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新基建對經濟的意義(2020.7)

發布日期:2020-08-27

☉文/洪為民 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 全國人大代表

在新基建數字化,我們可以透過萬物互聯提供的將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轉化為數據流程、價值流,利用數據去創造價值,建立用數據去監測、分析、預警、管理及決策的創新機制,甚至實現要素及設施的共享,資源優化配置,令資源更有效地運用,實現「新製造」。

古典經濟學家說生產要素包括資本、土地及勞工。後來80年代,有經濟學者把信息科技、信息或知識加進生產要素的討論之中。筆者認為在新基建年代,生產要素要加入數據及科技,才能反映新基建對經濟的意義。

傳統生產要素勞動力是有限的,我們只能透過不同手段去增加人的效率及效能去增加人力的產出。土地也是有限的,而且土地有同一時間只能服務某些用途的特性,用了土地用來做某個用途,就不能用來做別的用途。資本理論上也不是無限的,雖然資本可以用來投資賺錢,但是用了資本在某個方面,就不能把同一個資本用在另一個用途上,資本也有一定的排他性質。

今天原始的數據也能產生價值

以往在工業1.0年代,數據沒有現代般的價值。因着互聯網愈來愈發展,通訊及信息科技愈來愈先進,在光纖或電波中可傳輸的數據愈來愈多,速度也愈來愈快。今天通訊科技可以令數據在數據集已能產生價值,愈即時的數據,價值及可用性愈高,數據不一定要在分析及歸納後才能產生價值。另一方面,數據不像勞動力、資本及土地那般有一個強烈的排他性。因為數據可以不斷複製,用於不同的用途。例如,天氣的數據可以用於天文預測上,也可以用在生產衣服上,預計應該生產什麼類型的衣物。人流的數據也可以用來計算地方的交通流量,也可以用來預測疫病的傳播。以往數據要變成信息或知識才能產生更大價值,由於有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科技,今天原始的數據也能產生價值。

今天要生產,已經很難避免完全不使用科技,科技也有助生產要素的產出。例如,應用科技能增加人力資源的價值,利用人去做到更多產出。科技甚至可以代替勞動力,例如使某些工種,已經可以應用人工智能去進行工作,例如答問機械人,AI 人臉識別、AI寫文章、AI繪畫、AI基因分析等等。也可以應用工業機械人去進行產品組裝、包裝等、醫院也可以應用機械人去量度體溫、送餐等。AI的算力也可以助資本家去投資、制定投資策略,增加資本。應用科技在建築上,也可以令土地增加建築比率,增加可運用的土地。互聯網科技也可以助數據產出更大價值,不用的數據交流下,可以變成多信息、甚至是知識與商業智能。在AI科技下,人類也要向需要更高思維力、運算力及創造的工作轉型,並要學會使用機械及科技,才能創造更高價值。

新基建運用了等高新信息科技手段,去鞏固經濟發展的基礎,向經濟提供新動能,增強經濟轉型能力及生產力。由於新經濟包括通訊、電力及交通等不同方面,能有助強化經濟的結構,科技加上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也有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防禦能力,以及災難後的恢復能力,也有助提升企業或個人的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還有,新基建改變了傳統基建主要依賴政府投資的方式,新基建可以運用創新金融手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建設與運營,例如5G、工業互聯網、AI技術有民間參與佔有一定的比例,政府及企業一同參與的新基建經濟,有助提升經濟發展的韌性。改變以往為政府主導的去建設基建的好處是增加民間的參與及認同,同時,因為企業參與的好處是他們對市場的轉變反應較快,也較具彈性,此外,在現今大企業與小企業共生、大企業也鼓勵員工內部創業、要求部門由成本化變成事業化的生態經濟的年代,民間參與的新基建,能夠令大小企業不單可以一同參與創新,更可以一同得益,也有助人力資本的能力提升,助整個國家一同向知識驅動經濟轉型。

新基建將人類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空間與市場空間從實體物理空間延拓到虛擬網上空間。筆者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城市,是一個能和實際物理空間互相對應的網上空間,因此,無論是醫院、學校、食肆、零售店,也可以在網上虛擬空間提供服務,因為互聯網打破了生產經營、生活體驗的時空局限。

新基建數字化實現「新製造」

在新基建數字化,我們可以透過萬物互聯提供的將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轉化為數據流程、價值流,利用數據去創造價值,建立用數據去監測、分析、預警、管理及決策的創新機制,甚至實現要素及設施的共享,資源優化配置,令資源更有效地運用,實現「新製造」。

科技創新一直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全球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內約有1800家公司在全球不同資本市場上市,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70%以上,新興戰略企業佔比達50%。在發明專利數量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為25.80萬件,其他三大灣區總和為23.31萬件。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經濟發達,產業配套齊全,加之人口密集,消費能力比其他內地城市較高,商業經濟活動比其他內地城市頻繁。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三地優勢互補、聯動逐漸加強,使得商業創新進一步活躍,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如線上教育、生鮮電商及線上醫療等)。伴隨着電商的崛起和發展,將其流程、管道、行銷、運營等各個環節加速數字化、互聯網化和智能化,數字經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帶來各種各樣的改變。大灣區在新基建浪潮中,在數字商業、數字科技創新、數字產業、數字基建、數字社會及數字政府上有將大有可為。

隨着「新基建」5G技術及物聯網技術發展,衍生出來的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例如無人駕駛、虛擬實境、智慧城市等應用。大灣區也是5G技術、硬件、應用等好試點。香港也可以成為大灣區內一個5G技術向外展示的示範區。為國家「新基建」項目一同努力,一同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