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構建大海軍是中國的強軍夢(2017.01)

發布日期:2017-01-23

☉文/江小舟

根據中央軍委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會議精神和實施方案,中國海軍將迎來一個全新的跨越式大發展的新時期。繼續大力加強力量建設,將是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海軍的重中之重。建造第三艘航母已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核潛艇是中國的「撒手鐧」,繼續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保持並不斷發展壯大足以維護國家安全的海基核打擊力量;已在建造的水面艦艇將日趨大型化,發展大型的遠洋作戰平台;作為國家戰略預備隊的海軍陸戰隊,將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兩棲突擊作戰力量將會有明顯增強。


2016年的歲尾,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了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會議。這是繼2015年11月,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後,軍隊領導管理和作戰指揮體制改革成效日益彰顯,實現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後,研究確定和部署軍隊第二波改革,推進中國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極為關鍵的又一次重要會議。

軍隊大陸軍現象將有根本性改變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並對軍隊的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提出了要求。他指出,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聚焦備戰打仗,着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有效應對各戰略方向和重大安全領域現實威脅。按照調整優化結構、發展新型力量,理順重大比例關係,壓縮數量規模的要求,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構建能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堅持減少數量,提高品質,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幹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是此次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會議的一大亮點。據會議的相關人員透露:中央軍委關於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實施方案,徹底改變了以往歷次精簡整編中,平均攤派,為了單純完成減人指標,不顧部隊建設實際需要,拆廟趕和尚的一些不合時宜的做法。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軍隊長期形成的軍隊建設以大陸軍為主,陸、海、空三軍比例不盡合理的現狀,將有根本性的改變。陸軍的總人數將會有大幅度的削減。從而為在2017年的年底,高品質地如期完成習主席2015年9月3日勝利閱兵日向全世界宣布的中國軍隊總員額裁減30萬的目標,奠定了基礎。而海軍、空軍、火箭軍等戰略軍種,則不同程度的有所加強。尤其是中國海軍,無論是總體的數量規模,還是裝備品質建設的提高幅度,均位列全軍其它軍種之首。建設大海軍已然成為中國強軍夢的戰略目標。中國海軍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又一次跨越式大發展的新時期。

構建大海軍 為建設海洋強國保駕護航

構建大海軍,是為了因應當前日趨複雜的國際形勢,也符合未來世界軍事發展和變革的大趨勢。從十五世紀以來,海洋就一直是孕育近、現代強國的搖籃。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法、美等,無一不是「發軔於海洋」,並最終成為具有強大控制海洋能力的國家。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海洋的戰略地位日益凸現。海洋已成為人類破解人口膨脹、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等世紀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寶庫。世界上的海洋國家對海洋權益、海洋資源的爭奪日益加劇。海洋已成為海洋國家提高綜合國力和爭奪長遠戰略優勢的重要制高點。中國是一個瀕臨太平洋西岸的海陸複合型國家。既是一個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的陸地大國,又是一個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的海洋大國。海殤則國衰,海興則國強。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期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海洋,更加離不開海洋。對於人口眾多、資源匱乏的中國來說,海洋不僅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更具有無與倫比的安全意義。在中共十八大上,新一代中共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首度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將海洋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而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要擁有一支與中國國家地位相稱,能夠履行新時期、新階段歷史使命任務的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作為支柱和後盾,這支海上武裝力量要能夠為建設海洋強國保駕護航,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海軍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中國在建設海上強國的征程中,目前所面臨的海上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在依照《聯合國海洋公約》,應該劃歸中國管轄的大陸架和經濟專屬海域內,中國與海上方向相鄰的8個國家,存在着大陸架與經濟區重疊,再加上一些歷史的原因,使得中國與這些鄰國在海域劃界、島礁主權、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存在諸多矛盾和爭議。海洋已成為鄰國與中國爭奪資源的新焦點。中國的海洋權益屢屢受到這些鄰國的侵犯。其主要表現:一是島礁被侵犯;二是海域被分割;三是資源遭掠奪;四是航道受威脅。尤其是近幾年來,美國實施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美軍的艦船和飛機打着「航行、飛越自由」的幌子,頻頻侵犯我南海島礁的主權。凡此種種,致使中國海上安全的形勢十分複雜、嚴峻。在南海、東海的海上方向,未來發生戰爭和衝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中國海軍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因此,中國海軍必須要適應形勢的變化,弄清自己的戰略目標,明確自己的戰略定力,確立今後建設方向,制定今後武器裝備發展規劃。為加速建成一支武器裝備均衡發展,規模適度,戰力強大,攻防兼備的力量而努力奮鬥。

面對挑戰,中國海軍的作戰海區,在今後較長時間裡,主要是第一島鏈和沿該島鏈的外沿海區,以及島鏈以內的南海、東海和黃海海區。隨着國家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增強,海軍力量的不斷擴大,作戰海區將擴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島鏈。並在「積極防禦」的戰略戰術下,採取「敵進我進」的指導思想,即敵人向中國沿海進攻,中國也向敵後發起進攻。

面對挑戰,中國海軍的戰略任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和平、戰爭時期的任務。和平時期的戰略任務主要有:服從服務於國家海洋戰略,實現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作為一支海上威懾力量,遏制敵人來自海上的可能侵略,應對可能發生的海上局部戰爭,支援和參加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戰爭時期的主要任務是:獨立地和協同陸軍、空軍作戰,有效抵禦敵人來自海洋方向的進攻;保護己方交通運輸線;在統帥部的統一指揮下,參加戰略核反擊作戰,對敵方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毀滅性打擊。

以海軍艦艇實力應對挑戰

海軍是一個耗費資金巨大,建設週期長的軍種。經過三十餘載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積累了相當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為中國海軍大力加強力量建設,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近幾年來,美、英、日等國的一些媒體用「造艦狂潮」、「下餃子」等頗為形象詞句來形容中國海軍的艦艇建造數量和速度。自2015年以來,每年都有幾十艘各類大中型艦艇加入中國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主戰艦艇服役數量已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僅以2015年為例,全年共有30餘艘新艦服役,總噸位13萬噸,約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海軍規模。大量新銳艦艇的服役,使中國海軍的整體實力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大大提高了海軍履行使用任務的能力,中國海軍艦艇的航跡現已遍布五大洋。目前,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艦載武器技術水平,都已穩居亞洲第一。

航母是「海上利器」,「國之重器」。戰時,航母可以在奪取較大範圍的制空、制海權,襲擊敵方岸上目標和海軍基地,限制敵潛艇活動和保障大規模登陸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在和平時期,航母能夠用於搶險救災、維和、反恐、反海盜等非戰爭軍事行動領域,以及維護海上交通線安全和海洋權益等。在島嶼爭端、領海劃界等方面,可以充分顯示己方力量的存在,並可以在捍衛海上領土爭端中的主權要求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為了加速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遠洋控制」的強大海軍轉型,當好中國海洋戰略的支柱和後盾,建造第三艘航空母艦已擺上了中國海軍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各項前期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第三航空母艦將改變中國前兩艘航母滑躍式起飛方式,採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彈射起飛方式,動力系統亦會有較大的改進,從而使固定翼預警機不能在前兩艘航母上起降,艦載戰鬥機起降頻率低的短板得到徹底解決,中國第三艘航母的戰鬥力將有成倍的提升。

核潛艇和航母是海軍的兩大支柱。航母和核潛艇,猶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國的核潛艇起步發展較早,經過四十餘載的發展和建設,目前已有一定的數量和規模,是中國的「撒手鐧」,是最可信賴的二次核反擊力量。中國海軍將繼續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繼續保持並不斷壯大足以維護國家安全的海上核打擊力量,以威懾對付威脅。

海洋是相通的。中國作為海洋型國家,作為崛起中的世界大國,作為世界經濟發展核心地帶的主要國家,中國海軍今後勢必要更多地走向遠海,參與更多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以及維護世界航道暢通等重大任務。這對中國海軍的力量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當前「一帶一路」的戰略要求下,作為未來「新海上絲綢之路」的護航者,中國海軍必須建造發展除了航母以外的大型遠洋型作戰艦艇,特別是大型海上作戰平台,以適應外部戰略環境的不斷變化和中國國家利益不斷拓展的新需求。從而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的軍事任務中,能夠從容地有所擔當。可以預見:中國海軍將很快進入「巨艦時代」,正在新建的新型導彈驅逐艦的排水量已超過萬噸,而在建的新型的遠洋綜補給艦的排水量將向4萬噸級以上衝刺。

海軍陸戰隊是中國海軍五大兵種之一,是國家的戰略預備隊。是一支能實施快速登陸和擔負海岸、海島防禦及支援其他方面的兩棲突擊力量。是一支在關鍵時刻頂用的戰略突擊隊。為了應對南海、東海方向複雜、嚴峻的安全形勢,中國海軍將進一步加大海軍陸戰隊建設的力度,無論是規模、人數,還是兩棲作戰的特種裝備,都會在今後一段時期得到明顯的提高和加強。

中國海軍任重道遠

英國的一位防務專家認為,二十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因而也是海軍的世紀。進入新世紀後,國際間以爭奪資源和戰略利益為核心的海上權益鬥爭日益尖銳、複雜。世界上的海洋國家紛紛重新審視、修訂海軍今後的發展規劃。據此,英國的這位防務專家提出了在國防建設中,構建大海洋的新概念。他認為,所謂的大海軍至少具備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技術化程度高,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其次要具備有效的海上控制能力,在戰爭中可以打贏相對弱小的對手;三是擁有「海域禁入」的能力,可以完成區域性海洋控制任務,有效威懾強大對手等。而中國海軍要完全具備上述三個方面的內涵,實現由「近海防禦」型海軍向「遠海防衛、遠洋控制」型海軍的根本轉變,任重而道遠。

建設強大的海軍,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歷代領袖人物的殷切期望。隨着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方案的實施,一支強大的、與中國大國地位相稱的、具有現代綜合作戰能力的中國海軍,將出現在世界東方,成為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統一,維護中國海防安全的海上和平之盾。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