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十四五」時期香港的機遇和隱憂(2020.12)

發布日期:2021-01-06

☉文/蕭史

隨着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落幕,《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涉港澳部份繼續單獨成章,為香港未來5至15年的發展方向指明了核心要點。

中央對「十四五」時期的定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加之疫後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十四五」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重要性不言而喻。對香港而言,「十四五」時期既是「再出發」的戰略機遇期,也面臨內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的隱憂,亦可謂不容有失。

六項總體要求指明港澳政策方向

相較於中共中央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十四五」規劃建議涉港澳內容仍保持單獨成章、300餘字的篇幅,總體要求則從8句話表述變為6句話,更顯高度概括。

首先,核心目標從「十三五」時期「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調整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早在中英談判時期,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就是中央在解決香港問題上的核心思路,這一表述看似老生常談,卻在香港歷經風雨後的今天倍顯重要。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要求,正在於第2句表述: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落實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特別行政區社會大局穩定。這不僅體現出「十四五」時期中央對推進港澳治理現代化的高度重視,同時再次對香港問題劃定了「紅線」,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特區社會大局穩定不容挑戰,這一剛性要求也體現在第6句表述——「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

其次,港澳特區定位進一步明確。「十四五」時期,中央將支持特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其中香港的定位主要包括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一帶一路」功能平臺,澳門則重在實現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就包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此次明確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足見中央在科創領域對香港的重視。

第三,融合發展成為主要發展方向。中央強調「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品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支持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都體現出融合發展的主體思路,這一過程更與「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相輔相成。

三個「有利於」體現中央全力支持

五中全會閉幕後不足10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即訪問北京、廣州和深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會見林鄭時表示,凡是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增進香港同胞切身福祉、有利於促進內地與香港融合發展的事情,中央都會全力支持。三個「有利於」的表述再次清晰傳遞出中央全力挺港的積極信號。

從韓正的講話中可以看出,當前香港各項工作的重點,仍在於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強統籌謀劃,突出重點、遠近結合,既要從市民的迫切需求出發,解決好當前的民生問題,也要明確目標和方向,逐步解決制約香港長遠發展的瓶頸。可見,香港的民生和發展仍是中央最關心的兩大方面,而解決這兩大難題的主要途徑,仍在於把握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一段時間以來,有輿論擔憂,中央雖表示全力支持香港,但隨着深圳新時代歷史使命的明確,日後大灣區的「龍頭」之爭將在所難免,深港的「瑜亮之爭」也將更趨激烈。筆者認為,深圳的崛起從來都不是香港的威脅,反而使更高水平的深港合作成為可能。「十四五」時期,深圳應是香港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鑰匙」所在。

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香港亦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早已明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四城各有定位、優勢互補,如此不僅更易形成最大發展合力,也可更好發揮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對筆者表示,「十四五」時期,深圳和香港應攜手打造經濟發展的「雙城記」、科技創新的「雙引擎」、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雙平臺」,在互相「過河」的過程中實現新時期的雙贏。

兩大隱憂需警惕

「難產」的美國大選,使本已趨於失序的世界政經格局雪上加霜,也令陷入歷史低點的中美關係前景未明。內地資深港澳研究學者指出,二戰後至今,美國一直將香港視為對華接觸和滲透的「橋頭堡」,修例風波更暴露出美國在香港布局廣、經營深,意在「以港制華」的戰略意圖。中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堪稱天壤之別的表現,更加劇了美國對中國作為「最大挑戰者」的擔憂,未來對華政策很難出現方向上的轉圜。

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所說,過去一年多的情況顯示,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其在香港的戰略、金融、貿易和政治利益,但也會連綿不斷地對香港進行政治打壓,甚至做出一些「制裁」和出軌的行動,以打擊香港的國際地位,並削弱香港對中國的價值和貢獻。中央和特區政府應繼續保持對美國採取新一輪涉港動作的高度警惕。

本港政治環境也不容樂觀。在泛民派議員屢次三番「拉布」下,立法會復會以來已多次流會,多項議案遲遲無法按程序正常推進,嚴重影響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改善民生。從炒作香港「三權分立」話題,到威脅中央「DQ即總辭」,一些本港非建制派人士不僅在疫情防控中毫無作為,更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港人民生福祉於不顧,不僅無助於改善香港本已失序的政治環境,更容易再度激起港人尤其青年人的激進情緒,實不可取。

「十四五」時期,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香港仍需重振奮鬥精神,強化憂患意識。如此,方能在亂雲飛渡中從容再出發。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