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防控疫情 推行三層檢測──訪食物及衛生局陳肇始局長 (2021.2)

發布日期:2021-02-23




文/國鳴
主辦/鏡報基金
主持/周伯展醫生 鏡報顧問
訪談者/陳肇始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視頻播放/「鏡新聞YouTube頻道」、Facebook、微博、華人頭條


        食物及衛生局陳肇始局長於2月10日在政府總部接受《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一行拜訪,鏡報顧問周伯展醫生以視頻形式與陳局長訪談,內容談及疫情防疫抗疫、香港疫苗的最新消息及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等。


陳肇始局長(右)及周伯展醫生(左)


周伯展: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鏡新聞」。民生兩件大事,第一「民以食為天」,第二「生命無價,健康第一」。掌管這兩項大事的是香港的食物及衛生局,大家可以想像這個局的工作量及責任是多大。今天很高興邀請到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教授撥冗接受我們的訪問。大家都知道您工作十分忙碌,有沒有時間睡覺?


陳肇始:有。


周伯展:一天有多少小時睡覺?


陳肇始:不是很多,但足夠的。現在首要事情是疫情防控。


周伯展:我們抓緊時間,因為局長很忙碌,而我有很多問題要採訪。有些是我的問題,有的是其他人托我問的問題。我可能做Devil’s advocate,即反對者的聲音來採訪局長。我與Sophia(陳局長)已相識了近十年,從沒見過她有官威或發脾氣,十分和藹可親。我們言歸正傳,食物衛生今天我們無法談到食物,今天就專注談衛生,衛生頭等大事是疫情,現在疫情仍然十分嚴峻,全世界確診人數超過1億,死亡人數超過230萬,香港確診人數也超過1萬,截至2月9日數據死亡數字為181人。現在香港第四波疫情,特首稱似乎有緩和的迹象,每天平均確診人數約20人,不明源頭個案為單位數字,您如何看香港目前的疫情?


陳肇始:疫情第四波以來,其實有兩次的好轉,包括在1月份有所好轉,但之後疫情又再次反彈,當中源於地盤工人群組,現在將這壓制下來,所以我們對於整體情況是審慎樂觀的。因為過去數星期在檢測方面不斷加大力度,特別是強制檢測。


周伯展:現在你們實行的「圍封強檢」措施是有效,我發表的報章政論都表示十分支持。


陳肇始:多謝支持。


周伯展:這是應該的,但有些人批評,在昨天電視新聞也提到這做法是追落後,在大廈污水驗出呈陽性,可能排毒者是在一個月或兩個月前確診,這檢測做法已為過時,您又如何看呢?


陳肇始:污水是輔助工具,並不是主要工具,現在我們盡力把強制檢測的門檻不斷降低,因為衛生防護中心進行風險評估,一直以來,都希望對確診者盡早發現、盡早隔離、盡早治療。檢測門檻降低至只要任何大廈出現一宗有源頭或不明源頭確診,將會發出強制檢測公告。當然若涉及其他因素,我們便會進行圍封,政府會劃出受限區域並發出檢測及限制宣告,即是受檢人士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區內所有受檢人士完成檢測,我們把檢測時間壓縮至很短。第一次在佐敦進行檢測的範圍較廣,需要兩天的檢測時間,雖然是在週末時間進行,但也會為市民帶來不便,且當時檢測大廈的座數比較多,達百多幢大廈,檢測需時。但後來我們經檢討後,發現若縮小範圍以及壓縮時間,可減低對市民帶來的不便。所以現在改為每晚7至8時開始,到翌日早上便可解封。


佐敦「受限區域」內的人士受強制檢測(政府新聞處)


周伯展:非常好,對民生的影響少了很多,這做法能否「清零」?很多聲音都指全世界防疫抗疫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內地,做到「清零」,香港為何學不到、跟不到或者不想借鑑內地?當然特首之前提到兩地的體制不同,市民的配合力度未必這樣大,但我們從現在的「圍封強檢」看到市民在電視上接受訪問時都表示很支持政府並十分配合,有否考慮全民檢測並發「健康碼」?


陳肇始:事實上香港與內地的體制有所不同,內地防疫抗疫措施很具成效,我們與內地不同的專家有交流,他們也給了我們很多「貼士」去分析疫情,當然他們的追蹤能力、整個體制都具一定的優勢。香港在去年9月也進行一次普及自願檢測計劃,希望一步步令市民對檢測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現在市民接受了很多。最初我們也擔心市民對於強制檢測的接受程度,因為在第三波疫情都沒有強制檢測,今天市民能否接受強制檢測呢?當然市民並不是百分百接受強制檢測,有部份也不接受,但慢慢地當我們取得經驗後,市民開始接受強制檢測。當然仍存在一些聲音,正如您剛才所說,我們能否走在疫情之前呢?其實我們應盡量這樣做,也正因此我們要不斷降低門檻,但同時亦有批評聲音指出不斷檢測都是「零確診」。其實我們要做預防時不一定會找出確診個案,沒找出確診是一件好事。這可讓市民安心,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去監測,可以知道哪個區域、哪幢大廈沒有確診個案,可以更加安心。所以,我們一邊推進,並加大力度,讓市民慢慢接受。


周伯展:有人批評「圍封強檢」只進行一次,得出的結果可能是假陰性,未呈現陽性,這是否意味着要再重複做多次檢測?另一方面,當中的意義是什麼?你們圍封了你們所謂熱點的地方,但仍然有很多熱點是有隱形傳播鏈,這裡雖然檢測出所有市民是「零確診」,但這些市民又會流動到別處,會被感染,所以,最終極最徹底方法是否要做全民檢測?


陳肇始:我們現在的做法是這樣,你所提及的關於潛伏期問題,我們是會進行第二次檢測的。很多時候我們發出強制檢測的公告,報道未必很多,其實我們每天都發出很多公告。您剛才提到的圍封一個地方未必很大,可能是數幢或一幢大廈,但對附近的大廈每天也發出近十個強制檢測公告,這些等於強檢但不等於要圍封。現時全港設有19個檢測中心,也有不同的流動採樣中心,以及逾百個收點派發深喉唾液樣本收集包,所以我們三層的檢測策略──「需檢必檢、應檢盡檢、願檢盡檢」是同一時間進行,只不過我們做圍封措施時,媒體集中報道圍封措施。其實我們不只是做圍封,我們在同一時間在周邊進行強制檢測。所以,我們在第四波疫情慢慢邁向「清零」,因為我們能不斷進行更多的檢測,且在不同地點進行檢測,令我們把確診個案盡快抓出來。別看輕一個確診的小數目,因為他有密切接觸者,這些密切接觸在檢測後有機會變為確診個案,這裡便能切斷傳播鏈,所以,我們會繼續努力採用三層檢測的策略。


疫苗注射 如何選擇
周伯展:剛才局長提到很多的信息,有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這次可讓「鏡新聞」觀眾和更多市民知道這事情。剛才您提到的「清零」,我一會再問,現在我想提的是疫苗注射,很多人都對疫苗寄予厚望,但若您有看過我寫的文章,我提到只可寄予審慎樂觀,因為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我們現在不討論。我想知道現在政府預訂了什麼的疫苗,哪幾種將會運到香港,有多少劑量?


陳肇始:我們和三間公司簽署了預先採購協議,包括復星-BioNTech、科興Sinovac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這三種疫苗要經過我們的批核,政府通過專家審視,建議作出緊急使用的認證,我們現時已對復星-BioNTech疫苗作出批准,科興疫苗的數據亦在上星期送達衛生署。


周伯展:即是第三期報告。


陳肇始:對了,第三期報告,正正在今天(2月10日)專家開會審視。所以目前我亦未知道整體情況,如果專家審視數據後建議可作緊急使用,我們當然希望疫苗盡快到港,與此同時我們不是只作等待,已經在早前開展了疫苗接種安排,所以當這些疫苗到港,例如BioNTech疫苗將在2月尾到港,我們已和廠方達成多次溝通,仍然表示2月底會供港;如果科興疫苗獲得批准,現在我不能夠清楚地這樣說,因為專家討論的結果尚未出來,亦希望可以盡快完成。這兩款疫苗都希望在差不多的時間供港;至於阿斯利康疫苗,廠方早已表示要待6月才到港。每款疫苗政府都會購入750萬劑,我們計劃購買四款不同平臺的疫苗,所以四款就是4乘750萬,劑量是足夠供應全香港市民。


周伯展:接種兩次。


陳肇始:沒錯,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現時的計劃。


周伯展:希望專家們盡快審批,有時候特事特辦,不可以過於僵化地一定要等第三期報告。因為全世界很多地方都使用中國科興或國藥疫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市民想有所選擇,您剛才說接種安排已經在進行中,您會怎樣安排?


陳肇始:其實市民是可以選擇,因為我們購買了四個不同平臺的疫苗,第四款疫苗現時仍在洽購中尚未達成協議,但其他三款已經算是決定了。


周伯展:第四款是否Moderna?


陳肇始:第四款是另一個平臺,我剛說的三款是三個不同的平臺,第四款就是第四個平臺,因為這三款疫苗到港的時間都有所不同,變成若市民選擇阿斯利康就要等到6月,選擇科興或復星,可能兩者都在差不多時間到港,這就可以從中選擇。因為政府已有疫苗接種計劃網上預約系統可以方便市民在網上預約接種疫苗。哪一款疫苗的接種都會是由政府主導的工作,我們會讓市民預約接種的日期和地點,在十八區都將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亦會邀請私家醫生和私家醫院參與疫苗接種計劃。


周伯展:方便市民。


陳肇始:令到市民更加方便。


科興疫苗


周伯展:還有一款疫苗在內地已經進行大規模接種,包括港區人大和政協都赴內地接種國藥疫苗,特區政府對此怎樣看法?


陳肇始:我們都有與他們溝通,其實行政長官早前提過,她希望中央支持我們去採購一些國產疫苗,中央亦由檢測到疫苗接種不斷支持着我們,我們現在正和他們溝通中,因為我們的機制基本上有法例的要求,就是在取得臨床測試的數據後,尋求批准作緊急使用,現階段我們正在密鑼緊鼓地溝通中。


周伯展:比較私人的問題了,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先申報一下,本人會接種國家製造的滅活疫苗,即是科興或國藥。您會怎樣選擇?您應該還未進行接種疫苗,接種了沒有?


陳肇始:我還未接種。


周伯展:您會接種哪款疫苗?


陳肇始:我想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作為官員要令到市民有信心,當有疫苗到港而安排我們去接種,無論是哪款疫苗我們都應該率先接種。


周伯展:即是如果BioNTech疫苗先供港,你們便會接種這款。


陳肇始:要視乎時間是怎樣,其實我們尚未進行這個安排。但是我想對我們的意義是要給予市民信心接種疫苗,因為很多時候市民如果看到官員不接種,他們會出現一些信心問題。


周伯展:對的,好像外國一些公司的CEO不接種疫苗,股票持有人又出售股票,這又怎會令人有信心呢?最後一個關於疫情的問題,就是您剛才提到的「清零」,有沒有一個時間表或路線圖?


陳肇始:當然目前從一個時間表而言,這個不是很容易控制的。


周伯展:當然,我們沒有水晶球。


陳肇始:但是我們是有決心,你看到我們不斷在加大檢測的力度,個案的追蹤亦相當重要,因為除了檢測之外,如果你檢測得到但追蹤不到亦會拖慢進度,所以在這方面亦增派人手和加強很大力度去處理。


周伯展:國家一定會幫助我們。


陳肇始:所以希望確診個案數字回落,而情況又沒有惡化。因為我們都很擔心,往往長假期會令市民聚集,這樣爆發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幸運的話,希望3月的時候確診會慢慢回落到比較低數字。行政長官在2月10日提到,希望疫情一直好轉後,在農曆新年假期後市民的生活和一些關閉的處所都有望可以有序地重啟,令大家可以慢慢地恢復正常生活。至於您提到我們對防疫抗疫措施和「清零」手段會採用什麼措施?當然我們仍然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最重要是外防輸入。因為現在外國疫情爆發得很嚴重,剛才您也提過的確診數字和死亡率,所以一定要防範外來輸入,其實我們現行的措施非常嚴格,做到滴水不漏。除了海外入境入士一定要持陰性檢測結果之外,還有閉環式管理,入境入士一定要乘坐特別專車和入住特別酒店,部份海外國家尤其是有變種病毒爆發的,不能直接登機,當中包括四個國家。


周伯展:即是英國。


陳肇始:對,來自英國人士是不可以來港,其他十多個海外國家入境人士亦一定要有陰性結果才可以登機,亦設有溶斷機制。如果某地航班抵港後發現5宗個案或者連續兩班都有2至3宗個案,我們會立即停飛14天,這亦是非常嚴謹,而測試又做了很多次,還有我們的檢疫時間亦增至21天,21天裡面的第12天和第19天都要再做檢測,這才可以放行,所以在整個外防輸入方面不斷加強力度。


第二是內防擴散,我們的檢測、追蹤、檢疫和隔離的設施都十分感謝中央的支持。最近北大嶼山的臨時醫院亦已竣工,醫管局亦希望在2月底可投入服務,在設施方面,它設有負壓病房和增加了800多張病床,這對於我們整體防疫抗疫的能力提升很多。當然第三就是社交距離,社交距離會影響到全港市民,無論是市民戴口罩或互相保持距離都需要全民合作,當然政府都採取一些手段,部份處所由於要控制人流而要關閉,還有現時晚市沒有堂食,希望能夠盡快恢復正常。我認為社交距離措施一直以來都需要市民通力合作,現在大家都有些抗疫疲勞。我們看到出行數字例如八達通,雖然我們推出的這些措施都很嚴厲,但是出行數字都沒有像第三波般低,意味着多了人出門,所以我們都呼籲大家在農曆新年也要注意防疫。雖然明白農曆新年很重要,大家都有習俗去拜年、見朋友和連續有數天假期,但是我都希望大家可以盡量減少外出,或者用多些不同的方法,暫時忍耐一下,因為我們希望如果能夠再忍耐完這個假期,我們希望之後大家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所以這段時間其實是相當關鍵。


周伯展:疫情我們談得差不多了。各位觀眾都聽到了局長的勸喻,農曆新年真的要減少聚會,縱使聚會都要少人,大家如果不這樣做就小不忍則亂大謀。


陳肇始:是的,你說得很對。


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中新社)


引入非本地醫生斬斷惡性循環
周伯展:另外一個十分熱門的話題,不論是在醫學界,社會上亦然──引入境外的醫生。我們先給點數字給大家作背景。香港現在有15000名西醫,相對香港750萬人口,大約每1000人口就有兩個,這個水平屬世界的中位數。美國、英國、新加坡都超過三個,但是,我們有10000個中醫,香港很多市民都有看中醫,我的家人也有看中醫。您看中醫嗎?


陳肇始:我沒有特別看中醫的。


周伯展:但是也知道有很多人看中醫,如果我們15000西醫加上10000個中醫,按這個比例,香港每1000個人口有就3.3個醫生,已經可與歐美等國看齊。我們專注談論西醫,不要談中醫。那15000個西醫,其中6000個是服務於公營機構,主要是在醫管局,另外的7000多個醫生是服務於私營機構,這裡出現了一個人手的錯配,為何呢?因為我們都知道公營的市民病人是特別多,估計有八成甚至是九成的市民依靠公營服務。即是說這6000多個醫生,需要服務大約600萬名市民,即是每1000個市民只有一個醫生,這樣醫生會做得很辛苦。但私家方面,7000個私家醫生則服務150萬人,這個比例是1000個市民便有4.6個醫生,是非常高。所以這個現象意味着政府醫生十分忙碌,私家醫生則十分空閒。至於政府醫院的排期,特首也提過很長,新症特別是我們眼科,某醫院眼科的等候期超過190個星期,其實我們覺得最快最容易解決的辦法,亦有先例可循,就是公私營合作。回想當年,2007年的時候,在醫管局有三萬人等候做白內障手術,要等60個月,即5年時間,後來我們設立了一個耀眼行動,在兩年時間內做了逾萬個白內障手術,將等候時間縮短到23個月,現在耀眼行動仍繼續着,所以現在等候做白內障手術不會超過23個月,那麼要解決新症就很容易。我們私家眼科醫生已經說了三四年了,我們很願意,也提出了具體方案,如何與醫管局公私營合作,只待局長開綠燈,待醫管局和我們一起實行,造福市民。這個您的看法如何?


陳肇始:其實,您剛才講的數字,公營醫生服務九成市民,我們是知道的。所以大家看到政府的政策一直對於公私營合作是支持的,無論是較早前撥款醫管局100億元去做這方面的工作,以至去推行自願性醫保,以及規管私營醫療機構的法例,加上醫健通,都是希望能多些與私家醫生合作,能讓更多私家醫生服務香港市民。當然較早前醫管局存有的困難,但我的綠燈隨時是開的。


周伯展:先多謝您。


陳肇始:當醫管局的人手比較緊絀的時候,其實他們會有些擔心,如果真的有太多私營的項目,會令醫生的流失更加大,他們時常有這樣的擔心。他們更加擔心的是同事,特別是高級的同事離開後,培訓方面出現問題。所以在這方面,他們一路監察着,最近我都請他們再次檢視公私營合作,因為現時的醫生流失率雖然仍存在,但也輕微下降了,這是一個好的時間要再去推行,所以我們從來都是支持的。我剛才提及特首也說到要修改《醫生註冊條例》,開多條渠道去引入境外畢業生,除了因為現時醫生的人數不足外,您剛才也提到,公營醫療體系的醫生是很辛苦的,工作環境也不能在短時間去改善。我們做了很多事,如增加學生、退休重聘及增加升級職位,也做了不少事情,例如聘請一些兼職,但始終未能令到市民服務輪候時間長問題得到解決,當然公私營合作是必要推行,但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也覺得公營服務機構應該要增聘多些醫生。現在這些境外醫生最主要有三個大前提,一是要香港永久性居民,二是要在大約一百間香港認可的學校獲得註冊,三是必須到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段長時間,初步建議是五年,公營醫療機構包括醫管局、衞生署和兩間大學等四個機構。當然我們也想成立委員會,委員會中有主要持份者,如醫委會、醫專及兩間大學來審視認可學校的表現。當然也要因應國際的水平,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公開資料。


周伯展:您談到的這個委員會成份,其實我也覺得很穩當及持平,因為這些都是德高望重的醫生。我剛收到一封信,相信您也收到,是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撰寫的,他最大反對的理由是,您這樣引入境外醫生,其實是違反《基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關於專業自主,政府在這方面如何去拆局?


陳肇始:其實我們在初步構思中,一直和律政司以及我們的司法部門溝通和商議,我們在現階段看不出有問題,但當然我們明白到不同的醫學團體、醫學專家,不論是資深或前線的,他們都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的。我們希望大家都有商有量,若大家有這方面的意見,而可能不完全是這個課題的,但有關聯的,我們都有決心去解決的。因為我也明白到我們今天想修改這個法例去解決醫生人手短缺的一個臨時問題,但我也知道有很多扯不清的關聯,所以其他的問題我也覺得應該去審視和處理的。也不是增聘一些海外的醫生,就能夠解決整個醫療系統上的問題。其實我們有決心和信心,有的問題正在處理中,如有些醫管局的問題,我們都是了解的,還正在推進中,但可能步伐未必是很快的,以至讓人感到問題仍然存在。有些問題可能是涉及醫專,有些問題可能是涉及大學,可能大家提出的不同問題,所以我也希望醫學界能團結,大家一起和政府盡量去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也是解決市民醫療服務的需要。


香港估計有八成甚至是九成的市民依靠公營醫療服務


周伯展:最重要是幫到市民,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有人會借機提出司法覆核,這方面你們要考慮清楚。通過這個法例我自己覺得已無懸念,我們在立法會可獲得足夠票數,但通過後,您覺得會有多大的成效呢?您可吸引多少人回歸?若他們來了後,您可挽留多少人才?有限度註冊醫生是具備工作經驗而獲准於香港指定醫療機構工作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這制度行之已久。聘請有限度註冊醫生由香港醫院管理局負責。根據2011年的數據,2011有61位非本地培訓醫生,但到今年只餘30位,挽留不了非本地培訓醫生,原因是他們不適應香港的工作環境,他們在外國在一個早上只是診斷超過十個病人,已喊非常忙碌。我們較為熟悉的眼科,一個早上可能要診症60個病人,龐大的工作壓力也令到他們沒有了工作滿足感,但他們的初心就是想幫助病人。另外,就是居住環境,外國的房子多漂亮及舒服。此外,就是子女的教育。所以,若搞不好這三件事,恐怕很難挽留人才。您自己看法如何?可吸引及挽留多少人才?


陳肇始:通過這法例後能否吸引海外醫生來港,這取決於幾大方面。一是有否足夠的位置,我自己也曾到澳洲、英國做了路演講解增聘有限度註冊醫生的情況,希望大家可回流到港。我感到非資深醫生對此興趣會較濃,當然我們亦需要專科醫生此類人才,但專科醫生可能已在當地落地生根,我們希望透過是次計劃吸納不同階段的醫生,因為只吸納專科醫生的話,人數將會是十分少。另外是必須要改善本地的工作環境,這就是我所說的雞和雞蛋的問題,很多時我與前線溝通,當欠缺人手時,他們的工作滿足感乃至工作量問題都是不能解決的。所以,若可以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回港,增聘人手,便能分擔整體工作量,慢慢地改善工作環境。


周伯展:斬斷惡性循環。


陳肇始:因為在人手短缺下,大家工作辛苦,越會更多人離職,更加缺乏人手。所以,正正說明為何我們要引入新血,與他們一起改善工作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當然非本地註冊醫生來了香港後也十分重要,例如培訓、能否通過專科考試、來港後的整體適應以及工作環境。當然其中有些人是到海外讀書,仍很熟悉香港的環境。


周伯展:這些根本是「香港仔」來的。


陳肇始:無錯,這些「香港仔」「香港女」對融入環境並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只要我們去接受他們。從我到英國、澳洲的經驗,都感到他們很希望可回港。


周伯展:您剛才提到兩點:一是可以吸納多少人及增加多少工作職位,有一個計法指現在醫管局缺失600多個醫生,以600個醫生來推算,招聘五年。在現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否願意撥這樣大的數目的款項?這是我們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一個事情就是剛剛提到的,他們回港作培訓,有否那麼多的培訓崗位?我們知道有些學院已關門了,如麻醉科醫學院、外科醫學院,我們沒有那麼多位可提供。眼科也是沒有那麼多病人能夠做到培訓,這都是樽頸,需要克服。


由於時間關係,關於外來醫生我們談到最後一件事情了。其實只是解決醫生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的,還需要硬件和軟件,軟件方面,您是護士出身,護士缺失很大,做得十分辛苦,還有其他輔助醫療的專業人士。硬件方面,我們建醫院真的建得很少,我翻查了資料,香港第一家醫院是瑪麗醫院,1937年建起的,到1999年我們建成了40間醫院,這就是說我們是每兩年半建成一間醫院,但是回歸之後,1999年到現在,我們建成了2間多的醫院,這就是說10年才建成一間醫院。關於床位,床位在2000年,也就是20年前,政府的床位有2萬8千多個,到去年的數據就是2萬9千多個,增加了不足1000個床位,我們都知道這20年人口老化,以及人口增加,這些硬件都是越來越缺乏,還沒有講到那些檢查的儀器、磁力共振設備等,全部都要排隊。所以,就算聘請了這些非本地醫生幫助大家解決的問題,重點在於新症的等候,可以讓大家快些去見醫生,但還有下一個樽頸了,這些我們都不是太樂觀可解決到的。


陳肇始:明白,硬件和軟件都非常重要,硬件方面,我們上屆政府及現屆政府已經有兩個十年建屋計劃,一直進展都十分理想。第一個是有2000億元,第二個有2700億元,每一個都包括十多間醫院擴建或重建,一直都在推進中。也會大量增加病床的數目,這些都會盡快推進。至於另外病人或者是設施不夠,導致一些樽頸,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這個對醫管局來說都是一個雞同雞蛋的問題,當他們沒有這樣一個人手的存在,便不會增加很多的設施,令到沒人用。當然如果能解決到人手問題,便會投放更多資源,我們對市民的服務就可以越做越好。至於床位,現在醫管局或醫院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都是一直在推進,在18區我們都承諾了在每一個設地區康健中心,現在葵青已設有一個,日後黃大仙和深水埗都將會設有,現屆政府亦會在10至11區設立小規模的地區康健站,工作都已經開始了。另外中醫發展都在推進中,所以我們無論在基層醫療發展,或者中醫服務,令大家可以更多使用到中醫服務,除了在醫院之外,還有中醫發展基金可以給大家去申請去做研究和做培訓,以及在中醫教研中心增加籌號,令到市民可以多些用合理且便宜的價錢去看中醫,所以這幾方面都是一直推進中。


周伯展:最後了,真的很快,講一講醫院床位不夠,用很多方法來解決,其中一個就是Sophia剛剛已經講過的基層醫療,另外一個就是現在正在推行的地區康健中心,請您簡短的講一講地區康健中心是怎樣的。


陳肇始:我們的構思是在每一區設有一個地區康健中心,現在葵青是第一個,去年9月25日成立,主要和區內的私家醫生及其他醫療服務提供者連成一個網絡,當然在地區康健中心有一定數目的醫護人員,如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藥劑師等等,但視光師暫時沒有,但如果需要視光師的服務,就同像中醫一樣研究怎樣去提供服務。當然這都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可以令全香港市民的健康指數提升,第二要解決的是公營醫療服務問題,現在當基層醫療服務不夠時候,就會當急症室等同基層醫療,有時候不用去急症室又去了,有時候不必入院又入了。我們要充當守門員,把關不給予這麼多不需要的病人入院,另外,醫管局有些病人已康復了不再需要專科服務,但出院後又沒有這方面的特別服務去支持他們,所以這是從康復慢性病人的整體管理上可以幫到忙,特別是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甚至乎是骨、關節等人口老化問題,我們要在康健中心提供這方面的服務,與醫管局聯繫,讓他們可把個案轉介出來。


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於2019年投入服務(政府新聞處)


周伯展:最後了,糾纏困擾我們眼科很久的一個問題,你都想到了。視光師可不可以診症及醫病,政府的立場是怎樣?


陳肇始:我們的立場是一定要按法例的。所有不同的職系,不論是醫生、護士、視光師、物理治療師都有一個規管,都有一個委員會去處理這些法例,所以所有工作及臨床行為都要受法律規範。周伯展:沒錯,香港就是法治的地方,我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今天很多謝Sophia在百忙中與我們談到超時了。快將過年了,您同觀眾拜個年吧!


陳肇始:在新的一年特別在此祝各位市民身體健康、龍馬精神!在這個新年假期希望大家過一個比較平靜的新年,大家都留家抗疫。如果真的要拜年的話,都盡量將時間縮短,希望過年後疫苗亦會到位,為我們帶來新希望和曙光,我們會全力以赴做好疫情控制,希望市民正常生活能夠盡快恢復。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