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疫苗上市 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2021.2)

發布日期:2021-03-05

☉文/子瞻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多國生產的新冠病毒疫苗相繼獲批上市,全球進入疫苗時代,這為身陷疫情陰霾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絲難得的慰藉。但疫苗正式上市並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拐點的到來。其間,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產能供應、可及性都備受關注。當前,伴隨着一系列的疫苗之問,全球疫情防控或許正在進入下半場。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官方宣布一款由中國醫藥企業生產的新冠病毒疫苗獲批准上市,並將有序開展接種,逐步在人群構築起免疫屏障,使新冠疫情能夠得到控制。

世界進入疫苗時代

在疫苗緊急使用制度之下,中國在更早的時候已經開展了部份疫苗接種。自去年12月15日以來,中國已開展重點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迄今為止,全國重點人群接種量已近750萬劑次,加上之前針對高風險人群接種的160餘萬劑次,中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

除中國之外,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全球多個國家相繼批准不同類型的新冠疫苗上市,世界正式進入到疫苗時代。英國成為首個批准大規模使用新冠疫苗的西方國家。當地時間12月2日,英國藥監機構緊急批准由德國BioNTech和美國製藥公司輝瑞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並在12月8日安排高風險人群優先接種,相關疫苗的保護有效性為95%。隨後,加拿大在12月9日也審批通過了同款疫苗。12月15日,美國各地50多家醫院和衛生機構收到正式獲批的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首次交付的疫苗總量為290萬劑,另外290萬劑將在21天後供首批接種者進行加強接種。

隨着不同種類疫苗在世界多國獲批使用,被疫情困擾了一年多的人們已經開始樂觀地展望疫情結束的最終時間點。不過,現實或許並非如此簡單,疫苗的正式上市距全球建立起有效的群體免疫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其間,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產能供應、可及性都備受關注。如何使更有效的疫苗更快抵達更多人手裡並進行更公平分配,這一拗口的問題既是未來一段時間科研人員突破的方向,更是每一個普通公眾最關心的話題。當世界終於進入新冠疫苗時代,雖然疫情最終的拐點尚未出現,但疫情防控或許伴隨着一系列的疫苗之問正在進入下半場。

多國疫苗陸續獲批上市,產能幾何

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市之前,人類從來沒有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研製出病毒疫苗。按照常規,疫苗的研製時間一般在10年左右,即便時間較短的也至少需要數年,例如寨卡病毒疫苗研發耗時2年,伊波拉疫苗從研發到上市歷經5年,而非典疫苗更是無果而終。由此可見,歷經11個月已有三款新冠病毒疫苗發布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並獲批上市,200多種疫苗正處於研發當中,這一成就可謂是人類抗擊病毒歷史上的一大奇跡。

縱觀各國進行的新冠疫苗研發,其技術路線並不相同,也直接影響最終疫苗產能。目前,新冠疫苗研發大致可以分為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滅活疫苗三類。

最受關注的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和美國Moderna公司研發的疫苗均是mRNA疫苗技術的領跑者。據媒體報道,該疫苗是核酸疫苗的一種,具有體液免疫和T細胞免疫雙重機制,優勢在於免疫原性較強,也是目前公布的有效性數據最為亮眼的一種疫苗,三期臨床數據顯示有效性分別達到95%和94.1%,同時未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安全問題,但此類疫苗的儲存運輸條件相較其他疫苗更為苛刻。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生產的疫苗外,第三個披露三期臨床數據的企業是英國的阿斯利康。11月23日,它與牛津大學研製的新冠腺病毒載體疫苗中期分析結果中,有效性分別為90%和62%。相關原理在於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遺傳物質通過無害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新冠病毒抗體。這一技術被認為是最具低成本和大規模生產可能性,中國疫苗企業曾針對伊波拉病毒研發出腺病毒疫苗。

當前,在中國獲批附條件上市的疫苗為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藥中生」)所生產,採取的是滅活疫苗方式。具體而言,使具有感染性的新冠病毒失去致病力而保留抗原性後注入人體,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作為一種更傳統的研發路線,滅活疫苗技術更加成熟,相對安全。根據第三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得出的疫苗保護力數據,國藥中生研製開發的疫苗有效性達79.34%。不過,此類疫苗對生產環境要求極高,大規模投產將受到一定限制。

隨着多國在新冠疫苗研發的「賽道」中相繼「撞線」,來自全球的疫苗訂單接踵而至。包括輝瑞-BioNTech、美國Moderna、阿斯利康和中國企業在內的主要疫苗供應方都已經宣布產能計劃。根據目前公開信息,輝瑞-BioNTech預計至2021年底將提供13億劑疫苗,Moderna預估年產5億至10億劑,阿斯利康表示或可滾動生產30億劑腺病毒疫苗,中國現有數據顯示2021年疫苗產能或超20億劑。

但是看似龐大的供給能力與當前的需求相比仍顯不足,據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各國疫苗訂單已經達到96億劑。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家測算,實現群體免疫需要為70%至90%的人口接種疫苗,以全球75億人口和80%的有效率計算,若採用兩針免疫,全球疫苗需要至少為130億劑。

僅就中國國內而言,14億人口每人接種2劑則需要生產近30億劑疫苗。而2019年全年,中國全部疫苗的總批簽發數量也未超過10億劑,未來面臨的挑戰顯而易見。

除了生產端外,如何在疫苗短短的有效期內將其從生產工廠運輸到醫院接種點更是複雜工程,涉及到物流、儲存等多個環節。多家國際物流公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新冠疫苗運輸和投放的難度主要表現在嚴格的配送溫度和海陸空運輸總動員上。尤其是對於基礎設施條件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冷鏈運輸、電力保障、交通設備等方面都可能成為制約疫苗抵達的關鍵因素。

由此可見,疫苗品質不均、產能存在缺口、全球疫苗配送供應鏈體系尚未建立,將成為疫情防控下半場的主要挑戰。

疫苗與病毒賽跑,有效性和安全性幾何

在與新冠病毒賽跑的過程中,疫苗研製跑出了人類史無前例的速度,這一方面增添了公眾對於終結疫情的信心,卻又在另一方面引發外界對疫苗有效性與安全性的擔憂。多款疫苗臨床試驗的完成時間不足一年,其最終效果仍需要長期的觀察和驗證。

據媒體報道,前述已經發布初步結果的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時長均不足半年,在保護時長、抗體變化水平等方面的有效性尚無具體分析,能否保住長期安全仍未可知。歐美監管部門出臺要求,即便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測試方仍需要對接種志願者進行兩年的長效安全觀察。

當前,中國獲批附條件上市的國藥中生疫苗披露的相關數據更加有限,對外僅公布有效性數據,具體詳細的數據仍待進一步明確。不過,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在官方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根據監測結果,目前上報的疑似不良反應中,百分之八十為一般不良反應,其中有十萬分之六是異常反應,在異常反應中大多數都是過敏性皮疹,嚴重的不良反應大概是百萬分之一。「通過跟歷史數據相比,沒有出現異常情況。」

作為首個正式批准中國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的國家,阿聯酋引用的初步數據顯示,這種疫苗的有效率為86%,並表示已審核了國藥集團對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的中期分析,分析顯示,這種疫苗在防止輕症新冠向中度和重症轉化的有效性為100%。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數據支撐的官方表態對於打消公眾顧慮的作用是有限的。無論是中國政府官方還是阿聯酋政府的新聞發布幾乎沒有提供其他重要細節,比如多少人接種後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志願者的年齡。有媒體評論指出,缺乏必要的清晰度讓科學家們無法搞清相關醫藥公司是如何得出具體結論。

疫苗獲批上市與研發成功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疫苗研發經歷早期研究、臨床前研究、一期臨床、二期臨床和三期臨床。其中,三期臨床試驗需要在有疾病流行的真實環境中,在大規模人群中,長時間觀察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一過程從以往來看通常耗時數年。當前,人們既在不斷加速與病毒蔓延賽跑,又不得不等待疫苗在更大規模的接種人群中得到驗證。這一形勢之下,數據必要的公開與透明將是初步評判疫苗效果的重要參考。

除了病毒的蔓延,病毒自身的變異使得公眾對疫苗的有效性進一步產生疑問。不過,綜合目前世衛組織專家、衛生疾控專家、權威媒體等披露的信息,多方普遍認為變異毒株對疫苗的影響較小,公眾無需過度擔心。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里安在12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表明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會導致疾病的嚴重程度增加,也無證據表明任何變異使病毒毒性更高或使診斷方法、疫苗有效性等遭到侵蝕。

英國《衛報》分析指出,大多數人對疫苗的反應是產生一系列抗體,抗體通過擾亂病毒的不同部份來使病毒失效。因此,即使疫苗產生的部份抗體可能因病毒變異而無效,其他抗體也不太可能受到影響。總體而言,變異病毒對疫苗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

針對中國研製開發的疫苗,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在近期發布會上同樣表示,「我們的疫苗對這樣一個突變株具有同樣的中和能力。至少目前看來,這個病毒的突變不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這一點非常明確。」

他強調,目前看來,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還是處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不過仍需要高度關注。一方面要繼續密切地監測病毒變異情況,另一方面萬一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影響到疫苗的保護力要做提前準備,開展廣譜性的新冠疫苗或者變異後的新冠疫苗研究,以有效應對可能產生的問題。

從國內到國際,疫苗如何分發

當世界進入疫苗時代,如何保障疫苗在國際上的可及性,又如何在一國之內進行分發不僅考驗着公共衛生政策效率,更與公平密切相關。

就中國而言,疫苗的接種分為「三步走」策略,即:第一步,2020年12月15日啟動重點人群接種,主要針對因工作崗位特殊性質,感染新冠病毒風險較高人群,比如從事工作與航班、邊境口岸、物流等相關;第二步,高危人群接種,即一旦感染病毒以後,容易發生重症,甚至容易導致病亡的人群,比如老人、有慢性基礎疾病和糖尿病等人群;第三步,對其他普通人群進行接種。

與此同時,中國宣布新冠疫苗將為全民免費提供。不過,如何免費的具體細節同樣吸引關注,「免費接種」是免除接種費用還是包括疫苗費用和接種費用、疫苗定價與免費接種是否矛盾、相關費用具體由誰來支付等一系列問題亟待官方回應。

「我們要求各地參照核酸檢測『應檢盡檢』的模式,由各級政府組織和安排費用保障,推進新冠疫苗的接種,個人不承擔疫苗的成本和接種費用。」曾益新在近期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說,「也就是說,免費是包括了疫苗的費用和接種費用。」

關於新冠疫苗及接種費用由誰承擔,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介紹說,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餘和財政資金共同承擔,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看病就醫的待遇。

在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後,「疫苗定價」一詞不時見諸媒體,對於「疫苗定價」與免費接種是否矛盾,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解釋稱,企業在開展疫苗研發、生產、儲存、運輸過程中會有成本,因此企業按照新冠疫苗公共產品的屬性,依據成本作出相應的定價。

「政府相關部門按照相應程序和價格向企業購買,為全民免費接種。」鄭忠偉說,「因此,新冠疫苗的定價和向全民免費接種是不矛盾的。」

從國際層面來看,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能否及時獲得疫苗更取決於國際組織協調下的公平分配。當前,最先供應疫苗的廠商訂單大部份被高收入國家所壟斷。美國、英國、歐洲、加拿大和日本預訂了輝瑞2021年超過80%的產能,這使得疫苗作為公共產品的可及性備受關注。

為提高疫苗研製效率,擴大疫苗供應公平性,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世衛組織等牽頭建立多邊機制COVAX。至今,包括中國在內,共有186個經濟體加入該機制。該機制確定了疫苗接種對象的優先順序,並預計2021年底前,全球範圍至少提供20億劑安全有效的疫苗。不難看出,在多邊機制之下保障疫苗在全球範圍的可及性將成為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之後的重要發力方向,畢竟沒有一個國家是一座孤島,在共同安全之前並不存在絕對安全。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