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香港再騰飛「再工業化」是出路 (2020.4)

發布日期:2020-08-11

☉文/朱家健

口罩生產只是一個臨時效應,但已燃點了香港「再工業化」的希望。香港可再騰飛,只在乎團結和決心,「再工業化」將是東風。假以時日,克服障礙,「再工業化」是可以轉化為實體產業支柱的,而不應再留於「再工業港 ()」的層面,「再工業化」絕對可以是香港的一張好牌。

香港特區過去三個月受新冠肺炎陰霾籠罩,進口的口罩不是供給應求,便是供應不穩定致價格上漲,有本地廠家重置生產線製造口罩,有投機者臨時從境外購入生產口罩的設備和原材料,望在市場分一杯羹,特區政府又設立貸款和資助予本地口罩生產廠商申請,但遠水不能救近火,尤其是進口設備、原材料總不是一時三刻便能成事,部份需要海關批文和實驗室驗證證書,杯水車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顯得決策者的能力不足。

口罩短缺問題看到危變機

然而,城內的口罩短缺問題,又給我們看到由危變機,香港自上世紀90年代,因應污染問題和減低生產成本,廠商已把當年的生產線北移內地多個城市,甚至遷移到東南亞、南亞和非洲,而香港技術人員只擔當買辦、銷售跟單、和廠房管理的角色;在香港留下的實體廠房,可能只剩下印製報紙和設有小型柯式印刷機的印刷廠房,以及作化驗的實驗室。即使有廠商曾考慮引輕工業回流香港,亦因特區政府政策、環境污染和持續發展、人才資源、原材料供應、周邊城市的產業鏈配合、商貿出口條件和宣傳等配套而卻步;另外,本來用作廠房的工廈,隨着地價上升而水漲船高,部份工廈「被活化」被用作廚藝工作坊、藝術工作室、錄音室、遊戲和球類活動場地、迷你倉庫、派對場地、樓上餐廳、寵物善終等非工業用途;另外,部份工廈被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如改為酒店和服務式公寓、停車場;有些投資者在收購工廠大廈業權後,乾脆改建為仿住宅的「24小時工作室」,再走法律罅向欲置業的人士進行銷售,或在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和補地價後改建,場地的局限令廠房回流設下了前置條件,而銀行對工廠物業的按揭條件也有特定要求,再次成為購置廠房物業的限制。

除了廠房外,人才資源也是廠商遇到的另一難題,香港工廠自北移後,香港的大學的本科學額和碩士學位,偏重於工商管理、文科和社會科學等通才課程,而工科也只專注土木工科學科和機電工程,除了特區政府、基建、運輸、能源公司每年提供給相關學科畢業生的助理工程師和技術學徒等入門崗位外,市場上未能吸納全數大學理工科和大專工藝畢業生,部份職場新鮮人唯有入職其他非工程的崗位,既未能讓他們累積工程有關經驗,也是資源的錯配。猶幸,特區政府終於懂得亡羊補牢,近日推出獎學金給來年有志修讀理工學科碩士課程予符合資格的香港永久居民申請者,雖然政策已晚了多年,但總較政策真空好,特區政府的短視雖然在矯正調整,但在全球化爭奪人才戰明顯陷於大落後的劣勢。

面對香港產業單一化,過分倚重地產金融和相關行業,香港經濟要持續穩定,並發揮主導角色,需要推動本土新產業,或提升和常規化現有輔助行業,得以壯大成為獨當一面的產業,帶動經濟和製造新就業崗位,例如「再工業化」除了可以成為新興產業,也可以帶動輔助行業如鑑證檢測、設計、零部件製造、工業設計方案、知產產權管理等,如「再工業化」可以以其中一個行業為主軸,如有機農業、晶片研發,環保能源,再配以高科技工業化,既重量更重質,並需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分工有序,形成一條產業鏈,同時受惠於「再工業化」的成果。

香港「再工業化」需要定位在高端路線

香港擬走「再工業化」,並不是要走回以人手密集生產,以低廉價格搶訂單的舊路,相反,香港「再工業化」需要定位在高端路線,以高科技、高技術迎來「再工業化」,考慮到大數據、人工智能均需要海量原始數據,大灣區人口的消費模式等便是轉化為大數據的堅實支持,而深圳科創的成功,是香港特區的借鏡和合作對象,在機械人、智慧城市、生物醫學,香港的大學和大灣區內的大學可組建團隊,再在香港實現創業夢,把碩士和博士論文研究轉為實質有市場的產品。

「再工業化」是否要做到自供自給,暫時言之尚早,視乎產品和市場,但若「再工業化」的產品有其獨特模式,再把市場瞄準大灣區,相信「再工業化」將在十年內形成香港其中一個新興支柱產業,再配合科技的不斷進步,將提升「再工業化」產品的質素和產能;若能成功激活「再工業化」,香港的進出口業、會議展覽業可以起死回生,鑑證檢測、法律服務和國際商貿將繼續大紅大紫,大學畢業生包括理工科、工商管理均不再愁出路。

當然,香港是彈丸之地,受制於土地規模和土地使用,「再工業化」也是引進輕工業和環保工業,開發原始品牌製造、原始設計製造,極力打造香港品牌,甚至乎大灣區品牌,為大灣區產業鏈區域化製造新增價值,例如,「再工業化」可引入個人化產品的製造,繼續受惠於中西文化合壁交匯,發揮自己的傳統優勢強項,甚至乎日後高端產業技術的「再工業化」可以成為讓香港特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入場券。

口罩生產燃點了香港「再工業化」的希望

口罩生產只是一個臨時效應,但已燃點了香港「再工業化」的希望,其實,除了口罩,很多醫療儀器如探熱儀、血壓器等都大有市場,隨着人口老化和健康商品化,都市人越來越注意健康,醫療產品「再工業化」大有可為,其他醫療產品、醫療器材、輔助醫療器材、甚至乎是義肢等,均可以是「再工業化」的目標產品,而內地包括大灣區更是這類輔助醫療產品的龐大市場。

香港可再騰飛,只在乎團結和決心,「再工業化」將是東風。假以時日,克服障礙,「再工業化」是可以轉化為實體產業支柱的,而不應再留於「再工業港 ()」的層面,「再工業化」絕對可以是香港的一張好牌,地產業、金融業往往在於城市在一個國家的定位和被定位,若國家日後銳意另行提升其他潛在城市的金融功能,香港只能陷於被動守候,地產業也受到城市地位功能所衝擊;相反,「再工業化」可以讓香港取得城市「再定位」的主導權,自行點綴產業定位特色,「再工業化」或可成為香港延續傳奇的奇葩產業。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