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責專輯

首頁 > 最新文章 > 企責專輯

鄭國漢校長:教學是大學的第一使命(2020.9)

發布日期:2020-09-30

☉文/明賢

☉主持人/周伯展 鏡報顧問

☉視頻播放/「鏡新聞YouTube頻道」、Facebook、微博、華人頭條

日前,嶺南大學鄭國漢校長應邀接受「鏡新聞」訪問,與鏡報顧問周伯展醫生對談。鄭國漢校長談到嶺南大學的博雅教育理念和社會責任工作,以及他對於經濟和社會議題的看法。

周伯展:各位觀眾,歡迎大家收看「鏡新聞」,教育是國家和民族之本,若要國富民強,教育一定要做得好。在教育之中,大學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大學幫助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和將來的接班人。今天我們很高興請到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國漢是我中學的同班同學,今日很高興可和同學聊天。首先要恭喜你,最近《泰晤士報》公布了大學影響力排名,嶺南大學獲得「優質教育」第二名,還有「博雅教育」方面入選《福布斯》雜誌排名的亞洲十大,真是為國爭光。所以我要訪問一下這位老同學,你是如何帶領大學獲得這份榮譽?

博雅教育推動學生全人發展

鄭國漢:首先主要是同事們的共同努力,還有與嶺南大學的定位有直接關係。嶺南大學在1995年定位為一所博雅大學。所有博雅大學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尤其是本科生的教育投入。博雅教育既有西方的傳統,亦有我們中國的傳統,目的就是達至全方位發展,亦即全人教育和全人發展。我們希望學生能多作思考,在思考能力、知識廣博、技能等方面多樣化發展。除了個人本事之外,亦希望學生抱有社會責任感,以西方的講法就是公民意識,這是我們希望他們做得到的。為達到此目的,大學教育的方法首先在知識基礎方面要比較廣博,所以我們的必修課程、核心課程會比較多,佔的分數也會相對多。

周:例如是什麼?

鄭:譬如說我們對中英文的課程要求是比較高,其他大學可能修讀兩門英文課,我們就修四門,而中文課,別的可能修一門,我們就修兩門,所以語言方面的要求會是更高。因為博雅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要求就是溝通能力,所以要多提高語文水平。除此之外,學識基礎亦要廣闊,譬如我們有四門必修科,第一科是「慎思明辨」,主要學邏輯、思考、思辨等論證問題的方法;第二科是「世界史中的中國」,以中國為一個主題去學習世界歷史;第三科是「香港社會」,集中討論現代的香港;還有第四科是「科學的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另外,我們選修課程有五個領域,包括人文與藝術;管理與社會;創意與創新;數理、科技與社會;價值、文化與社會,學生必須從各領域中選修一科。所以除了中英文科之外,他們要修滿九科,其中有四科是按我們規定的。雖然修讀較多的基礎科目,相對而言專業的學分一定會較少,但這正是博雅教育的取向和定位,我們希望培養通才。傳統上大學培養的專才,在現今多變的社會中可能會吃虧,因為知識的結構轉變得快。我們希望學生能有一種應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學分要求,我們還有另外一種分數要求,我們叫綜合學習課程,即是德智體群美的教育。我們基本上有70分的要求,依照教學目的去設計內容,包括學校舉辦的活動、聆聽演講、參與活動等都可以計算分數。另外,體育也是我們重視的領域。同時,我們亦很重視讓學生到外地去學習不同文化,所以嶺南大學是香港眾多院校之中,對外交流的比例最高的。在修讀四年制課程的學生之中,超過八成是曾到過外地交流,包括整個學期交流,還有暑期或冬季班。交流目的地有國內外,國外除了英美等熱門國家,我們還提供了相對冷門的東歐、非洲、中南美洲等國,讓學生憑興趣去選擇。

周:所以真是實至名歸,一個全面全人的教育,才能獲得這個獎項。

鄭:這都要很多謝我的同事努力。

周:這是整個團隊的工作,而你是帶領者。

重視教學為社會作育英才

鄭:我當然要將學校的宗旨貫徹於用人方面,我覺得自己也有一些直接貢獻,就是所有助理教授以上的教職員,在任命之前都經過我的面試。我會向他們解釋,我們嶺南大學是很重視教學的。對我們來說,大學的第一使命就是教學,當然教學之外亦需要做研究,但教學很重要。

周:這個是根本。

鄭:社會出錢資助支持大學,首先就是支持培育人才。我們嶺南大學的校訓是「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社會給予大學資源作育英才,那便是第一使命。當然教職員不能夠放棄高質量研究,但教學必須放在首位。我希望聘請到的教職員是熱愛教學工作,並以學生取得優秀成績作為自己的成就之一,而非只用心於做研究。

周:所以大學的校風和定位就很視乎校長的領導方向。你對於中小學教育有沒有一些「貼士」給我們。

鄭:實際上我沒有研究這些,只是從報紙上的報道中有所了解。有一個說法,因為中國歷史由必修課變為選修課,這導致很多人都沒修讀,相反通識就變為另一門必修課。通識課的英文名稱是Liberal Studies,有些人會將它與我們博雅Liberal Arts聯繫起來,但兩者的內涵應該是不一樣的。至於通識科是否出現了問題,我覺得如果從通識教育的角度去作思考,其實它的目的及原意是不錯的。通識教育都是教導學生分析不同的事物,然後大家討論,講求Analytical Thinking和Critical Thinking。其實我覺得問題是取決於教材和教師的因素。也有人向我說,假如你是有自己目的和意念去影響學生,無論是通識還是中國歷史科目,都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目的。

周:但教師向學生灌輸了什麼,你怎樣控制教師?是否無法控制?

鄭:是的,所以就是取決於課程的教材和教師本身的立場及專業程度等問題。

服務研習與學科結合貢獻社會

周:剛才談了第一個獎項,現在我們再談第二個獎項,就是由《鏡報》頒發的學校社會責任獎。你可不可以跟我們說說,嶺南大學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

鄭:首先,我剛才亦開宗明義,我們要求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具體要求方面,我們學生一定是要服務社會,至少他們可以參與一些單純的服務。我們嶺大的服務研習是把服務與學科相結合,所以學生是根據自身學識和技能去為社會提供有用的服務。在服務過程中,可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知的學識和技能之餘,同時亦可以反省自己的路向。因此,我們的學生在不同領域上都有提供服務。

周:你們的服務對象有什麼類別?

鄭:很多都和社企有關係,但我們不只局限於社會工作方面。在我們定位之中,任何有意義的服務都包含在服務研習之內。我們還一直致力服務長者,在我加入嶺大之前,我們就成立了嶺大長者學苑。賽馬會和我們還有另一個項目叫「樂齡科技」,推廣適合長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及服務。

周:談到你們學校的發展,我們見到香港很多大學包括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都在深圳開辦分校,公開大學亦都準備在肇慶合辦學校。嶺南大學有沒有計劃?

鄭:如果條件恰當,財政支持等方面都能夠配合的話,我們都有興趣。最近香港有兩間大學會在內地開辦分校,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分別將於廣州和佛山開辦分校,兩地的市政府都答應了對每位學生的資助不少於香港政府所提供的。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內地只靠學費去經營的話,聘請的老師一定不是香港的質素。香港每位學生所繳交的學費是四萬二千元,加上政府資助約十九萬元,總共約二十三萬元。這是很大的金額,即每位學生要付二十三萬元才有機會去聘請世界級學者。如果在內地,哪怕學費收取八至十二萬元,也未必可聘請到世界級學者。因此,如果能夠找到內地政府願意向我們提供資助,讓我可以聘請到與香港本校同樣質素的學者,我們是非常有興趣的。

周:鄭國漢不僅是一位校長,也是一位經濟學家。國漢做嶺南大學校長之前,是科大經濟系系主任。當年你都帶領科大經濟系登上亞洲第一,為港為國爭光。現在我們香港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疫情,一是社會活動。疫情如果一直嚴峻下去,一定影響到經濟。另外就是反對派提出的所謂「攬炒十步」,真是攬住去死。你認為香港的經濟會如何走下去,會不會好像美國上個世紀30年代大蕭條?

只有控制疫症經濟才能真正恢復

鄭:我們首先談談大蕭條,美國在二十世紀30年代失業率達致20%左右,基本上找不到工作。當然大蕭條主要是因為金融泡沫爆破,很多人財富一夜間蒸發,借給別人的錢也收不回來,在失業率高企情況下,在沒有錢情況下自不然不願去消費,並引發連鎖效應。而香港除了面對暴亂之外,與其他國家都要面對疫情的衝擊。香港相對於外國的疫情並不是最差。外國以中央銀行印發鈔票派錢方式來支撐經濟。如果疫情控制得當,我們就能恢復比較正常的生活和經濟活動,不像以前大蕭條般令我們的身家蒸發。但是如果不能夠上班,一段時間之後也有同樣後果,也是會破產等等。我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疫症。若不控制疫症,經濟恢復是沒可能的,始終會顧此失彼。若市民不顧危險去上班,導致多人死亡或感染,然後又要收緊經濟活動,因為除了傳染之外還有性命的問題,所以我覺得要在疫情方面得到壓抑控制,經濟才能夠真正復蘇。因此要取得平衡,但應該以壓抑疫情為首要,有效控制疫症,經濟才能夠全面恢復過來。

談到社會動亂,香港從來都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但去年出現了一個很令人難以置信的現象。當然有很多原因。我覺得現在有《港區國安法》,至少對於有些人要搞破壞,尤其是提出以「香港獨立」或相關概念的自治作為一種抗爭示威或搞暴亂的理由,在法律上有了對付方法。我希望香港人要理性地去看待問題。這個亦可能和「一國兩制」的教育有關。我們香港人似乎在某方面對政治不是很注意,可能因此令我們走入歧途。我希望大部份香港人是真正支持「一國兩制」。對於一少部分人,不喜歡「一國兩制」的人,《港區國安法》可起到震懾作用,對於年青人方面,應該是從教育方面去引導他們。

周:教育才是本,才是釜底抽薪。

鄭:沒錯。

周:今天和國漢真的談了很豐富的話題。最後我每次都問嘉賓,你個人還有什麼要和觀眾們作分享。

鄭:我希望年青人要重視自己的教育,除了學識之外,還要有抱負、志氣和某方面的特質。舉個例子,你找工作的時候是不是對老闆要多一點忠誠度,或者不怕做多一點工作、不要怕吃虧。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是變化太大,所以每個年青人都要想着自己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那樣才可以適應。

周:我們常常說,現在你覺得吃虧,其實你是賺了。聽說嶺南大學今年是可以收多些本科生和研究生,其實我們不少觀眾是內地的。

鄭:首先我們很歡迎內地同學報考我們不同的課程。我們本科就有兩類的,一類屬於教資會資助的課程,所以我們這方面有限制,在資助學額之上另外容許20%招收外地生包括內地學生。我們還有另一類的自資課程,即不屬教資會資助,收生可以放寬一些。我們去年開辦的動畫及數碼藝術課程深受歡迎,今年會在適當時候開展一個商業心理學課程。我們還有一個系列的碩士課程,基本上都是自資課程。如果有適合你們的課程,歡迎大家報名。

周:今天非常感謝國漢。內容很豐富。

鄭:多謝你。

周:各位觀眾,現在疫情還是很嚴峻。我們提醒大家真的要做好個人衛生,同心合力防疫抗疫。

(轉載自「鏡新聞」)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