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完善選舉制度 重塑管治生態(2021.4)

發布日期:2021-06-03

☉文/區漢宗

反中亂港分子在美西方反華勢力扶植下,惡意操弄香港選舉,將其變為奪取特區管治權的工具,彌補選舉制度漏洞已成為關係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關係香港繁榮穩定的重大問題,勢在必行,刻不容緩。中央出手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就是要按照「一國兩制」初心和基本法規定,重塑香港的政治、管治生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香港實現良政善治提供制度保障。

一、「微創手術」精準定位於選委會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

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這場「微創手術」,最令人關注之處莫過於把立法會議席從原來的70席增至90席。除了功能團體和地區直選外,新增選舉委員會界別,選委會應佔議會多少席位成為政圈熱話。3月5日,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公布賦權選委會選出「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惟建制中人估計「333」方案仍有希望,以為王晨所說的「較大比例」不一定相對直選和功能界別而言,亦可演繹為跟歷屆立法會組成部份比較。

從3月15日起,中央官員一連3天在港聽取各界人士就人大修改本港選舉制度意見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最多人提出了立法會議席分布的建議,有人認為地區直選、功能組別和選委會議席,應平均成「333」方案,有人則主張「234」方案甚至「225」方案。「234」方案即地區直選減至20席,功能組別為30席,重新引入的選舉委員會佔40席。選委會界別佔50 席,直選與功能組別各佔20 席,即「225」方案。

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總結座談會意見時,提到王晨於3月5日的講話表明將賦權選舉委員會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張曉明解釋,「較大比例」是針對產生立法會議員的其餘兩種方式,即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意思是比另外兩種方式,產生議員的數量要多。」

據此,「333」方案可說已壽終正寢。至於坊間流傳選委會在立法會將佔40席及50席等版本,張曉明說,未來立法會90席怎樣具體分配,由人大常委會下一步研究。

張曉明為甚麼要強調選舉委員會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呢?其根源與整個選舉改革的核心設計。這次人大落這劑重藥,是認定選舉是過去香港管治出了重大紕漏的根源,故此要以「微創手術」的精準定位手法治療重症。在新的選舉設計中,選舉委員會扮演了中樞功能,再不單止是負責選出特首,而是要成為整個特區選舉的中心,以確保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方針。賦予選委會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是未來立法會3類議席分布的原意和原則。

二、資格審查委員會確保反中亂港者出局,愛國愛港者治港

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當中提及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並確認選舉委員會委員候選人、行政長官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治港班子的成員愛國與否,是政治問題,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工作毋須諱言是政治審查,目的是排除叛國的人。梁振英表示,治港班子的成員愛國與否,屬政治問題,然後才是法律問題,「這是一個政治審查,我覺得我們毋須諱言,事實上這是政治。你看外國講叛國是什麼,是政治。」審查委員一定是從政治角度進行審查。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認為,全國人大決定提出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相信委員會的成員會依照法律依據,審視參選人是否符合資格,認為會以公平、公正等原則,不會隨隨便便,或只檢視參選人的「牌頭」。這些代表人人都金睛火眼,不容易欺騙,所以不用擔心,不要被人誤導愛國者都是「符碌」(靠運氣、撞彩之意)。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自詡適合出任委員會成員,表明若北京委任他,他願為香港社會付出。但湯說此話後立即「縮沙」,改口稱自己有能力,但不是適合人選,也算他有自知之明。

在新選舉制下,資格審查委員會將掌握極大權力,委員會可以在行政長官選舉及立法會選舉初期,就篩選出候選人,猶如掌握生殺大權。有資深建制派人士分析,資審會成員料由中央任命,而非特首任命,而且是「委任POST(職銜)而非委任人」,即由擔任某些職位的人,自動成為委員。

據《香港01》引述消息報道,由於資格審查委員會極有機會DQ「民主派」候選人,預料或成美國制裁目標,所以估計人數宜少不宜多。

此前香港只依靠一名政務官(選舉主任)在權力和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審查參選人的資格。選舉主任的職務主要只是查核參選人有否交齊資料、填漏表格等工作,2016年立法會選舉引入「簽署確認書」安排,要求參選人須擁護基本法,選舉主任實質變成「DQ」把關人,負責根據參選人過去的言行,判斷其是否主張「港獨」。但是,引入「簽署確認書」存在嚴重漏洞,任何人只要「簽署確認書」符合最低限度的要求即可參選,甚至有些連「確認書」都可以不簽署也能成為候選人。

選舉主任是否不懼外國制裁,這使香港選舉制度出現關鍵節點的漏洞。2019年11月區議會選舉,選舉提名把關縱容「港獨」分子和縱暴派可全數參選,除DQ黃之鋒外全部入閘。當時負責處理南區參選人資格申請的選舉主任、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馬周佩芬「突然因病休假」,由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蔡亮頂上,但也只是頂住壓力DQ了黃之鋒。

香港社會一直以來都有聲音認為,不應將選舉資格確認的責任交由選舉主任來承擔,而應當要有一個更加權威的機構。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意味着對參與相關選舉的資格審查會更加嚴謹,堵住了過去的漏洞,可以確保反中亂港者出局,愛國愛港者治港。

三、香港社會各界關注增加選委會界別分組

多位參加座談會的各界代表人士建議,優化選委會界別分組,體現均衡參與的原則,令香港可以更好地聚焦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香港作為多元包容社會,均衡參與、利益兼顧本來就是香港政治體制的傳統和特質。此次人大決定增加選委會界別分組,選委會界別由四大界別增加至五大界別,將社福機構變更為基層、加入全國性團體等代表,讓基層力量、青年等各界精英參與選舉事務、服務公眾,不僅令選委會具有更廣泛代表性和民意基礎,也有利於政府在制定政策過程更廣泛吸納各界專業意見,更關心弱勢社群,更有基礎、動力、能力解決深層次矛盾。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現時立法會功能界別代表中,勞工界只有3席,遠少於工商界。一些如金融、飲食、保險界等等都是僱主代表,親商界利益,卻佔十多席,基層聲音未能充分反映。而現時全港有380萬打工仔,勞工界代表在選委會內應有更大影響力,過往他們是弱勢,未來應該擴大比例,選委會才會有更大代表性。

建制派專欄作家屈穎妍撰文稱,有人建議在選委會加入青年團體、婦女團體、中資機構,甚至社團工會的界別分組,卻沒人記起,守土護民的香港警察。的確,紀律部隊人數約58000人,連同家屬及退休者,數目起碼30萬,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竟然沒有半個民意代表進入權力架構為他們發聲,實在說不過去。

「民間智庫」香江智滙會長周伯展認為,大部份專業界別涉「黃」嚴重,界別充斥太多「黃絲」,如醫護界、教育界,所以各界別票數有待調整。他強調現時五個界別不能涵蓋全部港人,比如時政KOL(意見領袖)和智庫人士,他們不屬於任何界別,但是他們是民間意見領袖,有很多粉絲和受眾,他們的意見往往非常貼地,所以選委會可以設置「特邀人士」,以便聽取相關人士的意見。

四、香港管治不能只靠直選人才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精闢地道出了選委會的核心要義:選委會具廣泛代表性,可超越某個界別、地區、團體的利益局限,使得立法會能夠更好地代表社會整體利益。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出席座談會後,多次被問及該黨屬意的立法會議席分配方式時拒明確表態,與此同時,身兼該黨副主席的張國鈞突然主動見傳媒,「澄清」有報章指他認為「3界別各30席(333方案)最好」的說法不正確,特別重申該黨至今未就立法會議席分配方案有定案,更指身為行會成員的該黨成員葉國謙於報章訪問中公開力撐「333」方案,僅屬葉的個人看法。

民建聯刻意澄清又割席拒表明立場,實有苦衷。有論者指出,削直選議席,首當其衝的是反對派,但其實很多反對派早已打定輸數,過不了資格審查那一關,因此剩下來未必會有很多人爭。民主黨前主席李永達接受傳媒專訪時如此估算:日後「民主派」或連「明顯少數(significant minority)」議席都未能爭取,民主黨內部亦已有心理準備,若修訂後的選舉制度「極不合理」,「可能我們都參選不到」。

反而,建制派更加苦於將來僧多粥少。實際上,民建聯中人坦言,現時民建聯在議會內佔13席,當日後立法會增至90席時,該黨所佔議席比例是否應該同樣增加?

民建聯黨內第二、三梯隊覺得「做地區」再難有前途,對於為數眾多,建制派一直培養的地區工作者、社區主任、樁腳等,他們多年來在地區努力打拼,但隨着大減直選議席,讓他們意興闌珊。

但其實,建制直選最大黨民建聯已「春江水暖鴨先知」。民建聯早在1月31日召開記者會,提出「變革香港」,聲言作為愛國愛港政黨,民建聯也必須自我變革,從過去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必須在過去以選舉和地區工作為重點的參政議政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全面參與政府管治,包括加強政策倡議,為政府輸送管治人才,以更好地發揮協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的作用。

這不意味着愛國愛港政黨特別是民建聯的角色和作用減少了,恰恰相反是增加了。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在報章撰文,指新制度下對建制派提供更多席位,對他們的要求也升級,更指中央需要的「不是橡皮圖章或忠誠的廢物」,而是「賢能的愛國者」。「忠誠廢物」論矛頭直指香港建制陣營,從政三十年的建制派人士葉國謙直言對這番言論「很反感」,「這是很無禮貌、侮辱性的說話。」葉國謙質疑該學者,有不滿可以嚴厲批評,但有關字眼不是學者應該採用的語言,「用上這樣的論述,可能別人也會覺得你是『廢柴學者』。」田接受《眾新聞》訪問時再回應葉的言論,直指葉「低水平、情緒化」,表明葉沒有資格批評他。田作為學者,用語不當還不接受批評,令人失望。事實上,謙虛幾乎總是和學者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謙虛則反比。

話說回來,民建聯的轉型顯示,香港管治不能只靠直選人才。直選人才雖然能夠直接反映民意,但也難以避免民粹主義傾向,即使是建制派直選議員也難避免。正如駱惠寧指出,立法會議員代表某個界別或某個地區的選民,為他們代言及爭取利益,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將局部利益無限放大,凌駕整體利益,代議政制就走向極端化及碎片化。例如,人人都知房屋問題嚴重,但拓土建屋計劃受制於既得利益的阻撓,同樣寸步難行。引入新制度後,立法會更有代表性,反映社會整體利益,有關問題有望迎刃而解。

五、選委會新增「第五界別」對商界的影響

選委會新增「第五界別」,佔300人,幾可肯定由「愛國者」包攬。前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早前已露口風,除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外,有香港代表的全國性組織,例如全國工商聯、青聯、婦聯的香港區代表,亦可選舉代表參與選委會。

對於選委會新增300個愛國政團議席會令商界勢力大減,有商界中人指,目前與商界相關的選委議席超過100個,新增的300選委中料不少具商界背景,相信不論選委會如何改組,也不會動搖商界現於選委會有的議席數量。

現時立法會功能界別主要由商界組成,代表業界利益,雖然他們同為建制派,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但在經濟政策上一向被指重視商界利益多於民生需要,往往導致港府施政綁手綁腳。盛傳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就會着手處理香港經濟民生深層次問題,香港商界作為既得利益者,或被視為「主要障礙」,戰略上或需削弱其勢力。有政界人士相信,改組選委和立法會,客觀上可以「溝淡」商界於立法會及選委會的影響力,減低商界以往「造王者」的角色,同時讓特首免受既得利益者的阻撓。

有論者認為,香港「大孖沙」對於中央政府而言,他們的政治忠誠始終及不上傳統左派或內地背景人士,因此中央未必放心由他們長期掌握香港政治命脈。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曾表示,部份建制派人士沒有家國情懷,願意跟中國共產黨合作的背後動機不是熱愛國家,而是因為利益,該言論被認為是暗指商界。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選委會的角色日後將更重要,特別是新增界別的人代政協等,他形容為北京的「嫡系組織」,從而提高安全系數。他指北京以往在選委會都未能穩奪一半席位,需與工商界「結盟」,例如上屆參選人、前財政司長曾俊華,相信在新增界別下亦不會獲入閘機會。

但是,以上意見未免以偏概全,不應該抹殺商界的主流是愛國愛港。多個商會及商界人士都認同,「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要義,也是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時代呼喚。

香港中華總商會發表聲明表示,只有堅持「愛國者治港」,才能確保「一國兩制」得到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回歸以來,這一原則在香港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不利於香港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必須儘快落實這一原則,避免反中亂港分子影響香港長遠管治和穩定發展。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發表聲明指出,自回歸以來,「一國兩制」一直是香港維持繁榮穩定和拓展國際貿易的基石。「愛國者治港」有利於香港社會凝聚共識,特區政府得以開展各項計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至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的優勢。

六、取消區議會在立法會及選委會議席理所當然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區議員是民意代表,完全取消區議會選委會議席不太公平,建議可按比例代表制,18區各選兩名區議會代表晉身選委會。

但不少意見都指出,攬炒派區議員胡作非為,取消區議會在立法會及選委會議席是理所當然,包括俗稱超級區議會的區議會第二界別五個議席取消,乃勢在必然。

前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早前指出,基本法第97條說明,香港可以有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不能在政權中起一個作用,因此要考慮區議會是否應在選舉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中,有差不多十分一的議席,她認為區議會的代表不需要在選舉委員會中。

區議會自1982年成立以來,一直擔當諮詢角色。除了促進社區建設外,區議會在監察地區層面的公共服務,以及推廣政府措施方面,也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區議會選舉不同於立法會選舉,政治明星的名氣、政治議題的炒作等,都未必能夠打動到選民,區議會選舉一直重視民生,細水長流的地區工作、紮實和長時間的社區耕耘,往往才是打動選民、贏得議席的關鍵。

但是,2019年區議會選舉,「攬炒派」取得385席,佔總議席逾八成五,佔18區議會中17個區議會主導權;建制派區選一役潰不成軍,僅得約59席,成為少數派。自此,區議會完全顛覆了諮詢角色,成為反中亂港的政治平臺,「攬炒派」區議員上任以來,藉區議員身份不斷玩弄政治,蓄意與中央和特區政府對抗,包括利用區議會會議討論事項和動議抹黑國家和特區政府、懸掛橫額在社區散播不實宣傳和反中反政府訊息、侮辱禁錮官員和拒絕官員出席區議會會議、拒絕撥款舉辦慶祝國慶及回歸活動等等。攬炒派區議員把區議會用作宣揚反中亂港的重要平台,反映區議會已經失效。因此,取消區議會在立法會及選委會議席理所當然。

七、重塑管治生態,包括解決香港經濟民生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香港代表團的審議時表示,要正視香港的住屋問題,他說:「解決這個(香港住房)問題,難度是很大,但總要有開始的時候。」他直指,過去亂港分子一有辦法就在立法會拉布,最後損害的是全港老百姓的利益。

面對公營房屋長期短缺、申請設限及排期緩慢的無奈,而樓價的升幅令港人望洋興嘆,再加上經濟轉型失敗,社會流動停滯,工作不確定性高,中產塌落種種因素,助長各類私人租往房旺盛發展,比如籠屋、陽台屋、貨櫃屋、棺材屋、水管屋等,其中劏房已算是「較好」的「居室」了。

尤有甚者,香港仍有6000名籠屋床位租客,他們蝸居在0.56m2×0.28m2以鐵架與木頭打造的小空間裡,空間甚至比一口棺材更小,他們無法伸展雙腿,夜半時只能將自己蜷縮在小小的毯子底下,在地獄般的居住環境中捱日子。

梳理香港公屋、私樓、劏房等數據,發現香港的住屋問題愈見嚴重,港人愈住愈細、愈住愈貴,所形成的深層次矛盾惡化,罪魁禍首是亂港分子「騎劫」立法會及區議會,接連阻撓特區政府覓地建屋計劃,包括抹黑「明日大嶼」、在橫洲收地事件上亂扣「官商勾結」帽子,以及唱衰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發展計劃……可謂罄竹難書。

正如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說,隨着選舉制度進一步完善,特區政府會有更好條件來解決市民關注的經濟民生問題,香港一定會重回正軌。在真正迎來香港由亂轉治的重大轉折之後,解決房屋的深層次問題,難度是很大,但應該是開始的時候了。

八、完善選舉制度是當前最迫切任務

根據去年中央為香港制定國安法的經驗,全國人大常委會完成有關修法的工作不會拖得太久,接下來就看特區政府的表現了。特區政府下一步工作包括三大方面。

第一是全面開展解說工作。人大常委會獲授權修訂《基本法》附件一、二後,特區政府會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協助人大常委會作出相關修訂。到本地立法階段,行政會議同意修訂選舉法例後,有關法案將提交立法會審議通過。

第二,修訂本港選舉法例。有關工作相當複雜,涉及的主體和附屬法例逾20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和律政司將設專人負責。有立法會議員形容需要修改的法律文件有「幾百頁」之多,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特區政府及律政部門可考慮成立專門小組,充實人手和資源,全面梳理相關法律再加以修改,決不能有任何錯漏。

第三,落實《基本法》附件一、二相關產生辦法後,特區政府需妥善安排之後12個月多場選舉。林鄭月娥說,這方面時間性很迫切,她本人和特區政府會全力以赴,完成使命。

特區政府過往長時期低效運作,在無休止的政治紛爭與干擾下舉步維艱,這情況如繼續下去,香港難有運行,只會不斷沉淪。香港國安法實施,在政治上結束了「港獨」倡狂、「黑暴」肆虐的動盪局面,使香港免於墜入「顏色革命」的深淵。繼而堵塞選舉漏洞充分落實「愛國者治港」,避免香港選舉成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高風險領域。在真正迎來香港由亂轉治的重大轉折之後,特區政府過往長時期低效運作的狀態應該一去不復返。

但特區政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需要全力以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做好各項工作。一年內完成多場大型選舉是前所未有,涉及方方面面,這決非個別部門可以獨力完成,需要特區政府統籌協調,多部門合力。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