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國民黨主席補選浮現的深層次問題(2020.4)

發布日期:2020-08-10

☉文/郝沛然

在主張國民黨「遠陸」的人群中,有觀點是基於藍綠鬥爭的考量,即國民黨不要總扮演「兩岸關係和事佬」角色,應讓「紅綠兩黨直球對決」;民進黨既「完全執政」,就「完全負責」。這其實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看他人笑話的不負責心態,最終傷害的是台灣民眾福祉安全和根本利益。當前,島內各方政治勢力中,尚有實力阻止民進黨兩岸政策暴衝的僅國民黨而已。如該黨撒手不管,將加重台海局勢嚴峻複雜的態勢。

37日,江啟臣擊敗郝龍斌當選為國民黨主席。此次補選過程中,浮現出涉及大陸政策、組織運作、世代交替等多方面的突出問題。事實上,這正是國民黨深層次問題在此次補選中的具體表現。未來,國民黨如何處理這些深層次問題,關乎其發展前景。

一、國民黨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一)思想上,大陸政策偏離一個中國原則,政黨價值讓位於選舉利益

統一理想喪失。近30年來,僅個別藍營領袖敢高舉統一大旗。馬英九、朱立倫、吳敦義等為凸顯「與中共不同調」,刻意將「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扭曲為「一中各表」,無視其「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原意。

選舉考量凌駕於政黨理念之上。自台灣步入選舉社會後,國民黨加快向「選舉機器」轉型,其主要特點是:以「選贏」為最高原則,政黨價值可服從和服務於選舉需要。國民黨「拿香跟拜」的媚俗現象遂為家常便飯。一個典型事例是,該黨為贏得2008年「大選」,曾刊登「台獨也是選項」的廣告。

(二)組織上,散亂弱離的情形顯現,不易實現真正的團結

組織建設缺失,政黨凝聚力下降。表面上,國民黨縣市、鄉鎮區黨部建制完整,自成系統;然而,能否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則不無疑問。此外,組織鬆散必帶來紀律渙散問題。

黨員結構不盡合理。由於歷史原因,國民黨保留着以退伍軍人為主的黃復興黨部。一方面,該黨部成員多為跟隨國民黨來台者及其後代,被視為「深藍」。另一方面,他們在黨內處於相對多數地位。為削弱黃復興黨部影響力,一些人便發動支持者入黨或替他人繳黨費,造成「人頭黨員」現象。

存在省籍矛盾和路線之爭。數十年來,國民黨當局通過挹注資源等方式,與地方派系形成「恩庇——侍從」關係。後者本土意識強烈,渴望擺脫「附庸」地位。由此,黨內存在着以大陸省籍人士為主的「深藍」和以台灣省籍人士為主的「本土藍」之間的路線和權力鬥爭。這也是該黨內鬥頻仍、整合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青年中的號召力式微,中南部經營缺位。在「去中國化」氛圍裡,國民黨在爭取青年支持上處於劣勢。此外,該黨濃厚的「論資排輩」文化,以及部份「政二代」快速晉升,使得家世普通的年輕人在黨內出頭困難,連帶導致人才斷層。另一方面,由於中南部縣市多為民進黨「票倉」,國民黨人在此經營困難,這些地方「綠化」程度逐漸加深。

(三)形象上,歷史包袱沉重,改頭換面過程艱辛

背負「外來政權」的「原罪」。「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造成了紛繁複雜的族群矛盾,留下了糾纏不斷的省籍情結,以致被民進黨所利用,國民黨治理台灣的功過得失統統被醜化為「黑歷史」,進而在相當多數台灣民眾的認知中產生影響。

「權貴黨」「老人黨」的印跡揮之不去。長期以來,國民黨與工商業者尤其是大企業主關係密切;與地方派系的利益結合,也加重了該黨「黑金政治」的色彩。此外,由於該黨對年輕人吸引力不足,黨員平均年齡較高。

黨產問題陰魂不散。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強力清理國民黨黨產,致使該黨連正常運轉的經費也無法保障。然而,「被迫清算」顯然不如「主動處置」有助於刷新形象。近年來,黨產官司纏訟不斷,使得相關問題仍舊困擾着國民黨。

總之,國民黨雖有多方面的沉屙痼疾,但尚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故有妥善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這正是該黨「兩岸論述優勢」的關鍵所在。2008年、2012年馬英九兩次勝選,2018年「貨出得去、人進得來」的口號席捲全台,均是國民黨牢牢抓住擁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而大獲全勝的真實寫照。

二、深層次問題在此次補選中的體現

(一)最明顯的是,大陸政策淪為檢討對象,出現倒退趨勢

國民黨將「蔡英文操弄『亡國感』、藍營兩岸論述無法因應當下變局」列為敗選主要原因,遽開黨內議論大陸政策的匣子。意見極端者公然主張放棄「九二共識」,修改「憲法一中」架構,重彈「黨名去中國」舊調;意見溫和者也贊成「貼近台灣主流民意」,表示「『九二共識』須與時俱進」。在此背景下,江啟臣、郝龍斌紛紛附和,在「選票至上」觀念指引下,均對大陸政策表述進行了程度不一的修改和調整。

郝龍斌主打「中華民國牌」,稱「中華民國是兩岸最好的連結」,揚言「對岸若不承認中華民國,可終止三通」。他還表示,要擺脫「又老又紅的買辦標籤」。江啟臣則擁抱「台灣優先、人民第一」的本土化路線。一是明確表示「『九二共識』有點舊了、顯得過時、欠缺彈性,流失民眾信任」,主張「開放討論」。二是打「自由民主牌」,稱「未來兩岸關係任何調整,須先爭取台灣民意授權」。三是要求「對等、尊嚴及有意義的兩岸交流」。此外,還希望與美日建立溝通管道,避免「華府認為國民黨親中」。

(二)黨員熱情不高,黨員人數下降,折射出組織更為渙散

此次補選選情較冷。選前,TVBS民調顯示,在國民黨員中,高達44%對誰擔任黨主席沒有意見,25%更表示不關心此次選舉。回顧前兩次黨主席補選,均發生在選舉失利背景下,20151月,投票率為56.34%20163月,投票率為41.6%。此次投票率則創下約36%的新低,這固然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說明敗選後國民黨士氣低落、信心不足。

近些年來,具投票權的黨員人數也呈減少趨勢。20137月,黨員總數為38萬餘人,馬英九以約20.3萬票當選;20151月,黨員總數為34.9萬餘人,朱立倫以19.6萬餘票當選;20163月,黨員總數為33.7萬餘人,洪秀柱以約7.9萬票當選;20175月,黨員總數為47.8萬餘人,吳敦義以14.4萬餘票當選。此次補選中,黨員總數大幅降為約34.6萬人,再加上投票率低的因素,江啟臣以約8.5萬票當選。

(三)黨員結構未見明顯改善,「人頭黨員」現象依舊猖獗

一方面,黃復興黨部人數仍然佔優。在約34.6萬具投票權的黨員中,黃復興黨部就有8.3萬餘人,佔24.1%。另一方面,「人頭黨員」「換票」等選舉弊端屢禁不絕。117日,國民黨發布補選公告,公布具投票權的黨員總數為約26.4萬人;僅不到2個月,便暴增8.2萬餘人。其中,花蓮縣、彰化縣、黃復興黨部的黨員人數均有明顯成長。經核查,有至少千餘名黨員表示自己未繳黨費,可能是「被繳費」;經江啟臣、郝龍斌雙方同意,上述千餘名黨員投票資格遭廢止。同時,由於中常委經黨代表選舉產生,候選人成立「換票聯盟」、黨代表串連賣票的風聞頻傳。

(四)抹黑、攻擊或有發生,隱約浮現「深藍」與「本土藍」的路線之爭

此次補選中,抹黑、污蔑等負面選舉伎倆不時出現。例如,眷村內流傳的一份文宣故意扭曲江啟臣競選政見,稱江同意蔡英文的隱性「台獨」主張,且黃復興黨部將成為江的黨務改革對象等;再如,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被爆料「送紅酒給黨代表」,但實為移花接木的栽贓,令他慨歎「15年前的馬王政爭重現」。

事實上,「馬王政爭重現」一語並非無的放矢。某種程度上,此次補選依然隱藏着「深藍」與「本土藍」的路線之爭。郝龍斌曾高喊「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稱「兩岸同屬一中而各自表述」,並澄清自己非「兩個中國論」者,說明其大陸政策主張仍有相對積極的一面;這契合「深藍」尤其是黃復興黨部的理念。相反,江啟臣的大陸政策表述更符合「本土藍」尤其是地方派系的主張。此外,補選期間炒得沸沸揚揚的「傅崐萁恢復黨籍案」中,郝傾向於支持身為黃復興黨部成員的傅,江則態度曖昧。因此,也有人將補選概括為「軍系與派系的決戰」。

(五)老化程度加重,此次補選及兩位候選人的受關注度較低

具投票權的黨員中,40歲以下者僅佔3.16%;而黨齡40年以上、年齡65歲以上以及中低收入戶黨員,高達約19萬人;過去繳1萬元終身黨費的黨員也有1萬多人。更嚴重的是,為數不少的民眾對此次補選及兩位候選人抱着漠不關心的態度,「無感」現象十分明顯。據台灣民眾黨「立委」、大數據專家高虹安分析,江啟臣、郝龍斌的網絡聲量趨近於零,這代表應受矚目的國民黨主席補選中,連指標性人物都鮮少有人討論,「意味着民眾對他們並無太大期待」。《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高達58.8%的民眾反感國民黨;中立選民中,也有44.4%反感。TVBS民調則顯示,52%的民眾表示不關心此次補選,49%對誰擔任國民黨主席沒有意見;中立選民中,更高達近70%沒有意見。

三、在兩岸關係性質上有清晰而積極的論述,是國民黨振作奮起的關鍵一步

按照國民黨黨章規定,江啟臣只是完成吳敦義剩下的任期,屬於「過渡人物」。一方面,他很難在短時間內對國民黨既有體質作出大的改變,這些深層次問題仍將困擾着該黨。另一方面,競選期間他的一系列政策主張,如組織扁平化、溝通網絡化、服務數字化、經營在地化、視野國際化等等,也可部份緩解該黨組織架構疊床架屋、高層不接地氣、文化陳舊保守、不受年輕人青睞等問題。此外,江啟臣是迄今為止最年輕、首位兼任「立委」的國民黨主席,也有助於推動該黨朝「內造化」方向發展。然而,最重要的是,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唯有站穩正確立場,不要人云亦云,萬勿思利忘義,便有止跌停損的可能,才有重生再起之希望。

(一)大陸政策一旦後退,則更難與民進黨爭雄

縱觀近30年的兩岸關係,求和平、盼穩定、得「紅利」是客觀存在的台灣主流民意,並不因島內主要政黨兩岸政策變化而變化。因此,若國民黨放棄「九二共識」、對「台獨」持曖昧立場,則恐失去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眾支持。面對「藍綠兩黨半斤八兩」的情形,上述民眾會將繼續分享兩岸和平「紅利」的希望寄託在其他政黨身上,國民黨政治勢力必將大為縮小。當前,台灣民眾黨及其主席柯文哲標榜「中道理性」,打出「兩岸一家親」口號,還多次推崇蔣經國。故國民黨不排除遭到台灣民眾黨蠶食,最終落得「兩頭空」的下場。

(二)大陸政策一旦後退,黨內必現反彈聲浪,藍營便有分裂之虞

補選期間,以洪秀柱、張亞中和海外黨員為代表的「深藍」便批評兩位候選人對兩岸關係問題「刻意不談或語焉不詳」,強調不得更改黨名,不要與大陸切割,不能背棄「中華民國憲法」。江啟臣就職儀式上,馬英九也特別指出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些都表明,國民黨若放棄既有論述,將大為激化黨內省籍矛盾和路線之爭,甚至重演過去3次黨員大出走的歷史,最終釀成分裂苦果。此外,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多次表示,國民黨若「去中國」,新黨就改名為「中國國民黨」。如是,國民黨「正藍」地位也將被取代。

(三)大陸政策一旦後退,則失去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制衡作用,兩岸關係風險急劇升高

在主張國民黨「遠陸」的人群中,有觀點是基於藍綠鬥爭的考量,即國民黨不要總扮演「兩岸關係和事佬」角色,應讓「紅綠兩黨直球對決」;民進黨既「完全執政」,就「完全負責」。這其實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看他人笑話的不負責心態,最終傷害的是台灣民眾福祉安全和根本利益。當前,島內各方政治勢力中,尚有實力阻止民進黨兩岸政策暴衝的僅國民黨而已。如該黨撒手不管,將加重台海局勢嚴峻複雜的態勢。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