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美貿易暫時休兵意味着什麼(2020.1)

發布日期:2020-08-10

☉文/葛夫

歷時22個月的中美貿易戰終於暫告一段落,過去一年的風雨對中國而言是一場重要的洗禮,對中國人的心態形成里程碑式的重塑。然而,暫時的休兵還無法斷言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專家指中美的衝突已經由經貿問題擴展到涉疆、涉港、涉台等諸多領域,事端頻發的背後是中美結構性矛盾,中美貿易戰不過是中美世紀博弈的導火索,中美博弈最慘烈的「上甘嶺時刻」尚未到來,中國應該把握戰略機遇期,盡量稀釋中國面臨的崛起風險。

中美兩國官方20191213日相繼宣布,雙方已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意味着歷經22個月600多天的中美貿易戰宣告暫時鳴金收兵。

美方透露,原定1215日的美國對華關稅不會實施了,對另外1,200多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15%的關稅會減半至7.5%,但是對華2,500億美元商品徵收的25%的關稅會保留。

中方聲明稱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分析人士指,中美兩國都需要借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來達到自己的表面訴求和實質訴求,這份協議是雙方各取所需的產物。不過,鑒於兩國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中美關係的未來恐仍要經歷波折和風雨。當前,兩國衝突已從貿易問題擴展到諸多領域,甚至美國有專家開始鼓吹中美「脫勾論」。

不過,在中國專家看來,兩國博弈尚未達到最慘烈的「上甘嶺」時刻,中國要把握戰略機遇期,找準自己的位置,倒逼進一步加快體制改革,加速核心技術攻關。對中國而言,這場貿易戰無異於一次重要的洗禮,必將使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中美緣何突然休戰

中美貿易戰已持續22個月600多天,兩國就關稅問題針鋒相對,各不相讓,幾度波折,且近期中美關係因涉港涉疆問題處於惡化狀態,外界對能否達成協議尚處於觀望懷疑階段,而如今,沒有官員互訪,中美就在20191213日先後宣布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中美談判緣何進展如此迅速?觀察人士認為,這與特朗普急需對沖其國內壓力有關,一是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開戰,二是特朗普正面臨美國國會的彈劾,急需要一場他可以宣稱的「勝利」來轉移焦點,贏得支持。

未來一年,對特朗普而言重中之重是總統大選,要贏得連任,一是受目前正在進行的彈劾案的影響,二是要看美國經濟的走勢。

值得一提的是,1213日中美宣布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當天,民主黨主導的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對特朗普的彈劾條款。按照程序,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將於2020年年初對彈劾條款進行審判,而萊特希澤稱中美將在2020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美公布協議的消息同美國眾議院的彈劾結果幾乎同時,中美商定的簽署協議時間和參議院的彈劾審判在同一時段。特朗普不排除有利用中美協議轉移彈劾案視線的用意。

分析人士指,特朗普雖然表面上不斷說彈劾案是政治迫害,輿論也普遍認為特朗普不會因為彈劾案而下臺,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不可能通過對特朗普的彈劾條款。但是彈劾案的目的在於,整個彈劾過程將重創特朗普的政治聲譽、削弱他的競選資本,增加他連選連任的難度。特朗普一旦應對不力、操作不當,就會陷入滑鐵盧。

不過,美國選民對在任總統道德上的瑕疵容忍度相對較高。當年克林頓因萊溫斯基性醜聞而被彈劾,不僅在國會彈劾案中全身而退,而且仍贏得美國民眾的支持,一位老奶奶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談及為何她仍支持克林頓時說了一句名言:笨蛋,問題是經濟!至於床上的事,交給希拉里去管。

因此,經濟問題對特朗普而言就變得至關重要,如果特朗普治下經濟形勢不好,彈劾案腹背受敵,中國問題持續發酵對特朗普來說有不利的一面。特朗普需要甩掉中國這個包袱,避免背上因和中國打貿易戰讓經濟變差的指責,避免農業州的基本盤因中國問題發生過大的變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升級同中國的貿易摩擦,也許會轉移視線,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對華強硬上民主黨並不輸特朗普,也就是說對華過於強硬並不是力壓民主黨的得分項。對外四處開火,對內和民主黨交戰,或許並不是好的策略。將貿易摩擦這個外因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避免成為分散精力的事件,是明智的選擇。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份研究報告的結論說,由於與中國的關稅戰,共和黨人在2018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丟掉了5個席位。特朗普政府的官員私下裡同意這一評估,他們希望能夠與北京達成一項他們可以宣布勝利的貿易協議。

美方在近三個月中美談判期間多次推遲對華關稅,此次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接受難以接受的分階段取消關稅條款,足以說明特朗普對於中美簽署第一階段協議的看重,他非常希望在競選連任期間甩掉中國包袱。

當然,對中國而言,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也是形勢所需,當前香港局勢問題、新疆問題正在遭受巨大壓力,經濟下行趨勢需要及時穩住,達成貿易協議可以避免多線作戰,減輕內外壓力,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六穩」中去。因此,對於中美兩國而言,加速達成協議,是各取所需,互利雙贏。

為「貿易戰」落幕鼓掌為時尚早

一如上述分析,中美政府都需要藉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來達到自己的表面訴求和實質訴求。然而,如果據此認為「中美貿易戰」已經落幕則為時尚早。

首先,目前協議文本的文字版尚未定版。一名美國前高級貿易談判官員透露,由於目前雙方有關這一協議的文字版尚未落實,因此究竟文字版將如何詳細書寫協議內容,其細節則至關重要。該專家指出,「在貿易談判中,書面文件非常重要,特別是因為往往雙方仍存在的一些分歧會從中凸顯」。

在敲定細節、法律審核、翻譯核對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變數。歷史上,中美兩國就曾在具體的某個單詞的翻譯問題上發生過爭執。在1982年發表的三個聯合公報中的一個,美國「acknowledged」(確認)中國的立場,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至少按照雙方同意的英語版本是這樣的。但中國官方的翻譯採用了「承認」(recognized)一詞──這在外交用語中的份量要重得多。2001年,一家美國間諜飛機在空中同中國的殲擊機碰撞,導致中國飛行員死亡,美國飛機迫降。在經過多天的緊張談判後,美國發表了一份聲明,對此次事件表示「遺憾」(regret),但中方堅持要美國道歉,最後雙方同意中方可以發表自己的譯法。中國政府於是選擇了「道歉」(apology)一詞。

其次,這次達成的只是第一階段的協議,中美之間很多實質性的問題尚未解決。接下來,兩國會就「第二階段協議」、「第三階段協議」、乃至「第X階段協議」和「最終協議」進行後續談判,談判過程順利與否受多方因素所決定,且不確定因素將主要來自於美國政治,包括特朗普的競選壓力、媒體輿論質疑「特朗普未能取得最佳成果」等等。

再次,第一階段協議面臨兩國國內的「壓力測試」。達成協議的消息公布後,美國兩大黨參議員都警告白宮應當考慮和中國達成協議的風險。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稱:「一項近期協議將使美國喪失最重要一些問題,例如(中國)對國內公司補貼、強制技術轉讓、阻止美國公司進入關鍵領域,達成一項更廣泛協議的關稅籌碼。」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會否影響特朗普的立場目前尚不可知。

對於中方而言,國內對美國產品的實際需求量和市場承受力也有待驗證。假設中方真的購買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就不得不考量是否會衝擊中國長期堅守的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原則,是否仍能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是否能守得住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而對其他產品的進口,正如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所言,協議好不好,這得由企業說了算,得由市場說了算。因此,國內市場的「壓力測試」,也會影響兩國後續的談判。

最後,特朗普的多變善變早已舉世皆知。分析人士提醒,需要警惕特朗普的聖誕禮物還是空盒子。其實中美就貿易戰的談判多次十分接近達成協議,但最終出現很多曲折,這次特朗普放出的聖誕節禮物還會是空盒子嗎?從市場表現看,中美雙方尚未真正簽字,各方還是保持相對謹慎,即便中美達成協議,也還有反復的風險。

貿易戰不得不打 中國得失幾何

中美貿易戰迄今已持續22個月,回頭來看,這場貿易戰能不能避免?專家得出的結論是:不以我方的意志為轉移,不能不打。

那麼,在這場持久戰中,中方到底得失如何?

專家分析認為,從中美貿易戰的開打,到今天中美貿易協議的磋商,中間波折不斷,明面上,中國作出了諸多讓步和妥協。不過,中國在貿易戰中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可以說已然獲得了勝利。

首先,中美貿易戰讓中美這兩個世界第一大國和世界第二大國,重新認識彼此和適應彼此。不僅是中國重新認識和適應現在的美國,美國也開始重新認識和適應崛起中的中國。

能夠與美國對等地坐到談判桌上,而且能夠從容討價還價,這本身就是中國國力崛起的見證。中美貿易戰,中國顯示出可以與美國一較高下,迫使美國也不得不適當妥協的實力。從這個角度講,中美貿易戰問題上,中國並沒有輸。

第二,中美貿易戰讓中國執政者重新找到了正確的路,尤其是外交策略上重新回歸。修正了之前過於高調或激進的策略。過去一年的風雨對中國而言是一場重要的洗禮,對中國人的心態形成里程碑式的重塑。從最初的朝野一篇喊打喊殺的喧囂,到現在我自巋然不動的淡然,這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悠然和自信,可能是中國朝野獲得的最具深遠意義成果。

第三,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已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國的「短板」所在,深切體會到被人卡住脖子的滋味。核心關鍵技術缺失必然受制於人。知恥而後勇,我們應加大關鍵技術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匯聚更多資本和高端人才,在搶佔科學技術制高點上急起直追。

中美博弈的上甘嶺時刻尚未到來

經貿曾經一直被視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然而一些專家認為,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對於緩和中美關係的確有益,但並不足以有效維穩兩國關係。中美關係本質上已經開啟了全面對立的新時代。

中美之間事端頻發的背後是中美結構性矛盾。對華強硬已經是美國民主黨及共和黨的共識,無論是貿易戰還是涉疆問題抑或香港問題,都是美國主動挑起的,是為打壓阻止中國的發展採取的行動。中國的應對或者回應本身是被迫還擊。現階段中美之間過招的主流態勢仍是美國出手北京還手,全線燃火的是美國。

知名國際問題專家指出,中美關係已陷入建交以來非常嚴峻的局面,兩國關係的裂痕從經貿領域逐漸向政治、外交、軍事、人文方面擴展,激烈程度遠遠超出普通民眾的想象。

縱然美國國會兩黨分歧重重,但對華立場卻漸趨一致,那就是中國在美國國防中佔據頭號戰略地位。伴隨着中國崛起,美國對華態度早就捨棄了全面接觸。美國學界、官方和國會聲音幾乎一邊倒認為,過去三四十年「以接觸為主、遏制為輔」的大框架是失敗的。

特朗普上臺後出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國情咨文》均將中國明確定性為美國首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和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國家」,正式吹響了對華政策調整的號角。貿易戰只是這一新基調下的一環。圍堵、封殺、對抗,會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的主線。

不過,專家分析,中美博弈最慘烈的時刻尚未到來,兩國都無法承受再經貿等領域來一場「上甘嶺戰役」的代價,畢竟如今中美兩國的利益深度交融,一損俱損,難以真正脫勾。因此,中國應把握住戰略機遇期,真正把自己的事做好,加速使自己發展壯大起來。

中美關係今後將向何處發展?專家指出,即使是曾擔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鷹派干將博爾頓強硬執行所謂的硬球政策(hardball politics),恐怕也無法想像中美「撞車」的後果。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雖然在輿論場針鋒相對,但始終給對方留了一扇談判的大門。儘管目前中美正進入「選擇性漏斗」日益狹小的通道,但美國也並沒有把完全的國家資源投入到防範中國崛起的消耗戰中。

中美貿易摩擦有着明顯的雙重屬性。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明顯升級了與中國的對立情緒,但這仍然是美國在國際系統中權力相對下降背景中「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選舉政治外溢的衍生品,這是一場美國對全世界戰爭的一部份。另一方面,美國充滿對所謂霸權挑戰者的警惕讓其不得不對中國出手,試圖通過虛張聲勢和訛詐迫使中方讓步,奪回屬於美國的高光時刻。

如果過度重視第二重屬性把其上升為中美「史詩級別的對抗」,那麼中國就不自覺地陷入了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確認一場令全民族枕戈待旦的世紀對決,這顯然與建設「兩個一百年」和民族復興的奮鬥目標相去甚遠。如果中國能充分利用第一重屬性,與歐洲、日本在貿易問題上達成諒解甚至推動中歐中日在自由貿易區建設更進一步,並不斷延展與美國談判時間,有利於美俄外部矛盾、美歐美日內部矛盾、中東等地緣衝突等不斷發酵,繼續提升美國維護霸權的成本,稀釋中國面臨的崛起風險。美國雖然對中國極不信任,但它沒有更多資源去與中國進行全球博弈。

專家指出,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美國在地區局勢中逐漸採取收縮態勢,特朗普上臺以來更是頻頻退群,要求盟友承擔更多責任,努力促使美俄關係緩和但始終沒有成功,這表面上看極端精緻利己,實則更有政策遷移的趨勢。如果中國能夠洞察到美國政策變化的內在邏輯,並不斷就此優化外交策略,中美關係或許就有不一樣的未來。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