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世界將迎來「後疫情」時代(2020.7)

發布日期:2020-08-27

☉文/胡后法

雖然新冠病毒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人類何時能夠徹底戰勝新冠病毒,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專家學者和政府決策部門早已開始思考如何迎接「後疫情」時代的到來,他們研究和預測疫情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提出應對後疫情時代的對策,為未來國際局勢的變化發展未雨綢繆。專家們普遍認為,新冠疫情將給世界政治、經濟和地緣格局帶來深刻變化。如何適應這些變化,如何在迎來巨變的世界贏得主動,是各國都在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大危機帶來大變化

回顧歷史,每次大危機都會帶來大變化。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蕭條曾經導致孤立主義、民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興起,並最終誘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羅斯福新政和全球非殖民化運動也應運而生,美國在此期間崛起為全球性超級大國。9.11事件的發生,促使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並導致伊斯蘭激進主義的蔓延,美國的軟硬實力受到沉重打擊,綜合國力開始衰落。而中國抓住了美國反恐戰爭的戰略機遇期,一心一意謀發展,綜合國力快速發展,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性反建制政治力量的崛起和民粹主義在全球的興起,全球化進程受到沉重打擊,逆全球化浪潮在世界各國洶湧而至。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等出人意料的「黑天鵝」事件頻頻發生。

大危機催生大變化、大變化觸發大分化、大分化導致大調整,這既是歷史的規律,也是歷史的必然。這次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對各國政府挑戰之嚴峻、對世界經濟衝擊之巨大、對國際政治影響之深遠,在世界歷史上實屬罕見。這場疫情必將對未來國際政治和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對人類未來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也會帶來影響。隨着疫情的逐步緩解,各國開始以不同方式對抗擊疫情的經驗教訓進行反思,對疫情後的世界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分析,對本國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戰略進行研究。

國際社會普遍注意到,這次疫情的最大看點是大國在這次抗擊疫情中的角色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本來,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理應在這場全球浩劫中發揮領導作用,但美國的表現卻讓全世界大失所望、大跌眼鏡。眾所周知,美國無論在經濟實力、科技水平,還是在醫療技術、藥物開發等方面,均獨佔世界鰲頭。國際社會理所當然地寄希望於美國在抗擊疫情上引領世界,向全球提供支持和幫助,但美國不僅對本國的疫情沒能有效控制,對全球的疫情抗擊更無實質性貢獻,反而阻礙世界抗疫的順利展開。例如,美國在關鍵時刻對世界衛生組織進行打壓,停止向其提供資金,美國的一系列舉措有失超級大國的身份和地位。

美國還百般刁難中國的抗疫工作,先是對中國進行「污名化」,特朗普總統和美政府高官不顧世衛組織規定,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和「武漢病毒」,後又誣蔑中國政府隱瞞疫情真相,導致了疫情在全球的擴散,美國一些政客甚至提出要起訴中國,要求中國支付巨額賠償。人們很難想像,如此可笑和滑稽的鬧劇竟然發生在新冠病毒奪走成千上萬民眾生命的緊要時刻。美國政客並沒有將抗擊疫情、搶救百姓生命視為頭等任務,而是一門心思沉浸在大選和黨派鬥爭之中。他們為了掩蓋自己的抗疫無能,就挖空心思推卸責任,而中國便成為他們合適的替罪羊。

與美國的「缺位」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國在這場疫情中的突出表現。新冠疫情雖然最早爆發於中國武漢,但中國政府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及時採取強有力措施,率先使疫情得到了控制、率先進入了復工復產。中國抗疫的成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中國還積極向其他國家提供抗疫支持,派出了大量醫務人員,幫助其他國家抗擊疫情。中國還向很多國家提供醫療物資,解決了這些國家的燃眉之急,真正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美國在這場疫情中採取了「抽身」和「退縮」態度,這一方面是美國實力衰退的體現,因為實力的下降使美國政府不想「為世界操心」。另一方面,也證明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單邊主義正在向極端和激進方向發展。中美在這次疫情面前的不同態度和表現,已經讓世界看到未來國際格局的變化趨勢。有人甚至認為,這次新冠疫情危機將是中美國際角色互換的「分水嶺」。多數專家認為,美國將進一步從世界領導地位退縮,中國則將在國際上事務上更加主動擔當,發揮更加重要作用。當然,中國的領導作用並不是凌駕於世界,更不是以世界霸主的面目出現,而是與世界同甘苦、與各國共患難、與全球共發展。

全球化不會中止但會「重置」

這場新冠病毒疫情讓人類看清了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雖然全球化暫時進入了低潮,但全球化的進程不會中止。過去幾十年,西方國家只注意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卻沒有從制度上解決全球化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產業空心化等等。這些負面影響導致了西方國家的低層民眾越來越牴觸和反對全球化,而低層民眾是西方社會最大的選民階層,對選舉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特朗普正是迎合了美國社會在幾十年全球化進程中積累起來的反感情緒,舉起了反全球化的大旗,給以低層選民為主的反全球化政治力量提供了一個發洩情緒和抵制全球化的「政治出氣口」,同時也使他贏得選舉找到了「突破口」。從目前情況看,特朗普為贏得今年的選舉,依然會「故伎重演」,繼續將反全球化和單邊主義作為拉攏選民的政治口號。

很明顯,當前全球化遇到的困難並不是全球化本身的問題所導致,而是西方一些國家面對全球化帶來的變化沒有及時在國家治理上作出應變,在體制機制上進行調整。比如,對全球化過程是出現的貧富差距擴大,美國就沒有從國家層面出臺縮小差距的對策,也沒有採取措施抑制社會分化的加劇。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金融、貿易、信息、科技、服務、軟件開發等行業的從業人員。他們由於搭上了全球化的列車,社會地位得到提升、收入不斷增加,成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和推動者。而從事製造業的產業工人、低層次的體力勞動者卻成為全球化的主要「犧牲者」。由於很多製造業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將工廠搬到了工資低廉的國家,他們中的很多人被全球化浪潮捲走,加入了失業大軍,一些人雖然保住了飯碗,但收入卻有減無增。

上述現象的出現,本是全球化規律所決定的,如果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加以調節,是可以緩解和消除這些負面影響的。但由於近年來自由主義思潮在西方大行其道,對國家干預不屑一顧,致使全球化的某些負面效應被無限擴大。隨着問題的不斷積累,反全球化的政治勢力在西方國家日趨上升,而正是反全球化的選民將特朗普送上了白宮的寶座。

在這次疫情中,各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產業鏈的全球化使很多國家在抗疫的重要關頭出現了醫療物資的緊張,致使控制疫情的工作受到了影響。為充分利用全球化創造的國際分工,有的國家積極參與製造業的全球布局,基本放棄了醫療物資的生產。當疫情來襲時,這些國家一時陷入了「缺醫少藥」的窘境。因此,新冠病毒的來襲,不僅奪走了數十萬人的生命,而且也沉重打擊了人們原本對全球化的正面認知,加劇了國際上的反全球化情緒。

雖然全球化造成了一些國家內部矛盾的加劇,但全球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可以肯定,全球化不可能逆轉,但各國對全球化的進程將進行「重置」,或曰對全球化實行「改造」。這將是「後疫情」時代的主要標誌。作為「重置全球化」的重要內容,各國在參與未來全球經濟活動時將更多考慮本國經濟安全的因素。特別是在謀劃產業鏈布局時,國家意識、民族利益、地緣政治等因素將受到更多重視。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也會增多。同時,經濟區域化在「後疫情」時代可望受到更廣泛的青睞。經濟區域化雖然也是全球化的體現,但由於區域化主要涵蓋本地區的經濟體,從文化和地緣上看,具有距離近、共識多、易協商等特點。與全球化相比,區域化的風險低、穩定性強,因而更易被各國所接受。

隨着「後疫情」時代的到來,世界經濟區域化將進入快車道。美洲、歐洲、亞太、非洲將形成世界四大經濟圈,全球產業布局可能面臨重組。在此過程中,各國將重新考慮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方式和程度。總的看,世界產業鏈的局部調整將難以避免,特別是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的生產將呈現本土化趨勢。這在經濟上不僅具有合理性,也是各國經過疫情衝擊後「痛定思痛」的自然回應。

製造業重回大國競爭「制高點」

製造業是全球化進程中受到衝擊最大的產業。製造業既屬資本密集型也屬勞動密集型產業,隨着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發達國家紛紛將製造業向勞動力低廉的發展國家轉移,以實現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的目的。這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也為發達國家的資本和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提供了最佳「配對」。

製造業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基礎,也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然而,資本的逐利本質決定了企業家奉行的是「哪兒有利潤就在哪兒投資」的準則。在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進程中,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企業爭相在發展中國家投資設廠,將獲取剩餘價值的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個角落。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搭上了全球化的快速列車,既為發達國家提供了「投資沃土」,讓西方資本家賺得盆滿缽滿,也推動了本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經濟奇跡。

但是,全球化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發達國家的產業空心化就是全球化帶來的最突出的負面影響。產業空心化不僅使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量產業工人失去了飯碗,使失業成為長期困擾發達國家的難題,而且當國際產業鏈遭遇中斷時面臨物資短缺的嚴重局面。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很多國家嚐到了製造業缺失的「沉痛教訓」。近年來,各國普遍認識到全球化進程所導致的這一後果,並開始考慮製造業的「再回歸」,而新冠疫情的爆發大大增強了各國重振製造業的緊迫感。

經過幾十年全球化的「洗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大國日益認識到製造業對保持和提升本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性。歷史證明,一個大國,如果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是不可能在國際綜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的製造業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首要標誌,也是大國爭奪的「制高點」。當然,製造業的回歸,並不意味着各國將所有的製造業都搬回本國。未來大國競爭的焦點是製造業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發展。未來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對關鍵製造技術的獨家壟斷,「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將是各國打造先進製造業所追求的目標,而這一目標定位無疑將引發新一輪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從而催發製造業的變革,並最終改變全球製造業的競爭格局。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