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階層固化貧富鴻溝拉大(2016.11)

發布日期:2016-11-24

☉文/白雪冰

據專家測算,到2022年,中國將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今後五年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而打破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空間,對於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可謂至關重要。有鑑於此,中國必須從三個方向着力。

2016年已進入最後一季,經濟低迷下行和樓市泡沫狂歡,正同時在中國上演。樓泡盛宴,將有房和無房階層鴻溝拉大,而進入「高燒」模式的樓市,僅是當前中國階級固化的推手之一。

從中國首富王健林的「一億小目標」到「寒門難出貴子」,從農民工返鄉的「逆城市化潮」,到「富二代」「權二代」的代際傳承,中國當前嚴峻的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趨勢,正加劇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並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絆腳石」和「攔路虎」,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階層固化報警向上流動受阻

事實證明,社會流動性越高的國家,其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就越高。因此,擺脫「馬太效應」,擴大中產階層「基本盤」,讓窮人不能再窮,讓富人不能紮堆出走,是未來中國尋求多元階層「社會共生」的努力方向。

打破階層固化,收窄貧富差距,不僅有助於緩解社會不公,更會助陣經濟復甦。而剷除阻礙社會公平的體制性、制度性因素,完善相應收入和調節機制,中國不容蹉跎。

「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賺它一個億。」王健林日前的一個公開言論,引起輿論發酵。這句話背後所反映的中國階層固化、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所謂階層固化,指的是社會成員在不同階層之間的地位流動受阻,個人的後天努力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底層群體向上流動的通道被堵塞,也就是說,不同社會階層的成員構成趨於穩定,社會不平等結構被原樣複製。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突飛猛進,晉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有跡象顯示,中國底、中、上的階層分野正在加劇,不同人群「被動進入」不同的發展通道,人群結構正呈現「代際分化」趨勢。

根據中國社科院所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當前中國中間層只佔人口的23%,遠低於發達國家70%左右的比重。而另一份針對中國經濟強省浙江的調查報告顯示,雖然該省經濟活躍、社會流動性高,但從調查中發現,近年來社會流動有固化的趨勢,民眾對憑個人努力提升地位缺乏信心。當前的社會流動性有固化的趨勢:中層以上的社會地位較封閉,底層的職業流動以水平流動為主。

1.貧富分化進入「代際傳承」新階段 根據瑞士銀行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2008年-2015年中國所有居民財富(中位數)增長率為64%,而前10%富裕人群的財富增長率達到了96%,前1%富裕人群的財富增長率更是高達131%。中國「馬太效應」加劇,貧富差距的新特點已從窮人太窮轉為富人太富。

有觀點指,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社會已基本完成創業階段的財富積累,由收入分化帶來的經濟分層開始進入代際傳承的新階段。數據顯示,當前衡量中國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已超出0.46,城鄉居民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不合理收入差距仍然偏大,而低收入群體增加收入水平難度很大,成為制約縮小收入差距的主要難點。

2.農民工返鄉,逆城市化潮起 有調查顯示,隨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傳統製造業薪資收入停滯不前,城市生活成本不斷上升,以及家庭環境考慮,越來越多的農民工群體意圖返鄉。

據中國農業部網站消息,截至2015年底,各地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積超過450萬,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比例從幾年前的0.5%增至1%,中國正掀起「返鄉」浪潮,新一輪「逆城市化」潮起。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數億農民湧進城市務工經商成為「農民工」,但戶籍壁壘,教育、社保等藩籬依然存在,農民工發展面臨「天花板」,而高房價更是讓農民工真正紮根城市難上加難,當融入城市這一願景破滅,更加速農民工用腳投票選擇離開的步調。

隨着農民工反復運算,二代農民工與父輩們不同的是,他們之所以湧入城市,不僅僅為維繫生存,更要尋找發展空間,成為現代化城市群族一份子,而社會體制中的身份彈性趨近極限,二代農民工在城市難以紮根的事實被加碼確認。

450萬人撤離城市,不僅是中國階級固化的現實注腳,更會拖慢中國以農民工市民化為中心的城鎮化戰略。

3.朱門「子宮紅利」,寒門難出貴子 所謂「子宮紅利」,就是指子女的收入、財產乃至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就已在「子宮裡」決定,子女後天的努力可能很難改變這一固化局面。

數據顯示,北京大學今年錄取的4000多名新生中,農村學生僅為700多人,雖創近年來新高,但比例僅達到17.5%。中國現有人口一半以上為農村人口, 17.5%的比例與農村人口佔比明顯不匹配,而這一比例與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北大新生中農村學生佔比30%仍相距甚遠。

根據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顯示,農民與農民工子女較多就讀於高職高專院校。2014屆高職畢業生中有52%的家庭背景為「農民與農民工」,且近四年來該比例呈現總體上升趨勢。相比之下,管理層子女則較多就讀於「211」院校。農民與農民工子女畢業半年後平均月薪在各階層中分別排在倒數第一位和倒數第二位。

近年來中國貧富差距代際固化的特徵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拼爹」、「富二代」、「權二代」等社會現象,引起輿論熱議。在2015年中國胡潤百富榜前100名的企業中,家族企業和夫婦企業的佔比高達52%,而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前100名的企業中該比例僅為24%,中國富人的子女通過繼承財產而致富的概率明顯更高。

與之相比,對於窮人而言,從戶籍制度到財富分配機制,從行業潛規則,到升學就業買房,到處都有看不見的「天花板」橫亙在他們面前。不少窮人的子女往往因為無法負擔費用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寒門難出貴子,使得窮人的子女人力資本積累不足,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趨弱,從而導致窮人和富人難以逾越階層鴻溝,出現代際固化。

4.職業世襲,近親繁殖 有內地媒體公布了中央巡視組對中國工商銀行巡視結果顯示:工行總行管理的691名幹部中,220名幹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統內工作。「近親繁殖」佔1/3。

有網友調侃:「生存有風險,投胎需慎重,這年頭,投胎是門技術。」「近親繁殖」的實質是資源壟斷,將原有社會階層代際固化,無疑將加劇社會有關「上學無用論」、「奮鬥無用論」、「拼爹才是王道」的錯誤觀念。生下來就成「公家人」、「關係網」式就業,其本質是權力式就業。

上述種種,不僅會阻塞優秀人才向上流動的通道,更會形成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大大增加管理成本,對於社會結構而言,則失去了靠後天努力,通過公平競爭獲得體面社會地位的階層示範效應。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未改,社會就業壓力嚴峻,如「職業世襲」「近親繁殖」大行其道,將國有企業變為「私人公司」,所衍生的惡劣影響和危險後果不容小覷。

四大推手加劇階層固化

中國的階層固化和代際傳承使得窮人和富人身份切換變得愈加困難,筆者認為,造成中國階層固化和代際固化的主要有四大原因:

1.高燒房價,加劇民眾分層 進入2016年,中國房價再次進入「高燒」模式。數據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最高漲幅為5.6%,與去年同期相比,最高漲幅達到了44.3%,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房與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均比上個月有所擴大。而中國央行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第三季度53.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一季度提高了0.3%,只有3%左右的居民認為房價「令人滿意」。

有觀點一針見血指出,在高房價面前,有房和沒房就是不同階層的標籤。房價上漲不僅使得富裕家庭本身持有的房產不斷增值,更激勵富裕家庭更踴躍投資樓市,兩方面因素使得房產越來越向富裕家庭集中。

數據顯示,中國家庭之間的財產差距已越來越大,財產基尼系數從1995年的0.4大幅上升至2012年的0.66,上升幅度高達65%。房地產價格飆升,稀釋了民眾手裡鈔票的含金量,加劇了居民收入和財產分配差距的擴大。

2.產業升級遇瓶頸,社會流動動能趨弱 今年以來,儘管有高燒樓市撐場,但中國經濟低迷下行趨勢未改,經濟企穩內生動能不足。特別是產業升級遭遇瓶頸,從勞動力密集到資本技術密集的轉型、以及第三產業的擴展較預期更為艱難,加之中國決策層抑制資產泡沫、加強金融監管等措施的逐步落地,下半年中國經濟趨勢性下行壓力不容小視。經濟下行和產業升級瓶頸,使得經濟發展為民眾提供向上流動機會的動能趨弱。

3.既得利益集團阻礙階層流動 儘管經年改革,但對公共權力運行的約束機制依然不足,某些優勢階層通過尋租市場形成結盟:掌握優勢資源的權力擁有者、財富擁有者和社會聲望分配者為主的既得利益集團,通過優勢互補、結成同盟,一邊在階層固化中受益,一邊竭力封堵階層流動通道,通過對壟斷資源的把持,對政策制定的話語權,通過裙帶關係、權錢交易、權權交易便構成了某些優勢階層的利益傳承機制,向中低階層的向上流動輸入更大風險。階層固化之下的社會地位的世襲傾向,使得既得利益集團得以利益最大化。

由於既得利益集團阻撓、扭曲稅收和福利制度的改革,使得改革深化的共識遲遲難以達成,亦使得改革進程一波三折、推進緩慢,對中國經濟改革和增強經濟動能形成掣肘。

4.「社會排斥」出現,體制因素難辭其咎 中國階層固化和代際固化其實有更深層的體制性原因。新一代的階層流動需要公平的起點,但城鄉二元結構並未全面打破,教育公平、就業公平仍未完全達成,造成城鄉青少年和城鎮不同區域青少年難以站在公平的競爭起跑線。當前城鄉差別、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差別巨大,除了教育、就業之外,城鄉居民在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支援上,無法實現均等覆蓋、公平覆蓋,公共資源配置向優勢階層、優勢地區傾斜的局面並未有效扭轉,這就使得中低階層遭遇的「社會排斥」不斷出現。

與此同時,作為調劑貧富、緩和社會矛盾的「槓桿」,中國的所得稅制度並不完善,可為底層民眾發展提供助力的資源基礎仍然薄弱。上一代形成的收入差距逐漸轉化為新一代社會起步的不同起點,相對於貧困家庭的子弟,先富人群的子女先天擁有財富上的優勢,並逐漸轉化為教育、職業等社會優勢,底層群體的向上流動受到擠壓,「二代排斥」的現象亦可能會遭遇代際傳承。

打破階層固化攻堅三大改革

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顯著成績之一就是「階層塑化」:推行了包括擇優錄取、公平競爭的高考制度,鼓勵個體經營和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政策體制,使得民眾可以通過自身努力而不是先天背景改變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新舊「階層固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秩序與活力正源於此。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財富分配,社會階層新的身份正在沉澱形成。而階層固化一旦這種現象如固化為新的社會結構基礎,則沒有階層能真正從中受益。

據專家測算,到2022年,中國將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今後五年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而打破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空間,對於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可謂至關重要。有鑑於此,中國必須從三個方向着力:

1.做大並分好「蛋糕」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在做大蛋糕的同時,亦要分好蛋糕,糾正以往重效率、輕公平的做法,並針對行業收入差距過大現象,完善稅收調節機制。此外,打破行業壟斷,引入競爭因素,創造企業充分競爭環境亦是題中之義。

2.織起社會「保障網」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社保體系,一方面,難以對中低收入階層形成有效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不利於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增加消費。社保體系的不健全,標準過低、覆蓋面過小,使得底層民眾生活陷入困難,易產生不滿情緒,形成不安定因素。因此,發揮社會保障本身的社會再分配功能和社會基本生存保障功能至關重要。

3.「動刀」既得利益集團 要防止前30年的改革成果「被固化」,體制性改革仍是未竟之題。相對於前些年,2016年後中共所推行的改革將進入到更實質性的層面。「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打破地方和體制內部壁壘、行業藩籬,敢於觸動中國更深層次的利益格局,才能改變妨礙社會公平的體制要素,建構滿足新發展階段社會公平的新體制,從而繼續釋放生產力。

事實證明,社會流動性越高的國家,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就越高,打破階層固化,不僅有助於緩解社會不公,更會助陣經濟復甦。因此,中國向階層固化、代際固化「宣戰」,重暢「階層塑化」之路,正是助陣經濟復甦的關鍵之役。此役須志在必得,否則將留下後患無數。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