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細數中國2016外交成績單(2016.12)

發布日期:2016-12-22

☉文/懿芳

習近平在重大公開場合一再倡導「共享共榮」「不衝突、不對抗」「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等理念,這些政策宣示是針對「贏者通吃」「國強必霸」「零和遊戲」等思維定式,向外界表明態度,在全球互動連結持續加深且不可逆轉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一枝獨秀,唯有放棄小集團思想和封閉式心態,才能攜手走向共同繁榮。

2016年11月中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剛結束了八天四國五站的行程,出訪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和俄羅斯並出席系列國際會議。

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上述高訪活動是2016年中國系列重大外交的收官之作,其作用與意義非同尋常。

外交壓軸戲三大關鍵詞

中南海外交的壓軸戲中,東訪拉美,西聯亞歐,雙線並進之下,有三大關鍵詞躍然。

第一個關鍵詞,聚焦經貿。 習近平此次拉美之行,是作為國家主席第三次訪問該地區。

三個往訪國都是拉美地區的代表性國家。其中,厄瓜多爾是中國在該地區重要投融資對象國、工程承包市場和能源資源合作夥伴;秘魯是中國在拉美的重要投資對象國,中國也是秘魯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智利是首個同中國新政權建交的南美國家,也是首個同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拉美國家,中國連續多年保持智利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中國外交部官員在吹風會上表示,拉美是中國積極發展雙邊經貿關係、推動企業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和國際裝備製造合作的重要區域。習近平訪問期間的重點議程包括探討優化雙邊自貿協定、產能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

在李克強出訪亞歐四國時,出席多個定期會晤機制,包括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會議、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和中俄總理定期會晤等。這些機制對雙多邊經貿合作尤為重要,起到了及時解決經貿問題,打通其他合作關節的重要作用。

第二個關鍵詞,落實成果。 習近平出席今年的利馬會議,不僅體現出對加強亞太區域合作的高度重視,也旨在促進既往成果落實:第一、如期完成亞太自貿區集體戰略研究,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提速;第二、繼續落實北京會議成果,推動互聯互通和全球價值鏈合作;第三、支持亞太地區包容性增長,推動在服務業、中小企業等領域取得新的合作成績。

今年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各種挑戰交織交錯,推動區域合作成果落實,也是李克強亞歐行主要目的之一。去年「上合組織總理會」在產能合作、金融領域等方面達成不少共識,在今年中亞成員國貨幣貶值、經濟受到衝擊的背景下,升級產能合作水平、完善區域融資機制,具有提供發展動能的重要意義。

此外,吉、哈、拉、俄是「一帶一路」核心區域的重要國家。自2013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在外交上,中國逐步對該倡議細化落實。可以預計,當前和今後的外交重點,仍是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對接。

第三個關鍵詞,提供範本。 一般而論,年度收官與首訪一樣,都具有特殊意義。

此次中國高層拜訪的對象,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共同點是面對外部經濟環境比較嚴峻。和這些國家交往,具示範性和開拓性的效應。

在多邊合作框架方面,無論是上合組織還是APEC,中國都扮演了主要推動者的角色。本次利馬會議以「高質量增長和人類發展」為主題,切中當今世界和亞太發展的緊要命題,旨在聚合各方創新增長的努力,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向國際社會傳遞反對保護主義的明確信號,展現新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同時,也是對外昭示中國加強區域合作、維護區域和平及穩定的決心。

北美歐洲:消歧見謀共識

「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這是習近平發表2016年新年賀詞時講的話。今年年初到歲末,中國外交的謀篇布局次第展開、深入推進,以全方位行動傳遞了中國聲音,提供了中國方案。

總體而言,2016年是北京對新時期外交戰略加以落實,鞏固國家利益收穫的重要之年,在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現路徑方面積累了經驗和成果。

在本屆高層的通盤謀劃下,中國在北美、歐洲、亞太、非洲、中東等方向不斷進取,同各國的友好合作得到新的拓展。

北美方向。中美今年以來處於戰略互信與互疑的搖擺之間,兩國領導人多次適時安排雙邊會晤,認真清理各種訊息,成功管控彼此間分歧,推進中美關係在「合作與摩擦」的常態下保持穩定健康發展。

G20杭州峰會期間舉行的「習奧會」,為中美關係在下一階段的健康發展與平穩過渡指明了方向。在稍早之前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與奧巴馬也進行了會見,雙方同意繼續深化各領域合作,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協調,鞏固擴大中美共同利益。

今年以來,經貿繼續發揮了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的作用。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國進出口雖然有所下降,但美國仍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此外,中美兩國之間雙向投資保持良好勢頭。商務部數據顯示,1至9月,中國使用外資中來自美國的投資增幅為67.1%,遠高於同期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增幅;中國對美國投資流量亦增幅顯著,今年前8月同比增長了193.2%。

在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後,習近平發出賀電,對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理論再次進行闡釋,提出「發展長期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

北京外交官員在特朗普當選後回答記者問時也指出,「未來以中美為代表的政治生態會發生深刻變化」,「中美經濟將進入全新的競爭和合作共生時代」。

歐洲方向。繼去年中歐合作掀起新高潮後,今年中國繼續同歐洲切實推進「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建設,為新興大國與傳統大國深化互信與合作提供示範。

3月底時,習近平對捷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是中捷兩國建交67年來中國國家元首對捷克的首訪。捷克在地理和政治上是連接東西歐的樞紐,激活其戰略通道的作用,可以催化中歐全方位合作。

年中,習近平再次開啟中東歐之旅。對塞爾維亞、波蘭等國進行國事訪問。由此亦能看出,在今年中國外交的整體安排中,這一地區的分量有所增加。由於中東歐國家情況不同、訴求各異,也帶來了關係不對稱、利益多元化的挑戰。對此,中國今年在外交中實行「增信挖潛,樹立典範」的策略,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雙邊「點對點」公關,打開了合作新空間,產生了正向的外溢效應。

在與歐洲老牌強國交往方面,中國與歐盟原「三駕馬車」英、德、法關係穩固,合作水平持續在高位運行。

11月中上旬,第八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倫敦舉行。會談後,雙方宣布將深化金融服務和基礎建設方面的合作,繼續推進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此前在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向「脫歐」公投後上任的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強調,今年是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開局之年,明年將迎來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45周年,中方願同英方一道,推動兩國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更高水平。

今年年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訪華。「登高望遠」、「拉緊互信紐帶」、「在高起點上深入推進中德合作」,是「習默會」中就中德關係提出的點睛之語。輿論普遍認為,中德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推動「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深入對接是雙方合作的亮點。

在對法國關係中,去年一年之內兩國元首和總理均實現了互訪,這在國與國關係中殊為罕見。今年,在中法領導人會見中,「推動兩國關係更好更快發展」成為雙方共識。

「三駕馬車」作為歐洲地區的「發動機」和「火車頭」,其合作對促進中歐關係具有引領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11月中下旬的拉美之行中,往返選擇經停意大利和西班牙。官方表示,當前中意、中西關係發展勢頭良好,與中國政治互信牢固,這種安排「體現了中方對發展與兩國關係的重視」。點滴細節之中,可見外交的通盤考量。

此外,俄羅斯作為橫跨歐亞大陸的特殊大國,與中國的關係在國際舞台上可謂動見觀瞻。今年以來,習近平和普京在上合組織會議、G20峰會、金磚峰會等多個場合頻繁互動,加之普京在年中的訪華之旅,為中俄關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不僅鞏固中俄高水平的政治關係優勢,還在加強全球戰略穩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亞太非洲中東:深耕細作

亞太方向。今年中國繼續「經略周邊」,以行動釋放「親誠惠容」的誠意。

以對東盟為例,中國推進了多個「優先夥伴」關係設想,促地區經濟和民眾福祉的雙增進。在9月舉行的東盟峰會和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中,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決定進一步加強在經濟領域的聯繫,並重申全面履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承諾。峰會對南海問題的淡化,也對外顯示了基於共同利益而緊密團結的信號。

中日韓關係對東亞穩定及繁榮至關重要。今年下半年以來,面對陷入緊張的三國關係,中國有意引導各方有效管控分歧、把握合作大勢。從8月下旬到9月,中日韓在不同場合連開三場外交活動,包括第八次中日韓外長會,三國元首在G20杭州峰會上會見,東盟系列峰會上再談合作等。10月底,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舉行,三國在擔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就推進自由貿易達成了共識,傳達出「關於推進自由貿易和結構性改革的強有力信息」 。

儘管中日之間存在歷史認識和領土問題,中韓之間因薩德而產生齟齬,三國間的博弈格局料難在朝夕改變。但中方仍不斷在公開場合釋放善意,強調東亞國家應重點發揮中日韓合作的引領作用,實現東亞經濟共同體目標,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維護地區穩定與發展繁榮。

「走親戚」也是「深耕周邊」的重要表現。這種模式是與鄰國常來常往,以真情實感打動對象國。10月中旬,習近平對柬埔寨、孟加拉國進行國事訪問,此訪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主要領導人首次訪柬,同時也是30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孟。

柬、孟兩國分別是中國發展與東南亞地區和南亞地區關係的「穩定基石」,此訪凸顯了中國對傳統友誼的重視,也「以點帶面」提升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的關係。

非洲方向。中非之間的合作今年繼續沿着協調雙方發展戰略的方向發展,去年底啟動的「十大合作計劃」取得良好開局,部份合作項目實現早期收穫,一大批鐵路、公路、港口、機場、供電、供水和通訊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

一個突出的新現象是,中非產能合作勢頭發展迅猛。中非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頻繁舉行,中國還同埃塞、埃及、尼日利亞、津巴布韋等6國簽署了國際產能合作框架協議,中非產能合作基金也已開業運行。

9月舉行的G20杭州峰會成為中非關係的「錦上添花」之筆。中國作為東道主專門邀請了多個非洲國家和組織的領導人與會。這是中國在利用自身在國際舞台中獨一無二的地位為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爭取權利,努力推動南北對話。南非外交學者評價認為,此次峰會把中非關係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東方向。中東素稱三洲五海之地,連接歐亞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處於戰略樞紐地位。今年「開年外交」的對象,習近平就選擇了沙特、埃及和伊朗,將之定位為「友誼之旅」。這次訪問,是習近平出任中國最高領導人後首次訪問該地區,為中國全方位外交版圖添上了重要一筆。

中東局勢複雜膠着,北京明確表示不採取任何有爭議的立場,在中東事務上秉持公正平衡、「不拉偏架」、不搞勢力範圍的態度,謀求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

當前,中國和中東的利益紐帶愈結愈緊,在能源需求、市場需要、安全利益等方面,中東地區的地位都十分關鍵。今年年初,中國政府首次發布了《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其中細化提出了推進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1+2+3合作戰略,即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格局。此外,公共外交層面的活動也相當熱絡,中埃在11月舉行了「中國與中東熱點問題」研討會,為雙方加強對中東形勢的研判提供了密切交流和形成共識的管道。

多邊舞台。應特別指出的是,中國今年外交凸顯了「進取」的特點,在多邊舞台積極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倡議。無論是3月底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6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還是9月的G20杭州峰會,10月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及至11月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都以上述多邊框架的參與者、貢獻者的身份,全面闡述中國政策主張,體現了對國際及區域合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的政治支持,也展現了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的意願與信心。

值得關注的不僅是這種姿態本身,更重要的是觀念層面的所含之意。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重大公開場合一再倡導「共享共榮」「不衝突、不對抗」「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等理念,希望走出一條包容合作的新路徑。這些政策宣示,是針對「贏者通吃」「國強必霸」「零和遊戲」等思維定式,向外界表明態度,在全球互動連結持續加深且不可逆轉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一枝獨秀,唯有放棄小集團思想和封閉式心態,才能化危為機、攜手走向共同繁榮。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