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視野

首頁 > 最新文章 > 文體視野

在那最最遙遠的地方(2020.5)

發布日期:2020-09-11

──復活節島探奇(下篇)

☉文、圖/王亞君

「復活節島原本有參天大樹,特別是那綠葉婆娑,果實纍纍高大的棕櫚樹。當他們的七位祖先,大約於公元400年時,相當於我們的東晉年代,帶着一群子孫初登此島的時候,這裡巨木參天,草木蔥蘢,繁花異草,百鳥爭鳴。先驅者們大喜過望,決定在此定居。剛開始人煙稀少,島上資源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500年過去了,一代代祖先仙逝。在與世隔絕,無知無聊,食能果腹的時代,懷念如裊裊晨煙,悠悠不絕。島民們認為一切都來自祖上的功德,很想表達崇敬之意,加上島上地域狹小,人們感到生存危機悄然而至,希望祖先能加以庇護。於是,一場造神運動開始了,島民們開始利用島上特產的火山石雕刻成祖先模樣,有長耳和短耳祖先兩種,從最早的七個到後來的幾十個、數百個、近千個,再將這些石像背朝大海,供奉在海邊。這個時間,大約從公元900年起,相當於中國的唐昭宗光化三年。島上各部落為追思與爭福,石像越造越大,越造越多,石像有大有小,高的可達20多米,小的也有真人那樣高,重量大約在30至90噸之間,它們個個形象奇特,表情肅穆莊重,若有所思……

石像雕刻不容易,島民們認真地挑選石頭,用石斧石刀雕鑿出『摩艾』的頭部和身軀,再開鑿出狹窄通道,縱深摳出『摩艾』的整個身形,完了在石像背部塞入巨石,以支撐它那即將和山體剝離的巨大身軀,然後小心翼翼地完成石像後背與山體的分離,石像胚體獨立。獨立後的胚體必須妥帖運至山下海邊做精雕細刻的進一步加工。如何將石像胚體運下山?有遺跡告訴我們,島民們利用石像在半山的重力和『滾軸』原理,修一斜坡,砍下大樹做成一排滑梯,再用山籐把石像胚體捆在滑梯上,兩邊分列幾十人甚至數百人扯住籐繩保持住石像的平衡,慢慢將石像拉至山底終點處,而後眾人們蜂擁而上,利用土石斜坡原理把石像豎起來,有的還把叫『普卡奧』的浮石做的帽子戴上去。」

為造祖先「摩艾」神像窮盡小島資源

多麼浩大了不起的工程,難怪這復活節島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受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島上的每個石雕作品都足以讓人目瞪口呆。很難想像在那個年代那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人們依靠最簡單最原始的工具和人力如何完成如此浩大的造像工程。「年深日久,運輸石像和維持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需要的大樹,包括棕櫚樹,統統被島人砍光,島民的命運卻沒有好轉。相反,為爭奪日益稀缺的資源,部落之間的自殘和殺戮不絕於世,孤島狼煙四起,人們愈來愈疲憊,生活愈來愈艱難,越來越絕望。『摩艾』石像有什麼用?人們思考着,也因為資源告絕及戰爭的原因,復活節島民終於不再製造石像了,從此,島上留下許多做好,沒做好,立着的,躺着的,歪着的,斜着的各種成品、半成品石像。隨着部落之戰的升級,各個部落製作的『摩艾』紛紛倒地,很多石像的頭被弄下來,用黑曜石精心製作的、承載着子孫們的祝福和期待的『摩艾』眼睛也全部被摳下來了,『摩艾』們個個有眼無珠,只剩下高高的眉骨,呆滯的眼神。『摩艾』們死了,個個匍匐在地,低到了塵埃裡!」

聽到這裡,人們不禁扼腕向天長歎,復活節島本來是有參天大樹的,人們卻讓參天大樹銷聲匿跡了!樹不僅僅是樹,它始終是人類生死相依的夥伴,是歡樂愜意和生命的象徵,是歷史和時光的渡船和見證人;大樹不在,在大樹庇護和滋養下的小樹小草同樣難以生長,鳥也不來了,復活節島日漸沒落、焦黃、枯萎。波利尼西亞人擅長乘坐巨木獨木舟航海,巨木固然已消失,復活節島人從根本上也沒了尋覓他鄉和遠海打漁的物質條件,只能守困孤島。這裡與世隔絕,沒有外援,島民們陷入生存危機,哀嚎遍野,島上真正成了人食人的地獄!此時,販賣奴隸的魔爪又伸向了幾千公里外的復活節島民,文明世界的野蠻和掠奪更使復活節島從此變成了一個悲慘的島!

人們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窩

沿着復活節島「摩艾」們曾經走過由筆直樹幹鋪就的長長的聖路,任憑思緒起伏,我一直在尋找那驚動世界的海邊一溜十五個「摩艾」石像,想像着落日餘暉下的它們。終於在波濤翻滾的海邊看到了它們:陽光正從15座「摩艾」的肩部斜射下來,高大的「摩艾」排成一排坐在長98米,寬6米,高4米的被人們稱為「阿胡」的石臺上,沐浴着陽光海浪,冷眼觀風雲變幻,氣勢之磅礡,乃舉世無雙!「摩艾」大小各異,最高14米,最矮的5.4米,平均重量達40噸以上。其中兩尊「摩艾」戴着用褚紅色火山浮石雕成的帽子,真是惟妙惟肖!聽考古專家說,現在所見的「摩艾」並不是當年宏偉規模的全部,在鼎盛年代,大阿胡上,曾經豎立過30尊「摩艾」。夕陽下,這些有眼無珠,心神茫然的「摩艾」正微俯着軀幹俯瞰陽光照射下的山坡,似乎在質問他們的子孫:自我走後,咱們的家園為何變得如此不堪?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它們似乎同時也在警告着自己的後代,不要輕易與大自然結怨為敵,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窩,不要、不要!……。

離開十五尊「摩艾」的地方,我們到處轉悠,感受着如今島上的變化,尋找着復活節島今天的復活。自智利政府1888年4月5日宣布佔領復活節島後,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的移民、建設和耕作,使復活節島在今天變成一個專注旅遊的稀奇小島。每天近千名的遊客,在這裡小憩,在這裡尋找,在這裡發呆,在這裡思考,這裡有悲哀的過去,有快樂的現在,還有繃緊弓弦的未來。絕美懸崖邊,我們靜靜地享受這裡的原始,這裡的寧靜,這裡的清新。眺望着大海中的島嶼,感慨着「天似穹窿,籠罩四野」的高深和莫測。在海邊,我們沐浴着中國年2019年最後的一個落日餘暉,吃着人們用古老方法捕來的金槍魚,喝着他們赤條條爬上椰子樹採來的椰子水,看着海邊悠閒着和衝浪着的人群,滿懷喜悅地期待2020年美好明天的到來。

但願復活節島的歷史不會似一縷淡去的青煙

除夕夜裡,復活節島驛捨前,沒有月亮,但卻有幾許閃爍着的星星在深遠的太空向人們眨着狡黠的目光。手機裡好不容易傳來的卻是武漢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封城和祖國人民全力抗擊2019年新冠病毒的消息,不由的魂牽神繞,心事重重!「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家鄉」,我們圍坐在一起,為祖國祈禱,為親人朋友父老鄉親們祝福,在這最最遙遠的地方,在這最最偏僻、孤獨的小島,最最孤獨的除夕夜晚!在競夕起相思的同時,我突然想起了同樣孤獨的地球,人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也像個孤獨無援的復活節島嗎?它沒有同道,沒有外援,沒有補給,只有自己的循環系統,一個不堪重負的小小星球。人們頃刻間可以毀掉一棵樹,地球卻要用自己的力量,用多少年,甚至十年百年的時間才能讓一棵大樹重新生長;人們頃刻間可以毀掉一處美麗山川,地球卻要用幾萬年,甚至用億年的時間才能讓地殼變化重新生成!一旦因為地球自然資源消耗殆盡開始衰竭,或者因為人類的無知與猖狂讓地球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無以自救的時候,那等待地球和人類的不也將是復活節島人曾經有過的悲慘命運嗎?可悲的是,復活節島終有人類自救,而地球卻不可能有同類幫助。中國乃至世界當代史上的幾次疫情大面積流行,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和挑戰。但願復活節島的歷史不會似一縷淡去的青煙,它帶給人類的思考和教益,應該是巨大的、永恆的!夢囈中,我好像看到了傷痕累累的地球和自然界正在歷史的某個拐角處萬般無語地靜靜地等待着人類的覺醒,期待人們在新的一個年輪裡盡快地醒來!

窗外,夜色如水,夜光如銀,微風吹來,傳來不遠處南太平洋的浪聲,是呻吟?是歌唱?是咆哮?是呼喚?這山有山的哀,水有水的痛,情不自禁的,我起床佇立在窗前,面朝大海,心潮逐浪。夜裡三點多,東方開始泛白,新的太陽馬上升起,新的一年已經到來,我久久地期待着、期待着……

但願人物同長久,千里萬里共嬋娟!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