之多,使「歲有恒產而事無可墮」。在作《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曰:「夫教,政之本;知本,斯知政矣」。同年五月,劉公欣聞青田湖山季謙興辦了一所義學,遂應洪氏之請,作《季氏湖山義塾記》曰:「嗚呼!若季氏者,真知愛其子孫哉!由是達一鄉一邑,以播天下,使人人聞而效其所為,則將見比屋皆為賢士大夫,而愚不肖者寡矣!」予以表彰激勵。該記元末碑刻現仍存青田縣高湖鎮季氏祠堂內。

 

1351年正月,劉公作《杭州路重修府治記》曰:「『明新』者,明德以新其民,修教之謂也。政教並舉,治民之道備矣」。是年三月十五日,為杭州沙班子中作《沙班子中興義塾詩序》載「夫學也者,學為聖人之道也」。劉公認為教育不但能使人們明人倫,懂禮儀,而且能提高覺悟,減少犯罪,以維護社會治安秩序。13557月作《諸暨州重修州學記》明確指出:「夫民之所以敢犯法者,以其不知人倫也,聖人之教行,則人倫明矣,人倫既明,則民者莫不愛其親,而不敢為不義以自累,為士者莫不知敬其君,而不敢自私以僨國事,盜賊何由而生?亦何由而滋蔓哉?諸君子可知謂能知治道之本矣」。並在《山陰縣孔子廟碑》曰:「學校所以明教化。教化不明,彝倫攸斁,而後盜賊生焉,豈無故哉?」同年在《嘉興路重修陸宣公書院碑銘》曰:「搬浮屠以複書院,可謂能排異端,植正道,有功於世教矣。」

 

劉公一貫重視教育,推行「惟孔子明王道教萬世」的教育方略,佐朱元璋即「每於閑暇,數以孔子之言開導我心(朱元璋)」18 以致直接影響朱元璋明初產生「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的教育和文治理念。明初,劉公為國家選拔人才,輔佐朱元璋恢複科舉制度,《明史》載:「科目者,……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待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