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帝國主義終將是自己的掘墓人(2021.3)

發布日期:2021-06-03

☉文/馬建波 香江智滙副會長

自西元十三世紀以來的歷史證明,西方帝國往往因捍衛世界霸主利益而發動侵略戰爭,最終也因為戰爭導致帝國財政崩潰而滅亡。從波斯帝國的盛衰,到阿拉伯帝國的興亡,再到奧斯曼帝國的瓦解與歐洲「西、葡、何、英、法、德」等諸強的興衰更替。直至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濟縮影,都無不證明這一鐵律:帝國主義難改侵略擴張的本性,最終會成為自己的掘墓人。

1914年6月28日,時逢塞爾維亞國慶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黑衣社成員)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刺殺身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一個月後7月28日,奧匈帝國在德國支持下向塞爾維亞宣戰。是年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成立。至年末,西歐大部份國家被迫捲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硝煙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WWI或WW1),簡稱「一戰」,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向帝國主義推進與圖謀世界霸權的階段,因而產生歐洲帝國之間利益的尖銳衝突,及難以調和的政治和經濟矛盾,而引爆帝國聯盟間與「協約國」之間的戰爭。

必然會導致世界級戰爭的基本規律

二十世紀初,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已被西方列強瓜分完畢。在新舊殖民體系矛盾的不斷激化、帝國主義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與全球秩序重構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殖民地板塊和爭奪老歐洲帝國的全球霸主地位,終於引爆了這場世界級的帝國主義戰爭。這就是帝國霸權的不斷擴張與全球勢力板塊的重構欲望,必然會導致世界級戰爭的基本規律。

1914年的俄國,雖然還處於帝國政治、經濟與社會轉型的初級階段,但自1865年以來的俄國軍事崛起與不斷向南擴張的野心,已引起英德帝國主義的警惕。1910年俄國軍隊向中國的蒙古、西藏和新疆發起新一輪掠奪攻勢。已令英國感到《英俄條約》(1907年)的脆弱和帝國垂末的危機。曾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不列顛」輝煌正逐步成為歷史。1870年至1890年歐洲新崛起的「大德意志帝國」,煤炭產量迅速增長1倍以上,鋼鐵產量增長3倍,及其工業科技的進步,支撐了其軍力的快速發展,也給英法構成巨大壓力。德國也有隨時對英法發起戰爭的可能,英法俄簽署的「三國協約」(1904至1907)成為德國首要破解的戰略目標。

隨着「一戰」的持續深化,很快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捲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聯盟。而另一方則為「協約三國」的英、法、俄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原屬德同盟國)、美國等。日本則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範圍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藉口,於1914年對德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在這一年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施里芬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由於馬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三國軍隊的奮力抵抗和俄羅斯在東線的進攻,使德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產。西線作戰的雙方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這是一戰的第一階段。

1915年至1916年戰爭進入第二階段。由於敵對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決定性的一年,所以這一年裡出現了三次大型的陸地戰役,即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日德蘭海戰役後,英國因掌控了波斯的石油資源和蘇伊士運河,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權。這一階段,一戰的戰略主動權,已轉移到了「協約國」一方。

1917年至1918年戰爭轉入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中國等也相繼加入戰爭,「協約國」聯盟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一戰進入決戰的尾聲。此時俄羅斯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遂退出了帝國戰爭,蘇維埃社會主義政權在列寧領導下逐步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經歷4年戰火的洗禮而結束。在這四年裡,英國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淪為最大的債務國,其數千萬加侖的石油儲備消耗殆盡。法國財政瀕臨崩潰,沙俄帝國也因參戰耗資巨大而最終滅亡。一戰中有近1000萬人戰死沙場,另有500多萬人死於疾病和饑荒,協約國與帝國同盟的戰爭總開支超過2000億美元。龐大的戰爭開支,導致各國債臺高築,財政崩潰,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的經濟,曾經統治世界近4個世紀的歐洲帝國從此走向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3日),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以納粹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個法西斯軸心帝國聯盟失敗和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勝利而結束。二戰的波及範圍和影響更廣,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區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死亡7000多萬人),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是豈今人類歷史上規模和損失最大的世界級戰爭。二戰後美利堅合眾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迅速崛起。東西方「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政治地理切割與比拼對壘中,形成長達40年的「美蘇冷戰」格局,最終導致前蘇聯財政崩潰而解體,美帝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霸主。由於自二十世紀末至今,未有與之匹敵的對手,致使美帝迅速填補前蘇聯在中東、中亞與西亞的政治軍事權力真空,並快速推進北約東擴和重返亞太及印太戰略。其目的就是要實施戰略壓制俄羅斯,並圍堵遏制中國的復興崛起。

由於沒有了過去歐洲帝國的戰略利益重構與分割的危機,所以近一個多世紀來,已沒有了帝國主義之間的霸權戰爭動力,只有美帝企圖超霸全球的窮兵黷武與軍事擴張。為了維繫這種霸權延續和延伸,每年高昂的軍費預算開支(2020年突破7500億美元),已令美國債臺高築,截止目前華府債務已達27萬億美元(佔其GDP123%)、財赤也高達23萬億美元(華府已資不抵債)。發慣戰爭財的美帝一直圖謀發動一場局部戰爭來挽回其頹勢和宣誓霸權。故而本世紀以來相繼發動了入侵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戰爭,且不斷挑釁封鎖制裁伊朗和敘利亞。若非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加以制衡,恐怕美國早已對伊朗和敘利亞動手。

重回共融、共建、共享的全球新經濟一體化時代

如今隨着中國的迅速和平崛起,令美國霸權感到恐慌,因為美帝延伸亞太的乃至對中國南海、台海與東海的霸權利益和干擾破壞面臨終結。所以前特朗普政府否決了自中美建交以來的雙邊外交成就,而將中國列為頭號「戰略對手」或「假想敵」,欲挑起區域戰火,圖以武力侵略而後快。然而,歷史證明戰爭是殘酷的,是全人類的災難,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已保持充分的理性與克制,並已做好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今天的中國有實力也有能力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也能夠以強大的「海陸空天」戰略威懾力來遏制或化解可能到來的戰爭危機。如果美國新政府不能改弦更張,調整外交策略,拋去過時的冷戰思維,重回共融、共建、共享的全球新經濟一體化時代。繼續干涉中國內政或盲目開啟戰端,定將遭到猛烈還擊。因為我們是為捍衛領土主權與國家利益而戰,是正義之戰。美帝則是為了其霸權擴張而倒行逆施,如果美國不是健忘或是對歷史的無知,他應該知道戰爭對美帝國主義意味着什麼?中國軍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怕犧牲的頑強鬥志仍歷歷在目。帝國主義終將是自己的掘墓人,這個基本邏輯和規律至今沒有改變。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