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來風

首頁 > 最新文章 > 八閩來風

印象安溪之歷史人文:千年古縣 譜寫新篇(2020.2)

發布日期:2020-08-11

☉文/李志甜

從泉州出發一路高速進入安溪境內,映入眼簾的是安溪的高樓大廈,很難讓人將歷史人文這類字眼與安溪結合起來。

但隨着採風的深入,就會慢慢為安溪內斂、低調、深厚的歷史底蘊所吸引:這裏有居於熙攘街道之中的千年文廟,有處於深巷之中的李光地故居,有即使處於深山但聞名遐邇、有三百年歷史的鐵觀音茶母樹,更有深山中香客滿門、默默為天下祈福的清水岩。在安溪,千年的歷史與當地人的生活已經融合在一起,雖然古老但卻活靈活現,極富生命力,是安溪人看得見,摸得着的,也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這些人文歷史有的帶有煙火氣,有的雖在陋室深山但是依然被人津津樂道。

隨着採風的深入,也會為安溪人敢為人先、敢闖敢幹的開放包容的氣質所折服:早在幾百年前,安溪人就沿着海路出發,帶着安溪茶勇闖東南亞,至今在安溪的西坪鎮還保留着承載了安溪人帶領鐵觀音走向海外歷史的三座土樓。在當代,安溪人同樣敢闖敢幹,安溪茶莊園的農村合作社企業早在2015年就在人民網上作為農村產業的創新典型給予報道。

更為難得是,在安溪的歷史上,推動安溪發展的,還有安溪人熱愛鄉里、回饋故里、為善最樂的精神!這份安溪人的桑梓情懷在安溪處處可見:著名印尼僑親李尚大、李陸大攜其子孫捐資數億元興建的慈山學園、陸大醫院、尚大公園;傾盡所有先後捐獻1億餘元在家鄉興辦6所學校,惠及2萬多名學子的施金城先生,凝聚了眾多海內外安溪鄉賢的、培養了眾多人才的墩阪小學。

千年的歷史滋養了安溪,豐富了安溪的內涵,而從古至今沿襲下來的安溪氣質、安溪精神則讓安溪一直生機勃勃,歷史與人文在安溪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安溪發展的DNA!

低調內斂融合於民的千年安溪歷史

安溪歷史悠久,為千年古縣,她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隸屬於地級泉州市,是泉州市面積最大的縣。早在唐咸通五年(864年),安溪為南安縣的小溪場。到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升場為縣,設清溪縣。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安溪縣,寓意希望此地平安。由此算來,安溪已經有1155年的歷史。

文廟可能是安溪境內歷史最久的建築,它始建於宋咸平四年(1001年),後在清康熙年間參照山東曲阜孔廟、北京故宮、山西武廟等建築精華重建,素有「八閩第一」、「安溪文廟冠八閩」、「秀甲東南」之譽。2006年6月,安溪文廟被確定為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樣一座有千年歷史、文化豐富的古建築和一些設立專門旅遊景點、大肆宣傳的古建築的推廣風格大相徑庭。這個文廟,安溪居民可以自由進出,可以隨着講解員一同參觀。這個文廟低調,但接地氣,它居於熙攘的鬧市區中,距離安溪縣主要行政辦公大樓縣政府不到1公里,且大門外就是一個供居民休息、娛樂的泉州龍津公園,帶有濃厚的煙火氣,為當地居民所熟知,但遊客如果不刻意找尋,很容易就錯過。

「這才真的是屬於當地的文化,這樣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印刻在當地居民的心中,也只有這樣的文化才能吸引遊客駐足、尋味!」一位遊客這樣說道。

除了文廟的低調,還有清朝雍正眼中的「一代完人」、清朝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光地故居的內斂。李光地輔佐康熙48年,為官清廉、勤政愛民,內政外交頗有建樹,在平定三藩、治理河患、收復台灣等方面貢獻卓越。他所著的《榕村全集》《朱子全書》《榕村語錄》等文集,涉及天文、地理、數學、文學等共849卷本,廣為後人稱頌。其中,《家訓·諭兒》《誡家後文》《本族公約》等家訓族規影響尤為深遠。

事實上,李光地故居所在的安溪縣湖頭鎮在2014年就獲選全國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在這個鎮的繁華腹地,包括李光地故居在內共有60多座明清古民居,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實為罕見。即便如此,至今連接這些罕見古民居群的仍然是一條條彎彎繞繞的深巷,如果不是當地人指引帶路,要尋遍這些民居幾乎不可能。

安溪的民俗文化也同樣極為豐富,除安溪高甲戲外,還有木偶戲、南音、茶歌對唱、鼓吹音樂、民間舞蹈、水車閣、舞獅舞龍、彩燈、裝閣、說書、燈猜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盛行,為安溪本地人所熟知和喜愛,但是外界卻知之有限。

安溪歷史的低調、內斂,除了文廟和李光地故居,還有位於深山中的已經獨自生長了近三百年的鐵觀音母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清水岩。

一位泉州本土居民這樣評價安溪豐富的歷史:養在深閨人未知。但是一旦被人所知的話,這種歷史積澱出來的生命力將更為持久。

敢為人先敢闖敢幹的安溪氣質

在短短兩天的採風中,從看到的景觀中,感受的氛圍中,聽到的介紹中,處處都能辨識到安溪人敢為人先敢闖敢幹的這一非常明顯、且富有傳承的、極為穩定的氣質。

世界聞名的鐵觀音茶是這一氣質的最佳載體。

安溪茶起源於唐朝,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出海,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貿易商品之一,到了近代,安溪人憑藉敢闖敢幹的氣質將鐵觀音茶帶向了更高的層次以及更遠的區域。2019年10月剛被評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三座安溪土樓則是敢闖敢幹的安溪人帶領鐵觀音茶闖世界的最好見證。這三座土樓位於安溪縣西坪鎮,分別是映寶樓、聚斯樓、南岩梅記泰山樓。其中,始建於雍正八年(庚戍年1730年)的映寶樓的第三層樓上還保留着炭焙茶葉用的100多個燒火坑,是研究安溪古代茶史的珍貴實物,更是安溪千年茶史的見證。而1892年所建的泰山樓又稱「梅記土樓」,是享譽海內外的梅記茶行發祥地,其後人至今仍然在海內外從事茶葉貿易,主要在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一帶,是安溪茶葉走向國際的重要實踐者和見證人,也是閩台關係的民間推動者。

福建安溪聞名世界的鐵觀音

安溪西坪的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則是當代安溪人敢為人先的氣質體現。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是國家級的示範社。目前,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擁有農戶成員156戶,2100多畝安溪鐵觀音生態茶園,設有全縣首個紅心歪尾鐵觀音茶保護區。合作社更帶動周邊茶農4670戶一起改造茶園,提升品質,提高茶產業的經濟收入。

鏡報策劃總監吳歷山醫生感歎道,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啟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40多年來證明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如今,安溪縣在茶產業的發展規模上借鑒這種方式,但是又運用當代科技對茶葉的品質、產量進行把控,可以說也是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創舉!

事實上,早在2006年,安溪就成立了第一家茶葉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發展到上千家,其中國家級示範合作社3家。這類合作社實行五個「統一」管理,即統一病蟲害測報、統一購買農資、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茶葉品牌、統一品質管理,有效地管住了安溪鐵觀音生產品質安全的源頭關,降低茶園管理成本,促進茶農增收。安溪縣農民人均茶葉收入6790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

無論是宋元時期的初初出海,還是近代明清時期的海外大展拳腳,再到當代的茶產業創新發展,都將安溪人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氣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一篇研究安溪華僑的文章《海外安溪籍華人的崛起及其對所在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中這樣評價安溪人的敢闖敢幹:海外安溪人大多出身寒微,許多人是為生活所迫才出洋到異鄉求發展的,但是他們敢於躋身強手之林,憑着把握機會,敢為人先的精神,以誠為本,忠於職守,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安溪氣質讓闖蕩海外的不少安溪人事業有成,不但在住在國站穩腳跟,甚至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企業家。

桑梓情懷為善最樂的安溪精神

根據2015年3月27日泉州晚報題為《福建安溪縣旅外華僑心繫家鄉公益 捐資超10億元》報道,安溪縣旅居海外的安溪籍華僑華人有100多萬,港澳同胞1萬多人,台灣同胞達28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和地區。

安溪人走出去,成為華僑,打開了國際視野,思想更加開放包容。他們回到家鄉後,通過在外積累的資源財富,幫助家鄉發展、進步。

祖籍安溪湖頭鎮的印尼著名華僑李尚大、李陸大昆仲是安溪教育界中最為耳熟能詳的兩位鄉賢。慈山小學、慈山學校初中部、慈山財經中專學校都是由他們所捐贈。而通過他們的持續捐贈以及當地政府的若干年的持續建設,總佔地230畝,總建築面積達5.4萬平方米,擁有中、小學和慈山財經中專學校共為一體的慈山學園,矗立在文化古鎮——湖頭,大大地改善了當地的辦學條件,為安溪乃至福建全省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和具有一定素質的勞動者。此外,創辦於1958年的安溪農業中學在1991年瀕臨停辦,李尚大又接辦這所農中,他還專門從福州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前來考察、論證和指導,先後捐資興建了教學樓和綜合辦公樓,增添了現代化教學設備和實驗場地。1995年,更名後的安溪慈山農業職業中專學校與福建農業大學成教學院合作,成立聯合教學部,面向泉州市招生,並成為安溪的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

安溪華僑陳發樹同樣熱心家鄉社會公益事業。2012年,安溪縣籌備創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陳發樹隨即決定捐資5000萬元支持茶學院建設;還為家鄉祥華鄉修路、祥華中學等捐資;他經營的新華都購物廣場股份有限公司與安溪縣簽訂合作協議,規劃建設多個新華都城鎮商業綜合體;他還向縣扶貧開發協會捐贈大筆善款。

此外,還有被稱為安溪陳嘉庚的施金城。他不是富商巨賈,富豪榜上找不到他的名字,卻傾盡所有先後捐獻1億餘元在家鄉興辦龍門師範等6所學校,龍門師範為安溪培養了數千,甚至上萬的中、小學師資,推動促進安溪教育事業的發展;他心繫家鄉教育,35年裏70多次回鄉,為的是安溪的教育事業。

根據安溪的數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安溪華僑在安溪捐建校舍金額超5000萬元的有慈山學園、梧桐中學、培文學校;捐贈金額超1000萬元的學校有陳利職專、安溪一中等8所;捐贈百萬以上的學校有13所中學、7所小學、5所幼稚園。安溪華僑還在安溪捐資設立了75個教育基金,實行獎學獎教和助學。總的來說,安溪華僑捐資興學的有45所中學、202所小學和18所幼稚園,捐資辦學的總金數達5億多元。同時,安溪華僑捐建的橋樑共有162座,捐建的公路和水泥路共有221條。華僑捐建超1000萬元的醫院有官橋、銘選、蓬萊、陸大等醫院,捐贈百萬元的有魁鬥、龍門、龍涓、西坪、虎邱等醫院。此外,華僑還捐建梧桐體育館、修建安溪文廟旅遊風景區、創設敬老基金等。

截止2015年,安溪縣華僑對安溪的捐資總數已超過10億元,有力促進了家鄉安溪的經濟社會的發展。

他們的這份桑梓情懷也帶動了在沒有出海但是也發展的很好的鄉賢,一同回饋故里,團結一心共同支持安溪的發展。全國各地的安溪商會陸續成立,商會成員都紛紛回饋故里。2019年2月,安溪縣舉行三級幹部會議,一場由鄉賢參演的鄉村振興主旋律「大片」,精彩上演。來自安溪的第一批22個異地商會與安溪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試點村結對共建,第一批57個鄉賢投資(捐資)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簽訂合作意向書,總投資(捐資)額84.376億元。簽約的項目涉及茶業、旅遊業、交通、物流產業、醫院、田園綜合體、食品、教育等事關百姓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項目着眼於就業、傳統農業產業鏈拉動效應,有力助推安溪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如今的安溪是世界著名茶鄉、世界藤鐵工藝之都,這讓安溪已經不僅是中國的安溪,更是世界的安溪!安溪的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也讓安溪從全國貧困縣發展成為「2019年度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比2018前進3位)、「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54位(進2位),「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21位(進2位),「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77位(進3位),「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品質百強縣市」第56位(進2位),「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區/縣」。

千年古縣正在安溪人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安溪氣質的推動下,在桑梓情懷為善最樂的安溪精神的引領下,煥發着全新的光彩!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