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賴清德訪美想得到什麼(2020.3)

發布日期:2020-08-10

☉文/邵宗海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當國民黨在2024的可能人選都沒能露出枱面之時,而其內部也可能因黨主席的競選而爆發「不和」的危機之時,賴清德在美尋求支持以突顯他可能在2024大選的「領先局面」,確會讓外界一直憂心民進黨將會長期執政的可能性,終將變成事實。

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辦公室在2020年2月3日指出,賴清德在前一天即2日已經赴美,準備出席今年度在華府舉行的「國家祈禱早餐會」。這份新聞稿並說明:此行是以個人身份,應邀參加美國民間團體主辦的活動,行程裡也將安排要到美國研究「國際事務」的智庫、及僑界等拜會,並短暫停留紐約,預定於2月9日返回台灣,前「立法委員」蕭美琴是陪同前往的成員。

一、賴清德訪美

蕭美琴在抵達美國後曾對外表示,有不少美國友人想進一步認識賴清德,會適度安排會晤,但多數都不會對外公開。蕭美琴也同時說明:「這次是屬於個人跟民間團體的會晤行程為主,所以並沒有特別官方的任務跟角色。好像照慣例他(特朗普)會去參與國家祈禱早餐會,但是這個場合是否見面就是順其自然」。

憑心而論,這篇新聞稿的說明,確是太過於簡單,除了「國家祈禱早餐會」的出席,有列出有正式會議的名稱,其他提到如「參加美國民間團體主辦的活動」、「安排國際事務的智庫」、「僑界拜會」、「短暫停留紐約」等,均是非常「抽象」、而且都不是很「明確」的行程說明,導致在美國跟着賴跑新聞媒體不是疲於奔命,而且所作的報道,也是沒能專注在焦點或實質的內容,特別是台灣讀者,在行程描述看後,往往很難來「聚焦」在賴清德此趟「訪美之行」,到底他會見到多少美國的政要,或他將參加多少場活動?

而且賴清德稍早也曾在自己臉書表示,這次是以個人身分前往美國,出席今年度在華府舉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他並指出,本次是應邀參加美國民間團體主辦的活動,前「立委」蕭美琴也一起前往,除了藉此機會向美國友人表達其聲援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感激外,行程間也將安排國際事務智庫、僑界等拜會,並短暫停留紐約。整個說法與蕭美琴對外的表達幾乎一樣,沒有任何突出。是希望自己的「私人行程」受到保護,不受到外界力量介入的干擾?還是說,出自美方的建議,希望不要擴大宣揚,或會引發不必要的阻力?看來是不太容易認定。

當然,這次賴清德特別說明:此趟訪美,純粹是「私人行程」,他是以「個人身份,應邀參加美國民間團體主辦的活動」,所以他沒有義務要把訪美行程完全公開化。可是,根據賴清德辦公室的新聞稿,賴清德赴美之前已就此行向「總統」蔡英文報告,而且蔡「總統」有表示樂見,也祝福賴清德行程順利。那也表示,萬一賴清德在與蔡英文會晤之際,有對蔡的囑托作過承諾,並接受蔡的一些提醒及指示,盡量不對外公開,那就表示他此行不完全是所謂的「私人行程」。如果他再在華府訪問的時候,有動用過駐外單位的車輛與保安的警力,如仍用「個人身份,應邀參加美國民間團體主辦的活動」的說法,那就未免有點矯枉過正。

二、作者蒐集相關資料後,整理出的賴清德之行程規劃與推動

但是賴清德此次「美國之行」,確是相當低調,而且多次面對媒體始終未發言,直到2日7日結束智庫會談後才簡短發言指出:此行很多拜訪不便公開,目的是希望能對訪問有幫助,後續對台灣的幫助也會比較大。這個說法對照赴美之前的新聞稿,應是比較中肯,作者謹將媒體對賴清德在美國的一些零碎報道,按照日期先後的程序,把它整理出一個看起來比較像「行程」的日程表。

2/2-3賴清德一行在台北時間2日晚間搭乘長榮班機前往美國,在第二天上午抵達紐約。然後在美東時間3日再從紐約搭乘火車到華府,預計在華府共停留6天。

2/3賴清德在抵達華府後,迅速前往拜會長期友台、並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等國際組織的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魯比奧在見到賴清德第二天即2月4日在推特貼文,說他會見了台灣當選「副總統」的賴清德(William Lai),重申了他對美台關係的堅定支持,而且他與賴倆個人討論了加強台北與華盛頓之間的聯繫、以及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稍後台北「外交部」也發表貼文證實。

2/4下午賴清德出席了在國會山莊舉辦「國際宗教自由圓桌會議」(IRF),並與美國宗教自由大使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共同出席。根據台灣《自由時報》報道:布朗巴克以「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身份介紹賴清德,這是台美斷交以來,首度有「副總統」當選人與美國高層共同出席在國會山莊舉辦的公開活動。

2/5是賴清德抵達華府的第3天,他在上午時間前往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圖書館參觀,該館藏書量超過上千萬本,還有豐富的唱片、照片跟報紙等收藏,是全球館藏量最大的圖書館。在參訪過程中,館方有特別將賴清德的著作《看見未來》這本書找出來,賴拿着自己的書,調侃的說:「於是有了在世界最大圖書館跟這本書的合照」。

接着在下午1時10分左右,賴清德在訪團顧問蕭美琴、駐美代表高碩泰、政治組長趙怡翔等人陪同下前往白宮,在負責「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的主任簡以榮出面帶領下,一行人進入了國安會所在的艾森豪行政大樓,雙方並晤談約70分鐘。不過,對於會談內容與拜會對象,賴清德方面事後並未向媒體轉述,但對於此行台灣《自由時報》有報道:「賴清德是與奧布萊恩(Robert C. O'Brien)會談」,奧布萊恩是白宮國安會顧問。不過,賴清德辦公室稍後則發出聲明表示,報道所稱會晤對象及相關敘述並非屬實,也希望相關媒體更正。

結束在國安會的訪問之後,賴也拜訪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偑洛西(Nancy Pelosi)、與共和黨參議員康寧(John Cornyn)等人。康寧在2015年1月3日至2019年1月3日擔任共和黨參議院黨鞭,2016年3月特朗普成為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當時,正是康寧擔任黨鞭,所以兩人關係相當密切,但提醒的是,特朗普加入共和黨的背景是在2012年,可見在2016年要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有多麼的不易,康寧在旁的大力推薦是功不可沒。

2/6賴清德於當天早上就出席華府一年一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這是他這次訪美之行重之又重的行程。

「國家祈禱早餐會」起源於1953年,當時美國國會議員邀請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本着耶穌精神,參加他們早餐會。在此之後,參加這場年度早餐會成為美國總統例行公事,同時每年也有超過3000位來自不同國家、文化及種族的人士共襄盛舉。

賴清德此次能以「準副總統身份」訪美可說是誤打誤撞,據了解,此次全美祈禱早餐會早在2019年9月就開始邀請各國代表出席,當時賴清德已卸任「閣揆」一職,且在民進黨「總統」初選中敗給蔡英文,可說是無官一身輕,在友人推薦下,同意受邀出席早餐會,美國國務院審查後也確定賴可出席。不料之後,賴清德在11月與蔡英文搭檔參選,當時賴的幕僚就評估,賴若當選,全美祈禱早餐會應該就去不成,因此未積極準備選後赴美行程。1月11日大選過後,賴清德方面正式告知早餐會主辦方,說明賴已是台灣「副總統」當選人,本以為美方會將賴剔除,未料美方不僅表示歡迎,還對賴表示祝賀之意。

其實這中間促成賴清德訪美能夠順利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的,是美國「對華援助協會」(China Aid Association,簡稱ChinaAid)的從中牽線,它是在2002年成立於美國費城,2004年改搬至德州的米德蘭,是美國境內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中國基督徒迫害情形、維吾爾族遭中共關押至新疆再教育營、西藏問題及香港一國兩制」為主要活動的非政府組織。而其中ChinaAid現任主席傅希秋牧師(Bob Fu)是來自於中國大陸,曾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的一位學生領袖。所以他願全力促成賴清德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並不令人意外。

根據白宮所提供的信息,2020年「國家祈禱早餐會」,除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及與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外,今年早餐會也有多位美國內閣級官員與會,包含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埃斯栢(Mark Esper)與內政部長伯恩哈特(David Bernhardt)等。在美國國會部份,出席人員包括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眾議院共和黨籍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以及超過200位參眾議員。

《中國時報》曾經作過分析,表示賴清德能受到禮遇,一方面是因為來訪正是時候,特別他尚未就任的身份,減少了政治敏感性;另一方面,美國政要也很清楚,賴是2024年最有可能的接班人,與他見上一面,不僅是藉此了解蔡英文想法,更是了解賴的最好時機。

2/7賴清德訪美行程的第五天,他專程去參訪華府「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與美方智庫人士閉門會談。與會人士包括美國國務院台灣協調處長藍鶯(Ingrid Larson)、AIT執行理事羅瑞智(John Norris)、卜睿哲(Richard Bush)、國防部前官員包士可(Joseph Bosco)等人

與會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事後面對媒體,不願談論會議內容,但表示賴清德此行訪美有機會見到許多美國老朋友,也能在上任前與美國政府官員交換意見,這很有幫助。不過,卜睿哲也有暗示,根據他手中現有資訊,他不認為賴清德這次華府訪問,意味着蔡「總統」的兩岸政策或對美作法會有任何改變。

比較有驚人之語的,是出自於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包士可,在會後受訪的表示,他希望未來某一天,台灣現任「副總統」能訪問華府,同時他也盼望蔡英文「總統」能來到美國華府,前往美國國會致詞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

2/8賴清德離開華府,前往紐約會見僑界人士。但顯然活動安排並不是出席紐約全僑的歡宴,可能只是個別會見僑界人士,因為紐約華文報紙都沒見有報道。

2/9-10賴清德一行在紐約搭乘長榮班機,於10日清晨4時45分返抵桃園機場。

三、賴清德訪美,到底是想得到什麼樣「實際的收穫」?

作者謹就已曝光的行程來作些分析:

1、訪美姿態呈顯低調,固是賴清德的個性,但也是他這次訪問美國的重要企圖展現,就是行程盡量不要公開,而且不接受媒體的訪問,來避免引發可能來自北京的大力抗議,同時這也會讓美方在應對或處理這樣的事件時有所為難,因而破壞了原本他認為這是「大好而且難得」做安排,

但也有台灣媒體分析,儘管台美關係目前發展樂觀,此行也有重要突破,但賴清德格外低調,多次迴避媒體採訪,除了台灣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賴清德需謹守副手身份,務實、平順完成出訪任務,才是此行的最高指導原則。

2、除了個人關係,這次訪問得以順利的背後,還是有複雜的國際因素在影響,這當中美關係愈緊張,台美關係就愈有進展空間。賴清德雖以個人身份訪美,但美方仍給予高規格接待,不僅進入白宮國安會,更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同場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就當然是當前台灣最期待得到的政治待遇。

以同行的訪團顧問蕭美琴的評價來佐證,可以充分了解賴清德的訪美,到底是「想得到什麼」。蕭美琴說,此次賴清德是以「個人身份」參加民間團體活動,但賴清德能進到白宮國安會與美方官員會談,寫下台美斷交以來拜會白宮國安會最高層級紀錄,有其代表意義。

3、以此來論,可以確定賴清德現下已有充分的準備和信心,來迎戰2024的大選。一方面是他能在更早時間已建立起與美方「交住」的管道,不管是在行政系統的國務院或國安會,同時也是在國會系統的幾位參院及眾院的政黨領袖。另方面,透過與對方「面對面」的接觸和對談,希望能留下給對方的一個深刻的印象,至少會對賴清德的「台獨主張」,能產生另外一種的解讀,或說是讓美方覺得是可以理解的解讀。這樣的結果形成,是賴個人的期待,但也應是北京在此之後要特別慎重來處理的後續效應。

再說目前,當國民黨在2024的可能人選都沒能露出枱面之時,而其內部也可能因黨主席的競選而爆發「不和」的危機之時,賴清德在美尋求支持以突顯他可能在2024大選的「領先局面」,確會讓外界一直憂心民進黨將會長期執政的可能性,終將變成事實。

4、最後一點,也是本文想表達的另一重點:就是賴清德此次訪美之行,是否有「試探蔡英文在下一步也有訪美的可能性」?若從賴出發之前,曾有辦公室的新聞發布說:他赴美之前已就此行向蔡英文報告,而且蔡也有表示樂見賴清德的行程順利,這是一個可以聯想的跡象;再加上蕭美琴這次隨同訪問,更見這位人選的指定,必有其特殊意義的安排。因蕭一直以來是蔡非常信賴的國際關係幕僚,她的英語又是十分流利,那麼她的隨同訪問應極有可能是出自蔡英文的建議,加上她也熟稔蔡英文在對美這一塊的想法,那麼如此推論下來,「試探蔡英文在下一步也有訪美的可能性」,應該不是完全的妄想。

在台灣的《中國時報》於2月9日也提出類似的看法。報道中說:賴清德這次訪美,國務院一路「開綠燈」,這是「台美印太戰略合作」下,自然推動的必要交流所鋪起的平坦道路。在這微妙的時間點、賴清德微妙的身份之際,創下台美關係歷史的突破之旅;不過台美若要真正突破,就看美方給蔡英文「總統」的下一步。這下一步是什麼?《中時》是說:「美方能否在蔡『總統』20就職時派出高層級官員出席,或是讓蔡英文『統訪』華府、進入白宮或國會演說?」

這或許真的是在論及賴清德此次訪美之行「到底想獲得什麼?」的重中之重!

四、北京在面臨台海可能的變局,需要考量的:是需捨棄對台傳統的思維

1、北京最早因應賴清德的訪美之行,批評之語是仍在傳統的反駁言辭中打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針對此事回覆記者是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台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這一立場是一貫、明確的。中方已就美方允許賴清德赴美活動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美台官方往來,不得安排美領導人、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同賴清德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以免對中美關系造成嚴重損害」。

國台辦的發言人馬曉光在2月4日就賴清德訪美一事應詢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發展關係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礎。我們堅決反對我建交國與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我們再次正告民進黨當局,「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任何人、任何勢力妄圖挾洋自重,必將自食惡果。

接着馬曉光在2月6日再就賴清德訪問美國與美方接觸一事應詢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台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賴清德竄訪美國、求見美官員和國會議員,藉機搞『台獨』和分裂國家的卑鄙伎倆遭人唾棄」。

這些說辭,嚴格說來仍是過去一再強調過的立場,對外界觀察來說,這表示北京的語言警告,仍停留在「警告」的層次。

2、台北回應:「中共應正常理性看待我方人士訪美」

但是,台北陸委會2月7日的反應,只是簡單回應說「中共應正常理性看待我方人士訪美」,說明台北應邀參加美國相關活動、拜會有關人士等已行之有年,認為對岸始終無法理性正常看待。對於國台辦面對兩岸情勢變化及防疫關頭,覺得應思改善治理之道,無須動輒以輕謾粗俗言語批判,而且斷言遭到唾棄的恐怕不會是台灣政府。

陸委會的回應,搶在賴清德尚未結束訪美行程之前,就作如此「論斷」說辭,是否反應了台北內心已有「了然」之心,認為美方對台的支持今後將不再受到北京的干擾?值得北京再進一步的了解。

3、北京的態度,今後需彈性因應目前所存在的現實

北京官方曾多次提醒「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發展關係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礎」。也多次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美台官方往來,不得安排美領導人、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同賴清德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

這些話聽在美國官員耳中,絕對不會只是「充耳不聞」或是「置之不理」,要不然賴清德的被邀及安排,也就不會如此的「隱藏」與「低格」,台北所期待的「官方形式的接待」並沒有完全出現。那就別說,在「國家祈禱早餐會」中賴清德與特朗普近在咫尺,但都握不上手;連另桌旁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進場前或散埸後,彼此連個客套上的寒暄都沒有;更不要說,賴前往白宮去拜訪國安會,在國安會所在的艾森豪行政大樓,與國安顧問奧布萊恩也連個照面都沒踫上。如果非要說出有「不滿之情」,依作者直接想法,應在台北,而不是北京,試想一個剛被選出是「副總統候選人」,且曾擔任過「行政院長」的賴清德,看起來似是高階層次的邀請,但整個行程卻是如此「低階」的伺候,回到台北尚被讚譽為「成功之旅」,可想像賴清德的心頭真是充塞了「忍辱負重」。

我個人覺得,「訪美一事」台北是有期待,但更多考量是在美國後續的態度及處理方式。目前,北京處理好「美國對台的政策」,可能比什麼強硬的反彈更的意義。這也是建議北京「今後需彈性因應目前美台之間所存在的現實」的原因所在。這個建議重在「今後需彈性因應」,當中美之間的關係經得起考驗,彼此都有其相互需求的地方,那麼即使是台灣問題,它的解決方案也就不是那麼棘手了。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