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台灣需要一場民主與科學的運動(2021.7)

發布日期:2021-10-04

☉文/莫能御

雖然目前覺醒的民眾尚處少數,但隨着大陸綜合實力增長和民進黨施政弊端進一步顯現,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將在民主與科學的啟蒙中認真辨析哪個政黨是真正為民着想,理性思考兩岸關係究應走向何方,進而不斷增進自身利益福祉。

一段時間以來,《覺醒年代》成為大陸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其中涉及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以「民主」「科學」為基本口號發起的新文化運動,這也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受此影響,身處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林獻堂、蔣渭水等於1921年10月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努力喚醒民族意識,積極提倡民權,成為台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發起者。如今,在民進黨「綠色恐怖」和「愚民政策」籠罩下的台灣,依然需要一場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運動。民主,即打破民進黨「一黨獨大」局面,給予島內各政黨、團體與民眾以平等和自由;科學,即尊重客觀事實,披露事件真相,理性分析和解決問題,而非歪曲、遮掩、醜化與污蔑。

一、民進黨治下台灣的「反民主」與「反科學」

自台灣政治體制轉型以來,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台灣當局均自詡為「民主政體」,崇奉科學;且「民智已開」,民眾自由獲取信息,享有各種權利與自由。然而,2016年5月民進黨首次「全面執政」後,台灣卻屢現「反民主」「反科學」的景象。近期島內停電頻發、疫情升溫、旱災加劇等熱點事件,便很能說明問題。

(一)執政黨展現權力的傲慢。經過兩次「大選」,民進黨已牢牢掌握行政和立法資源,儼然成為「五權憲法」的代言人。在此情形下,該黨早已忘記蔡英文一度宣稱的「謙卑」,徹底展現出權力的傲慢和對民眾的冷漠。5月兩次大停電波及數百萬戶,島內人心惶惶,蔡英文、蘇貞昌等竟無絲毫愧怍,僅不痛不癢地表示「這凸顯電網風險管理重要性」,幾乎沒有實質性的調整改革舉措,遑論從根本上檢討現行能源政策。當前,島內疫情惡化,民眾生命健康福祉受到極大威脅,一個重要原因是以陳時中、陳宗彥為首的防疫機構陶醉於過去「民主防疫」的「成功」,自滿於「防疫模範生」的「成績」,漫不經心、疏忽大意,將華航機師隔離時間大幅縮短,造成防疫破口。面對盡快普篩的建議,民進黨當局非但不予理睬,反稱「年輕人喜歡聚集」,要求民眾「該收心了」,將疫情加劇責任推給庶民。面對部份縣市長、社會團體和人士引入境外疫苗或開放民間自購疫苗的呼籲,民進黨當局統統拒絕,表示「多說無益」。

(二)在野黨或異議者頻遭壓制。民進黨當局在處理電荒、疫情和旱災時,面對國民黨、民眾黨和部份民眾的質疑與批評,不僅未虛心納諫,反以各種方式予以打壓。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發現,兩次停電後,民進黨當局再次動用「1450」(網軍)護航,只要他指出台灣缺電這一事實、戳破當局謊話,網軍就會對他攻擊和謾罵;部份綠營人士乾脆將台灣缺電原因歸咎於反對在桃園建立天然氣接收站、要求保護藻礁的團體,指責其「阻撓綠能發展」,即趁停電之機為當局在「珍愛藻礁」議題上陷入被動解圍。此次疫情中,確診病例集中在新北、台北兩地,民進黨遂發起「誅侯(友宜)計劃」,民進黨籍「立委」紛紛指責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瞎忙、裝忙」;對於兼任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當局也不手軟,柯甚至「吐槽」表示民進黨「對付疫情都沒像對付我這麼用心」;對於明確要求兩岸合作抗疫的政黨和人士,民進黨送上「配合中共統戰分化」的大帽,以「政治與法律雙重風險」的說辭嚇阻他們引進大陸疫苗。

(三)民眾對眾多事件真相難以瞭解。民進黨在島內一手遮天,極力掩飾施政中的種種錯誤,使民眾無從瞭解事實真相。例如,民進黨擔心,兩次停電將為「重啟核四公投」的擁護者提供更為充足的理由,故不願承認台灣供電極其緊張的事實。蔡英文、蘇貞昌多次辯解「不是缺電導致停電,而是輸配電的電網問題」,民進黨也要求支持者「不信謠不傳謠」。作為當局控制的公營企業,台電不得不出面解釋稱,「供電能力足夠」。此次疫情爆發後,民進黨當局更將「愚民政策」發揮到一個新高度:一是發明「校正回歸」概念,美化防疫數字。二是對於誰決定華航機師隔離時間僅需3天,表示「沒有會議記錄」。三是為自產新冠肺炎疫苗大做廣告,但對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獲國際認可可能性、實現量產時程等,或諱莫如深,或前後說法自相矛盾。四是罔顧中國新冠肺炎疫苗獲世衛組織認可的事實,散布「大陸疫苗是生理鹽水」等謠言,營造「多數民眾不願打大陸疫苗」的輿論氛圍。今春旱魃為虐,民進黨當局不敢公布其忽視水利建設、撥付經費不足的真相,也不願承認金門依靠大陸供應而不缺水的事實,反而大興法事、焚香求雨。

(四)重要社會議題無法理性討論。多數國家和地區在是否發展核電議題上,一般都經過科學、詳細的專業論證和充分、完全的意見表達,在此基礎上,政府再做相關決定。反觀台灣島內,民進黨出於政治利益考量,通過動員群眾、培育領袖、製造輿論、挹注資金、指導戰術等途徑扶持島內「反核」團體,採取「體制路線」與「街頭路線」相結合的策略,長期反對台灣發展核電。最終,「核四」被迫封存,是否發展核電已從一個本可理性探討的科學問題被異化為各黨借此展開角力的政治議題,致使台灣能源政策在「擁核」與「廢核」間不斷徘徊,固有的缺電問題未得絲毫緩解,反因「核四」走入歷史而更趨惡化。再以缺電、缺水問題為例,島內一直有上漲電價、水價以遏止浪費的呼聲,但以「民粹」起家的民進黨顯然不願因此得罪民眾,便以「採取階梯水電費是打擊弱勢族群」為由拒絕。台灣電價、水價低廉,是當局「政策買票」的結果,相關議題已無理性討論的空間。

二、台灣的「反民主」與「反科學」其來有自

上述所列僅是近些年來台灣「反民主」「反科學」的冰山一角,在一個自我標榜「民主」「科學」的社會裡,出現這些「怪現狀」令人深省。這其中既有「國民黨不爭氣」「民進黨會洗腦」「美國佬支持」等表面因素,更有一些深層次原因,即民進黨已成功形塑自身「愛台灣」的形象,基本壟斷「愛台灣」的話語權。正是如此,民進黨才敢「無所畏懼」「為所欲為」,不少台灣民眾尤其是綠營支持者才會「服服帖帖」「心甘情願」。如今,民進黨對於「愛台灣」,已形成一整套對內對外的說辭。

(一)聲稱代表本土民眾利益,要防止國民黨「復辟」。台灣光復以來,島內省籍矛盾長期存在,並在部份時段、部份事件中有所激化。民進黨成立後,賡續「黨外人士反對國民黨」的傳統,容納一批具有「本土意識」的政治精英,不斷爭取台灣省籍尤其是中南部民眾支持。經過數十年發展,大致形成「外省籍民眾較為支持國民黨、本省籍尤其是中南部民眾較為支持民進黨」的政治格局。無論陳水扁還是蔡英文,只要民進黨上台執政,都刻意強調要防止「黨國體制」「復辟」、有意識地升高省籍矛盾,借此合理化該黨施政的不合理行為。例如,陳水扁曾將其貪腐罪行解釋為「反制國民黨賄選」「準備建國基金」,將「倒扁運動」誣為「外省勢力企圖顛覆本土政權」;蔡英文將國民黨對當局防疫舉措的批評貼上「噴政治口水」「見不得台灣好」等標籤。另一方面,部份民眾受此影響,情感上一面倒向綠營,在「不惜代價支持本土政權」「台灣人出頭天」「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等想法引導下,自然可忍受民進黨「反民主」「反科學」的做法,甚至認為這是「為徹底打垮國民黨的必要之惡」。

(二)聲稱代表台灣利益,要反對「中國併吞」。國民黨退踞台灣後,力推「反共教育」,再加上兩岸數十年來處於政治對立、往來隔絕的狀態,多數台灣民眾對大陸主導統一抱有很深疑慮,迄今未有明顯改變。民進黨創建後不久,便通過「台獨黨綱」,既把「台獨」視為一種「政治價值」加以追求,更將「台獨」作為攻擊國民黨大陸政策、動員台灣省籍民眾、獲取更多選票的工具。民進黨一旦執政,便加緊推動「台獨」。遭到大陸強力遏制和反對後,該黨則仿佛化身為「台灣利益的代表」,展現「勇於反抗打壓」「拒絕併吞」的形象,通過製造「悲情」來凝聚民心;同時,在島內渲染大陸「威脅」,以「構建民主防衛機制」為名,行鉗制民眾權利之實,可謂「打着民主反民主」。在「拒統」心理驅使下,「本土意識」強烈的民眾自然也寧願犧牲一定自由以建立遏阻「中國滲透分化」的防線,寧願相信民進黨編造的「中國利用疫情對台認知作戰」等謊言。

(三)聲稱作為「民主政體」,能獲得「相同價值理念」國家的支持。由於美國為台灣長期提供「安全保證」,台灣民眾普遍對美有一種依賴、崇拜心理。民進黨很好地利用了這一「民意」,一面對外大打「民主牌」,稱台灣是「東亞民主的燈塔」,持續增進與美西方關係;一面又向民眾展示自身有能力與美西方維持良好關係,從而提升民眾對該黨的信任與認同。近些年來,隨着中美戰略競爭加劇,民進黨既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又「不挑釁、不冒進」的兩岸政策某種程度上迎合了美國戰略意圖,也確實得到美西方的一些回報。今年世衛大會前後,美、日、歐等支持台灣參與的聲勢有所擴大,動作有所增多。近幾個月來,美日峰會、日歐峰會、美韓峰會、七國集團峰會、美歐峰會等先後提及台海和平穩定,實際表達支持台灣當局的態度;美國還在時隔5年後與台灣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對於這些「政績」,民進黨通過「大內宣」來告訴民眾,它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台灣好、都是正確的,只有它才能得到美西方的青睞與幫助,所以要服從它的領導與指揮。

三、新因素出現助推台灣回歸民主與科學

雖然民進黨治下的台灣有諸多「反民主」「反科學」,急需一場啟蒙運動加以改變,但一些新因素的出現將有利於消除「綠色恐怖」和「愚民政策」的影響,助推台灣真正實現民主與科學。

(一)大陸持續發展進步。鄧小平曾指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靠自己的發展。習近平也強調,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大陸對台壓倒性優勢繼續擴大,制度和治理體系優勢也得以充分彰顯,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中國新冠肺炎疫苗已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大陸為金門供水解決當地缺水問題等等,已讓部份台灣民眾內心有所觸動,促使他們更為科學、理性思考兩岸關係和台灣前途,破除過去對大陸的誤解和不真實的想像。

(二)對民進黨施政的民怨已深。蔡英文第一任期內,加深島內社會「綠化」、限制民眾權利、回護高層涉弊等「反民主」「反科學」的做法不勝枚舉,民眾不滿意度升至高位,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大敗。蔡第二任期開始後,政績依舊不彰,老問題一再重演,當局與民眾「蜜月期」迅速結束,近期接連出現的電荒、疫情和旱災更加深了民進黨執政困境。近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美麗島電子報》、TVBS等不同背景的機構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評價已現「死亡交叉」。這說明島內對民進黨的民怨已在逐漸積累,不少民眾已看清該黨「執政為己」「施政無能」的本質,看到該黨「反民主」「反科學」帶來的嚴重後果。

(三)島內部份民眾已然覺醒。無論是規模一年比一年大的「秋鬥」遊行,還是反對中天電視台被關閉的示威,抑或抗議當局無法取得足夠疫苗的「快閃」,顯示島內部份民眾已不再接受民進黨以「愛台灣」為名替自己辯解的那一套說辭。少數綠營人士如呂秀蓮、沈富雄、施正鋒等,也出面表達對民進黨「反民主」「反科學」的憤懣。近期,在大陸惠台政策鼓勵下,一些島內民眾奔赴上海、廈門等地接種疫苗。雖然目前覺醒的民眾尚處少數,但隨着大陸綜合實力增長和民進黨施政弊端進一步顯現,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將在民主與科學的啟蒙中認真辨析哪個政黨是真正為民着想,理性思考兩岸關係究應走向何方,進而不斷增進自身利益福祉。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