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台灣「民主防疫」為何終究破滅(2021.8)

發布日期:2021-10-04

☉文/莫能御

「民主防疫」具有浪漫主義傾向和理想主義色彩,仿佛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戰勝疫情。民進黨當局對它的高度推崇,也包含着指責大陸防疫舉措「不民主」、試圖在兩岸間比優劣之意。因此,「民主防疫」本質上是一種「政治防疫」。

5月中下旬以來,台灣出現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單日確診病例一度達300人以上,累計已有數百名民眾病亡,疫情致死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島內疫情近期雖有減緩,但迄今尚未完全平復。出現這樣的悲劇,與民進黨當局奉行、標榜「民主防疫」密不可分。正基於此,政治凌駕於專業之上,台灣防疫舉措失當,最終導致一系列惡果。

一、「民主防疫」的內涵

「民主防疫」不是今年才被創造出的新名詞,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民進黨當局就將其奉為圭臬。綜理民進黨當局相關表述,「民主防疫」的要義是:對內,既要推進疫情防控,又須保證民眾依然享有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讓民眾感受到太多限制與不便,更不能侵犯個人隱私;對外,要與具有相同價值觀的「民主國家」合作,爭取其幫助、支援,盡量避免得罪它們;當然,更要提防「專制政體」借疫情對台「破壞」與「滲透」。

一段時間裡,至少在5月中旬以前,台灣疫情控制得還是很不錯的。5月13日,累計僅有1256例確診,其中,本土病例僅135例,病亡12人。同時,島內社會秩序基本正常,經濟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與發展。2020年,台灣經濟增長率達2.98%,是近30年來首度超越大陸(2.3%)。在這些成績面前,民進黨當局難免有些飄飄然,遂以「全球防疫模範生」自詡,對內對外均不斷宣傳其「制度優勢」,聲稱台灣塑造出「民主防疫」這一與「專制政體」完全不同的新模式。此外,西方一些非政府組織給台灣地區「兼顧防疫和人權」打出高分,甚至溢美台為「亞洲第一」,更使民進黨當局興奮不已。台灣防疫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不僅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而且是「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亂世中的福地」。

總之,「民主防疫」具有浪漫主義傾向和理想主義色彩,仿佛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戰勝疫情。民進黨當局對它的高度推崇,也包含着指責大陸防疫舉措「不民主」、試圖在兩岸間比優劣之意。因此,「民主防疫」本質上是一種「政治防疫」。

二、「民主防疫」帶來的惡果

其實,「民主防疫」的背後藏有很多隱憂。例如,5月13日累計確診病例中,竟有高達1068例屬境外輸入,已說明境外疫情對台威脅較大,一旦不慎將造成防疫破口。再如,台疫情指揮中心以「保護隱私」為由,不願公布確診者詳細活動足跡,流調排查工作成效不彰。又如,由於未做「普篩」,新冠病毒很可能在多個社區內隱秘傳播。對於上述及其他風險,民進黨當局並非沒有看到,但他們醉心於「民主防疫」的既有成果,來自西方的「好評」更使其「名令智昏」,根本不願檢視防疫舉措、盡量堵塞漏洞、努力補齊短板。正如後來有國際媒體指出:「台灣當局從上到下自滿驕傲,風險意識低落。」

(一)疏於防範境外輸入風險,出現巨大防疫破口。長期以來,入境台灣的檢疫規定是「14天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隔離期滿不做篩查,只有在入境時或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才會進行篩查檢測。正是這樣寬、鬆、軟的政策,使得境外輸入病例一度佔據台灣全部病例的多數。更大的問題是,境外輸入病例極有可能造成台灣防疫的破口。普遍認為,5月中下旬以來島內疫情急劇升溫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從境外返台的「華航」機組成員僅接受3天集中隔離後便可進入社區,進行11天居家隔離,有關部門對他們的行蹤又不做出約束,導致群聚感染事件接連發生。Delta病毒擴散後,民進黨當局僅對從巴西、印度等7國入境的人員進行集中檢疫和普篩,但目前美國新增確診數的20%都受到Delta病毒感染,且美台間航班往來頻繁,美國卻被排除在外。這些都充分暴露出民進黨當局在「外防輸入」時,只會對從大陸入境的人員嚴加防控,而對從美、日、歐入境的人員則「能鬆就鬆」。

(二)極端在意疫苗「政治屬性」,疫苗儲備嚴重不足。「行政院長」蘇貞昌曾稱,「台灣沒有打疫苗的迫切性」。由於自滿與大意,今年以來,台灣對外購買疫苗進度延宕。疫情突然惡化之際,民進黨當局才發現疫苗儲備根本不足。對此,一方面,他們力推台灣自產疫苗,以彰顯「台灣主體性」,但自產疫苗研發進度遲緩,目前僅一家藥廠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安全性、有效性廣受質疑。另一方面,他們極力爭取美、日、歐等疫苗,但所獲有限,縱使日本現已三度支援台灣疫苗,仍難滿足島內民眾普遍施打需要。況且來自上述「民主國家」的疫苗頻出問題,尤其是日本贈予的AZ疫苗,被認為是導致超過400名民眾在接種後死亡的罪魁禍首。對於大陸伸出援手,民進黨則基於「台獨」意識形態考量和對大陸政治制度的敵視,污蔑大陸疫苗「效力不被承認」、是「統戰疫苗」,指責大陸「假好心」,並以各種理由阻撓島內向大陸採購疫苗。據台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7月13日,台灣疫苗接種率僅17%(以劑次人口比分析),遠低於大陸和其他周邊地區。

(三)「民主制度」帶來負面效應,抵消防疫成效。新一波疫情的出現,更為藍綠兩黨加劇政爭提供了藉口,朝野雙方互相抨擊「利用疫情進行政治操弄」,尤其是民進黨將大量精力放在清算、打壓在野黨上。由於確診病例集中在新北、台北兩地,民進黨遂發起「誅侯(友宜)計劃」,炮製「打柯(文哲)策略」。柯甚至抱怨道:「民進黨對付疫情都沒像對付我這麼用心。」其次,基於「央地分權」體制,當局和縣市間頻起衝突,甚至出現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與國民黨籍連江縣長共同發表聲明抵制當局命令的怪象。近期,民進黨當局一面宣布延長「三級警戒」,一面宣布「微解封」,具體執行可由各縣市視情決定,引發一片混亂。部分縣市長批評表示,「中央發布命令後就不管,甩鍋給地方,非常不負責任」。第三,面對島內各界一再呼籲「普篩」,「衛福部長」陳時中等多次表示,「沒有必要」「貿然篩檢反增感染風險」。不少輿論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擔心「普篩」會發現一大堆病例,讓「民主防疫」失去光彩,影響到民進黨的選票。

如今,台灣「民主防疫」弊端漸顯,並未給島內民眾帶來福音,反使疫情持續蔓延。事與願違,民進黨當局本想借助「民主防疫」取悅美、日、歐,但後者卻不給台灣留下情面。彭博社公布的6月「抗擊新冠疫情韌性榜」顯示,台灣地區從前10名慘跌到第44名,在53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幾乎墊底。

三、「民主防疫」無法挽救台灣

成功控制疫情的國家和地區相關經驗表明:加強集中統一領導,減少不必要的內耗,是妥善處理重大公共危機的正確方式;實事求是,科學防控,是克疫制勝的不二法門。數十年來,大陸的道路、制度遭到台灣不分藍綠的詆毀和抨擊,被視為「專制政體」「獨裁國家」,但恰恰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歷史大考」中,才能充分彰顯大陸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2020年初,大陸疫情嚴重程度遠超台灣,但之所以用1個多月時間就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並最終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是因為中央統攬全域,號令四面、組織八方,統籌調度不可勝數的醫務人員、防疫物資,形成抗疫的「全國一盤棋」,而非像民進黨當局那樣與在野黨鏖戰、與縣市相互扯皮;是因為中央秉持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而非像民進黨當局那樣滿腦子都是政治算計;是因為中央秉持公開透明理念,通過各種媒體把事實真相告訴人民群眾,並且做到「應檢盡檢」,而非像民進黨當局那樣發明「校正回歸」新詞以遮掩疫情惡化態勢。

諷刺的是,「民主防疫」表面上打着「維護人權」的旗號,指責大陸嚴格防疫舉措「侵犯人權」,殊不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才是最基本的人權。有一句話說得很透徹:「隔離,人權沒了;不隔離,人全沒了。」當數百名台灣民眾因「民主防疫」喪生,15000多名台灣民眾因當局防疫不力而罹患重疾,2300萬台灣民眾不得不忍受更長時間和更多的不便,庶民經濟一落千丈,民生問題堪憂,哪裡還有人權可言?

事實上,「民主防疫」終因不敵疫情肆虐而走向破滅。近日,民進黨當局宣布「三級警戒」再次延長,自7月2日起對從所有國家和地區入境的人員實行「普篩」,同意鴻海、台積電與上海復星集團簽訂購買疫苗協議。各縣市也加大對違反防疫規定的處罰力度。雖然不少輿論指出這些都「太遲了」,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只要民進黨當局能回歸現實,尊重科學和專業,少一些對大陸的污蔑,少一些對美、日、歐的崇媚,島內疫情便可盡快得到控制,兩岸關係也可能出現轉暖的契機。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