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特朗普對華政策將帶來風險嗎?(2017.01)

發布日期:2017-01-23

☉文/閔之才

中國應當以戰略定力靜觀其變。同時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加大游說力度,強調中美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中國應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絕不退讓,同時,做好一定的軍事抗爭準備。

特朗普尚未入主白宮,就已施展外交拳腳,亂點中國的敏感「穴位」,瞬間令本已脆弱的中美關係處於風雨飄搖的不確定性中,讓人感覺來者不善。專家建議,未來4年,面對中美關係的「特朗普變數」,中國應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練就與特朗普談判並合作的「交易的藝術」,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應對中美關係破局甚至全面抗衡的準備。專家指,面對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中國應當有信心以實力為後盾,以細緻成熟高明的外交手段迫使特朗普實行友華政策。

特朗普「三把火」燒傷中美關係

近期,特朗普在中美關係上動作頻頻,不斷發聲,使中美關係雨欲來風滿樓。

特朗普的第一把火燒向「台灣問題」。 2016年12月2日特朗普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這是1995年5月22日克林頓政府批准李登輝入美簽證以來,台海局勢的最大震動。

這次與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通話,也是1979年以來美國候任總統或總統破天荒地第一次,打破了美國兩岸政策的操作傳統,也破壞了中美自1972年尼克遜總統訪華以來達成的美台領導人、高級官員不直接交流的默契。

特朗普在招致廣泛批評後,發帖回應:「有趣的是,美國向台灣出售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但是我不能接受一個祝賀電話。」此後在接受福克斯電視網採訪時,他又提到這次通話,他說:「我不想讓中國對我發號施令。」

特朗普的舉動令中美雙方都很緊張,白宮10天內三次重申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滅火與撇清干係的意味濃厚。而中方也已向美國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如果這一基礎受到干擾和破壞,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和兩國重要領域合作就無從談起。

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威脅會放棄「一個中國政策」的言論將嚴重觸犯中國的底線,再度衝擊中美關係數十年格局,並加劇台海緊張局勢。

特朗普的第二把火燒向「貿易問題」。 近期特朗普多次就此問題批評中國,稱中國應對美貿易赤字的一半負責;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要讓中國按規則行事。

在經貿方面,特朗普針對中國最著名的「三段論」是:

一、中國搶走美國人的飯碗。「因為中國,我們失去了5萬個製造業工作機會,甚至是700萬個工作機會。」(2016年1月15日共和黨辯論)

二、中美貿易逆差巨大。「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非常不平衡,今年我們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是5050億美元」。他聲稱要對中國商品徵收45%的進口關稅。(2016年1月15日共和黨辯論)

三、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我會讓財政部長標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2016年10月22日「葛底斯堡演講」暢想「百日新政」)

當被記者問到是否要和中國打貿易戰的時候,特朗普曾斬釘截鐵地說,「現狀必須改變,在我們對中國貿易常年大量逆差的時候,我不介意打一場貿易戰,因為現在的貿易對美國是非常不公平的」。

輿論普遍認為,假如特朗普的言論付諸實踐,中美兩國將爆發貿易戰,兩國將兩敗俱傷並危及世界經濟。

特朗普的第三把火燒向「南海問題」。 在這個敏感上,特朗普同樣也漸漸打破禁忌。12月4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他們貶值貨幣(使我們的企業難以競爭)、對我們的產品大幅徵稅(美國並不徵他們的稅),或是在南中國海建造大型軍事設施時,中國問過我們的意見嗎?沒有!」

在2016年12月11日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特朗普又提到南海,他說,中國不該在南海上興建大規模的軍事設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指出,特朗普第一次提及南海是在2016年4月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的時候。他當時稱,「我們重建了中國,他們卻在南海建造世人從未見過的軍事堡壘;他們之所以能夠隨心所欲,是因為他們不尊重我們的總統,也不尊重我們的國家。」然而,特朗普的這種關注,對中國未知是禍還是福。

魯莽執政引中美開戰風險?

特朗普的上述「三把火」燒得兩國專家都憂心忡忡,不少專家認為此舉有可能將兩國置於開戰的風險。就連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發言人埃里克•沃克也在聲明中抨擊:「特朗普不理解自己愚蠢的電話威脅了我們的國家安全。」

就連一向熱衷報道中國負面新聞的西方媒體也紛紛批評特朗普。「德國之聲」稱,外交政策不是商務。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就是攻擊中國的核心利益,只會出現雙輸局面。《華盛頓郵報》稱,特朗普認為一個中國政策是可以把玩的交換籌碼,既具有誤導性,又很危險。如果美國新政府依然選擇「漫不經心的無視」,美中關係恐將出現嚴重動搖,甚至有開戰的風險。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報道說,「他在冒着外交失控的危險」。英國《泰晤士報》也稱特朗普「增加了台海的緊張局勢」, 威脅要讓亞洲持續時間最長也最為危險的爭端重新啟動。《每日電訊報》報道稱:特朗普的推特將使中美貿易爭端更激烈。

鑒於特朗普的威脅性言論,現在,必須嚴肅認真地直面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在台灣問題上。 特朗普當政後真會把現在的魯莽喊話變現嗎?特朗普並不是第一個質疑「一個中國政策」的總統候選人,許多專家都提到了一個「前車之鑒」——列根當年作為總統候選人,曾批評不承認台灣的決定,並在當選後邀請台灣代表團參加他的就職典禮,因此得罪北京。但是上台後,他依然遵守1979年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的條款。

在分析人士看來,雖然特朗普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稱,但屆時中國絕不會由着他的性子來。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者徐永明認為,特朗普政府不可能徹底放棄「一個中國政策」,同台灣「建交」,但會重新定義相關政策。不過台灣作為籌碼卻得不到什麼好處,北京很容易實施報復。

台灣「中央社」也指出,列根競選時曾說要「恢復和『中華民國』的邦交」,任上卻簽訂對台軍售影響甚巨的《八一七公報》,台灣成美中博弈的棋子。前車之鑒並不遙遠,最為反共的列根即使有個人的價值觀信仰,入主白宮後仍難擋美國在區域均勢與安全上必須和中國合作的戰略考慮。不能否認,中國的國家實力已提升,非當年列根時期剛改革開放的虛弱。

對特朗普的舉動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台灣當局。作為商人,特朗普處處都充滿着「交易」思維,從他的言辭看,也顯然只是把台灣當做一個美國的軍火大客戶而已。不少亞洲問題專家認為,特朗普把「一中政策」作為與中國廣泛談判的討價還價籌碼,其意涵將不僅只對美中關係,也攸關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美國前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表示,「把一中之爭拿上枱面,特朗普會把美中關係的氧氣抽乾,最終可能使美國為了用一中換取其他利益,而不再支持台灣」。

因此,現在對特朗普的對台政策下結論還為時尚早。這也是中方對尚未上任的特朗普的涉台言行一直比較克制的原因。但是並不代表北京會縱容他的行為,一旦入主白宮,若有越線舉動必將遭到北京激烈反對。因為對中國而言,貿易與台灣不能相比,台灣被視為中國的核心利益,豈能討價還價。

其次,在貿易問題上。 如果特朗普真的對中國徵收45%的關稅,勢必引發兩國貿易戰。有分析指出,雖然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日美間針鋒相對的貿易摩擦或將增加,但出於巨大經濟利益的考慮,偏鷹派的特朗普並不會讓中美陷入貿易戰。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的主任韓磊(Paul Haenle)指出,對華徵收45%關稅對於美國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這同時也威脅着依賴海外市場的美國出口商,以及需要從海外進口大宗商品的美國公司,另外這也容易使他國推出報復性政策,因此美國在這一領域仍須三思。

至於特朗普號稱就職第一天就可能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的首席外匯策略師Ulrich Leuchtmann表示,也許中國2014年以前就是這樣,但此後中國的外匯儲備呈現萎縮之勢,中國是在「人為」使其貨幣走強,並傷害了其出口商。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完全不應被指責操縱匯率來損害美國出口商及其僱員的利益。

實際上,因為經濟衰退的原因,中國實際上去年做的是與特朗普的指責相反的事,許多經濟學家指出,中國2015年花了超過4000億美元以防止人民幣進一步走弱,如果中國沒有「操縱」,結果將是人民幣更貶值。

另一方面,美國並非可以隨心所欲地制裁中國。因為在符合WTO要求的情況下進行貿易制裁效果有限,但若美國違反WTO承諾而對中國加徵關稅,中國有權實施報復,從而進一步損害美國的出口。因此,專家認為,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是美國大選競選的一個傳統策略,並不是美國的政策藍圖。

第三,對於中美是否會爆發熱戰的問題。 在南海問題上,特朗普也發出了強硬的資訊。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12月14日聲稱,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式就職後,美國還將對抗中國在南海的擴張。

不過,特朗普本人在南海問題上還沒有明晰的思路。專家認為,「特朗普變數」將會成為2017年中美南海博弈的最大不確定性。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康霖指出,儘管特朗普已明確表態將改變奧巴馬政府時期內政外交政策,收縮戰略力量,更多關注國內事務,但鑒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特朗普執政方針瞭解有限,且特朗普近期言論有對華施壓之嫌,中國對美新一屆政府南海政策不宜過於樂觀,需要做好「打硬仗」的思想準備。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內閣鷹派當道,海軍陸戰隊退役上將詹姆斯•馬蒂斯已獲提名擔任國防部長。之前,退役中將邁克爾•弗林獲提名為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同樣有軍人經歷的邁克•蓬佩奧則為中央情報局局長。鷹派當家,似乎已經成為特朗普執政班底的一大特色。就連特朗普選中的白宮中國事務首席顧問白邦瑞,也是一位著名的鷹派人物,由他主筆的2005年《中國軍力報告》曾極力鼓吹「中國威脅論」。

這些鷹派,尤其是像白邦瑞這樣極度反華的份子,極有可能讓中美爆發更多衝突。巧合的是,近期由英國資深記者所攝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在世界各大媒體躥紅,恰巧給特朗普的舉動提供了最現實註腳,它誇張地預言:由中美衝突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成為現實,特朗普正在動員一場大規模的毀滅性戰爭,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間的核戰爭已「不再不可想像」。

不過,多數專家都認為,中美爆發熱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兩個核大國誰也承受不起一場戰爭的破壞。儘管上述紀錄片的立論基礎似乎是成立的,不過下此結論為時尚早,也脫離了中美關係的全景事實,因此,可以對紀錄片提示的中美關係突變的警告予以關注和警惕,但不必太在意。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談及中美關係到了「臨界點」的說法時認為,中美若發生衝突,對雙方都是不幸,沒有哪一方能夠承受衝突的代價。在他觀察中美關係發展的近五十年中,有關「臨界點」的說法就出現過好多次,但事實上,他所經歷的八任美國總統、五任中國領導人都採取了同樣的政策,所以我們必須合作。

中國應靜觀其變做好準備

對於善變的特朗普,北京目前保持着相對的低調和相當的定力。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前乃至上任一段時間之內,中美關係都面臨巨大變數,中美關係的穩定與發展將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渡期,中國顯然不希望在這期間使情況變得太糟,並在持續關注和分析美國這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新總統。

中方之所以面對挑釁還能保持淡定,專家認為主要有以下五大判斷:

第一,特朗普還是候任總統,本質上還是一個美國公民。而且他的政策尚未定型,還有做工作的空間。美國政治人物對中國說狠話的傳統由來已久,但是,美國總統向來先硬後軟。

第二,中美關係大到不能倒。兩國關係的重要早已超過雙邊關係的範疇,成為決定全球穩定與否的根本因素。假如中國僅僅為了一個尚未就任、選舉時就已經麻煩不斷的外行特朗普的「一通電話」,就和美國全面交惡或者攤牌,不僅自己得不償失,而且很可能直接引發全球的動盪。

第三,中國非常自信。不管特朗普怎麼不按常規出牌,但有一點中國非常自信:他不會突破中美關係的底線。即不會徹底否定「一中政策」。美國和台灣的官方交流層級可能會提升,台灣領導人到美國過境的禮遇也會提升,他在稱呼台灣時也不會拘泥於傳統和細節,美國也可能賣更多的武器。但上述底線不會突破。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認為,根本原因還是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打個擦邊球,顯示一下自己與眾不同、高明和膽識,還是可以的,真要把船打翻了,特朗普作為一名精明的商人,賠本的買賣是不幹的。當然,假如特朗普突破這個底線,中國就毫不客氣地全力反擊。

第四,中國的淡定和有定力,是因為有籌碼。宋魯鄭指出,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第一大交易夥伴。中國已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全面崛起。世界上任何一個問題包括全球治理、環境保護、地緣政治衝突、經濟發展、反恐等,沒有中國的參與都不可能解決。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要想謀取本國最大利益,尤其是提升美國的經濟,不和中國好好合作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五,美國沒有絕對的能力和意志阻遏中國的崛起。由於美國國力的衰退,加上在可以預計的將來,中國都不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的安全威脅。因此美國可能沒有意志和能力展開對中國的全面對抗。此外,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已成為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網絡的一大樞紐。美國也不能通過封鎖、孤立和經濟制裁等手段,遏阻中國的崛起。

基於以上五大判斷,中國有信心以實力為後盾,以細緻成熟高明的外交手段迫使特朗普實行友華政策。然而,由於特朗普性格的多變,加上其鷹派內閣的鼓動,中美破局甚至破發衝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對於中國而言,應當以戰略定力靜觀其變。同時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在特朗普對華政策尚未定型之際,學習台灣加大游說力度,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中國應該分清主次,以國內經濟改革與發展為主,以外交博弈為輔,並堅定「紅線」原則,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絕不退讓,同時,做好一定的軍事抗爭準備。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