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科學馬拉松上線!腦洞大開的頂尖科學家,都在想些啥?

發布日期:2020-10-30




香港鏡報記者  顏菁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開幕,以參會科學家開放討論為最大特色的莫比烏斯論壇也隨之上線。今年的莫比烏斯雲論壇將貫穿會期三天,100多位參會科學家悉數登場,打造一場名副其實的科學馬拉松。



        我們隨機選擇了幾位科學家在莫比烏斯論壇的發言,搶先看看這些腦洞大開的頂尖科學家都在想什麼。


人為什麼要睡覺?
        包括海爾兄弟在內,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小朋友;這個問題也困擾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儘管他本人就是生物鐘揭秘者,晝夜節律研究的權威。


        羅斯巴什教授說:「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科學界有了一些猜想,而且每一種猜想都有證據支持。可是誰也沒有辦法說服誰。


        「我認為這個問題是神經科學的一大挑戰,也是非常有趣的問題。落到實地來說的話,就是如何讓睡眠和晝夜節律更加有效。」


        總是很缺時間的羅斯巴什期待,解決這個問題之後,可以開發藥物或者膳食補充劑來改善睡眠效果。「例如,能不能一晚只睡4個小時,但是仍然獲得像每晚睡8個小時那樣的效果。」他說。


        「同樣地,有沒有什麼方法從本質上改變晝夜節律?這樣,或許我們會想出一些方法,來解決時差問題帶給大家的身體影響。」


 


納米技術幫助人類變得更強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本•費林加(Ben Feringa)希望能夠將納米技術運用到人體上,建造微型的機器,幫助人類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費林加拿正在拍攝的攝像機舉例說:「這個現在對著我的機器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組件。再想像一下人身體裡的各種機制,讓我能夠看到你、和你說話,這些都是複雜的納米系統。


        「而事實上,當我的眼睛進化到能夠看到你之前,其實已經度過了非常漫長的時間。因為我們身體裡的微型機器的不同組件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組合在一起。


        「而我們必須瞭解它們如何合作來完成更複雜的功能。這就是我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費林加認為,問題是電腦芯片並不是大腦裡的細胞,必須找到方法來整合硬材料和軟材料,也就是把電子部件、人工機械和生物體結合起來。而且這也面臨倫理問題。


        「雖然現在聽起來有點恐怖,但是等到你老了,膝蓋出現的問題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植入人工膝關節或者髖關節假體,那麼為什麼將來不植入芯片來激活某種功能呢?或者說,弄一個小馬達,在行走時提供幫助呢?儘管在這個方面飽受著倫理的爭議,但是如果能夠幫助殘疾人或者病人,我們就應該認真考慮一下。」


 


生物基因大測序呼喚跨學科合作
        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EBP)負責人哈里斯•李文(Harris Lewin)表示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高質量基因組序列的數量非常有限。


        李文教授說,目前他們擁有大約6000種物種的基因組序列,尚未達到已知真核生物的0.4%。而在這6000種物種中,質量足夠好的、基因組進化特徵被完全理解的還不超過500種。


        「因此,我們必須對所有生命進行排序,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起源,也才能更加明確對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未來應該是怎麼樣的。」


        李文教授說要做到這點,首先需要的是在高流量測序領域獲得重大的突破,而這一點又必須仰仗於超大規模的測序。但是想要擁有這項技術,就一定要擁有跨學科的背景來共同合作。


        「因此,我們需要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理解這些基因組的功能,需要不斷地更加瞭解前沿的科技。」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