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以科技創新推動雙循環(2021.5)

發布日期:2021-06-03

☉文/洪為民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

「十四五規劃」談到「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冠疫情下,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出現了斷裂的情況,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出現了堵塞因素。「十四五規劃」也提到「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粵澳橫琴科技創新極點『兩廊兩點』架構體系,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

「自主創新」及「開放創新」作雙循環的雙輪驅動

要暢通要素鏈、創新鏈、產業鏈、政策鏈,尤其是「卡脖子」關鍵技術的供應。我們必需要利用科技創新。科技作為順暢雙循環的重要動力,我們必需推動「自主創新」及「開放創新」作為雙循環的雙輪驅動。我認為大灣區的科技合作,推動有助科技創新六股的力量──人才、資本、技術、市場、政策及基建,促進大灣區的自主及開放創新的發展。

在產學研合作上,第一,要推動人才及技術官產學研雙向旋轉門,鼓勵產業高管到大學任教,研究人員為產業貢獻技術,產學菁英為政府出謀獻策,制定適合產學發展的政策,營造開放創新的環境。第二,要深化產學研合作,產業透過設立自家的研究機構或委託大學進行研究,以推動科學技術的開放創新。第三,要建設重點科研合作基地,進動先進基礎科技的發展,研發造福人類發展的科技。第四,要吸引世界領先科技企業進駐大灣區,以產生溢出效應。第五,要推動大灣區的上、中、下游全增值鏈優勢互補,強化大灣區的全鏈條發展,形成一個「科創+金融」的強勢綜合灣區。第六,要鼓勵企業「技術創新與落地應用」的兩條腿走路。以推動自主創新與研發,減少關鍵及高端技術的過分依賴,暢通創新鏈及產業鏈之間的障礙,改善產業布局去暢通內循環,消除生產障礙,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經濟模式,加速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升級。

在教育產業方面,我認為香港的大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學培養內地高端科研人才、香港的大專在內地辦學培養更多技術及文創人才,與此同時吸引內地重點大學或中學來港辦學,以及海外知名大學來香港開設分校或研究生院,多管齊下匯聚亞太區高端人才在大灣區之中,提升整個灣區的人才水平。

另外,成立區域知識產權中心,為技術研究提供誘因及資金,打造香港成為科技融資及風險管理中心,協助科創企業不單可以孵化,而且可以透過加速、融資去做大做強,做好科技投資的風險管理。政府也可以考慮在科技投資上擔任「跟投」的角色,支持創科企業的成長。

港澳需要加強科技創新上的合作

筆者認為港澳需要加強科技創新上的合作,以推動大灣區的舊經濟的升級、新舊經濟的結合、商業模式向數字經濟轉型,尤其在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相關業務上協助國家補短板,以大灣區的科技「自主創新」及「開放式創新」作為成為雙循環的動力。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