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百年變局看香港修例風波(2019.8)

發布日期:2021-02-03

☉文/柳蘇

香港出現《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和暴亂,相信中央會切實落實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迅速扭轉港府管治癱瘓和香港呈現無政府主義的狀態,讓香港得到更好的治理。中央亦會考慮調整對港方針,為「一國兩制」輸入活力或賦予新含意,與時俱進適應時代變遷。香港則要用創造性的實踐來化解危機,實現鳳凰涅槃,那樣東方之珠不僅風采依然,而且將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又提出「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今日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歷史機遇期,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構成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兩大變局」交相激盪下,香港也受到巨大深刻的影響。

1、大國博弈 禍起蕭墻

香港近期《逃犯條例》修訂風波,是在中西方關係重構的大變局中出現的風波,因為港府處理欠妥當,被反對派和外國勢力一句「反送中」解除了所有正當性,甚至成為西方各國借題圍堵中國的良機。

香港的議題並非是單一的,中國崛起被視為西方文明的威脅,香港作為西方文明的一面旗幟,必然發生碰撞。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暴露了西方經濟優越性所遮蓋不了的結構缺陷,香港作為被讚譽的最自由經濟體,又如何不會同樣暴露自己的危機。特朗普為了與中國角力,連運行數十年的台灣政策都可以肆意改動,連歐美的同盟關係都可以棄之如敝屣,那麼將香港放入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中乃順理成章。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不斷加劇下,《逃犯條例》修訂必然觸動美國神經,演變為中美博弈的重要一環。

中美角力從貿易關稅開始並蔓延至其他領域,令國際政治形勢更複雜。香港向來吃四方飯,中外各方勢力滙聚、摸探、平衡,而維持本港獨特地位,對各方都有利。就算中美關係惡劣,根據傳統外交智慧,美國也需香港作為「透氣口」,美國企業更需要香港融資,同樣中國也默許美國在香港經貿層面建立勢力範圍,這是傳統大國博弈「你中有我」的智慧。問題是在中美進入長期角力的大方向下,有風易起浪,香港身處中美大國博弈之間,麻煩避免不了,這考驗港府的警覺性、政治智慧與手腕。

恰恰是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上,禍起蕭墻。港府錯判形勢,未能有效掌握民情,以致帶來政治反響衝擊。港府修例在法理上的失誤,是把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原則,錯誤地套用於區際刑事司法協助。若是港府新訂立中國內地與回歸後的港澳的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條例,不涉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和仍與大陸對峙的台灣,不會出現「八國聯軍」圍剿和蔡英文反撲的問題。

禍起蕭墻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場風波的背後凸顯了香港各種深層次問題:經濟雖然保持增長,但貧富不均日益加劇;年輕人期望上流,卻看不見自己的未來;市民買樓無望,中產階層蝸居斗室,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樓奴」;老年人期望安度晚年,但香港三個長者一個貧,雖屆退休之齡,仍需為口奔波。尤其青年人普遍存在怨氣,反修例風波得以形成排山倒海之勢,是源於本港深層次矛盾。風波敲響了社會警鐘,必須及早解決經濟民生問題,讓香港重新出發,這不僅是當前止痛療傷的良方,更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唯一正確道路。

2、華府見黎 暴露玄機

反修例風波和暴亂不斷升級期間,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獲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接見。這三名鷹派政客對華態度強硬眾所周知,他們接見黎智英,是此地無銀的反華亂港伎倆。其中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蓬佩奧接任國務卿,其政治立場比特朗普更強硬,蓬佩奧會見黎智英,顯示黎智英與中情局的關係非同一般,而中情局正是「顏色革命」的最大操盤手。華府見黎,暴露玄機,美國是反修例風波臺前幕後最大的黑手和金主。

黎智英忘乎所以,在接受美國之音(VOA)訪問時說漏了嘴,直認「香港正在為美國而戰」,「香港民眾正在同美國一道,與中共進行一場價值觀的戰爭」,「香港人需要知道美國站在他們身後」,呼籲「望美方給予香港更多支持,讓香港有足夠資源抵抗中國」。

反對派宣稱反修例風波是一場「無大台」、「人民自發」的政治行動,整場抗爭呈現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特點,都是參與者自發行動。美國《時代》週刊選出25位最具影響力互聯網人物,「香港示威者」榜上有名。週刊形容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保衛香港自由之戰」,指出今次運動雖然沒有領袖、沒有主辦方,但示威者透過網上平臺,既保持匿名、亦能活躍地參與運動。

但事實正如資深研究員鄭思揚指出:「網絡科技與社交平臺的專業運用,在反修例風波背後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激進示威者在戰術層面上確有臨場進行群體決策的事實,同時也必須清楚,這些人在戰略層面清晰執行『大台』的指令。」

其中,通訊工具Telegram和「連登」網上討論區扮演指揮平臺的角色,前者主要用於「內圈決策」,供示威者接收指令和完成決策;後者用於「外圈決策」,由網民和示威者共同討論與決策。

「連登」和Telegram成為激進示威者在這次「反修例」暴力衝突的主要串聯平臺,先由少數人的內部決策群組決定行動方針,再將信息和指令發放到不同的公開討論群組,以此多點開花,擴大傳播面。由此可見,負責決策的群組實際上就是行動指揮中心。

因此,反修例暴力衝突看似「去中心化」,看似由群眾自發,其實戰略決策與推動主要議程的依舊是少數人,只是他們利用網絡科技和社交平臺,將指揮中心地下化,製造出「無大台」的假象。關鍵是,哪些人和機構操控這些通訊軟件和網絡群組?他們得到哪些人和機構的技術支持?如此多的網絡群組和通訊工具如何整合?在現場如此多人同時應用無線網絡,如何確保指令能夠順利發出,不至於出現網絡堵塞?所謂「無大台」行動,豈能將其視為群眾自發運動?

華府見黎暴露玄機:反修例根本不是什麼「無大台」,而是美國中情局幕後一直在指揮大局,有組織、有部署、提供大量資源,操控網絡科技與社交平臺的專業運用,向反對派陣營發施號令,「無大台」之名,卻有「大台」之實。在7月21日的反修例遊行隊伍之中,又見壹傳媒黎智英帶頭,早前他才跑到美國覲見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商討反修例和香港自治云云,在反修例奪權暴亂中,他到底扮演甚麼角色,不言自明。

黎智英是美國勢力在香港最重要的代理人之一,黎智英旗下的媒體是反中亂港的指揮部、心戰室,是香港動亂的一個重要源頭。此次修例風波,黎智英旗下《蘋果日報》天天煽動市民上街,刊印抗爭手冊教授暴力示威,各種政治操作、行動模式與「佔中」如出一轍,幕後黑手、金主和總指揮的角色呼之欲出。

美國毫不掩飾地由高官接待黎智英,傳遞利用代理人搞亂香港、遏制中國的強烈政治信號,充分印證反修例事件的「顏色革命」本質,目的是企圖衝擊香港法治,奪取管治權,把香港變成顛覆內地的橋頭堡。

3、一個問題 支持與不變

距離「6.12」金鐘暴動一個月,7月11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發表講話,提出思考一個重大問題:我們究竟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是一個法治的香港,團結、安定、文明的香港,還是暴力的香港,爭拗、撕裂、不文明的香港?

王志民同時強調三個「堅定支持」:中央堅定支持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繼續依法有效施政、積極作為;堅定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履行職責;堅定支持廣大香港市民「護法治、反暴力」的共同訴求和行動;以及三個「不會變」:中央堅定貫徹「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不會變;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明天會更好的大勢不會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兩個建設好」的美好前景不會變。

王志民的講話在香港「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關鍵時刻,撥開雲霧,初步表達了中央對香港修例風波的思考、立場和對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思考一個重大問題」和「堅定支持林鄭月娥繼續依法『有效』施政」。

4、法治崩潰 首要撐警

王志民的「暴力與法治」之問,表達了中央對港府管治癱瘓和香港出現無政府主義狀態的嚴重關注。香港的法治正面臨回歸以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修例風波後期的一個多月來至筆者執筆之時,發生了圍堵警總、暴力進佔衝擊破壞立法會、油塘「連儂牆」衝擊、屯門九龍上水沙田多地區連串嚴重暴力衝擊等令人震驚的事件。一系列以和平遊行為幌子的示威行動結束,示威者即變身「口罩黨」,藉故「點火」圍攻警員,堵塞馬路,襲擊商戶,向警員擲石頭、插鐵支、淋渠液、潑粉末,並騷擾市民和遊客。這一系列暴力行動明顯是有預謀、有組織、有目的的暴力衝擊事件,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讓暴力行動向香港各社區蔓延,動搖港府的管治基礎,挑戰基本的社會秩序和執法威信,破壞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擾亂香港的工商業和投資、營商環境,讓香港陷入無政府狀態。

逾一個月的暴力示威浪潮漸漸蠶食香港經濟,向來是經濟支柱的旅遊業首當其衝,各地訪港旅行團全線下挫兩、三成,個人遊及商務客更銳跌四成。與旅遊業唇亡齒寒的零售、飲食業生意大減,多間零售業上市公司相繼發盈警,生意額有逾一成跌幅。同時,受立法會復會無期影響,總值700億元的工程未能如期獲撥款,1.43萬個職位無法開設,工人手停口停。香港工聯會估計,暴力示威活動單是對建造、旅遊、零售、飲食四大行業,已造成全港三分之一打工仔、近130萬就業人口的生計受損。

示威者藉故挑釁警隊、挑釁執法者,試圖讓香港陷入無政府狀態,這與表達政治訴求沒有絲毫關聯。這一切都是示威者的心理戰術,以暴力傷害警方為目的,令警方造成心理陰影、恐懼,藉此打擊警方士氣,瓦解警方的執行力。

香港警隊是維護香港社會穩定、堅守法治的關鍵,正因如此,他們才要如此殘暴地欲置警員於死地。顯然,在香港法治瀕臨崩潰的關頭,穩住香港局面首要撐警。

港府必須改變一度與警隊切割、把責任推給警隊的錯誤態度和做法。港府必須給執法者以更大的、更堅定的支持力度,義無反顧聲援警方嚴謹執法,鼓舞警員士氣。

警隊不要被那些顛倒黑白的指控、謠言,傷害堅定執法的信心;更不要被那些起底、欺凌所嚇倒,必須拿出更堅定的執法行動。港府和警隊高層要給前線執法人員以更多的支持,給前線配備更多的警力、最好的裝備,給予執法上更大的合法裁量權,不讓前線警員孤軍奮戰,保證盡量不再讓一個警員受傷、流血、倒下。

港府要全力加快搜證檢控,強力遏止暴徒氣焰,顯示法治在香港沒有失效,只要違法、必被追究,彰顯了法治的威嚴和力量,傳遞保護和支持執法者、保障警隊及前線警員安全的強烈信息,增強市民安全感,有效維護香港亞洲最安全城市的國際形象。

香港「沉默的大多數」開始密集發聲,愈來愈多的人站出來向暴力說「不」,支持特區政府和警方依法履行職責,支持有關機構依法追究暴力犯罪者的刑事責任,重塑法治環境。逾七十名各界人士宣布共同發起「守護香港」系列活動,首場集會於7月20日下午在金鐘添馬公園舉行,廣大市民通過和平集會方式,表達反對暴力、維護法治、保障香港繁榮穩定的心聲,向社會傳遞共同守護香港美好家園的正面信息,同時表明反對暴力、反對違法衝擊。廣大市民維護香港法治、安穩、祥和的營商環境和正常秩序,支持特區政府盡快落實穩定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讓香港放下矛盾、重新出發。

5、支持特首「有效」施政

香港輿論指王志民講話最矚目的,是「支持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繼續依法有效施政」一句,認為首次加進「有效」二字,充滿弦外之音,當中蘊含兩大信息:

一、由於林鄭政府陷入弱勢,林鄭急需推出民生、經濟措施挽救民望,維持政府有效施政,在這方面北京可以幫上忙的都會做。

二、「有效」說法的潛台詞之一,是北京在撐林鄭留任的同時,亦對林鄭未來三年的施政要求有所提高,着林鄭警惕施政如何才能有效落實,不可再鬧出另一場政治風暴。

筆者認為首次出現「有效」二字,其中蘊含的兩項重要信息應該是:

其一,香港社會目前出現了持續不斷的抗爭行為,這些行動對港府某些施政已經造成了阻礙,必須讓香港社會恢復往日的和平秩序,港府的管治恢復正常運作;

其二,林鄭月娥兩年施政的成果,並不能因為修例工作的不足和缺失而被抹殺。市民都不希望林鄭月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被修例風波打斷,再使香港陷入嚴重內耗。在目前環球政經局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香港各界更應同舟共濟,共同維護本港社會和諧穩定,避免沉湎於政治爭拗,支持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繼續依法有效施政、積極作為、聚焦經濟民生,這是市民的根本福祉所在。

6、香港需要有效治理

2003年七一50萬人遊行後,北京一直放軟身段,經濟上不斷向香港送大禮,可惜只肥了大商家;政治上推出雙普選時間表(2017可普選特首,2020可普選立法會),唯被反對派否決港府的普選方案。16年後的2019年六、七月間爆發規模更大的連串遊行和暴亂,北京是否會更加放軟身段,或是出現明顯調整,令人關注。

新加坡前外交官Bilahari Kausikan 7月10日於《南華早報》發表題為《香港缺少的不是民主,是治理》,指出:「從1842年受殖民統治到1997年回歸,這155年期間,英國一直把香港當做殖民地來統治,而不是什麼民主政體;香港人是英王的臣民而不是英國公民。只有等到殖民統治即將壽終正寢的時候,英國才突然改惡從善,一下子把香港人政治的期待提高到沒有任何政府能夠滿足的程度。」文章指出,「香港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民主,而是更好的治理。」文章強調:「長遠來看,發生在香港的事端只會使中國政府堅定決心好好整治這塊地方,否則就無法無天了。」

香港需要有效的治理,關鍵是離不開全面落實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回歸以來,反對派一直刻意混淆視聽,只提「兩制」不提「一國」,企圖將「兩制」凌駕「一國」,將高度自治變成完全自治。而中央也一度放任自流,提出「井水不犯河水論」,將「五十年不變」理解為「五十年不管」,對種種問題視而不見,見而不理。香港回歸以來風雨不斷,亂象不已,就是因為中央一度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沒有堅持全面管治權,導致「一國兩制」走樣變形。直至習近平執政,中央驚覺香港問題嚴重,才於2014年發表長達2.3萬字的「一國兩制」白皮書,首次明確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

有輿論認為,中央嚴肅嚴厲處理香港暴亂問題,把這次暴亂處理好,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問題,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訓,亡羊補牢。修例風波是英國埋雷、美國插手、歐洲煽風,這些當然要反對,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國兩制」本身存在着嚴重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一直也引不起高層的重視,不去糾正和完善。缺陷和不足主要是在「一國」上,這次一定要以此為契機,採取必要的行動和措施,把「一國」做實做到位。

隨着中國進入新時代,香港被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一國兩制」在國家全域中有了全新的政治定位,全面管治權也就成為中央對港政策必不可少的利器。近年中央主動出擊,該管的就管,該出手時就出手,很快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僅沉重打擊了反對派尤其是「港獨」分子的囂張氣燄,也為香港帶來了一線曙光。相信通過修例風波和暴亂,中央會切實落實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迅速扭轉港府管治癱瘓和香港呈現無政府主義的狀態,讓香港得到更好的治理。中央亦會考慮調整對港方針,為「一國兩制」輸入活力或賦予新含意,與時俱進適應時代變遷。

7、抵制「暴民政治」蔓延

香港「本土激進派」和「港獨」勢力一開始就是以激進暴力面目出現,他們在反水客、非法「佔中」、旺角暴亂等活動不斷試練身手,終於在這次反修例之役中掀開面具,升起象徵無政府主義和恐怖主義的黑旗,向世人暴露出其推翻政府、分裂國家的猙獰面目。

反對派和外國勢力這一次的動員力度與手法,可以說是集「反23條立法」、「反國教」運動和違法「佔中」等歷次運動手法之大成,在香港和海外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政治動員,更被標籤為「最後的決戰」。無日無之的反修例遊行示威煽動暴民政治,導致局面失控,造成混亂狀態,令香港淪為「暴力之都」、「動亂之都」,香港將因此付出沉重代價。

7月21日,部份激進示威者前日參與民陣遊行之後,繼續違法遊行至位於西環的中聯辦大樓,並有計劃地先以噴漆方式噴污中聯辦外閉路電視鏡頭,更將「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牌匾噴污及外牆噴上辱華字句;還有人對中聯辦大樓投擲雞蛋和墨水彈,大樓正門國徽被玷污。顯而易見,幕後黑手為實現「顏色革命」奪權,摧毀「兩制」仍不足夠,劍指「一國」才是最終目的。

暴徒衝擊中聯辦、侮辱國徽,是對國家主權、中央權威的赤裸裸挑戰,嚴重衝擊「一國兩制」原則底線。暴徒的行為違憲違法,損害香港的根本及長遠利益,也損害國家民族尊嚴,冒犯包括七百萬港人在內的全國人民。

中聯辦是中央政府駐港機構之一,負有憲制職能;國徽是國家的象徵,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代表國家的尊嚴、統一及領土完整,玷污國徽的行為已經違反《國旗及國徽條例》,明目張膽挑戰法治。示威者的行動從原先針對特區政府機構,至今次升級至圍堵衝擊中聯辦,目的是想藉由挑戰中央權威,衝擊底線。

暴徒的惡行完全超出和平示威的範疇,違反基本法和香港法律,嚴重挑戰「一國兩制」的底線,嚴重挑戰中央權威,包括廣大香港市民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同樣震怒憤慨。

暴徒惡意圍堵和破壞中聯辦大樓翌日下午,特首林鄭月娥與一眾司局長和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在特首辦地下大堂會見傳媒。林鄭強烈譴責部份激進示威者,惡意包圍衝擊中聯辦大樓,公然挑戰國家主權,觸碰「一國兩制」底線,傷害民族感情,令全城憤慨,特區政府將依法追究。這顯示,在維護中央政府權威、國家主權安全尊嚴的大是大非原則上面,特首和特區政府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空間,必須旗幟鮮明表達立場,執法部門並須盡快將違法者緝捕歸案。

今天香港的法治傳統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可以講,香港沒有任何發生動盪甚至僅僅是混亂的資本,文明秩序就是香港的生命線。今天的香港社會,應堅守秉承愛國愛港、文明秩序、法治安寧的核心價值,警惕「暴民政治」加「港獨」的複合體衝擊港府管治和中央權威,港府與社會各界應團結一致,捍衛本港法治社會的尊嚴,社會各界應同聲譴責「暴民政治」,警方更要果斷執法,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

8、東方之珠 鳳凰涅槃

隨着中國不斷發展壯大,既帶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變,也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而這些改變和變革的深度和廣度是過去一百年沒有見過的。尤其是作為守成大國的美國和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之間的摩擦和衝突愈來愈白熱化,美國調整戰略,將遏制中國作為基本國策,導致中美關係發生質變,從不損害彼此利益的「競爭」關係,轉化為削弱對方能力的「敵對」關係,美國鷹派人士甚至視之為你死我活的「文明衝突」,比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更加惡劣。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正是在這種大變局之下,美國一來出於內心的焦慮,二來基於維護霸權的需要,必然會千方百計阻止中國崛起,也必然會糾集所有反華力量圍堵中國。美國加緊遏制中國,從經濟、貿易、金融以至政治、軍事、外交、科技、文化等領域全方位出擊,簡直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難怪中國領導人將2019年列為政治大年,強調要提防各種風險。

美港關係正處在急劇變化的拐點。美國對港策略從來服務於美國的整體全球戰略,特別是美國對華戰略。與打「台灣牌」相比,美國打「香港牌」無疑更為划算:前者倘若未能做好危機管控,搞不好或會擦槍走火,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後者則本小利大,在業已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香港,由反對陣營掀起大規模抗爭,特區政府一旦應對失當,管治秩序隨時可能遭到癱瘓,社會持續動盪,中央權威自然也會受到挑戰。

在中美較量的大背景下,香港政局波詭雲譎,所有愛港者理當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中國在急劇變化的世界中闊步前行,要求香港既如履薄冰、審慎判斷,又積極有為。香港應在中國發展與世界變局交匯點上把握機遇,危中求機,變中取勝。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只要香港積極作為,就能化「危」為「機」,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逃犯條例》修訂風波雖然對港府管治造成巨大衝擊,但只是中西方關係重構的大變局中的小事,天不會塌下來。任何尊重事實的人都承認,香港回歸22年來,「東方之珠」風采依然,「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中央對推進「一國兩制」實踐有堅定信心和決心。修例風波雖然嚴重衝擊香港經濟民生,但沒有造成既往「顏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的後果—— 政權更替、戰亂四起、政局動盪,經濟凋敝、民不聊生。這恰恰說明「一國兩制」本身是有強大生命力的,是有制度韌性的,是歷久彌堅的。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一國兩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開拓前進。隨着國家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隨着「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等一系列規劃推進,香港要抓住機遇,獲得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同時,港府要着力解決香港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包括貧窮、房屋和老年化問題,通過實施「分配正義」以惠及更多階層人士,有效促進民生的整體提升,才能贏得市民支持,謀求社會安定。民生安則民心穩,民心穩則社會寧,香港才能真正走出危機。

22載光陰如梭,香港走過坦途也經歷波折。香港在堅定信心的同時,對於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及時的回饋和回應。如果香港特區不能優化治理過程,實現基本的治理目標,就可能帶來一種聯動的效應。這其中所隱藏的巨大風險可能會形成「多米諾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香港必須不斷地提升治理能力,在維護法治傳統優勢的同時也要對現實難題做出及時的回饋和適當的應對。

今天的香港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份額在相對縮小,但是其扮演的角色卻更加重要,並且伴隨着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而發揮着日益突出的作用。香港要用創造性的實踐化解危機,通過創造新的格局走出困境,實現鳳凰涅槃,那樣東方之珠不僅風采依然,而且將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