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兩岸逐漸走進僵持(2016.10)

發布日期:2016-11-24

 


 

不見「地動山搖」,不代表風調雨順,更可能是風雨來臨前的平靜。蔡英文雖然執政,對內仍未甩掉在野心態,光靠華麗動聽的詞藻施政,只能寄望安撫選民。明知兩岸關係需要延續,對彼岸又囿於意識形態,所云不屈服、不對抗,彼岸已經表現得不在乎,蔡英文徒然自我感覺良好。

 

☉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蔡英文發表了上任以來第一次雙十慶典演說,內容基本上沒離開520就職演說的基調,再加上一些施政體驗與感想,但主軸當然是對彼岸有所回應,偏偏這被寄予期望的兩岸對話又提前預告落空。在雙十演說之前,蔡英文已對美國華爾街日報透露所謂「新四不主義」。

 

冷不過蔡英文演說內容

 

馬英九擔任總統8年,民進黨立委幾乎都不出席雙十慶典。風水輪流轉,如今國民黨立委也比照辦理,加之海外僑胞和台商返台也不踴躍,蔡英文的民望又瞬間滑落,近日又接連有颱風來襲,連日天雨,今年的雙十慶典,場面就顯得份外冷清。可是再冷清,也冷不過蔡英文的演說內容。

 

演說內容其實是一貫的「空心菜」,撇除兩岸對應,照樣是強調追求改革、轉型正義、為年輕人創造更好未來等等,這類內容,可以追溯自那些年蔡英文敗選時的言詞,像「你可以悲傷,但不可以氣餒;你可以哭泣,但不可以放棄」一類,洋溢着滿滿的理想性,又滿足了打造華麗詞藻的文膽氣息,初聽來振奮人心,說久了便由理想說成夢想,由演說變成夢話。這類言詞,正當得高票而敗選,或挾着高民望而就任時說着會動聽,可就任五個月匆匆過去,蔡英文民望急墜,重復演說的內容不正暴露出蔡英文執政的窘境,台灣沒有因為她的執政而改變,甚且只是變得更差,兩岸關係並未維持馬英九時期的現狀,而是逐漸走入兩岸僵持的局面。

 

蔡英文的演說重新說了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可就仍舊不提「九二共識」,卻來拾陳水扁牙慧,而特別強調了「新四不主義」。所謂「我們的承諾不會改變,我們的善意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說白了,就是表明期望兩岸現狀照舊,但她蔡英文仍會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不屈服又不對抗,最終意義就只會讓兩岸關係走向僵持。

 

不用沙盤推演已可預知結局

 

不否定「九二共識」,對蔡英文來說就是善意、是不對抗的表現?但彼岸的詢問由始至終都是要不要承認。國際上或許有人同情台灣的處境,但實質上又有誰會給予台灣奧援呢?國際關係實際就是利益關係,講求互惠互利的對價關係,說穿了就是比實力,經濟、文化、軍事、地緣等等決定了國際影響力,力強者施壓,力弱者受壓,如「世界衛生大會」(WHA)台灣被冷待,「國際民航組織」(ICAO)台灣未獲邀,再來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會如何?兩岸僵持,最終受損的是哪一方,不用作甚麼沙盤推演,未到結局已可預知。

 

但兩岸走向僵持不是最後結果,而是過程。僵持的另一意義,正正就表示兩岸的現狀不足以維持。現在看未來,大家都知不可能長期僵持下去的是台灣,到時候蔡英文要如何收場?選擇不對抗嗎?長期的不屈服便算徒勞無功。選擇不屈服嗎?只會讓台灣民眾承受更大損害。一旦到了這種境地,領導人便容易有非理性決定,更可能利用民意來讓自家翻身,不惜把統獨議題提升到全民公決的層面。因此,兩岸如果長期僵持,就算蔡英文真的懷抱善意,到頭來也不過是讓兩岸平添風險,台灣社會應有所驚覺。

 

蔡英文願意承認「九二共識」,原先是北京的期望,但蔡英文就任五個月以來,從就職演說到雙十演說,蔡英文並沒改變說法,北京顯然愈來愈沒期望,但微妙地,期望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的台灣民眾倒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對此,北京顯然愈發不急,因為對兩岸僵持愈發不耐的將會是台灣民眾。談判桌上,此一時,彼一時,最好本是盡快達成共識。要是經一段僵持後,蔡英文最終願意完成考卷,但到時候同樣的答案,北京又會否對答案有不同解讀呢?「九二共識」這份考卷,蔡英文愈遲完成,原來的答案將愈變複雜,堅持不作答,最終只會被困考場,成了蔡英文自找的困獸鬥。

 

可能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蔡政府的如意算盤,原本是一貫的模糊策略,吸取了陳水扁時代的教訓,試圖含糊應對「九二共識」,以維持馬政府建立起來的兩岸交流利益,又試圖以「中華民國」架構換取台獨空間。蔡英文雖然將就任姿態放得低調,但北京同樣不會把兩岸搞得「地動山搖」,代之而起的是「漸凍」策略,在國際上讓台灣的外交空間逐漸萎縮,在經濟上讓台灣社會逐漸感受到兩岸僵持帶來的惡果,最終出手推倒蔡政府的不會是北京,將會是台灣民眾。

 

「九二共識」的內涵本來是一中各表,於「各表」這範疇上,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的策略,其實過去北京也一直應用,對內是不承認,對外便是不否認,是慣性地不提及。如今蔡英文也嘗試同樣策略,效果顯然差得多,因為無論如何,「一中各表」都肯定比不提「九二共識」的空間大得多。比如馬英九在任期的最後階段,還能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跟習近平碰面,而蔡政府的國際空間卻處處受壓。蔡英文的所謂不屈服或不對抗,說起來動聽,到最後卻只會讓台灣在各個範疇上漸次萎縮。

 

不見「地動山搖」,不代表風調雨順,更可能是風雨來臨前的平靜。蔡英文雖然執政,對內仍未甩掉在野心態,光靠華麗動聽的詞藻施政,只能寄望安撫選民。明知兩岸關係需要延續,對彼岸又囿於意識形態,所云不屈服、不對抗,彼岸已經表現得不在乎,蔡英文徒然自我感覺良好。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