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香港期刊傳媒公會座談「愛國者治港與選舉制度改革」 (2021.4)

發布日期:2021-04-19




鏡報記者


4月16日,香港期刊傳媒公會舉辦「愛國者治港與選舉制度改革」專題座談會。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公會主席、《鏡報》月刊執行社長徐新英,公會副主席、《經濟導報》總編輯顏安生,以及來自《今日中國》《明報月刊》《中國評論》《美術家》《藝術香港》《思考香港》《號外》《超訊》《地平線》《紫荊論壇》《亞太日報專刊》等15家理事以上單位的19名代表出席了座談會。


座談會大合照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副部長張國義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公會聯席秘書長、《鏡報》月刊總編輯盛一平主持,公會主席、《鏡報》月刊執行社長徐新英主席作主題發言,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作總結發言。


公會主席、《鏡報》月刊執行社長徐新英在「落實愛國者治港 傳媒應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題發言中說,兩年多以前,我們成立了「香港傳媒期刊公會」。這兩年多來,我們傳媒期刊公會的50多家期刊界的主流成員,各家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以自己的刊物和新媒體為武器,抨擊反中亂港分子和各種社會亂象,作出了我們應有的貢獻。她認為,傳媒承擔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可從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傳媒要有敏銳的政治觀察力。香港回歸20多年,一步步走來,由於選舉制度長期存在漏洞,無法實現愛國者治港,一些敵視國家、反中亂港的人,通過「合法的漏洞」進入到特區政府的高層,進入到立法會,進入到司法機構,成為執掌香港治權的人物。他們肆意妄為,使香港陷入政爭不斷、舉步維艱的泥潭。香港著名政治评论家柳蘇先生敏銳地覺察到這種情況,兩年多以前就在我們的期刊上發表長文,提出了「誰主香港」的問題,直指「治港機構」魚龍混雜是香港社會亂象叢生的根本原因。二是傳媒要敢於發聲。傳媒是輿論的先鋒、是社會的良知。發聲,是傳媒的天職。這一點,要向本港的愛國愛港傳媒和在座的各家傳媒機構致敬。回想當年,香港電台的一些節目胡編亂造、歪曲事實。她的先父徐四民先生是《鏡報》的創辦人,也是全國政協常委。1998年,他第一個站出來,直斥香港電台「陰陽怪氣」、污衊國家、辱罵特首。此後,在我們和愛國愛港傳媒不斷發聲、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之下,終使特區政府在今年對香港電台作出了較為嚴厲的處分。是其是,非其非,是傳媒的行為準則。我們要敢於發聲,批判危害香港的行為,更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港區國安法》、支持落實愛國者治港。三是傳媒要善於發聲。我們既要「鐵肩擔道義」,也要「妙手著文章」。這樣,才能提升我們的辦刊水平、提升我們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這些年,我們期刊界除了辦好自己的刊物之外,大家都創辦了新媒體,把傳統的期刊和現代的新媒體相結合,既有深度,又有時效,還有視頻平台,在香港的愛國愛港主流媒體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期刊是傳媒界的主力之一,在香港的政治新格局中任重而道遠,我們更應當主動承擔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團結一致,在新形勢下作出新的貢獻。


公會主席、《鏡報》月刊執行社長徐新英


公會副主席、《經濟導報》總編輯顏安生在發言中說,《國安法》實施及完善選舉制度決定對香港長治久安、繁榮穩定奠下一個重大里程牌。他認為,人大「3.11」決定意義非常重大,中央政府制定《港區國安法》和實施選舉制度改革,填補了《基本法》第23條的法律空白,也填堵塞了反中亂港分子利用選舉進入特區管治架構的制度漏洞,在修訂選舉制度後,反中亂港勢力欲借選舉渠道佔入香港政治舞台將沒有任何空間,可以預期香港前景將會越來越好,這讓我們充滿了期待。


公會副主席、《經濟導報》總編輯顏安生


公會常務理事、《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王平說,駱惠寧主任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式上指出,中央一向是言必行,行必果,對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出手必到位。從《港區國安法》到選舉制度改革的實施,可見中央維護香港繁榮和穩定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是一體兩面的關係,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維護港人福祉以及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從當前形勢來看,香港的穩定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繁榮的任務需要通過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來來促進人心回歸,解決住房問題是化解社會怨氣的突破口。


公會常務理事、《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王平


公會常務理事、《思考香港》執行總編輯李劍諸認為,去年《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是一法定江山,現在完善選舉制度是落實全面管治權的重要部份,令社會回到了正軌。構建選舉委員會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大原則下,阻擋了反對勢力的操縱。治港人才直接影響繁榮穩定,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很多反對派被DQ,騰出大量空間,人才儲備不是長期,而是短期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當中包括公務員及國情班培訓,讓更多香港的愛國精英加入特區政府管治隊伍。


公會常務理事、《思考香港》執行總編輯李劍


公會常務理事單位、《超訊》國際傳媒副總裁馬超引用《黃帝內經》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香港經濟轉型和管治人才隊伍建設是未病。「愛國者治港」可以解決管治人才之未病,但是需要其既「想愛」又「能愛」,既有主觀能動性又有能力去愛港,要有能力去治香港經濟轉型之未病。當前,治港的愛國者更需要去思考如何突出香港在高精尖製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如何發揮其在大灣區中的龍頭作用?香港能否抓住當前的大勢是關鍵。


公會常務理事單位、《超訊》國際傳媒副總裁馬超


《今日中國》副總編輯董海敏稱,反對派借立法會破壞香港繁榮穩定,中央重提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是正值其時,有利於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為社會重回正軌奠定基礎。回歸後愛國學校不能教導出愛國情懷的學生,這顯示教育工作出了問題。青年人就業、住屋問題是很重要因素,這觸發了青年人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她期待《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可令香港重新出發。


《今日中國》副總編輯董海敏


《地平線》社長饒桂珠也圍繞研討主題作了發言,她說,公務員、中資機構在選拔人才出現問題,民心回歸是最難把握。她的公司有60位員工,但當中有59個是愛國的,這便關乎公司的治理問題。她認為,媒體要營造公務員積極有為、敢擔當的氛圍,做到真正愛國,不是嘴巴喊着就是愛,而是要有實質行為,例如媒體應鼓勵市民多參與接種疫苗,而不是只報道疫苗的負面新聞。


《地平線》社長饒桂珠


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總結大家發言說,香港回歸以來總體上保持了繁榮穩定,亂的時間累計起來不到一年,但是這個亂從過往看,也呈現了一個週期性不斷升級的特點,從2003年的亂到「佔中」到前年的黑暴,時間越來越長、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口號越來越犀利、亂的方式也越來越惡劣,開始還是反對,後來就是違法,再後來就是黑暴甚至要分裂,參加的人年齡越來越小,開始都是那些老反對派,「佔中」時候以大學生主體力量較多,到去年黑暴中學生甚至一些初中生、極個別的小學生也參與進去,所以如果沒有《國安法》的出台和選舉制度改革從根本上來改變局勢,這個亂象可能治理好了還會再出現。我們現在對制度做了根本性地、里程碑式地改革,打破了治亂的週期,但是現在從政治上解決問題恐怕還是第一步,從長遠看還是要解決人心回歸的問題。我們期刊傳媒公會是在反對黑暴過程中產生的,雖然受點影響,但是我們在反黑暴、在治理過程中起着巨大作用。


他稱,期刊公會有三件事要進一步做好,第一是是要發揮期刊的優勢,引領香港的輿情,有深度、有高度、系統性、權威性,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要有香港視角,我們的媒體都在香港,首要研究和解決香港的問題;我們也要有國際的視野,香港是國際大都市,看待問題要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他也提議期刊傳媒公會可搞一些國際性的評價,比如香港的繁榮穩定水平怎麼樣,比紐約比倫敦比上海怎麼樣。第二要特別注意開展業務交流擴大社會影響,加大交流,除了內部交流,還有業務交流,還有的是適當組織國際交流。第三我們要加強自身建設凝聚行業力量,在現在架構上已經有了50多家會員,我們每年要擴大會員,大部份是中間的或者是愛國的,把他們團結起來。另外,我們要培養人才,既要有行業人才也要有治港人才。


公會會長、《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


中聯辦宣文部張國義副部長在講話中表示,香港輿論環境很複雜,期刊是一個獨特的陣地,香港期刊的數目有達470間,數目不少,儘管在多媒體時代,雖然期刊生存與發展受到衝擊,但仍保持着獨特優勢,目前期刊傳媒公會50多間,未來可發展空間很大,在建設香港社會仍可發揮着更大的作用。


他指出,香港當前處在一個大時代,經過24年的艱辛探索,香港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得以更系統性的走向了更完善。當前從《國安法》立法到選舉制度的修改,確實是「期待已久,治本之策」。張國義指出,香港的回歸之時,香港的土地面積及人口是新加坡的三分之二,香港GDP是新加坡兩倍,24年以後新加坡的GDP是香港的兩倍,這一反一正,反映香港落後了很多。深圳到2017年GDP超越香港,不光是總量,質量也是超越,因為深圳的金融佔比達到16%,所以在全球來講,都屬於高質量的一種GDP值。香港有20萬人住在劏房,香港還有51.1%人是沒有自有住房,土地儲備和現實困難存在巨大反差,新加坡土地利用率是82%,深圳土地利用率52%,香港土地利用率才23%,現在大的方向和原則都已確定,相信在中央領導下,經過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努力,香港明天會更好。


中聯辦宣文部張國義副部長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