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發揮香港優勢 切實服務市民(2021.6)

發布日期:2021-07-05

──訪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文/國鳴

☉主辦/鏡報基金

☉訪談者/陳茂波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主持/鄭程 鏡報義務法律顧問、律師

☉視頻播放配以字幕/「鏡新聞YouTube頻道」、Facebook、微博、華人頭條

☉報道文章/在各平台同步發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5月10日上午在政府總部接受《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一行拜訪,鏡報義務法律顧問鄭程律師以對談形式與陳司長訪談,內容談及穩定香港金融、融入國家大局、電子消費券使用、失業人士援助、為青年創業提供機會、落實「愛國者治港」、完善選舉制度等。


鄭程: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鏡新聞」頻道,我是鄭程。今天我們來到政府總部,坐在我身邊的就是今天的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大紫荊勳賢陳茂波。司長您好!

陳茂波:妳好,Joyce!

穩定香港金融 融入國家大局

鄭程:很多謝您接受「鏡新聞」的專訪,不如我們先開始談一些大形勢和比較宏觀的問題。香港一直以來行使資本主義,我們有自己的貨幣和財政自治,法律上行使普通法,亦有司法獨立的終審法院,這些因素令香港過去25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實體,一切得來不易。但是大家都知道過去兩年香港經歷社會動蕩,放諸世界,中美角力鬥得難分難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發,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有流言說資金從香港流走了。您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沒有受到影響?

陳茂波: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非常穩固且極有競爭力,我想分享兩點;第一點是閱讀評論時需要注意一些從政治角度的評論和分析,有時和與商界接觸交往所了解的情況和分析,所得的結果會有些落差,例如去年《香港國安法》立法,據我們和商界及金融界的接觸,他們是歡迎的,因為國安法立法可恢復香港的社會秩序、安全、政治穩定,提升營商環境。2019年發生社會事件和暴力衝擊,當時我到華盛頓、紐約和倫敦出差,與當地的智庫及商界召開了不同的座談會,有外國商界擔心香港的安全、治安、政治穩定,因為政治和社會安全穩定是他們感到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閱讀這些評論和分析時需要留意,有時一些立場和觀點與實際商界及金融界情況是有一定落差。第二點我想和大家分享是讓數字說話,剛才提到是否有資金流出,我和妳分享幾個數字,2020年初與2019年底的銀行總存款比較是有所增長,大約2%,2020年底與年初的總存款比較增加了5%左右,今年第一季截至3月底銀行存款總體亦輕微上升。另外,過去兩年約有5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並停留在香港,所以我們銀行的資金非常充裕、利息很低,這是資金流入而非流出,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港匯都處於強方保證。此外,我們的股票市場首次上市集資(IPO)情況,在2019年發生暴力衝擊和社會事件下,我們的IPO集資額仍然是全球第一,2020年是全球第二,但我們的集資額並沒有萎縮,2020年IPO總集資額相對2019年反而增加了超過20%,約4000億元。事實上過去12年我們有7年集資額是排名第一,今年第一季來港上市集資金額約1300多億元,和去年同比增長了八倍、和前年同比增長五倍,這些數字都讓我們看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競爭力仍然是相當穩固和相當強勁。

聯動式監察 保金融穩定

過去一兩年我們經歷了很不平凡的日子,有一段時間大家在猜測資金是否流走、金融是否穩定,可以說這兩年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及很小心謹慎。2018年美國針對我們的國家發動貿易戰,我們自那時起便開始警惕可能會從貿易範疇延伸到金融,從而構成一些金融風險,所以我們便開始就這方面工作進行部署。扼要而言,我們為了確保香港金融安全穩定做了幾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就是辨識風險在哪裡,要知道風險在哪裡我們才能夠應對。舉例而言我們參考1998年,回歸後不久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香港同樣受到衝擊。政府更要入市,因金融風險往往出現在匯率、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另外,當比較動盪時要留意資金流向,所以我們首要辨識風險在哪裡。第二方面是我們要做一個體檢,看看自己的強弱環節在哪裡,同時審視過去幾年經濟一直向好的時候,從宏觀審慎角度分析風險管理做得如何,做得是否穩健,所以我們會審視銀行體系穩健程度,本港銀行資本充足率和國際比較如何、流動性如何、壞賬情況如何。此外,審視股票市場如果遇到沽空情況,我們用什麼手段去管理。完成體檢後,我們發現在經濟好的時候,我們的風險管理都已做得很穩健,所以總的來說系統性的體檢結果是不錯的,我們還做了一些預案作測試。第三方面是當你辨識到風險何在的時候,要動態地監察市場的情況,看看風險會不會發生、是否有暗湧和風險在醞釀,所以那一段時間,由我領導一個小組進行跨界別、全天候、聯動式監察,金融管理局、證監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一直監察和開會,並設有一個機制,以股票而言,監察每一天的交投情況如何、沽空情況如何、沽空了什麼類型的股票、衍生工具市場如何、有沒有對沖基金在坐盤、是否沽空盤、那個變化是如何、首數十家對沖基金加起來的佔比是多少、他們會否有聯合行動等,我們一直監察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便會識別到。同時如果他們要沽空港元就要去借貸港元,我們便會監察有否這方面的大額借貸、誰是借款人和用途,也邀請一些監管機構去巡視,譬如說股票市場除了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還要看券商穩當與否,這方面就便要由證監會、銀行去監察。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敲山震虎,在聯動式監管上我們每天都在監察,因此會知道資金流向如何、有否風險醞釀的迹象,我們在方方面面都有做工作。此外,我們在監管機構之間互相交換資訊,我們採取的監管方法是分業監管,銀行有金融管理局、股票市場有交易所,避免中間出現監管罅隙,大家採取了聯動式監察,可以說大家都非常警惕和警醒,從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監察所知的情況,看到是相當穩健的。我們看到有資金流入,且幅度遠遠大於流走,而大額流走的情況亦不多,所以對於金融系統來說我們是相當有信心。我們亦會經常保持警醒,因為市場變化是很大的。

「十四五」規劃 內外雙循環

鄭程:所以司長經常要幫我們香港的金融市場覆診、把脈和做體檢,除了洞悉風險何在之外,還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希望各方面都能夠保持平穩。我自己從事銀行業工作,每一年都要參與一個風險危機處理的演習,非常認真,像處理真實情況一樣。香港的金融系統是非常穩健,這有賴司長多年來這麼努力去維持它的穩定性。談完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又看到「十四五」規劃經常提及香港如何融入大格局,香港在金融和科研方面都要加速和內地融合。剛才您也提到香港有很多優勢,我們可以怎樣發揮這些優勢?與大灣區這麼多城市一同發展的時候,不只是各自發展,還要產生協同效應,令到那塊餅做大一些,人人都可以得益,您認為香港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與大灣區內城市協同發展?

陳茂波:「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在這個新時代、在過去一段時間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外圍環境下,以內循環作主體、內外循環互相促進的戰略和新發展格局。這是國家考慮了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需要所制定的長遠戰略,在這個內外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格局中,一方面要提升內需,十四億人口的市場需求非常大,目前中國約有四億中等收入人士,估計十年後就會增加至八億,這是很大的消費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內需要不斷提升便要提高質量,所以在這個內外循環的格局中,粵港澳大灣區正正是內外循環的交匯點,一方面要提高質量便要講創新和科技,在外圍格局被人壓抑的時候,我們國家便提出科技要自主自強,香港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角色,因此我們覺得香港要積極參與大灣區的發展,這是香港參與內循環的切入點,而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創新便是一條快道切入到內循環。剛才妳提到了金融和創科,這兩種都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範疇,亦是香港的優勢所在。在金融方面,我們剛才分享了一些數字,見到我們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我們要展望未來,金融始終服務實體經濟,中國提出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香港力爭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整個國家都朝向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所以未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一定是一個大方向,會提供很多的機會,將是世界的潮流。在綠色發展方面,國家和歐洲以至美國的對話空間很多、共同語言亦很多,所以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是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我們要發展好IPO市場,再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債券市場亦然,以提供一個更加好平台予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內一些初創和創科企業,讓他們利用香港這平台進行國際融資籌資。此外,大灣區是內地收入最高的城市群之一,隨着中產收入的人口越來越多,對於我們而言財富和資產管理的業務發展空間亦很大。剛才提到國家推動內需和內循環的同時,很着重促進國際外循環,我們不是說閉關自守,而是高質量的雙向開放,在這個過程中內地企業要跑出去,香港將會是一個好好的平台給予他們投資國際市場,尋求發展機會。傳統上香港擔當着門戶、跳板和中介人的角色,亦以專業服務和風險管理幫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化時少走彎路。香港要做好在國際商業交往上的風險管理,除了涵蓋傳統金融服務之外,還有保險、法律、爭議解決等方面,這方面都提供給我們很多的機會,因此我們覺得非常興奮。在內外雙循環的大格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中,香港擔當着很重要的角色,亦有很好的空間去利用自身的長處,不僅可服務國家所需,也是香港自身難得的發展契機。

鄭程:我覺得司長說得非常好,大家剛才聽到了司長的解說,其實是惠及各行各業,我想司長已經提到了很多的行業,包括金融、法律、綠色經濟發展、內循環消費等,其實是遍地開花,希望做到給予香港市民很多的機會。所以大家不要誤以為經常提到大灣區,是否想趕香港人去大灣區,其實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反而是利用內外循環這個切入點,我們可以利用大灣區作切入後把餅做大,希望人人可賺錢和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陳茂波:因為香港畢竟只是一個700多萬人的市場,而整個大灣區是7000多萬人,所以發展空間很大。另外,全球在這段時間的整個經濟重心由西向東移,我們的國家過去幾年的經濟增長是貢獻全球增長的約三分一,其他發展中亞洲地區如東盟、印度加起來又貢獻全球增長三成左右。換句話說內地、東盟、亞洲是一個不斷迅速增長的市場,再加上外圍政治格局的變化,所以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之外,我們要多花精神去開拓一些新市場。這些新市場在未來會持續快速增長,所以特區政府撥出資源,例如透過BUD專項基金鼓勵和資助港商開拓內地市場、東南亞市場等,在過程中為他們加一把力。

香港的短、中、長期經濟發展

鄭程:聽到司長的介紹,這是一個機遇,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把握這個機遇,香港的發展可以更加好。說回香港的發展,剛才也提過,過去兩年有很多大事件發生,社會運動、中美角力、新冠肺炎疫情等衝擊,以及剛才司長提到的《香港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一件件的大事件對香港起着重大的影響,您對香港的短、中、長期經濟發展是如何看,您有無水晶球可以與大家分享呢?

陳茂波:我們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是很有信心,雖然短暫而言,我們經歷了一年多至兩年的困難,本港今年首季GDP按年增長的預先估計數字約7.8%,經濟增長按季比已是連續第三季錄得正增長,結束了連續數季的經濟衰退,看到了復甦的力量,但復甦力度仍然不大,防疫抗疫是目前重中之重,因為防疫抗疫可把疫情壓下來,讓我們恢復同內地的通關,國際的往還,這樣才能加快經濟增長。我們之前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談得比較多的是金融,但另一方面創科也是比較重要的發展範疇,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香港基礎科研能力很強,大學的教學水平很高,當中本港五間大學躋入世界大學100大,我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醫療科技、醫藥科技等方面的科研能力很強,我們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很全面。此外,香港是中西文化匯萃的地方,一直以來與外國交往的歷史與經驗比較長,對於吸引境外人才具有一定的優勢。換言之,香港在吸引人才與資金方面發揮着一個匯聚的力量。在未來創科發展方面,由於香港面積比較小,土地供應也有限,我們發展創科要揚長避短,需要與鄰近的兄弟城市合作,例如深圳有多家龍頭創科產業,在東莞、惠州有先進製造業。在創科發展方面,我們正推動匯聚更多科研資源落戶在香港,除了基礎科研外,還有的是中游研發,把基礎科研成果轉化成技術和產品,部份先進製造業中心佔地不多的可落戶在香港,我們會在將軍澳興建一些廠房供此用途。我們還有計劃吸引境外和內地頂級科研機構、大學與本地的大學合作,資助他們把科研實驗室落戶香港,下一步希望可吸引醫療科技企業、醫藥科技企業來港,這樣才可匯聚人才。過去數年特區政府承諾投入創科的資源約1100億元,我們也正推動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發展。另外,我們也推出一些科技專才培育計劃,資助部份科研企業聘請博士後學生,由特區政府資助一部份薪金,希望可逐步吸引更多科技機構及企業來港以挽留更多人才,我們亦擁有人才及資金配套,過去數年,除了IPO外,我們也做了很多功夫吸引一些私募基金落戶香港,這樣生態環境便會慢慢蓬勃起來,一旦蓬勃起來便可突破我們之前看到的一些掣肘。所以,創科是未來的一個發展重點,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可與其他兄弟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這正正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我們在國家科技自主、自強過程中作貢獻,也有利自己的發展。

鄭程:多謝司長,《香港國安法》及條訂選舉制度,從商界角度來說是有利於創造穩定香港營商環境。剛才司長就香港在融入大灣區規劃分享了很多,原來不是單純只是口講的,很多工作都在實質推進中,包括特區政府、中央、大灣區等各方面都投入了很多資源,希望令到生態環境(ecosystem)可作各方面的配合,所以這是很實質的事情,令香港可融入發展,並且獲得成果,我們聽到的資源很豐富,而且有目標性。

陳茂波:內地兄弟城市很積極,例如香港與深圳之間的緊密合作,也有同廣州合作,在創科、科技產業、金融方面,內地不同的城市有其優勢的地方,大家都很積極地尋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開拓對大家都有益的發展空間。

電子消費券的安排

鄭程:剛才我們討論了一些比較大格局、宏觀的話題,現在就談回一些香港民生的事情。我想最近香港市民的熱話都是比較關心五千元的電子消費券,因為疫情的影響,本港的消費市道較為疲弱,所以特區政府早前宣布向合資格市民派發五千元的電子消費券,並會與4家電子支付平台合作。對於有市民指擔心年紀大不懂用、很難用,又擔心不夠時間用,用不完會浪費。最近又有一些新的進展,請司長介紹下。

陳茂波:在預算案推出後,市民對電子消費券有不同的意見,我們一直在虛心聆聽,看看如何令消費券計劃盡可能兼顧不同的市民及商戶的需要,所以我們揀選了4家電子支付平台,有電子錢包、八達通,大家可以按自己喜好去選擇合適的平台,另外市民對於派發的方式意見不一,有的認為應盡快派發,可購買金額大點的電器產品,有的卻認為可以細水長流,不用設置使用限期,給予市民更多的彈性及空間,這各有道理。我們在構思時也考慮到不同的電子支付工具的技術有其限制及長處,所以我們現在初步構思不會分五期,會分較少期數派發,我們希望可以將消費券用在商戶,帶動消費市場,而非轉為現金使用,亦不打算一次性過把整筆金額存進去,但會增加彈性,讓大家可以在不同的渠道消費,前提是要在本港商戶作消費。期數方面我們會盡量給予更多的彈性,各適其適,可以選擇早點消費完,或長一點時間使用,我們計劃在暑假開始接受市民登記,並鼓勵大家用電子登記可以處理得更快,希望爭取在暑假期間陸續開始派發。

鄭程:我本身很抗拒用電子消費,但疫情的到來迫使我開始用網上購物、免接觸式的付款,這比較方便及安心,所以我在疫情這一年多以來學懂使用電子錢包、電子付款,我相信年紀輕的人會很容易適應,像我這年紀的探索一下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有長者擔心不懂使用,請問當局有何配套去協助長者使用?

陳茂波:首先,希望長者慣常光顧的商戶都接受這些支付工具,數天前我特意到街市視察,發現街市裡已有很多商戶安裝了這些支付工具,當天我使用後也感到十分方便。政府也推出計劃向食物環境衞生署及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街市及熟食檔位租戶提供一次性五千元的資助,以安裝非接觸式付款系統。此外,我們與這些營運商洽談時,要求盡量減免商戶安裝費用,在電子消費券的消費過程中得到的佣金收入盡可能回饋給市民及商戶。在長者方面,我們會盡量方便他們登記,他們可以使用電子登記,若不喜歡電子登記,也可以填寫實體表格。除了電子錢包外,他們還可以使用八達通。八通達在香港有很長的歷史,也是市民慣常使用的工具,屆時我們會多加宣傳,讓市民更熟悉怎樣使用。

為失業人士提供支持

鄭程:所以,各位觀眾不用擔心,其實政府已考慮十分周詳,且有相關的配套,大家慣常光顧的商戶已安裝了相關的工具,也可給長者作實體登記,有很大的彈性,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不懂得或無法使用。我們又看看香港的GDP,您預期第一季度GDP有望重拾增長,幅度將「相當可觀」。

陳茂波:7.8%

鄭程:雖然GDP有所改善,但很多食肆、商店受到疫情重創,失業率仍然高企,政府推出的「失業貸款計劃」,申請人數不少,但有聲音指只是杯水車薪,不夠及時,當局最終會否推出短期失業援助金協助失業人士盡快度過難關?

盡快控制好疫情,恢復和內地通關

陳茂波:本港首季GDP按年增長的預先估計數字為7.8%,相當可觀,但經濟復甦仍然不平均,剛才我們提到的餐飲業、零售業失業率仍然是雙位數,數字十分高,由於疫情關係,旅客無法訪港旅遊,與旅遊業相關的人士就業情況仍然相當嚴峻。因此即使本港首季GDP按年增長7.8%,是比較高的,但是不能掉以輕心。首季增長比較高的兩個主要原因是:一是內外貿強勁,內地首季增長強勁,逾18%,強勁的出口帶動香港出口。二是去年基數較低所致,因香港整體經濟去年第一季收縮9%。所以我們要警醒,從表面看這些數字增長相當不錯,但展望未來仍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防疫抗疫工作,因為只有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令疫情受控,一般市民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出行。二是若可與內地通關,我們的商業活動才能活躍起來,所以這是當務之急。剛才Joyce提到本港的失業情況、失業人士遇到的困境,我是理解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也多次解釋過當局不推出短期失業援助金的原因,這裡我就不重複說。我們在編制財政預算案時考慮到失業情況真的相當嚴峻,本港最新失業率從7.2%降至6.8%,數字雖然略為回落,但仍然是高企,剛才我們提到的行業加上建築界裡的裝修業亦生活艱苦,部份失業人士在財政上較為拮据,周轉上會遇到困難,所以我們在商量後,便提出「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作為失業人士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選擇的借貸選項,貸款上限為申請人失業前平均月薪的6倍,上限8萬元,年息1厘,申請人首12個月可「還息不還本」,借8萬元一年的利息也只是800元,比較容易負擔,本金連利息最長可攤分5年償還,找到工作後可以慢慢還款。若貸款人能在5年內如期還款,政府亦會退回利息,在現行的環境下希望給失業人士提供多一項選項。

鄭程:明白,多謝司長,失業人士可嘗試申請失業貸款作為一項選項。另外一個情況是除了失業以外,還有打工仔開工不足,請問你們會否推出什麼措施?或發放不同的金額支援措施幫助他們?

陳茂波:針對收入開工不足,勞工及福利局公布一系列支援措施,包括放寬在職低收入家庭津貼計劃最低工時門檻,讓更多人滿足到工時要求便可申請到職津。另外,委託僱員再培訓局推出「特別‧愛增值」計劃,讓放無薪假或開工不足的僱員免費報讀,協助他們重投職場與技能增值,學員於課程完結後可獲特別津貼。此外,政府已放寬失業綜援的短期申請資格條件,讓市民較容易申請,希望在多方面提供支援。

鄭程:真的辛苦司長,剛才聽到司長不僅為香港的財政政策出心出力,而且您十分熟悉香港打工仔情況,與不同的局去協調。

為青年創業提供機會

陳茂波:我再補充一點,在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建議增撥66億元,再創造約30,000個的有時限職位,希望藉此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短暫失業的市民。

鄭程:這真是不簡單,感謝司長的關顧,不僅只照顧到某一特定群組,從失業人士到開工不足人士都有不同的渠道。現在我們又談談香港青年人,香港青年人面對難以上游的困境,當然當中包住房的問題。另外,剛畢業的青年人在過去兩年遇到不太好的環境,經歷到社會運動、繼而疫情,大學生剛畢業就失業的情況比比皆是,縱使不是失業,在找尋工作時也遇到很大的困難,可能要降低要求去找一些不太理想的工作。政府有何措施可以幫助香港青年人?您又如何寄語香港的青年人?

陳茂波:過去兩年經濟環境事實上是困難的,剛才提到的增撥66億元開設一些短期職位,以及在政府內推動不同的機構,如金融管理局帶頭提供一些短期職位學生實習。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增設很多短期實習計劃給予大學生到內地實習,特別是到一些創科公司去體驗,這頗受歡迎。在住房方面,政府會繼續努力去覓地,目前我們的思路是多建一些津助房屋,不管是公屋以津貼形式租給市民,或是綠置居、首置、居者有其屋等出售房屋,藉着增加供應以紓緩房屋問題。對於青年人事業發展方面,當務之急是控制好疫情,恢復經濟,這是對於就業問題最根本、最針對性的改善。還記得在社會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本港一直維持低失業率,很多工作是事求人,所以只要我們能夠控制好疫情,恢復和內地通關,繼續推動經濟發展,就業情況可得到改善。不過,以過往經驗,失業率畢竟是個滯後數字,要等到經濟回復至某一水平,企業信心回來,才會聘請更多人,當中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亦正在努力。與此同時,政府要推動經濟多元發展,過去表現比較良好的產業是金融業,但金融業僱用的人數不是很多,以及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從事金融,成為專業人士,他們會追尋其他的興趣。所以,過去兩年的財政預算案也增撥資源推動文化藝術及體育的發展,希望創造更多機會讓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去實踐自己的理想。另外,創科是最重要的把手,除了創科本身作為一個產業外,在醫療、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城市外,同時創新科技也可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我們在這方面投入的資源很大,希望年輕人能多些探索不同的機會,按自己的興趣發展事業。我們的事業舞台有多大與我們的胸襟眼光有多大有很大的關係。粵港澳大灣區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很大的空間,大家不妨去看看,按自己的興趣去走一走,看一看,接觸一下,看看那裡的機會是怎樣。畢竟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我們的服務範疇不僅限於香港,我們一向服務很多不同的地方,過往我們服務內地向外發展,未來國家不只是向外發展,還有內循環。政府在這方面亦有不同的計劃資助他們,例如在青年創科方面,我們通過民政事務局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為一些有興趣到內地創業的青年朋友提供些支援。另外,深圳等的內地城市都很歡迎香港年輕人到那裡探索,開創事業,我覺得這是值得考慮。另外,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香港作為一個最國際化的城市,與外面接觸面最大,如何把國際的標準與我們國家的標準對標,甚至將我們國家標準帶出去國際舞台,是很多不同專業界別的發展空間,這方面我覺得青年人也有其發展空間可一展抱負。

在政治上給予香港一個更穩定的大局

鄭程:剛才司長的分享讓我明白到年輕人不只要眼界開闊點,多點去嘗試。我想談近一點,第一步是希望疫苗接種後,疫情可以受控,經濟可以重啟,剛才司長提到的有很多措施已在進行中,也有短、中期願景可給年輕人在各行各業一展抱負。我們又轉轉話題談一些社會熱話,剛才也談過《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每天都在報章、雜誌、收音機、電視上有人有評論,但對於普羅市民來說始終是一個新的概念,政府可以多做些什麼工作去落實立法,以及可以怎樣加強公眾的解說工作,讓市民建立多些信心,完成好即將開展的選舉委員會、立法會選舉、特首三場選舉,令市民能更加理解?

陳茂波:去年《香港國安法》立法時,特區政府不同的官員都與不同界別接觸,主動作解說工作,政府也製作了不少宣傳片,以及舉辦多場說明會。而今年落實完善選舉制度時,特區政府不同的官員也和不同的界別舉辦了數十場說明會,在立法會亦就議員提問就不同的範疇做了很多解說,最近不同的官員與不同的界別朋友就他們關心的議題針對性的作出一些說明和交流,我們都在全面努力跟進中。可以說,第一步《香港國安法》立法恢復香港的安全、穩定,第二步完善選舉制度令「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實,在政治上給予香港一個更穩定的大局,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展望在完善選舉制度後,行政、立法互動將會更加積極,以前我們看到議會的泛政治化,對立、拉布行為,把議案無了期的拖延,令施政舉步維艱的情況不應再繼續下去,大家應有一個比較積極的良性互動,一起籌劃社會民生議題,研究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讓施政更加「貼地」,更能回應市民的需要,這是我很有信心的。接下來希望大家都能積極支持我們的工作,讓香港未來能有更加安全、穩定、積極、正面的發展。

鄭程:這可減少不少內耗,減少議會內的很多爭拗,可聚焦民生、經濟,最重要的是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感受到社會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向好。今天我們很感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鏡新聞」專訪。

陳茂波:多謝Joyce,多謝大家,再見!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