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萍踪

首頁 > 最新文章 > 海角萍踪

「追逐女巫」的來龍去脈(2021.1)

發布日期:2021-01-29

☉文/沈大力 法國

目下,大洋彼岸又掀起「追逐女巫」(la chasse aux sorcières)的惡浪,大有再度席捲歐羅巴之勢。其實,「追逐女巫」原來潮起歐洲。十五世紀初,舊大陸沉淪在中世紀的黑暗之中,天主教會以此鎮壓異端,阻遏離經叛道。西元1420至1440年間,正統基督教派以巫術魔法為敵,視之為萬惡之源,故有「巫魔夜會」(sabbat)的說道。「sabbat」本是猶太人的安息日,卻被說成是巫婆在魔鬼撒旦主持下的瘋狂舞會。每到夜幕降臨,各地「女妖」紛紛騎着「掃帚」前來聚會,群魔在月光下圍着變形為山羊的魔鬼,恣肆騰蹈歡宴,吞食嬰兒。女妖委身撒旦,奉獻自己的靈魂,徹底背棄天主。在天主教會眼裡,魔鬼撒旦是救世主耶穌基督的天敵,任何與撒旦串通,參與夜會的女子都是在人間與魔鬼結夥,損害基督教社會的「女巫」,必嚴懲不殆。她們於是成了繼異端分子、麻瘋病患者和猶太人之後天主教迫害的替罪羊,一旦定罪,就被送上火刑堆。

製造出「追逐女巫」的時代社會氛圍

在「福哉,馬利亞!」的祈禱聲中進行的「追逐女巫」,聲勢浩大。當時,遭火焚的「妖人」逾十萬,遍及全歐,約80%為無辜婦女。謠傳女巫炮製雞湯、蛇羹害人,在信眾中巡視的講道人鼓勵檢舉,導致熱衷於無中生有的教徒誣告,尋機找女性構陷。1431年至1449年,天主教士們在巴塞爾召集的幾屆主教會頒布教諭,渲染威脅,煽動迫害風潮。法國里昂的多明我會修士積極回應,建立起宗教法庭。由此,對「巫魔夜會」的恐懼從勃艮第封邑阿爾卑斯社區,蔓延到意大利的翁布里及德國的萊茵河谷。1459至1461年間,在勃艮第公爵統治的阿拉斯城發生了一系列對所謂「女妖」的審判和處決,迅速伸延至其它基督教會轄區。一般說來,揭發人並不直接提到被指控者曾赴巫魔夜會,而是將自己的不幸,譬如丟了牲口、死了孩子,或是葡萄園遭冰雹襲擊等自然災害上訴法庭,歸咎於女妖巫術作祟,製造出「追逐女巫」的時代社會氛圍。

在瑞士萊蒙湖畔,被指控女子先被投入牢房,關押時間可達數月之久。上了法庭,她得鳴誓「說真話」,揭發自己在巫魔夜會上碰見的人,往往被迫作偽證,連坐鄰里受累。法官為達目的,命令將被告雙手背剪吊起,驟然鬆繩,使其從絞架摔落及地,反復數次,直至獲得施刑效果。如果被告堅持不肯悔過,就按俗權處死,或斬首,或淹死,死無葬身之地。英法百年戰爭時,聖女貞德被誣為「女巫」,說她用曼德拉草耍巫術、熬春藥,跟魔鬼交往。這是無稽之談,她本人根本不知道曼德拉草為何物,可還是於1431年被主教彼埃爾.戈松主持的宗教裁判所定罪,在盧昂被一個英國士兵綁上火刑堆,當場燒死。

1862年,在雨果《悲慘世界》問世的同時,法國歷史學家兼作家米舍萊發表小說《女妖》(《 La Sorcière 》),描述土倫一個女子的殉難。《女妖》取自卡特琳.佳德耶爾的《土倫志》,記敘當地審訊「女巫」一案。該女子因採用祖傳藥方,用草藥「la belladone」(顛茄)治病被妖魔化,遭到「異端」懲治。米舍萊在書中揭示十四至十七世紀婦女在西方世界受虐待的黑暗面,表達他對教權主義的反抗。到二十世紀,歷史文獻專家曼德魯繼承米舍萊的精神,於1968年發表論文,從社會學層面探討「追逐女巫」這一歷史現象。意大利學者,波倫亞大學金斯堡教授在1992年出版《女妖的安息日》一書,追溯「巫魔夜會」的發源史。他在關於「追逐女妖」的歷史論文中,描述女農民遭誣陷被推上宗教法庭,始終不屈的軼事,指出「女妖」乃是反抗者化身,「妖術」是對強權的抵制。他還談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些青年因讀葛蘭西的《獄中日誌》受到當局威脅。葛蘭西(1891-1937)是歐洲共產主義理論家,遭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逮捕入獄,被折磨慘死。還有早先的羅莎.盧森堡(1871-1919)也因共產主義信仰被害。而後的德國納粹希特勒更瘋狂地針對共產黨和猶太人開展大規模的「追逐女巫」。

世界現代史上,最昭著的「追逐女巫」發生在自由女神高舉自由火炬的美國。上世紀50年代,大洋彼岸盛行不折不扣的中世紀「宗教裁判」翻版「麥卡錫主義」。法國拉羅氏辭典這樣解釋麥卡錫主義:「這是一個反非美活動的極端反共政治綱領,五十年代由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煽起,導致在整個聯邦轄區,以及電影、大學、報界等藝術與知識界訴究,涉及親共嫌疑分子,乃至一般的進步人士,即所謂的『追逐女巫』。」這裡提到的麥卡錫,是美國威斯康辛州共和黨參議員,一個喪心病狂迫害共產黨人和疑似異見人士的政客。在他點火鼓動下,美國全境「追逐女巫」甚囂塵上,美國聯邦調查局頭子胡佛大搞「非美活動者」黑名單,特別瞄準公眾喜愛的電影藝術家卓別林,輯錄了兩千多頁的卷宗,污稱卓氏是「布爾什維克」,在他乘坐「伊莉莎白女王號」郵輪赴英途中吊銷他的美國簽證,迫使大電影表演藝術家終身流亡異邦。

蓬言行在國際鼓動新一場「追逐女巫」

被麥卡錫之輩的「親共」罪名驅逐出境,寓居瑞士的還有著名黑人歌唱家羅伯遜等人。其實,這些遭放逐者都不是共產黨人。更荒唐的是,瑪麗蓮.夢露的前夫,劇作家亞瑟.米勒也被劃為疑似「男巫」。2015年,中國導演王小鷹曾將亞瑟.米勒的《薩勒姆女巫》搬上北京話劇舞臺,特邀筆者前去觀看。亞瑟.米勒的劇作寫於1953年,呈現的是1692年北美麻塞諸塞州薩勒姆鎮清教戒規陰影下的「追逐女巫」。牧師帕里斯見一夥少女赤身裸體在薩勒姆森林裡舞蹈,疑心自己撞上女妖,請人前來驅邪逐巫,鬧得全鎮不得安寧。荒誕的是,鎮上富戶普羅克托反被森林裸女們指控為妖,推上絞架當了冤鬼。薩勒姆本是十七世紀末葉清教徒為從神經症解脫,乞靈於除妖之舉的所在地。亞瑟.米勒只不過借之諷刺一種殘酷的歇斯底里而已,很難說他是「親共分子」,但卻成了麥卡錫之流的迫害對象。

不言而喻,這一切都讓人聯想到現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言行。他無疑是當代的麥卡錫,竟然在國際範圍鼓動新的一場「追逐女巫」。孰不知,麥卡錫當年倒行逆施,不僅遭美國主持社會正義的民眾唾棄,而且1954年被他所屬的美國參議院引以為恥。在文藝界,曾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伊利亞.卡贊,在麥卡錫「追逐女巫」運動中特別賣力,最終因其陷害他人的劣跡落得聲名狼藉,人所不恥。奉勸蓬佩奧之流引以為誡,勿重蹈覆轍。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