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假論文 真黑金 李登輝的政治遺風(2020.9)

發布日期:2020-09-30

☉文/陳培文

「立法院」爆出跨黨派的「立委」貪瀆案,涉貪的包括民進黨、時代力量、國民黨等不同政黨議員,這弊案不是政治人物爆料促成,而是檢調主動調查結果。處理如此大規模的「立委」集體貪污案,檢調單位在行動前,焉有不知會上級之理。因此,選擇何時動手,何人指示動手,便可能不是檢調人員按調查進度執行,更有可能是「府院」高層人士指示。

台灣政圈向來熱鬧,一刻沒有閒暇。罷韓之後,就是補選,以為選舉會佔據大多數版面嗎?又遇上李登輝離世,畢竟是前「總統」,媒體總要花點時間來概括平生,談功論過。接下來,竟又爆出跨黨派的「立委」集體貪污案,一時間似乎發生很多事,但到頭來總離不開政治這一回事。

論文風波屢有發生

罷韓能成功,表示綠營在高雄重新掌握多數票源,隨之而來的市長補選,陳其邁可說穩贏。但穩贏的選情一樣有要求,因為年多前輸給韓國瑜,連底氣也輸掉了,靠操弄制度回來重選,就不只要贏,還要大贏,好證明自己當選的正當性。民進黨的要求,在得票上要多於罷韓時的94萬票。另兩位候選人,民眾黨吳益政最無包袱,參選意義是為柯文哲在南部試水溫,如得票接近國民黨李眉蓁便算成功。反之,李眉蓁雖不期望勝選,但如得票率過低,則意味當日韓國瑜打出來江山也付諸東流。

選情不算吃緊,民進黨卻不敢掉以輕心,甫開戰李眉蓁已被爆料碩士論文涉抄襲,出師未捷,誠信已被先行抹黑。論文風波,選舉時屢有發生,像蔡英文的博士論文,也是一路遮掩,萬不得已才公諸於世,但一般人仍舊只能隔空「品香」,真假難辨。參選前處理好自家的學歷出身,論文由來,如今已成了參與台灣選舉的基本功。

民主制度下,政治人物本來只需要選票,學歷不是從政要求,但如多數政客都有高學歷,只得一個學位的從政者便顯得不長進。一邊從政,一邊進修,向來被從政者視為兩條腿走路,重點不只是裏子上的提升學養,面上子的學歷也能強壯膽氣,加之學院裏的「同窗」關係,對將來的人脈拓展,有時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台灣實行民主選舉後,幾年間,大學數量由十來間猛增至一百餘間,結果自然是大量學校收生不足,除了廣招海外學生,拼命增設在職進修課程也是維持經營的選擇之一。很多人需要高學歷,而高學歷又容易得到,供求各取所需,自然成就市場。但碩博學歷始終有論文要求,要過這一關,有人抄襲,甚至請槍手代勞便不足為奇。沒料到頭來,這學歷本是政客的遮羞布,論文卻成了政客最容易出醜的地方。

跨黨派「立委」貪瀆

政圈中蔚成風氣的除了假論文,還有真黑金。補選前夕,「立法院」爆出跨黨派的「立委」貪瀆案,涉貪的包括民進黨、時代力量、國民黨等不同政黨議員,多年來大家都說放下藍綠惡鬥,莫讓政策空轉,卻無論選前選後,藍綠依舊惡鬥如一,事實證明,最能讓政客放下藍綠的,原來是黑金。

其中涉案重大的蘇震清,正是前任「立法院長」蘇嘉全的姪兒,蘇氏老家在屏東,於地方頗有影響力,蘇嘉全12年曾擔任蔡英文競逐大位的副手,卻鬧出農舍違建醜聞。16年蔡當選後,蘇便出任「立法院長」,至今年蔡連任,蘇則接替陳菊「入府」成為秘書長,在貪案爆發之前,蘇嘉全被認為是未來「行政院長」人選之一,而案發之後,蘇唯有匆匆辭任去了。民進黨內大小蘇本各有瞄頭,輿論正在觀察,去掉蘇家,對誰的政治前景最有助力?更不排除牽涉綠營中的派系鬥爭。

這弊案不是政治人物爆料促成,而是檢調主動調查結果。處理如此大規模的「立委」集體貪瀆案,檢調單位在行動前,焉有不知會上級之理。因此,選擇何時動手,何人指示動手,便可能不是檢調人員按調查進度執行,更有可能是「府院」高層人士指示。

揭發弊案,執政黨要考慮時間點,除了社會氛圍,執政形象,更重要是選舉的考量。案件據聞已偵查五年,卻延宕至大選後才採取行動,表面是在高雄市長補選之前,實際是在台灣兩個最重要的選舉之間,於大選暨「立委」選舉剛完成不久,而距離九合一地方選舉一年多以前翻出弊案,這時間點對選舉而言顯然影響最小。因此,卡在高雄市長補選之前,應是無可避免的事有湊巧,是看準李眉蓁本已勢孤,加以假論文風波,則更見力弱,可見民進黨的衡量,對陳其邁的選情相當樂觀。

李登輝的政治遺風

李登輝離世,不少媒體嘗試蓋棺論定,卻又不好定論。李登輝經歷日據、兩蔣時期,平生飽歷變亂,生平也多變莫測,不只有日本名字,身世也曾受質疑,在加入國民黨之前,也參加過包括共產黨的不同政團,台大畢業後留美,期間與「獨派」人士多有接觸,最後卻能贏得蔣經國信任,成為接班人,一手終結威權時代,也一手分裂國民黨。

於台灣政治而言,李登輝帶出一套黑金政治和一套權術謀略之風。民間記憶猶新,在選舉中操弄棄保套路,第一次在台北市長選舉中棄黃大洲,第二次在大選中棄連戰,兩次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而讓民進黨陳水扁成功贏得選舉。李登輝留下的不只民主制度,更有權謀善變的政治之風。

黑金政治,或說歸咎開放選舉初期的制度不周,政界得借助地方勢力帶動選票,而黑道又得以借勢漂白,選舉開支龐大,到最後又往往成為當選人貪腐的誘因,黑道、地方勢力和政治人物之間形成糾纏不清的利益關係,加上為政者在黨務與政務之間的利益輸送,黑金政治漸成了台灣選舉上揮之不去的夢魘,也讓李登輝除了「民主先生」,也另得「黑金教父」之名。

在李登輝離世的一刻,不論是候選人的假論文,還是「立委」的真黑金,台灣仍舊持續上演李登輝留下來的政治遺風。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