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從音樂象牙塔裡放飛自我 ——記青年小提琴家楊宇思 (2021.4)

發布日期:2021-04-01




繆毓琛


和小提琴結緣


      楊宇思和小提琴結緣從孩提三歲開始,那時候她的家庭剛從福建遷到廣州,白天父母上班不在家,於是就把她寄托在友人家裡,人家有個五歲的小姐姐經常去上小提琴課,也順便把她帶上。耳濡目染,她在想,如果自己也能學小提琴該多好啊!於是便苦苦哀求媽媽,媽媽被她的真誠所打動,在物質條件還是相當貧乏的年代,積蓄了三個月的工資,給她買下一個兒童小提琴。果然她真心下苦功去學,在沒有電視、沒有玩樂的每一天,弄琴作樂。小學畢業,她考上了星海音樂學院附中,三年後,又成功考取了奧地利薩爾斯堡的莫札特音樂大學,這是一所歐洲著名的音樂學府,在那裡,她跟隨小提琴系主任,出色地完成了小提琴演奏學士、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楊宇思


挫折孕育成功


      人們常說成功要靠天賦加勤奮,在宇思身上卻有著另一番解讀,做工程師的媽媽傳承給她勇往直前、堅毅專一的生活態度。在那個年代,學小提琴的孩童要經過篩選,第一關是考身體質素,左手尾指要長過無名指的最後一個關節;第二關是考家長,家長要聽鋼琴唱音。很不幸這兩關楊氏小朋友一家都沒闖過。為了能跟上這位名師學琴,他們又去參加第二輪、第三輪面試,經過幾次挫敗,終於靠誠意獲得了一個聽書位。接著去到奧地利,去上大師班,去越洋跨國比賽,去做樂團首席,這一切看似風光,其實挫敗一直伴隨身邊。有一門學科叫做“音響學”,既要用德文聽書,又要做計算題,還要用德文做答卷,完全沒德文基礎的宇思,本以為聽多幾次就懂,可是聽懂了德文卻不會計算。不過,大學規定每門學科開學可以考一次,期末又可以再考一次,聽多幾次不行,考多幾次總可以吧!好事多磨,四年裡她一共考了十六次才順利通過。“好在我第一年就去學它!”她依然很樂觀地笑看自己。


      太多挫折磨難,機會終於降臨。在歐洲多個樂團擔任樂手和首席,上過幾十個大師班的歷練,她終於獲得一個寶貴的機會:跟隨一位猶太音樂家巡迴世界各地,和各個樂團合作,走上職業獨奏者之路。可是她立志要把所學回饋給祖國和人民,並通過優才計劃落腳香港。
 


和藝術家們同台演出


抱負與踐行


      來港第二年,宇思順利考進了專業樂團,並自己創立了“莫札特音樂學院”,她每週教四、五十個學生,還充當音樂教師和學生們的橋樑中介,入息很不錯。可是她有著更遠大的抱負,要服務廣大的社群,於是她開始主動減少了私人教授,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入了政府的資訊架構,各類地區的青少年活動委員會,還兼任大學樂團顧問、商會會長等公職。這還遠遠不夠,她熱愛舞台上的演出,要用自己的音樂才華奉獻給社會大眾。


      2016年,她牽頭創立了香港首個藝術義工團體“香港文善社有限公司”,讓社會大眾免費欣賞到高雅藝術。"文善社“集合了一群志同道合者,有音樂專科畢業的樂手,有各行業的從業員,有退休人士,有在校的學生。他們從指揮、編曲、各聲部的排演,到後勤雜務員,都樂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參與演出。於是,在港九新界,在球場上,在社區禮堂裡,在安老院,在醫院病房,鳴響起激越的旋律,迴盪著悠揚的和弦。高雅的經典作品、中國的民族樂曲和民間鄉土小調共融,音樂一直飄送到演奏廳、音樂廳。會內一年下來活動多達五十多場,而且他們所派出的免費門票,都交到熱愛音樂的聽眾手上,所以入座率都很高。演出成功全憑著志願者樂手們精神飽滿的奉獻,更凝聚了台前幕後策劃者宇思的心血。她有著運籌帷幄的本事,就是把樂團各部門分工得頭頭是道,配合默契。舉個例子,她分派出的一個行政主席職位,Annie就任,就把握著步驟,通過群組發放排練演出的時間表、服裝安排、各聲部分譜、樂手座位、後勤物資的傳送......而當所有人彩排演出齊集之際,各人都呼喚著:“誰是Annie?"此人卻因為要上班而甘當隱形的幕後英雄,這就是樂團裡“電波中的藝術行政主席”。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擔任獨奏


      春風化雨,文善社的善舉也感動了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有了他們的支持,一個更加遠大的計劃便醞釀出來:在大灣區十一個城市,各籌建一個社區志願者樂團。2019年7月,香港灣區愛樂樂團成立首演,音樂會首演了由洪為民教授和作曲家沈耀忠義務特約創作的交響樂合唱作品《圓夢大灣》,緊接著過去幾個月,灣區愛樂佛山朗藝樂團和灣區愛樂廣州樂團相繼成立並演出。


      由於新冠疫情阻隔了中、港兩地的人員流通,宇思沒有親身到佛山樂團首演現場,而組建廣州樂團的過程,她如有神助:在十二月頭,先到深圳酒店隔離兩個星期,在這十四天裡,她遙距離向廣州各路人馬溝通,在短時間內組建起管弦樂團、室樂團、還有電鋼琴隊和合唱團,當她完成隔離來到廣州彩排現場,她和幾百人的演出陣容還是頭一次見面,堪比大型網友見面會。志願者們熱情高漲,懷著對藝術的熱愛而緊密合作,短時間內免費向市民演出了一台充滿新年歡樂氣氛而又高水準的音樂會。樂團演出需要音響反射板,瞭解到進口器材需要八萬多一個,一套則要花上百萬元,於是她自己設計,畫圖,購買夾板鋁材,找施工人員切割組裝,最後僅僅花了兩萬元就製作出來,而且音響效果出奇的好,連其他同行也來查詢,可否借用這套“名師手繪反射板”。


      除了組織管弦樂團的公益演出,灣區愛樂最大的使命是在社區推廣音樂。因此在過年前的有限時間,灣區愛樂又組織了“門診音樂廳”,馬不停蹄前往清遠市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來到各個門診大堂義務演奏,用音樂驅散病人的愁容,為醫務人員帶來歡樂,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熱愛。幾家大型的網絡公司即時做了現場直播,很多人拿起相機拍下難忘的時刻,更有人跟著旋律和唱。嚴冬裡的這股暖流在幾個城市裡翻滾著, 一直延續到大年三十...... 灣區愛樂計劃從香港來擴展到大灣區,用音樂服務基層市民,開創了一個極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文善社每年還舉辦香港青少年音樂匯演、“華人藝術鈦龍杯比賽”,並擴展到民樂、聲樂和舞蹈各界別,為音樂藝術早早培養和發掘人才。 如今,宇思和夥伴們正在密鑼緊鼓籌備著, 組織一次灣區愛樂到灣區各市的巡演。他們爭取到廣東文化館的合作和贊助,待到七、八月份新冠疫情緩和之際,中、港人員可以互通,就可以水到渠成,到時又必將有更多的志願者樂手加入,彼此為著同一個目標:無私奉獻自己,服務社群,用音樂提升社會的人文素養。
 


灣區愛樂廣州樂團成立暨新年音樂會


麪包和理想


      專業演奏本身可以賺取不錯的報酬,教學更是如此,組織這樣一個義務樂團,在香港確是聞所未聞,每當她邀請樂手加入,總有人會問:“麪包與理想如何兼得呢?”宇思舉了幾個例子:無國界醫生用自己的醫療本領服務貧窮地區的人群;義務律師在很多社會案件中,用法律知識去伸張正義,讓社會更融洽。服務社群,不是讓你放棄本職去全職做義務,而是力所能及的為大家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們的群體里,總有著無私幫助人的自願者前赴後繼,多認識這樣的朋友,自然形成一股氣場,扭成強大的推動力,自己也身處其中砥礪前行。
 
      藝術的本質是什麼?這不是單純去炫耀高超的技巧,而是要達到啟迪人們的良知和愛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力量是無限的。宇思學成歸國,立足香港,她放棄了教學的優厚待遇,用自己的學有所成,去組建大灣區志願者樂團,從小到大,發展壯大,把高雅的音樂藝術奉獻給普羅大眾。她深愛她的小提琴專業,深愛舞台上的揮灑自如,她的信條是:“燃燒自我,點亮別人。”這是一位領頭羊高尚的胸襟!最近,民政事務局給她頒發了一個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狀,充分肯定了她對社區建設和音樂表演藝術的貢獻。


       我們這位快樂的音樂天使,從社會基層,一直攀升到象牙塔的頂層,如今又展翅騰飛,迎著絢麗的彩霞。



走進廣東清遠人民醫院演出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