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小寶庫

首頁 > 最新文章 > 醫學小寶庫

新型冠狀病毒知多少─預防篇(2020.3)

發布日期:2020-09-11

☉文/陳琳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院院士、澳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大家都十分關心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要知道如何預防,首先要知道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Q:新型冠狀病毒是怎樣傳播的?

A:經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是主要途徑。飛沫傳播只指吸入患者咳嗽、打噴嚏、談話時產生的飛沫後導致的感染。這也是大部份呼吸道病毒的常見感染方式。帶有病毒的飛沫可以沉積在物體表面長達48小時,例如門把手、手機等等物品表面。如果我們的手碰到被污染的物體之後再觸碰鼻腔、口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間接接觸感染。

氣溶膠是最新增加的感染途徑,指飛沫在空氣懸浮的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毒,因為比飛沫輕盈體積小,可以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舉個例子,如果感染者咳嗽或者打噴嚏,那麼直徑100微米的飛沫最遠可以到6至8公尺,而這些飛沫可以再空氣中停留約10分鐘。當飛沫的液體逐漸蒸發,到只剩下直徑5微米左右的病原體,就可飛到10公尺外的地方,在空氣停留更長的時間,甚至隨空氣流動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但大家也無需驚恐,根據現有認知,病毒具有熱敏感性,暴露在紫外線下或處於56℃高溫環境下30分鐘可達到滅活效果。並且普通酒精或者漂白水均可有滅活效果。所以在室外環境下氣溶膠並不能存活太長時間,而室內環境如若做好居家清潔也是可以達到防護效果。

另外在不少病人的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病毒,目前也懷疑糞口傳染,但不能確定進食病毒污染的食物可以引起感染和傳播。有觀點認為糞便中的病毒可能經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形成氣溶膠的的方式傳播,但尚待考證。

Q: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和預防呢?

A:首先要用健康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不要恐慌。

配戴口罩是一個很好的預防飛沫傳播的方法。勤洗手或者用酒精搓手,盡量不用手去觸碰臉、鼻子、眼睛等等黏膜位置則可以預防間接接觸感染。

保持室內通風,常開窗,家居清潔可以用酒精或者1:99的漂白水即可有效殺死病毒。

疫情期間減少去公眾聚集的地方,例如醫院、戲院等等。盡量不要聚餐,不要近距離交流,不要共用個人生活用品。

如果接觸過可疑病例而自己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為了他人健康,應當做好家居隔離14日。如果有可疑症狀則應當儘快去急症室求診。

Q:面對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口罩,如何做選擇呢?

A:冠狀病毒的直徑為80至120納米,即是0.08至0.12微米。病人咳嗽或者打噴嚏時帶病毒的飛沫顆粒直徑介乎1.5微米至15微米。因此普通的棉質口罩、海綿口罩、活性碳口罩都不能夠阻擋病毒。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則是理想的阻隔病毒的口罩。

我們以外科口罩為例子,口罩盒上一般印有BFE/PFE/VFE的規格。他們各自代表:

BFE: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細菌過濾效率-可過濾3微米以上微粒

PFE: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 顆粒過濾效率-可過濾0.1微米以上顆粒

VFE:virus filtration efficiency 病毒過濾效率-可過濾0.1至5微米的顆粒

要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就要選擇至少通過PFE測試的口罩,僅僅是BFE是不足夠的。

N95可以阻擋95%的0.3微米的微粒,建議醫護等高危人群使用。

我們經常見的PM2.5即是particular matter 2.5 micrometer,2.5微米的微粒通常是指花粉、粉塵等等大分子微粒。那麼可以阻擋PM2.5的口罩也是不足以阻擋病毒的。

Q:目前口罩短缺,外科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

A:網絡上傳言的「用酒精口罩消毒」、「蒸口罩」等等並不可取。

外科口罩通常分為三層,外層可防潑濺,中層過濾,內層吸濕氣。那麼一般來說,經過使用的口罩則有可能已經有病毒夾在過濾層中,無法被酒精清除。每次使用時我們呼吸都會噴出水氣也會破壞過濾結構,再次重用也易令細菌滋生。因此外科口罩在設計上是要即用即棄的,並不支持重複使用。

在口罩短缺的日子,如果只是普通上街,感染風險很低,而且口罩大致很乾燥的情況下,也可以妥善放置(例如方式乾淨的密封袋)後重複使用,但建議重複使用不超過一天,如果見到口罩有破損,或者有血漬或體液(包含明顯可見的飛沫)噴濺到口罩上,則要立刻更換。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