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台灣或會變成被犧牲的籌碼嗎?(2017.2)

發布日期:2017-02-23

☉文/邵宗海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本文作者認為,台北在蔡英文出訪期間採取了審慎因應的做法,是希望避開美中關係演變一旦擦槍走火,台灣可能惹火上身的困境。特朗普會把「一中政策」當作交易手段,就不會把「一中」問題嚴肅看待,等惹火上身,他或可脫身,但台灣如果太趨於樂觀或動作太過於積極,很可能最後自己是被犧性的籌碼。

一、最新二件背景事件,是否導致兩岸關係的發展走向更糟?

進入2017年,導致兩岸關係受到衝擊最大的二件事:一是航母遼寧號曾經幾度航行穿越台灣海峽,是對台灣有所警告,還是只是海軍操演的例行活動?另一是蔡英文訪問中南美洲的台灣友邦,去程中停美國休士頓,見到了美國政要及特朗普交接團隊成員,內中所談及台美之間的友好暨合作關係,是否會影響到兩岸關係?

1、航母遼寧號穿越台灣海峽,是對台灣有所警告? 根據台灣「國防部」的說法,遼寧號及護航艦艇,在111日經由台灣海峽北上,大約在早晨7時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航路一直維持在海峽中線以西。但在12日清晨630分就駛出海峽,繼續向北返回母港。這是遼寧艦於201211月服役之後,繼20131127日,第一關通過台灣海峽南下,加入南海艦隊進行冬季訓練。同年1231日北返,201411日再次向北通過台灣海峽。但這兩次通過海峽的航線,均維持在中線以西,亦未在海峽水域進行戰術科目操演。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陳中吉少將也表示,一直在持續掌握遼寧艦動態,並透露台北各監偵系統透過「迅安」資料鍊,將遼寧艦的動向向衡山指揮所「現場直播」。官員尚透露,台灣海空軍動員監偵系統,全力監控遼寧艦的動態。馬公一四六艦隊派出成功級巡防艦,在海峽中線以東位置,全程由南到北伴隨;空軍屏東基地的E-2C預警機,也全程保持監控海峽內機艦動態。各監偵系統透過「迅安」資料鍊,將遼寧艦的動向向台北的「國防部」衡山指揮所「現場直播」,「國防部」長馮世寬曾進入衡指所坐鎮。

另外,陪同蔡英文出訪中美洲的「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也表示,「總統」全程都有掌握遼寧艦動態,「國安會」也隨時都有跟「總統」報告,所以蔡英文即使在外,也即時了解最新動態及因應狀況。

看起來,台灣是有進入戰備狀態,但兩岸也一直保持自我克制狀態:因為遼寧號及護航艦艇經由台灣海峽,航路一直維持在海峽中線以西;台灣海空軍動員監偵系統,全力監控遼寧艦的動態,但始終在海峽中線以東位置。加上北京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又表示,台灣海峽是大陸與台灣共用的國際水道,遼寧艦訓練過程中往返台灣海峽是正常的,對兩岸關係不會有任何影響。

但是兩岸緊張情勢畢竟仍然是有存在的,美國的態度剛好是可以用來說明的例子。像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Mark Toner)對於中國大陸航空母艦遼寧號通過台灣海峽,10日就嚴肅表示,美方肯定不想看到任何武力展示或任何形式的提升緊張。

2、蔡英文「英捷專案」去程中停美國,是否會影響到兩岸關係? 蔡英文於201717日到15日進行98夜的「英捷專案」,訪問台灣友邦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並去程過境美國休士頓,回程過境美國舊金山。對於蔡英文過境美國行程細節,府方只低調表示都有安排僑宴。但此次出訪,蔡英文行程又多處留白,最受外界關注的重點,則是過境美國時是否與特朗普及其團隊有所互動。

但是特朗普政權交接團隊發言人迪托(Jessica Ditto)17日在電郵中表示,特朗普和交接團隊官員都不會和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的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而台北「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也強調,沒有任何與特朗普團隊見面的規劃。

又根據台北「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曾厚仁在美國休士頓時間8日下午(台北時間9日凌晨),在「總統」專機飛往洪都拉斯共和國途中,轉述蔡英文於過境美國休士頓時的相關活動與行程裡,好像這一行,蔡英文是沒見到特朗普團隊成員。見到的來賓,被提及的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休士頓市市長唐納、聯邦參議員克魯茲、以及德州州長艾伯特。這名單上並沒有提到台灣自由時報曾報道說:蔡英文在當地時間17日上午抵達休士頓後,稍事休息後便與特別前來休士頓致意的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納、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前亞太副助卿薛瑞福等人進行午餐會,會中針對近期台海情勢及台美關係有深入討論。

但是,特朗普政權交接團隊成員之一的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納卻在19日主動表示,他沒有和台灣總統蔡英文在休士頓會面,但他以「私人身份」與蔡英文通電話。佛納強調,他是以個人身份接聽老朋友電話,不代表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或特朗普交接團隊。可能這產生了兩個疑惑:佛納雖再三以「私人身份」掩護他與蔡英文只是電話通話,可能無法遮去他是特朗普政權交接團隊成員之一的敏感身份,而且電話十分鐘,也與短暫見面沒有多大差別,談話內容無法得知,至少政治意義已經存在。另一疑惑是曾厚仁在轉述蔡英文於過境美國休士頓時的相關活動與行程裡,好像獨漏了與佛納通話的這一段,但曾厚任卻把蔡英文在8日上午與美國聯邦參議員馬侃通電話一事列入,馬侃是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主席,對台灣並不陌生,是台灣長期的友人,固然不避諱提及。但同樣是通話,佛納那段卻省略,蔡英文的忌諱是什麼?是雙方談話內容的太過敏感?還是希望避免北京的憂心?這段經過設計後的刻意抹去,恐怕帶來兩岸關係會是更大的衝擊。

加上蔡英文在休士頓僑宴上致詞時曾表示,「新政府自去年5月就任以來,致力深化台美關係。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友與朋友,在台灣人民的心中佔有相當特殊的地位」,這段話已讓兩岸之間的關係更形遠離。而且,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也證實,他確實與蔡英文在休士頓午餐,一段「這是我的國家,我可以見任何我想見的人」,勾劃出當今特朗普團隊普遍「反中」心態,可能更深刺痛北京內心的敏感深處。

19日北京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堅決反對台灣地區領導人利用所謂『過境』之機與美國官方人士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從事干擾和破壞中美關係的活動」。這是個警告,也反映了北京一貫的立場,但也說明了兩岸關係想回到從前的「和諧」狀態,應該是機會已急速的下降之中。

二、特朗普通話,是導致兩岸關係更深一層損害的肇因

蔡英文自20165日就職之後至今,堅決不接受「九二共識」,當是兩岸關係受到損害的起因,但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在2016122日與「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通了大約10分鐘的電話,這通電話可能更損及兩岸關係。

理論上,這通電話應該並沒有觸及到實質的結論,甚至在雙方的網站與推特都沒看到特朗普的回應與答覆的內容,因此最多只能用「寒喧」二字可形容,但電話上的「川蔡會」,卻掀起了台海兩岸與美中台三角這近幾十年來罕見的風波,可能是下列二個原因:

第一,自1979年以來,台美之間這樣高層通話的鏡頭,的確很難見到,所代表的「政治意義」,可能對台北來說是深具意義,但對北京而言則是極具挑釁。 但實際上,在1979年之前,台北又有多少次機會,讓它的領導人與美國領導人能通上電話?

第二,北京最不能接受是特朗普稱蔡英文是「台灣總統」,這在美方立場上已是官式不適當的稱呼,因為「台灣」只是地名,但特朗普刻意如此稱呼,這不但凸顯「一中一台」,而且推翻「一中原則」,直接挑戰中共最後底線。

北京的反應非常簡短,但非常強烈,短短一百多字外交部的聲明,而且還是應記者要求而作的答覆,是說:「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已就此向美國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我們敦促美國有關方面信守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的承諾,謹慎、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中美關係大局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國台辦則在稍後回應時特別提醒:外交部負責人已就此表明了中國的立場。所以,「台灣方面的小動作不可能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地位,也不可能改變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兩個部會的聲明,可以明顯感到,特蔡這通電話固是破壞了中美之間「一中原則」的承諾,但在國際社會不會改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看起來,北京尚在謹慎的評估,不作立即的衝動回應。

不過,特蔡通話之後,大家開始關心特朗普就任之後對台以及兩岸的動作與走向,一些專家學者,特別是美國已經退休下來的官員,更是熱烈的來討論未來可能的趨勢。但是問題是:很多美國人連自己都已經預測不到特朗普竟然最後能夠當選,又怎能來評估距他們更遠的兩岸關係上特朗普的角色?

三、特朗普「捨棄一中與否」的說法

特朗普在20161211日在播出的霍士新聞專訪中曾說出:如果中國大陸沒有在貿易或其他問題上讓步,他不知道美國為什麼還要遵循「一個中國」政策。接着他再重提:「除非我們和中國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事情達成協議,不然我不知道我們為何必須被一個中國政策束縛」。

雖然這個「捨棄一中與否」的說法都有個前提:「如果中國大陸沒有在貿易或其他問題上讓步」或「除非我們和中國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事情達成協議」,但是這個問題還是弄大了。因為一旦球到了中國大陸這一邊,北京如果也是和特朗普一樣,把民族尊嚴與國家國格掛在最前面,並拒絕在貿易或其他問題上向美國讓步,那麼特朗普會是如何走出處理善後的一步,就值得關注。

實際上從中國目前對美外交的運作來看,它可以不甩南海裁決書的仲裁,也不配合美國呼籲朝鮮六方會談的建議,在強大的內部民意的壓力下,很有可能就把特朗普這個討價還價的叫賣,置於一旁予以冷處理。換過來說,萬一特朗普不能為自己設下台階,那麼不再採取「一個中國」政策立場的美國,將會對兩岸及台灣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顯然是個相當嚴重的強權衡突的問題。

曾經促成1972年尼克遜訪問中國大陸,並簽署《上海公報》的美國共和黨大老基辛格,在20161214日向華裔美人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演說時表示,他自己抱持希望、樂觀且有信心,認為特朗普會堅守「一個中國」政策,避免與台灣開啟外交或正式關係。基辛格指出:「新政府都還沒上任,應再給這些議題一點時間。自1971年以來,每一位美國總統及兩黨都接受(一中政策)這個架構,只要(特朗普新政府)仔細考量這個架構,我不預期它會被推翻。」

不只共和黨大老如此認為,在民主黨執政時期曾經擔任過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布魯金斯研究所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的卜睿哲(Richard Bush),在20161213日也發表一封「致特朗普的公開信」指出,在「一中政策」上與中國大陸進行談判,將創造不確定性,把台灣置於險境。他說,不論美中關係現在面臨什麼的問題,背棄美中協議中有關台灣的部份,不會讓在雙方的貿易、北韓及南海等議題產生槓桿作用,反而更可能撼動整個關係架構,讓北京再思考尋求和平統一的政策;更糟的狀況是,台灣將連帶受害。

卜睿哲還特別提醒特朗普:「一中政策」是美國自己採用並堅持,北京並沒有強求。這個說法過去在台灣是比較少聽到,一般人可能比較直覺的感到:如不是北京強追與要求,美國又怎會去遷就一中的問題?現在由擔任過台灣事務的美國前官員說出口,說服力就會強很多。其實美版的「一中政策」就與北京的「一中原則」有很大程度的差別,所以美國在1972年之後就一直奉行不渝。

台灣在這個問題上該是如何作為?基本上,蔡英文目前為止是保持一種不驚喜、也不急躁的立場,這是對自己權益有所保護。而蔡英文準備前往中南美洲友邦訪問的「英捷專案」,也在17日啟動,蔡預定將去程過境美國休士頓,回程過境舊金山。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日前已被問到,如果蔡英文過境美國,是否會與她見面?特朗普回說「從禮規上來看有點不恰當,但我們再看看」,言語中未排除相關可能性。可是,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卻定直接表態,「目前沒有這樣規劃」。

作者認為,台北採取了審慎因應的做法,是希望避開美中關係演變一旦擦槍走火,台灣可能惹火上身的困境。特朗普會把「一中政策」當作交易手段,就不會把「一中」問題嚴肅看待,等惹火上身,他或可脫身,但台灣如果太趨於樂觀或動作太過於積極,很可能最後自己是被犧性的籌碼。

來自賓州Bucknell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一位華裔學者Zhiqun Zhu的看法值得參考。他說:特朗普在競選時的承諾,包括要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並指控中國操縱貨幣,同時對中國進口的產品要加徵45%關稅。但是大家可能會不太注意到,競選言辭與現實之間往往有巨大差距。特朗普在長時間後,他可能會意識到美國的未來仍將牢固地綁到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的合作,他許多國內和外交政策的目標,從國際安全、創造就業機會,將很難實現。

假設說,特朗普將來必須向現實屈服,他那套不切實際的幻想必須調整,他可能就會「髮夾彎」來作改變,但那時候已經緊隨他步伐的台灣,也能說彎就彎嗎?恐怕北京屆時已不會允許有空間給它了。

四、結語

所以,作者對「特蔡通話」仍作了些補充,與其說是「分析」,還不如說「提醒」,因為美中台三角關係實在太過於複雜,很難說個準:

1、這次「特蔡通話」,誰先電話去,當有深層意義。這次是蔡先打去,表達致賀,但特朗普肯接來自台灣電話,就是政治意義。但當天其他國家元首也有電話給特朗普,以菲律賓總統去電為例,特朗普肯聆聽,並邀他前來美國訪問,表示特朗普有亞太戰略布局的考量。 沒同樣邀蔡英文,表示特朗普十分瞭解中國會強烈反彈。

2、雖然說,特朗普本次與蔡英文與話,恐怕不見得只是即興之作,因他在推特上撰文,說有人在電話事後告他,恐會激怒中國,但他不以為然,這可能表示電話之前應經過思考。作者的解讀是,他在競選時,是力爭中國。勝選後,則力貶中國。 他這次電話,是否有意把台灣當中美之間的「棋子」,可以再進行觀察。

3、特朗普尚未就任,加上個性善變,等到120日就職之後,是否仍對台灣如此「厚愛」,恐有待觀察。至少特朗普在競選之時與勝選之後,很多主張已經更弦,甚至調整,他對台灣的態度,在面臨更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後,是否還能維持原狀,作者是持保留態度。

4、北京看來是相當謹慎應對,目前只有外交部與國台辦各發表一篇立場堅定的強烈聲明,但沒有馬上翻臉。在距特朗普就任尚有一段時間之時,北京相信還可以長時間觀察一番。但是對蔡英文,北京自2017年起,應該準備將大門完全關上。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