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2020,香港不可迴避的三大問題(2020.1)

發布日期:2020-08-11

☉文/蕭史

2019年,一場修例風波引發了香港空前的管治危機;2020年,「餘震」未停之際,逐漸暴露出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已成為香港各界必須正視並尋求盡快解決的嚴峻問題。筆者認為,2020年的香港,至少有三大問題不可迴避。

改革時不我待

透過修例風波重新審視回歸22年的香港,不難發現一個特點:光榮與危機並存,繁華之下暗流湧動。從2003年的反23條大遊行,到2014年違法「佔中」;從2016年旺角騷亂,到2019年修例風波,從港英時期起便存在的諸多社會問題開始逐漸積壓、醞釀、爆發,直至今次成為空前的危機。

毋庸置疑的是,香港回歸22年來的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國兩制」在港實踐也總體獲得成功。但在幾次社會運動的刺激下,「香港問題」再次成為官產學研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呼喚改革亦成為各界共同的聲音。

香港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三類:本港問題、央港關係問題、香港與內地融合問題。本港問題主要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關係不夠明晰,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社會階層流動阻力加大,國情基礎教育缺失等問題。央港關係問題主要包括「一國兩制」在港實踐與創新、憲法與《基本法》相關解釋等問題。香港與內地融合問題主要包括CEPA、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等問題。

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總體思路仍在改革。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確有喊出改革口號,曾推出包括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大規模收地建屋等具體改革措施,也曾積極回應大灣區戰略、「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號召,但坦白而言,收效甚微。此次修例風波可謂引發香港「大亂」,但同時也為特區政府主導改革、走向「大治」提供了機會。無論特首施政團隊是否調整,都大可放下過往包袱,聚焦問題導向、「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以破釜沉舟式的勇氣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再向內地取經

香港需要的改革,既要治標,更要治本,既要完成「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最迫切任務,也要敢於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直面深層次矛盾。在此過程中,內地全面深化改革的經驗或可成為香港借鑒的重要來源。

首先,香港須樹立敢於刮骨療毒的勇氣。

201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內地也曾遇到不少難以解決的結構性問題,但都在中共最高層帶頭推行「刀刃向內」「壯士斷腕」的改革中逐一化解。內地改革開放前的社會狀況,較今日之香港更糟,改革開放施行之初也曾面臨巨大阻力,但在高層決心和民意支持的相互作用下,仍用40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現代化建設道路。

中共十八大以來,內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成為上下同欲。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指向了內地現代化建設中的最後一塊短板。內地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清晰、步驟有序、執行有力,均源於堅定的改革決心,香港經此一役,已是退無可退,應學習內地的改革精神,儘快拉開「港版」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

其次,香港應明確改革的主次順序和攻堅難度。

經過開埠以來一百多年的發展,香港社會如今面臨的首要問題集中體現在經濟結構不優和資源配置不均上。大地產商長期壟斷香港經濟命脈,優質資源集中在少數大財團手中,致使社會階層固化現象加重,青年人向上流動的管道日益閉塞,這才使得不同社會群體間的矛盾逐漸激化。

修例風波爆發至今,特區政府已連續推出四輪紓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也在風波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中一連推出二百多項措施,改革的態度值得肯定,但效果仍待時間考驗。如今,需要港府施政團隊思考的是,由淺入深的漸進式改革固然更穩健,但市民的耐心也在逐漸消耗,港府需進一步聚焦土地政策、青年發展等核心議題,由主到次,盡快拿出更加標本兼治的改革方案並盡快落實,方可有效挽回民意,進而形成改革合力。

第三,香港必須釐清央港關係及自身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

在香港今次面臨史無前例的管治危機中,中央的高度克制值得充分肯定,而今後中央如何運用及調整對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如何處理涉及內地或中央的事務,都應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議題。從香港回歸之初的「井水河水」論到違法「佔中」後強調對港全面管治權,中央治港思路在「一國兩制」的初心與框架下因時、因勢而異。當暴力退去,社會重歸安寧後,中央將如何調整對港政策取向,值得香港各界關注與建言。

修例風波再次體現出香港「人心回歸」的緊迫性,故港府在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後,必須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普法宣傳工作、重新制定國情基礎教育課綱、出臺促進兩地交流交往的政策措施,以快補晚地展開促「人心回歸」工作。

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澳門在「一國兩制」實踐、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方面的經驗都值得香港借鑒。須知,香港不僅可以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獲得自身重裝上陣的良機,也應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扮演應有角色,這都需要其找到明確的自我定位。經過此番洗禮,香港大可放下大灣區「龍頭」的包袱,輕裝上陣,積極與澳門、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市資源分享、優勢互補,如此才能緊抓大灣區機遇,在未來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謹防境外影響

修例風波的另一特點,在於受境外勢力的影響更甚從前。其中,美國、英國、台灣的影響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2020年,美國和台灣地區都將進行領導人選舉,英國則將面臨脫歐「大限」,三地自身的重大變動都或將再次影響香港,香港不得不防。

內地資深港澳問題學者對筆者透露,美國駐港澳領事館擁有僱員過千人,人數甚至多於美國駐華大使館,其規模在世界外事機構中甚為罕見,足見其對香港的看重。中美經過幾個階段的經貿摩擦,競合關係已處於新階段,香港在中國國家戰略格局中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自由與開放是其核心價值,但法治與穩定更是前提和基石。修例風波中的暴力事件已使港人意識到法治與穩定的重要性和前提性,香港在重新出發的過程中需更加重視自身的安全問題,謹防境外因素的影響。

行至歲末年初,香江有識之士應全面回顧2019年的這場風波,反思「至暗時刻」的前因後果,進而在面向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端之時,為香港如何再出發的命題建言獻策。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