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蔡英文全面展開對抗北京(2020.2)

發布日期:2020-08-10

☉文/邵宗海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從蔡英文的「勝選演說」,以及「對BBC訪問的回應」中,涉及到有關台北的「兩岸政策」的立場裡,儘管她沒提及「台獨」字眼,但一些說法確已觸及北京可以容忍的底線,但這並不等同對岸已可達到展開對台動武的時刻,而是軍方已有準備「最終總會一戰」,而且它的可能性一直是在提升之中。

蔡英文在2020111日的尋求連任,以817萬的選票支持,獲得勝選。理論上,她應該在連任之後,在各方面開始尋求未來四年的平穩發展。但相當意外的是,在「兩岸政策」這個領域裡,她竟然沒有去思考到應與對岸要先有個磨合過程,希望能找到一個對雙方來說會是比較穩定的局勢,反而,她卻是提早的對北京最忌諱的「台灣未來獨立」,樹立了一個有逐漸步驟的里程碑,無端的就燃起了兩岸的戰火!

對蔡英文來說,這種影射「台灣未來獨立」言詞早就有表達,不過,大家當時或並不在意,以為她只是不願繼承前朝國民黨當局的論調或立場。等到選戰開打後,她還是維持這樣觀點,或許也有人認為她只是要在選舉主軸上,與國民黨有所區分。但選戰結束後,她贏得大位,但仍持續這段期間的政治立場,就不得不令人深信,蔡英文在選前到選後,早已全面展開對抗北京的手法。

一、選後,最具代表性的二場「兩岸政策」談話

我們先談選後,也是因為選舉獲得勝利,蔡英文將再持續四年任期,而且她在任滿之後,將會離開位子,或會遠離政壇,所以常理來判斷,在這四年裡,她一定要將她未竟的理念,或她想實踐的工作,能夠如期完成。

因此,我們把蔡英文在2020111日召開國際記者會的「勝選演說」,與114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的部份內容來解析,大致上已可得到她在未來四年可能想完成的目標:

1、全面使用「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名」,來凸顯「台灣」的「主權」。在2020111日的「勝選演說」中,我們發現蔡英文將會持續使用「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未經「憲法」核定的「國名」,來取代「中華民國」。在英國廣播公司(BBC114日專訪中,蔡英文也說,「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Republic of ChinaTaiwan)』」,不過「總統府」公布的專訪文件中,「台灣」並未加括號,這應該是說「中華民國台灣」會是蔡英文對內認定的正式「國號」。

在選前一些重要演講中,她還會將「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交替使用,當然當時「選票的爭取」是重點。現在大局已定,而且也見到獲得民眾多數的支持,她大可全面來使用「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有凸顯「台灣主權」的稱號,一方面她之所以使用這樣稱呼,是對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不贊同使用「台灣」一詞來取代「中華民國」民眾作出妥協,但另方面她也是對極力希望變更「國名」的台灣民眾以另亠種說法來交待。說穿了,蔡英文內心追求台灣「主權獨立」的心意始終沒有改變。

至於蔡英文是否贊成台灣「正式獨立」?她還是含蓄的表示,「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布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自稱為『中華民國台灣』,我們有政府、軍隊和選舉」。避免講自己贊同台灣「正式獨立」,但另方面又說「不會再次宣布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中華民國台灣」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連這個稱號是否能在「憲法」或法律上站得住腳都無法力撐,蔡英文為了強詞奪理,硬是強辯這種「違憲違法」的歪理,看來遲早會面臨「違憲違法」的指控。

2、在蔡英交未來四年任內,已可確定她領導下的台灣當局,絕對不會接受北京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模式,當然也包括「兩制台灣方案」,因為她在勝選演說中已說得非常清楚:「要台灣在主權上讓步,吞下我們無法接受的條件」,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蔡英文更說:「民主的台灣、民選的政府,不會屈服於威脅恫嚇」。而且更說「這場選舉的結果,就是最清楚的答案」。如此說辭,可能不全是針對「一國兩制」,也有是針對目前中共採用不為蔡英文當局所不能接受的對台政策。

其實,早在去年6月時,因香港有百萬人上街,反對港府修訂逃犯條例,蔡英文就在610日受訪時強調說,「一國兩制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一但接受,未來選擇權利都會受到別人宰制」。對於今後一旦選上,是否仍持這樣立場?她有說「只要蔡英文做『總統』,就不會有接受一國兩制,我一定捍衛台灣『主權』」。所以,可以非常確定的說,蔡英文是絕對不會接受北京「一國兩制」的建議,那台北與北京即使在蔡的未來四年裡有了其他層面的互動,恐怕也會遇到斷層。

3、蔡英文將在連任之後,知道自己無法閃躲與對岸之間的糾葛,所以她的「勝選演說」是很大的篇幅,是在論及她在「兩岸政策」方面可能會採用的一些措施,譬如她說:「這三年多來,政府緊守着『主權』的底線,但也願意和中國維持健康的交往」。這應該是她的兩岸政策可以「左右平衡」的構想,一方面她希望「緊守主權底線」,另方面她也期待可以「維持中國交往」。但是過去三年多以來,僅僅只是「九二共識」台北沒能承諾遵循,兩岸許多接觸與往來已見到斷層,現在重提這些「沒觸及到重點」的喊話,特別把北京最敏感的「緊守『主權』底線」放在政策前提,當然不需論及展開,已可得悉最終結果是什麼?

雖然蔡英文說:「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我們保持不挑釁、不冒進的態度,讓兩岸之間沒有釀成嚴重的衝突」。但是,兩岸及兩會之間官方接觸及聯繫已全面中斷,民間交流方面至少大陸旅客來台自由行的政策已停,這些現象難道還不算「兩岸之間已釀成嚴重的衝突」?如果再加上ECFA協議傳出北京可能將也宣告終止,當這影響層面將再擴散到兩岸經濟層面,屆時蔡英文還能掩飾這份「兩岸隔閡」會到什麼程度?

不過在BBC專訪中,問到有關蔡英文在選後表示希望回到與北京的對話,認為她可以提供什麼給北京,才能回到對話時,蔡英之回應卻是表示:「中國需要準備好面對現實」。她認為這是關鍵,「如果他們還沒準備好面對現實,我們無論提議什麼,都沒辦法讓他們滿足」。所謂的「面對現實」到底是什麼?蔡英文沒有補充說明,其實描指的就是「台灣主權存在」的事實、但北京一直沒有正視的現實。

其實,蔡英文在「勝選演說」上有再三強調:「我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所做的承諾,不會改變」;以及「我要再次誠懇呼籲對岸當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是兩岸要重啟良性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也是能夠讓兩岸人民拉近距離、互惠互利的唯一途徑」。不過不幸的是,這裡所說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和平」,就是對岸必須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對等」,就是雙方都互不否認彼此存在的事實;「民主」,就是台灣的前途要由2300萬人決定;「對話」,就是雙方能坐下來談未來關係的發展,這種說法,依作者從事兩岸關係研究多年來的經驗來看,是不可能會讓北京全盤接受。

4、在BBC專訪中另外一個話題,是有問到關於中國日益增加的壓力及目前戰爭的風險?蔡英文強調,「任何時候都無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但你必須做好準備,發展自我防衛的能力,但除了軍事準備外,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得到國際的支持,所以我們採取了不挑釁的態度,因為我們不想挑釁對岸,讓情勢更糟,或給對岸藉口為所欲為。所以,我們不挑釁,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認為我們在回應對方挑釁行為時,還蠻溫和的」。

至於台灣是否能夠承受軍事行動?蔡英文答覆BBC是表示,「我們有相當不錯的能力,對中國來說,侵略台灣或試圖侵略台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但因應可能的兩岸變局,蔡英文則在「勝選演說」裡毫不隱瞞的反應,就是「以武止武、以武止統」她說的這段話:「面對中國試圖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台灣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持續強化民主防衛機制,並且建立足以保衛台海安全的『國防力量』」,這種談話在台灣聽起來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驚訝,因為在國民黨時代也曾有這樣強硬的回應過。只不過,蔡英文才在這項演說上再三強調「我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所做的承諾,不會改變」;以及「我要再次誠懇呼籲對岸當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是兩岸要重啟良性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也是能夠讓兩岸人民拉近距離、互惠互利的唯一途徑」,難道這一前一後的說法矛盾,北京會聽起來毫不刺耳?

二、以北京為唯一對象的反滲透法一併公布

台灣《反滲透法》出爐,蔡英文在2020115日簽署並公布。雖然她強調,反滲透法目的是「反滲透」,而不是反交流;她希望透過小組的討論,解除人民的疑慮,減少謠言發生,並鼓勵人民守法,共同守護台灣。不過,還是有媒體透露,因為一名自稱共諜的王立強向澳媒透露北京滲透台灣影響當地政治,逐導致蔡英文政府推動出臺該法。

但是,《反滲透法》的內容與提出的時機,它往往給外界的疑惑,就是不可避免的要去發現稍早之時跟它很類似的其他法案,應是如何的區分。譬如說《中共代理人法》或《外國代理人法》、以及《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或《反境外敵對勢力併吞滲透法》,到底它們與《反滲透法》之間到底有何異同?而且為什麼最後卻是《反滲透法》勝出,並提交到「立法院」來表決?

其實《反滲透法》首見於台灣媒體,還是去年年底才發生的事。20191125日,由「民進黨團三長」柯建銘、管碧玲與李俊俋,在該日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將推出本會期最後一個重要的法案,其名稱就叫做是《反滲透法》;這也就是說這項新案,將取代原先曾於1029日在「立法院」提出的一些法案,如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份條文提出的修正草案、《外國代理人法》或《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等法案,由於該等法草案描述有些案旨不夠完整,或者說,有些法案名稱可能受到美國方面的關切是否在針對中國大陸,所以民進黨團就出面將上述一些法案整合起來,並將草案正式命名為《反滲透法》提出,希望能在1129日「立法院」院會上可直接逕付二讀通過。

其實20197月完成的《國安五法》修法,已為兩岸交流樹立起類似「台海柏林圍牆」的政治效應,憑心而論,說是用來阻擋來自中國大陸的「滲透」,應該也已足夠,結果民進黨到仍以突襲方式將所有類似「中共代理人」的法案全部付委,或說,最終仍舊以《反滲透法》草案交付「立法院」在1229日強行通過,其實主其事者內心是有另種打算存在。作者深信蔡英文應該一直自覺有信心可贏得2020大選,因此也就思考到在選舉結束之後,她勢必要尋求到一個「她既可以主動來掌控的兩岸情勢發展、又不會招致美國對她政策走向的疑慮」的政策。因為這種《反滲透法》的運用而能導致這個轉變,正好就是她希望有「防中」的實質、也有「反中」的作用、更是一道既合法也合理來「隔開兩岸」之無形之牆。

三、北京對蔡英文當選之後的回應

1、北京在最早針對台灣選舉回應呈非常制式化回答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11日就台灣地區選舉結果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堅決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

基本上,這些措辭固有回應的意味,但我們必須坦白的說:這些回應更多是像北京「對台政策」的一再重申,而內容更是相當制式化,不像是對台灣在一番動盪競爭之後的選舉結果、對蔡英文「勝選演說」背離了兩岸關係正規發展的立場,作出北京應有的態度,反而是反應出非常「淡定」的姿態。當然比較不作進一步的批判,可能是北京涉台系統需要「冷靜反應、只重立場重申」;或是一下子沒得到最高決策階層的指示之下,最好回應就是「對台政策的重申」。但對台灣很多因民進黨大幅勝選而有所失落的藍營人士來說,涉台單位的談話內容有點文不切題,真的好像沒有一點引發台灣民間「有所驚訝」的成分。

即使當晚回應後一段的陳述,還是在重申對台政策的立場,譬如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和推動。我們願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台灣同胞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如果形容涉台單位並沒有針對蔡英文「勝選演說」中影射「台灣未來獨立」言詞作出強烈反彈,應該並不為過。

2、北京在稍後對台灣選舉回應的內涵已見針對性

就在四天之後,即在115日國台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在近期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獲得連任,請問這一結果對兩岸關係未來走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民進黨繼續在台執政的情況下,大陸對台政策總體考慮是什麼?

顯然這一次,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事先已有準備,在應詢時表示,有3點立場再予強調:

第一,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事實。無論台灣地區選舉結果如何,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不會改變;無論台灣地區政局如何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是島內廣大台灣同胞的呼聲和民意。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改善和發展。反之,兩岸關係就會遭到破壞,台海形勢就會出現動盪。

第二,我們願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第三,我們對貫徹落實中央對台大政方針保持高度的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當時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有記者提問,蔡英文勝選後提出所謂「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是兩岸重啟良性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國台辦有何評論?

馬曉光的表示雖仍像111日的「對台政策的重申」,但已有「嚴正言辭」的提出警告。他說: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支持縱容「台獨」分裂活動,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挾洋自重,不斷拋出充斥「兩國論」的分裂言論,肆意攻擊大陸,煽動兩岸敵意,升高兩岸對抗,這是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協商對話中斷、台海形勢更趨複雜嚴峻的根本原因。

接着下來他作出的4點回應:第一,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不可動搖的基礎。「撼山易」,「撼九二共識難」。第二,「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是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的最大禍害,必須堅決予以遏制。第三,台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第四,台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台灣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台灣,台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這些說法已經清楚的表達了北京的立場,也反映出北京的底線。繼續作出北京仍然在努力追求「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立場,但適時也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毫不保留拋出「必須堅決予以遏制」的可能動作。

3、針對蔡英文涉及兩岸關係談話的國台辦反應

在針對蔡英文日前接受英國BBC訪問涉及兩岸關係談話的回應,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116日就更明白表示,「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妄圖挑戰這鐵一般的事實,只能碰得頭破血流,落得身敗名裂」。警告的言辭雖然還是有所「保留」,但會「碰得頭破血流,落得身敗名裂」一說,仍然不避諱的與「兩岸軍事可能衝突」劃上等號。

當然在進一步警告民進黨「不要自我膨脹,誤判形勢,進一步製造台海緊張動盪,把台灣帶向危險的境地」。以及再次重申北京的底線,「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如磐石,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因是重復習近平曾經說過的這段話,可以看到這次對蔡英文的「勝選演說」與「BBC的訪問回應」,已到了無可容忍的底線。

四、小結

對於台灣選後導致兩岸關係情勢的演變評估,先舉美國一名學者的看法來作結論之一。譬如說,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2020116日一項在瑞士舉辦的「台灣大選座談會」中曾經指出,習近平因處理經濟成長放緩、香港抗爭及與美國貿易磨擦等問題,當然不希望跟台灣發生戰爭,但這並不表示戰爭是完全不可能。她也補充,中國有很多手段可對台施壓,包括攫取台灣「邦交國」、軍事演習及降低陸客赴台旅遊等。葛來儀的看法或許不見得完全正確,但基本上可反映出美國對台灣選後的「兩岸情勢」的關切。這也就是說,美國今發支持蔡英文的程度,也會有它的限制存在。

至於作者分析後的看法,則是認為從蔡英文的「勝選演說」,以及「對BBC訪問的回應」中,涉及到有關台北的「兩岸政策」的立場裡,儘管她沒有提及「台獨」的字眼,但一些說法確已觸及到北京可以容忍的底線,但也必須有斫釐清,這並不等同對岸已經可以達到展開對台動武的時刻,而是軍方已有準備「最終總會一戰」,而且它的可能性一直是在提升之中。作者必須提醒:外國人、或許也有台灣人,往往忽視中國人的韌性有其限制的一面,如果本身觸及到領士與主權遭受到侵犯時,一股民族的情緒反撲浪潮,將不是任何人能予以阻攔。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