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陳祖恒:對香港工業未來充滿信心

發布日期:2021-07-28

⊙主辦/鏡新聞

⊙嘉賓主持/劉瀾昌先生 資深時事評論員

⊙嘉賓/陳祖恒先生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
⊙文/德恩
⊙視頻播放/【鏡新聞YouTube頻道】、【鏡報月刊Facebook】、【鏡報月刊微博】、【華人頭條】

⊙文字報道/【鏡報月刊】、【鏡報月刊Facebook】、【鏡報月刊微信公眾號】、【鏡報月刊微博】、【華人頭條】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陳祖恒指出,自改革開放開始,香港加大灣區有一個很強的工業基礎,在「十四五」規劃下,國家支持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要把握這個機遇,用在我們的工業上。





陳祖先生(左)、劉瀾昌先生(右)





劉瀾昌:今天「鏡新聞」請來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陳祖恒先生,陳生您好!大家都很關心香港的工業,我們看到這樣年青的工業總會副主席,年青代表希望,大家都知道你們的聯泰公司,特別是您的父親陳守仁先生事業做得很大,可否介紹一下集團的最新狀況?




優化外國做法套入在內地零售體系




陳祖恒:各位朋友大家好,聯泰是由父親一手創辦出來的,這數十年我們由一間中小型公司,專造船務貿易,慢慢發展到重視工業生產,由一個地方發展到多國家、多地方生產,售賣製衣到歐美等國際市場,後來我們再併購很多公司,由T-shirt 到冷衫、運動衣、內衣褲,後來我們再收購做手袋、背囊、皮革,之後我們也同國企共同合作發展。在過去17年,我們在內地投放了不少資源響應中國中產階級發展,與美國Skechers建立了品牌,在當地開發了二千多間門市店。我們改變了銷售模式,優化了外國做法,並套入在內地的零售體系中,包括線上線下;產品開發方面,我們不僅把外國款式帶入中國,我們還包含了、中、日、韓、美等國的元素。我們還增加其他產品,包括LeSportac袋,Sam Edelman美國鞋,在中國人的市場中活躍於尋找其他的商機。此外,我們與中國運動品牌合作進攻東南亞市場。




劉瀾昌:以前紡織業很講求配額,有配額才可從事經營,甚至可以售賣配額來賺錢,你們有否經歷過這年代?




陳祖恒:我們有經歷過這年代艱難的時刻,因為我們當時是沒有配額的一個,當時某些國家與其他國家關係好,可以豁免配額,我們便很艱辛地到這些國家從事生產,後來到中國加入世貿開始放寬配額,我們反而開始在國外回流內地建廠,做中國的出口。




劉瀾昌:剛才所談你們與美國有合作,但現在中美關係很微妙,這會否對你們的生意構成影響?




陳祖恒:我們作為中國人如何去與商業合作夥伴去交流、溝通是很重要,例如新疆棉事件,而Skechers屬美國牌子,很多牌子被中國國民杯葛,認為他們的取態有問題。我們的取態是:公司在內地有自己的調查,有自己的工廠。




劉瀾昌:你們現在在東南亞很多個國家都有發展,市場分散,風險也相對分散,我聽說有些內地企業因中美關係在越南設廠後生意好轉。




陳祖恒:其實是兩個方面,剛才我所說是從中美角力下的市場及零售方面,另一方面是生產國問題。其實隨着中國的成本上升,很自然會到東南亞國家,東南亞文化與我們較相近。




香港工業啟新章




劉瀾昌:中國與亞太15國成立一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大家的機會便更加多,這令我們感到香港的工業再次燃點新的希望。您拿着這本書令我們覺得香港工業還是有希望的。可否介紹一下香港工業的希望在哪裡?




陳祖恒:這本工業總會研究報告名為《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英文名為《Made by Hong Kong :The Way Forward for Hong Kong Industries》,這本研究報告是由工業貿易署「工商機構支援基金」資助,與港大王于漸教授的中心合作,其中一點很重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工業生產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只有1%,十分低。這可能只是香港生產、香港製造、出口,現在大部份的生產線已轉移至內地,但大家可能忽略了與製造相關的服務行業,我們稱為「生產性服務業」,根據我們的調查報告,這佔了42.2%,數字相當大,當中包括貿易、開發、質檢,因總部設在香港,從貿易衍生的其他服務業都會在這裡,如果沒有工業基礎的話,這些附帶的生產有關服務業都會不存在。




劉瀾昌:在中美角力下,原先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政策已沒有,變相來說,工業是更加困難。




陳祖恒:其實這是政治上的行為,但真正對香港工業的衝擊是有限度的,因為他們要求的是與香港出口相關的產品,我們沒有生產,但我們有服務,服務仍可以主宰市場。我們平常說的生產是指工廠製造,但其上游、下游仍有很多服務,這是不可看輕的事情。為何香港仍有其重要角色?因為香港是配合中國中產階級的龐大發展潛力及購買能力,而誰可發揮得最好呢?




香港工業角色轉變體現科技成分提升




劉瀾昌:我看過報道指內地中產階級的人口總數比美國總人口更多,超過3億人口。




陳祖恒:美國3億人也不可能全部是中產,這數字還會不斷上升,消費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所以除了向歐美等國發展生意外,內地市場絕對不能看輕。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只要懂得去調整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十四五」規劃下的「雙循環」,我們既懂做出口,且迎接不只舊的內銷,而是新的內銷,迎接這不只3億的人口。




劉瀾昌:有人說,14億人口「內循環」本身已是一個世界,超越了歐洲及很多地方,市場很大。




陳祖恒:我們在這本報告都有提及,但會有所轉化成我們的看法,進入內地生產有其挑戰,這些我們都需要作適當調整。




劉瀾昌:陳主席,可否概括介紹這本報告如何描繪香港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




陳祖恒:香港工業的服務性很強,這意味着我們產品的分類和以往會開始有所不同,我們含科技成分,含設計成分會更多,我們會做很多研發,政府、商界亦投放很多資源把產品商品化把大學科研落地工廠,香港也有不少科研機構願意配合業界去做。




劉瀾昌:您提到的香港未來工業的一個轉變的問題,最重要是體現科技成分的提升。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及希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內,香港工業如何在大灣區找到機會?因為以前香港帶起珠三角工業,但後來不少廠家放棄設廠,回港從事房地產,現在好像又有另一個新的機會,您如何看這形勢?




陳祖恒: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給予香港、工業、青年人,據內地資料庫,超過全國一半港資廠商設廠在廣東省,達2萬多間,我們要在「十四五」規劃下,摸索大灣區城市的發展優勢如何與香港優勢作配合。




劉瀾昌:改革開放的時候,即上世紀80至90年代,香港很多廠轉移到珠三角,採用「前店後廠」的模式,「店」在香港,「廠」在珠三角,請問現在是否還有這種模式?




陳祖恒:「前店後廠」的「店」指香港,「廠」在內地,香港普通聯繫人的角色轉變為超級聯繫人,現在我們把設計、品牌都一併參與,有自我的品牌,我們擁有一些客戶不具備的開發能力。




劉瀾昌:可否這樣說以前「店」與「廠」的角色沒有分得這樣仔細?甚至是雙方融合起來。




陳祖恒:除了產品要價廉物美,質量好外,還有的是其他的服務,你的產品設計會否比其他人好,會否用嶄新的科技去製造,這需要整體一起做的。




劉瀾昌: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香港融入大灣區始終有其困難,您有什麼方面幫我們介紹?




陳祖恒:我們在內地設廠,我們會看幾個角度:第一,當國家想要做事情,我們會面對困難去摸索答案,這答案未必今天會有,但我們一邊走過,再回頭看,一些問題已解決。我們工業總會有珠三角工業協會與當地政府作交流,例如與東莞市不同部門溝通,也會與特區政府、「一帶一路」辦公室、大灣區辦公室、工貿署溝通,這需要商界、業界與政府共同繼續摸索一條出路,大家都有信心到大灣區發展。




香港加大灣區有一個很強的工業基礎




劉瀾昌:大家始終擔心中美角力問題,特別是共和、民主黨有共識經濟向虛發展,即實體經濟沒有,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甚至有極端說法美國經濟幫助中國經濟脫歐,您如何看這世界經濟大勢?




陳祖恒:從邏輯上看,這世界與以前不一樣,因為有了全球化事情,美國已取得全球化的好處。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的供應鏈,如不用中國供應鏈,在外面做成本將更貴。政治上會有一套說法及行為,一部份是他們有實際行動,有部份則是做給市民看。




劉瀾昌:可能你們能真正摸到他們脈搏,我們卻在霧裡看花,你們有美國合作夥伴、廠家合作,大家知道真正的市場在哪裡,怎樣的合作才能找到最好的模式,聯泰也好,香港也好,未來香港工業始終是有前途,有生機。




陳祖恒:由改革開放開始,香港加大灣區有一個很強工業基礎,在「十四五」規劃下,國家支持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我們要把握這環節,用在我們的工業上。




劉瀾昌:您發表這份研究報告,希望政府或香港各界給予工業界什麼支持?香港市民如何能為香港工業出一分力?




陳祖恒:我們主要提倡有四方面:第一,先進電子業;第二,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第三,回收及環保工業;第四,生物科技工業,香港是全世界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的地方,我們有其優勢。這四點要盡量與政府及持份者溝通。另外,政府局與局之間配合及合作性可再加強,我們作為商會、業界的人士希望可與政府共同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例如「再工業化」將生產線回流香港問題,大家商量如何把事情做好,政府要有新的思維去改變政策。


劉瀾昌:今天訪問到此為止,我們聽陳主席說是對香港工業充滿信心。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