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加沙為何戰火不斷(2021.6)

發布日期:2021-07-06

☉文/胡后法

進入五月中旬以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再燃戰火,軍事衝突不斷升級。炮火使加沙的夜晚猶如白晝,警報聲響徹特拉維夫和加沙等城市的天空,中東火藥桶再次進入最恐懼的時刻。巴以雙方都已造成人員傷亡,特別是在巴勒斯坦方面,除了平民和兒童傷亡外,一些哈馬斯的軍事指揮官也遭到「定點清除」。至今,哈馬斯已向以色列發射了2000多枚火箭彈,而以色列方面則對加沙地區的數百個目標實施了空襲,造成了巴勒斯坦方面的重大人員傷亡,哈馬斯的100多個軍事目標被摧毀。全球本已被新冠肺炎疫情折騰得幾乎難以招架,而中東地區又被人為製造的炮火推入了新的苦難。國際社會雖然強烈希望衝突雙方盡快停火,但巴以雙方短期內似乎都無妥協的意向。戰火還在蔓延,平民還在傷亡,加沙的隆隆炮聲使巴以間的和平希望變得更加渺茫。

難解的巴以深仇大恨

不知是上帝的造化,還是人類的悲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何以成為「天然仇人」?是歷史埋下的仇恨種子,是對生存空間的爭奪,是地緣政治的作祟,這種種答案,似乎都能找到與這兩個民族深重災難的關聯。在一塊名叫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猶太人於三千年前趕走了迦南人在此定居,一千年後又被羅馬人趕走。一千三百年前,這兒則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

猶太人雖然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但卻遭遇了最悲慘的苦難。近代史上,歐洲的排猶主義此起彼伏,而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滅絕行動更是將人類歷史上對弱小民族的殘殺推向了極致。戰後,納粹大屠殺理所當然地使猶太人贏得了全世界的同情。此時的猶太人極想建立自己的固定家園,國際上也提出了可供猶太人作為家園的不同選擇,而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巴勒斯坦便最終被選為猶太人的建國之地。

當年,聯合國在主要大國的主導下,通過了的巴以分治決議。而埋下巴以仇恨種子的正是這份分治決議。根據這份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兩個國家,一個是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另一個是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巴勒斯坦。雖然以色列人口少,但卻拿到了55%的土地,且都是最肥沃的沿海地段。巴勒斯坦人口多,卻只拿到45%的土地。如此不公的分配方案遭到了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一致反對,並為巴以衝突和世代仇恨埋下了種子。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英國也宣布不再統治巴勒斯坦地區。同日,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一起向以色列發起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宣告打響。從此,中東不再安寧,大大小小的武裝衝突成為家常便飯,中東由此成為世界上爆炸最頻繁的「火藥桶」。至今,中東已爆發四次大規模戰爭,給巴以雙方帶來了巨大損失。半個多世紀以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始終無法擺脫戰爭深淵,雙方付出了巨大代價,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政治家因致力於阿以和平而獻出了生命。

然而,人們依然看不到巴以戰火徹底熄滅的前景。由於雙方結怨太深,任何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可能導致火箭彈的滿天飛舞。除了領土爭議外,巴以各自的內部矛盾也是導致衝突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巴勒斯坦還是以色列,黨派和政治派別之間爭權奪利。特別是巴勒斯坦,各派別對國家長遠目標始終無法達成共識,內部矛盾和分歧使其難以形成內部凝聚力。

實際上,以色列目前的外部安全環境並不壞。近年來,阿拉伯國家共同對抗以色列的「統一戰線」不再堅如磐石,一些阿拉伯國家開始與以色列改善關係,阿拉伯世界的抗以聯盟面臨瓦解。而被以色列視為最大敵人的伊朗近年來受到美國的嚴厲打壓,元氣大傷,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明顯緩解。在此背景下,以色列本不該咄咄逼人,對巴勒斯坦大動干戈,而是應抓住時機,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化解與巴勒斯坦的矛盾。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這場軍事衝突雖然由哈馬斯首先發射的火箭彈而引發,但主要原因還是以色列方面近來對巴勒斯坦的頻頻刁難和挑釁,讓哈馬斯忍無可忍,被迫用火箭彈加以報復。有專家指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近來處境艱難,不僅組閣失敗,而且因腐敗問題而官司纏身。因而,此時向哈馬斯開戰符合他個人的政治需要。

衝突不僅給給巴以雙方造成人員傷亡,而且也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據媒體報道,哈馬斯擁有14000多枚火箭彈,其中有的可以打到特拉維夫等以色列大城市。而以色列用「鐵穹」反火箭系統攔截一枚從加沙發射的火箭彈,需要付出5至10萬美元的成本,哈馬斯火箭彈的平均成本卻只有300至800美元。以色列承認,鐵穹反火箭彈系統給國家預算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

美國堅定支持以色列

作為以色列最大的靠山,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持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軍事行動,近年來美以關係進入了最佳期。眾所周知,猶太人在美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猶太人在美國擁有的財富是其他族群無法比擬的。有關數據顯示,3%的猶太人控制了美國70%的財富。美國政界、軍界的一些重要領導崗位也由猶太人所佔據。在美國總統和其他政客的選舉經費中,很大部份是來自猶太人提供的捐助。作為回報,美國政客自然要為以色列提供最大的外交支持和保護。以色列和美國政界長期形成的這種利益結構決定了美國永遠是以色列的的「保護神」。猶太人在美國雖然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但其話語權和影響力卻處於絕對控制地位。

美國在經濟上也是以色列的最大支持者。雖然以色列早已屬於發達國家,但美國每年仍以各種名目向以色列提供大量援助。以色列對美國的遊說能力之強,是常人難以相像的。美國政府出臺任何重大政策,只要影響以色列的利益,往往都會在親以色列勢力的巨大遊說力量面前低下頭來,最終要麼被推翻,要麼淡化不利於以色列的內容。

這次軍事衝突還發生了一個令以色列頗為難堪的插曲。5月16日,以色列空襲並摧毀了美聯社和半島電視台等國際媒體在加沙的辦公大樓。美聯社是美國的大牌媒體,以色列的空襲立即引起了美聯社和國際新聞界的譴責,並要求國際刑事法院調查此次空襲是否構成「戰爭罪」。然而,以色列軍方對外聲稱,哈馬斯將美聯社等國際媒體辦公的這座大樓用於情報搜集和武器開發,並利用記者作為「人質」。以方在16日空襲前,為美聯社等其他租戶提供了大約1小時的撤離時間。以色列總理同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也專門就空襲事件進行解釋。他稱,哈馬斯情報局就在該建築物內,因此是一個合法的襲擊目標。

但是,美聯社執行總編輯莎莉·布茲比則表示,美聯社在該大廈辦公已15年時間,以方從來沒有警告過哈馬斯在樓內的行動。無國界記者組織在給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的一封信中說,在過去6天時間裡,23家國際和當地媒體的辦公室被以色列摧毀。對此,以色列方面似乎並不認為理虧,也沒有向受害媒體表示道歉,美國官方也無任何反應。假設美國媒體遭到其他國家的襲擊,美國不僅會強烈譴責,還會採取報復措施,美國被以色列政治「綁架」的事實可見一斑。

自這次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拜登政府採取了支持以色列的態度。拜登總統已多次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電話,重申了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面對媒體的提問,拜登認為以色列至今沒有「反應過度」。拜登只是希望衝突盡快結束。人們擔心,拜登對以色列暴行的支持態度可能導致了新一輪中東戰爭的爆發。但是,對美政府的批評聲音顯得十分微弱,不足以改變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的縱容和支持。輿論認為,拜登的曖昧態度實際上是對內塔尼亞胡進一步升級軍事行動開啟的「綠燈」。

「人道」戰術並不人道

有消息稱,以色列在每次空襲前,先要給住在目標大樓的平民和業主打電話,通知他們即將實施空襲,請他們立即組織撤離。此事引起了國際媒體高度關注,也成為中國網民的熱議話題。據報道,以色列在確定打擊目標後,還會請一位國際法專業的律師進行合法性評估,在律師認可後才實施襲擊。人類社會經歷數千年的戰爭,以色列的這種戰爭打法真給人以「天方夜譚」的感覺。猶太人真是善於創新的民族,把殺人這種最殘忍的行為包裝成充滿人道的行為。

據西方媒體和有關專家介紹,以色列軍方確實自2008年開始採取在襲擊前向平民提前預警的做法。以軍方對加沙地區的各類建築物進行了深入調查,並進行逐個登記。以軍還搜集了建築物住戶和業主的16萬多個電話。另外,以軍還設立了對軍事打擊目標的法律審核制度。當軍方確定某座建築物為打擊目標後,他們會提交專門的律師進行審核,在作出符合「打擊標準」的認定後,再實施打擊。以軍內部設有「軍事法律顧問團」,由以色列最高檢察長負責對其進行專業指導。顧問團還下設了「軍事行動事務顧問隊」,專門負責軍事打擊的法律問題。

為增強「平民預警」制度的實際效果,達到減少誤傷的目的,以軍似乎也想盡了各種辦法。除打電話外,他們還採用向平民發放傳單和電台廣播等方式,但儘管如此,依然有些居民出自各種原因沒有撤離。對此,以軍推出了一項名為「敲屋頂」的措施。具體而言,以軍在正式發起空襲前,先用輕型武器向指定目標的屋頂鳴槍,再次敦促居民盡快撤離。以軍還用無人機對打擊目標進行實時監視,以評估平民撤離的情況。負責襲擊的部隊則根據建築物內的實際情況決定打擊方案。

據透露,以軍之所以採取上述看似「人道」的戰術,主要有三大目的。一是提高對哈馬斯軍事人員和主要目標打擊的精準性,真正做到「定點清除」。在以色列看來,構成真正威脅的是哈馬斯的軍事力量及其指控官,特別是其中的決策人物和行動人員。二是避免平民傷亡過大而引起國際社會的譴責,影響以色列的國際形象。三是防止國際上對以色列提起戰爭罪的起訴,一旦面對此類起訴,以方可以推卸責任。然而,以色列的這種「人道」戰術在國際上飽受爭議。在以方2008年首次實施這種戰術後,聯合國人權理事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委員會認為,雖然以色列作出了努力,但缺乏可信度和有效性。大赦國際也譴責以色列的「敲屋頂」戰術,認為它是危險和無效的。

萬變不離其宗,戰爭就是戰爭。不管以色列上述戰術的實際效果如何,也不管將什麼「人道」元素注入軍事行動,以色列「消滅對手、保全自己」的戰爭目標並沒有改變。在這種「人道」戰術下,一些阿拉伯平民有可能躲過了炮火,但他們的家園已被摧毀,生活陷入了極度困境,這樣的戰爭後果同樣是阿拉伯人難以忍受的。也許「人道戰術」有助於減少平民傷亡,但戰爭的本質本沒有改變。

巴以衝突的原因非常複雜,領土爭奪、宗教矛盾、地緣政治、內部紛爭,都在向這個歷時已半個多世紀的火藥桶澆油添柴。只要這些因素不消除,衝突就不會徹底根除。即使短期內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只要一有風吹草動,硝煙就會再次燃起。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