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世紀疫情下的佛系魔系(2020.5)

發布日期:2020-08-10

☉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新冠疫情無疑是世紀大疫,更可能改變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在此之前,人們正朝共建地球村的方向進發,是生命共同體,諷刺是新冠病毒的出現,卻同時預示着封城、封關、隔離等措施,隔離讓人們變得疏離,不要群聚,不要身體接觸。人與人之間有社交距離,國與國之間便有外交距離,美其名保護他人,實際也是為求自保。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台港澳比鄰大陸,原先被認為易受嚴重影響,但世事難料,華人地區提前部署,因而避免疫情暴衝,反之被認為更先進的歐美國家,卻相繼淪陷。疫情蔓延全球,各地呈現不同的抗疫狀況,不同族群、文化產生的防疫觀念,最終導致不同結果。在資訊高度流通年代,歐美政府起始表現輕忽,直至疫情失控,國家行政手段才稍為積極介入,直讓華人社會傻眼。

如英國,開始時更有「群體感染」論,相信讓多數人產生抗體,可以遏止疫病傳播,顯然只是理論上如此,因為現實不知道要犧牲多少國民性命,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抱持博奕心態,政府不作為而托辭生物學假設,國民顯然不願買單。到頭來首相約翰遜也遭逢疫害,似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歐美的不作為方式,被批為「佛系」手段,抗疫還可以隨緣;反之,韓國的手段就「魔系」得多。在疫情有跡象爆發初期,韓國即採取大量快篩方式,讓重症者入院,而輕症者居家隔離,表面上確診者每日成千上百的大幅增加,讓外界擔憂韓國疫情難以收拾,但大量快篩卻能盡快找出隱形患者,而確診數字也在幾天高峰期後快速回落,有效遏止社區感染持續蔓延。防控疫情的結果,現在看來顯然遠優於初期「佛系」的歐美。

佛系、魔系不過防疫手段的形容,亞洲地區顯得魔性,因為經過「非典」教訓,曾嚐苦果,尤其是陸台港。英美流於佛系,反而是近年經歷了不只非典,還有其他多種傳染病,但都未造成太大惡果。歐美一方面低估病毒的傳播力,誤信疫情有局限性,另方面對自身科研能力過於自信,誤以為在疫情爆發前能研發出疫苗或治療藥物,最終讓疫情出現大流行的結果。

歐美政府佛系防疫

在疫情失控的情況下,當初表現佛系的歐美政府,不得不趕忙學習亞洲地區的行政手段,雖未至於封城,但「限制外出令」,基本就是隔離政策,在口罩缺乏下,也只能強調保持社交距離,而缺乏保護裝備,則迫使前線醫護人員置身極其危險的工作環境。

歐美落後於疫情發展的部署,政客們的失誤無處宣泄,只有咎罪世衛疏失。世衛固有不足之處,如對病毒傳播性的研判不察,對疫情發展的反應緩慢,對各地提出的警示不足,所謂可防可控,到頭來變成難防難控。但世衛的組成方式以及功能,明擺着不可能取代各地的衛生防疫單位,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如果只怪責世衛發放錯誤訊息,而不自行檢討一下政治責任,不外是政客轉移國民視線,轉移政治責任的伎倆。

防疫是否成功,是結果說了算,低感染率、低死亡數字,說明台灣在這次疫情的處理上,算是頗有成效,得到外界推崇。因為非典的經驗,除了政府及時進行的行政手段,在封關、隔離、追蹤等措施外,更得力於全民健保的社會制度,妥善的醫療系統,前線醫護應付傳染病紮實的專業表現,加上人民原有的保健觀念,環境衛生上的自律性,和應對污濁空氣而養成帶口罩的生活習慣,使得台灣在疫情防控上取得成果。

防疫不能雙重標準

應對第一波疫情,台灣算是表現稱職,策略是阻隔感染源頭,追蹤旅遊史,對爆發地區按嚴重程度區隔,從而進行封關、隔離等不同措施,如武漢、湖北甚或是港澳等均是手起刀落。但防疫過程也不是滴水不漏,如澳洲籍音樂家帶着病徵入境,居然暢通無阻,甚至完成整個交流行程,返澳後卻是確診病例,便惹來對華對外雙重標準的疑慮。如今第二波疫情爆發,重心明顯發生在歐美,台灣的反應也未如第一波及時,外界擔心防疫工作會否受政治因素干擾,搞錯第二波疫情的防備重點。要知病毒是不問族群的,如對華對歐美態度不一,必成防疫一大漏洞。

追蹤旅遊史,是防範境外傳入,追查接觸史,則是避免社區感染。台灣一直強調社區零感染,無疑是達至防疫上的理想目標,但有專家形容,新冠病毒宛如忍者一般,就算在沒病徵的情況下,也有能力人傳人。在防疫工作獲得外界普遍掌聲之後,台灣的執政者自有榮幸之感,但防疫歸防疫,政治歸政治,防疫倚靠的還是科學原則,如為求目的而屈就結果,過去的防疫努力也可能隨時付諸流水。

疫情改變原來價值觀

新冠疫情無疑是世紀大疫,除了病情上的傷人損命,更可能改變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在此之前,人們正朝共建地球村的方向進發,地球人就是生命共同體,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齊心抗疫,人人都會說,諷刺是新冠病毒的出現,卻同時預示着封城、封關、隔離等措施,疫情加深了國與國之間的互不信任,也觸動了族群間的猜疑。隔離讓人們變得疏離,不要群聚,不要身體接觸,親友們不敢懷抱新生嬰兒,年輕人不敢擁抱家中長輩。人與人之間有社交距離,國與國之間便有外交距離,美其名保護他人,實際也是為求自保。

面對疫情,防疫政策用上魔系手段在所難免,但疫情過後,全世界或許更要反思,如何回到從前的國際關係與人道關懷!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