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70歲的北約為何深陷迷茫(2020.1)

發布日期:2020-08-27

☉文/胡后法

北約作為曾經不可一世的軍事同盟,它的宗旨和目標與當今時代大潮已經格格不入,而作為盟主的美國一方面想繼續利用北約控制世界,另一方面又要盟國分攤維持美國霸權的成本與費用,這必然激起盟國的不滿與抵制。這種盟主與盟友之間的同床異夢正是讓北約深陷迷茫的根源所在。

北約,這個全世界幾乎家喻戶曉的軍事組織,已經度過70個春秋。2019年是它誕生70周年的紀念,本應是可以大加慶祝的,但卻在爭吵和迷茫中僅召開了一個草草收場的首腦會議,讓國際社會進一步加深了對其前途命運的疑問。這個在冷戰時期曾不可一世的軍事同盟正面臨其誕生以來最嚴峻的生存危機,而其重要成員國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關於「北約處於腦死亡」的言論更是在北約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雖然對他的說法貶褒不一,但北約「身患重病」的事實已不可否認。對於北約的「病患」何時康復,能否康復的問題,國際上的負面看法似乎多於正面看法。去年12月初的倫敦峰會本來是為慶祝成立70周年而召開,但卻毫無喜慶氣氛,首腦們幾近不歡而散。盟主特朗普在會上受到嘲笑,致使他取消了原定的記者招待會,怒氣衝衝地提前返回美國。

從冷戰產物到美霸權工具

北約成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9年,其主要目的是應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安全威脅,為成員國提供集體安全保障。冷戰期間,北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核武庫和常規軍事力量,其主要目標就是對抗共產黨國家,在軍事上阻止共產思潮的蔓延。在阻擊共產國家的旗幟下,北約曾經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其核心內容就是當任何成員國遭到外國武裝威脅時,北約有義務出兵提供保護。

很明顯,北約是冷戰的產物。二戰後,美國鑒於當時國際局勢的變化,制定了稱霸世界的長遠戰略。為實現自己的霸主夢,美國利用當時許多國家對共產主義思潮的恐懼和對共產黨國家的敵意,主導成立了北約,作為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軍事堡壘。基於共同的「恐共心理」及安全需求,美國巧妙地將西方國家攏絡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北約逐漸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政治、軍事工具,也標誌着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地位的正式確立。

冷戰結束後,曾經為抗衡北約而由蘇聯主導成立的華沙條約組織早已宣布解散,社會主義陣營也已不復存在,北約失去了當年的主要威脅源頭,因此理應同樣進入「壽終正寢」。然而,美國並沒有讓北約消失,反而不斷推進北約的發展壯大。在美國的主導下,北約由成立之初的12個成員國擴大到29國。目前,北約已涵蓋屬於前蘇聯勢力範圍的整個中東歐地區,北約的軍力部署已逼近俄羅斯的西方邊境。實際上,冷戰後北約依然充當着美國稱霸世界的工具,尤其是在對抗俄羅斯方面,北約的作用一直沒有減弱。美國一直推行敵視俄羅斯的政策,其重要動機正在於維繫北約的存在。

但是,隨着世界格局的變化,國際安全結構已經今非昔比,美國和歐洲盟國的關係出現了許多裂痕,雙方的矛盾和鬥爭日趨突出。美國希望通過北約控制歐洲盟國的企圖已難以得到後者的認同。近年來,歐洲國家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十分反感,對美國的霸道行徑更是嗤之以鼻。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歐洲盟國開始對美國說「不」。

利益衝突導致內部裂痕

近年來,北約內部矛盾日趨增多,歐美之間的利益衝突更趨突出。未來歐洲的安全是靠自己還是靠美國,已成為困擾歐洲的重大現實問題。歐洲作出何種選擇,將直接影響世界格局的走向。雖然從目前看,歐洲與美國脫鈎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國對歐安全的保障關係將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歐洲不會明確擺脫美國的保護,但美國的安全保障將越來越成為歐美矛盾的觸發點,因為美國對歐洲的安全承諾將附加更多的條件、提出更高的要價,而歐洲則不會全盤接受美國的要價。可以預料,歐洲在安全問題上將進入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時期。

歐洲在安全政策上與美國的矛盾由來已久,而矛盾的根源來自雙方利益的不一致。例如,在對待伊朗核問題上,歐美的出發點完全不同。對歐洲而言,維護中東和平與穩定是最大的利益所在。如果把伊朗逼到牆角,引發中東衝突,將直接影響歐洲的能源供應,損害歐洲的戰略利益,而且將整個中東推向衝突,對歐洲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特別是難民潮的加劇將使歐洲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而美國卻可以坐收「戰爭紅利」。

美國在全球的戰略擴張和稱霸與歐洲國家求和平、盼穩定的外交基調形成巨大矛盾。在危機處理方面,美國動不動揮舞大棒,以武力相威脅,而歐洲總體上則奉行「和為貴」的路線,不希望激化矛盾,防止爆發武裝衝突。而美國之所以到處揮舞大棒,除了維護其超級大國地位外,更是其經濟利益的需要。

要知道,軍火工業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維護軍火工業的生存與發展,是美國在全球挑起衝突、製造危機的根本原因。只有在一個危機不斷的世界裡,美國經濟才能「如魚得水」。可以說,美國對外戰略的核心就是要在世界上製造危機,從而驅使有關國家購買美國軍火。如果這種危機達不到提振美國軍火輸出的目的,美國就會直接挑起和發動戰爭,以解決美國龐大軍事工業所積累的武器庫存,從而刺激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所以,美國是世界上發動戰爭最多、武器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以軍火工業為支柱的經濟結構決定了美國必然要執行以衝突和戰爭為導向的對外戰略,而這種戰略對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全球所有國家都是一種罪惡。冷戰期間爆發的很多熱戰讓美國發了大財。冷戰結束後,各國盼望世界終於能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但美國依然以北約為工具,「綁架」歐洲盟國,在國際上製造危機、挑起衝突。這與歐洲國家的利益產生了越來越大的矛盾,遭到了歐洲盟國越來越強烈的反對。從長遠看,只要美國不改變以戰爭為導向的戰略,北約內部的矛盾將日趨尖銳。

未來,歐洲盟國將越來越抗拒美國的對外戰略,雙方在防務領域的分歧會不斷擴大,而影響北約未來生存發展最要命的將是歐美關係凝聚力的下降。不管哪個黨派執政,美國未來繼續奉行單邊主義的總體趨勢不會根本改變,這就為歐美在防務理念上的分歧埋下了禍根。冷戰期間,北約之所以成為堅強的軍事集團,主要在於歐美具有共同對付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戰略需要,面對共產黨國家的軍事威脅,歐美必須形成防務合力才能防範和戰勝對手。而今日的北約,面對的是全新的國際環境,歐洲國家未來最緊迫的任務不是防範外來軍事威脅,或應對敵對陣營的武力侵犯,而是在經濟、科技、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冷戰時期「抱團應敵」的戰略需要已不再存在。

更何況,美國為歐洲盟國提供的安全保障並不是「免費午餐」。相反,美國近年來在要求盟國支付「保護費」方面不斷加碼。美國一再要求盟國增加軍費支出。特朗普上臺後,更是變本加厲地逼迫盟國增加防務開支。而歐洲盟國對此早已不堪重負。美國希望盟國除了承擔美國駐軍的費用外,還要額外支付50%的「保護費」。在此背景下,歐洲盟國並不願意將自己的命運交給越來越不靠譜的美國。有關建立歐洲獨立防務的議論近年來此起彼伏。可以預料,北約肯定不會再現幾十年前那種堅不可摧的威風。

土耳其成北約抗美「出頭鳥」

人們注意到,北約的內部團結在冷戰後出現了明顯裂痕,最突出的例子是德法等歐洲盟國強烈抗拒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近年來,一些北約成員國在抗拒美國壓力方面越走越遠,其中土耳其在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作為北約中唯一一個伊斯蘭國家,土耳其有着獨特的戰略地位,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一向以本國利益為重。近年來,土耳其與美國的矛盾不斷擴大,和俄羅斯的關係卻越走越近。2017年,俄羅斯宣布與土耳其達成向土出售俄S-400防空導彈的採購合同,引發美國強烈反對。美國就此向土發出各種威脅,施加了巨大外交壓力,但土耳其絲毫不為所動,根本不買美國的賬。2019年7月,俄羅斯正式開始將S-400導彈向土耳其交貨。最近,俄土雙方又宣布除增加導彈採購外,還將擴大兩國軍工領域的合作,如合作生產導彈、向土輸出蘇-35戰鬥機等。

作為北約成員國,理應在武器裝備領域保持協調,這一點對作為全球最大軍火生產國的美國而言至關重要,因為這為美國輸出軍火創造了良好條件。即使一些成員國擁有自己獨立的軍備生產能力,但北約內部在武器裝備上的協調是美國控制北約的重要工具。然而,土耳其雖然是北約成員國,卻偏偏不聽美國的指揮,竟然購買北約最大對手俄羅斯的先進武器用於裝備本國軍隊,這在美國看來幾近「冒天下之大不韙」,因為俄羅斯的S-400不僅與北約武器系統不相容,而且可能威脅北約的安全。土耳其的這種「大膽行為」使土美關係受到極大衝擊,但土耳其「巋然不動」,成為北約成員國中的抗美「出頭鳥」。

土耳其之所以對美國的壓力置若罔聞,根本原因在於土耳其目前在安全上並不完全依賴美國。由於地處聯接歐亞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在中東問題上擁有較大影響力,土耳其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遊刃有餘」,即使對美表現強硬,美國也並無打壓土耳其的有效手段。而拉近與俄羅斯的關係,反而為土耳其提供了更大的外交和安全空間。美土關係出現的這種互為抗衡的現象,在冷戰時期是不可想像的。雖然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冒失行為」受到北約歐洲成員國的指責,但它的抗美行為告訴人們,美國已不再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的霸主。

總的看,北約作為曾經不可一世的軍事同盟,它的宗旨和目標與當今時代大潮已經格格不入,而作為盟主的美國一方面想繼續利用北約控制世界,另一方面又要盟國分攤維持美國霸權的成本與費用,這必然激起盟國的不滿與抵制。這種盟主與盟友之間的同床異夢正是讓北約深陷迷茫的根源所在。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