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美國開啟圍堵中國的拜登模式(2021.7)

發布日期:2021-10-04

☉文/胡后法

6月9日開始,拜登啟程歐洲,開始他入主白宮以來的首次外交之旅。這是一次關係到美國未來盟主地位的重要外交行動,也是落實拜登「美國回來了」這一政治口號的重大舉措,因而引起了全球高度關注。拜登的訪歐排程得十分緊張,內容十分豐富,除了訪問頭號盟國英國外,還出席了西方七國集團峰會、與歐盟成員國元首會晤、北約成員國元首峰會等重要多邊活動,期間還穿插了一些雙邊會談,尤其是與俄羅斯普京總統的會晤更是此次外交之旅的重頭戲。對於耄耋之年的拜登而言,這次持續時間一週多的緊張訪問不僅是對美國新政府外交政策的檢驗,也是對拜登身體和精力的考驗。

打造「反華聯盟」力不從心

縱觀拜登此次出訪,中國是整個訪問日程的頭號議題。無論是美英雙邊會晤,還是北約峰會,無論是與歐盟首腦的會談,還是七國集團峰會,拜登始終都在兜售他圍堵中國的「戰略構想」。如何遏制中國成了拜登這次「外交首戰」的核心主題。拜登在競選時,就認定中國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但他批評特朗普用單邊主義對付中國的錯誤做法,聲稱要聯合西方盟國共同遏制中國。拜登認為,以中國目前所擁有的綜合國力,單靠美國的力量已不大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必須組成全球性的「反華聯盟」,而美國理所當然的是該聯盟的盟主。

拜登入主白宮以來推出的各項內外政策表明,圍堵中國、阻止中國超越美國,已成為拜登政府內外政策的核心。美國的經濟、外交、金融、科技、貿易、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政策都在聚集中國,把遏制中國發展作為美國制定所有政策的出發點和着眼點。在這一點上,拜登政府和特朗普保持高度一致,兩者的區別只是手段和方法的不同。拜登認為,通過聯合盟國的多邊方式可以更有力、更精準地打壓中國。拜登本次出訪歐洲正是本着這一目標,為實施打垮中國的新戰略邁出了重要一步。

七國集團和北約雖然都是冷戰產物,但依然被美國用作推行霸權的主要工具,也是美國操控盟國對外政策的主要平臺。拜登此次歐洲之行目標明確,就是動員盟國向中國發起戰略反攻,推動「反華聯盟」真正發揮作用。縱觀訪問全過程,拜登所到之處,始終將遏制中國、攻擊中國作為訪問主題。雖然遏制中國是美國由來已久的對外政策,但此次拜登啟動的反華行動卻呈現不同以往的明顯特點。

一是對中國展開了全面攻擊,除了違反人權、踐踏國際規則等總體指責外,美國還特別提到南海、台灣、新疆、香港等涉及中國主權核心利益的問題,攻擊中國的廣度和深度有了顯著變化,如首次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言下之意,中國已對西方構成全方位的挑戰。

二是大肆宣揚與中國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的對抗,將意識形態作為孤立中國、遏制中國的主要「抓手」。拜登還極力對中國的政治制度進行妖魔化,以實現其凝聚盟國共同圍堵中國的戰略目標。美國猛烈抨擊中國的「獨裁、專制、侵犯人權」等,企圖以此來對沖和詆毀中國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和社會進步。

三是最大限度地將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變為七國峰會和北約這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共同政治意志。無論是美英元首會晤,還是七國集團或是北約峰會,以及與歐盟成員國元首的會談,美方始終將對抗中國作為會議和會談的主題,並且成功將美方圍堵中國的意圖寫入了會議和會談的文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峰會所發表的公報所涉及中國的提法。公報稱中國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與北約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系統性挑戰」,還提及中國的「脅迫性政策」、迅速擴大的核武庫,以及軍事現代化「不透明」等問題。

北約原本是冷戰期間美國及西方國家與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相對應的軍事組織,其主要目的是抵禦前蘇聯及其社會主義陣營的軍事威脅,保衛美國及其盟國的安全。隨着蘇聯的解體和華約的解散,北約本來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然而,美國出於稱霸世界的需要,不僅沒有解散北約,反而不斷擴大北約的成員國。此次北約峰會首次將中國納入議題,並在公報中提及中國對北約的挑戰。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尤其要警惕未來的北約在美國鼓動下,將中國作為新的戰略目標的可能性。

從目前看,北約還不大可能將中國作為打壓目標。北約成員國對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短期內似不可能達成共識。他們在對華態度上並不與美國完全一致,北約成員國與中國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發展對華關係符合多數北約成員國的利益。

但是,從目前中美矛盾不斷加深、對抗與衝突加劇的趨勢看,美國會不會在未來考慮動用北約的力量對付「挑戰美國」的強大中國,這是值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如果美國邁出這一步,將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破壞,是對國際穩定的重大衝擊,美國也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總的看,拜登此次出訪歐洲,就建立「反華聯盟」對盟國展開了全方位的動員和攻關,表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使歐洲國家進一步加深了對美國全面圍堵中國戰略的認知。美歐在意識形態、維持亞太穩定等不少問題上找到了共識,表達了一致立場。但是,對美國全面打壓中國的戰略和與中國全面脫鈎的想法,歐洲國家並不完全認同。

歐盟近年來提出了「戰略自主」的主張,意思就是在政治和戰略上不應過於依賴美國。雖然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需要漫長的時間,但這一想法的提出,本身就說明歐洲國家已經認識到擺脫美國控制的必要性。近年來的事實讓歐洲人越來越認識到,美國並不是可靠的盟主。雖然這並不意味着歐洲要與美國分道揚鑣,但歐洲國家希望國際關係向多元化、多極化發展,不希望把歐洲的命運完全寄託在美國身上。從未來美歐關係的走勢看,美國依然將把歐洲作為重要的地緣戰略重點,但歐盟國家不會像在冷戰期間那樣,對美國唯命是從,處處服從美國的「指令」。從未來前景看,世界局勢和美國實力的變化都不允許美國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反華聯盟」。

不應低估「普拜會」的積極意義

與普京會晤,是拜登此次訪歐的重頭戲。美俄作為當今世界兩個頭號大國,一直主導着全球地緣政治的走向,影響着國際格局的變化。俄羅斯雖然綜合國力大不如前,但其軍事實力依然是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國叫板的大國。美俄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也是近年來最糟糕的雙邊關係。這樣兩個大國的元首走到一起握手會談,不管能否取得成果,其對世界的意義無論如何是不能低估的。

美國和前蘇聯是冷戰期間的死對頭,曾經主導着戰後的國際政治。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依然被美國視為主要戰略對手,兩國間的矛盾和衝突接連不斷。特朗普時期,雖然雙方有改善關係的願望和動機,但美國建制派政治精英一直將俄羅斯視為「眼中釘」,對特朗普改善對俄關係的企圖想方設法進行干擾和阻止。美國政治精英對俄羅斯的對抗心理是根深蒂固的,是溶化於血液中的。

對抗俄羅斯是美國對外戰略的需要,美國要在全球充當霸主,必須建立政治聯盟,而政治聯盟必須要有共同的敵人。沒有敵人的聯盟是難以維繫的。從冷戰到冷戰後,前蘇聯和俄羅斯始終充當着西方政治聯盟的最大敵人。美國為了爭霸世界,必須打造聯盟,因此始終離不開俄羅斯這個大敵。雖然中國的崛起,使西方聯盟多了一個敵人,但僅僅有中國這個對手,還不足以起到凝聚西方集團的作用。

美俄元首本次會晤前,雙方都表現出強硬口氣。俄羅斯宣布退出與美國在冷戰後達成的開放陸地協定。根據該協定,美俄兩國同意取消各自領土上的「封閉」區域,允許彼此外交官在無需申請許可的情況下旅行。而與此同時,俄聯邦委員會通過了退出美俄《開放天空條約》的法案。根據這一條約,締約國須開放領空用於其他國家對自己領土進行空中偵察。該條約被認為是歷史上對增進大國間信任最具實質意義的國際協議,有助於避免政治、軍事等領域的誤判,對預防國際衝突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以俄羅斯違反條約為由,單方面宣布廢除協議。拜登上台後,人們曾寄希望於美國新政府會撤回特朗普的決定,但拜登卻延續了前任的政策,使俄方只好也宣布退出條約。

縱觀目前美俄關係,可以開列出一個長長的矛盾清單。美國一直指責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而俄方則一直予以否認。伊朗和敘利亞問題更是兩國鬥爭的焦點。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近年來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兩國相互驅逐外交人員也成了屢見不鮮的事情。美俄關係毒化了國際政治,兩國矛盾的尖銳程度與冷戰期間相比似有過之而無不及。

近年來,烏克蘭是美俄矛盾最尖銳的問題。自2014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以來,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採取了各種制裁措施。烏克蘭作為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家,一直推行親西方路線。美國和西方也極力拉攏、挑動烏克蘭抗衡俄羅斯,烏成為美國的抗俄棋子。然而,作為烏克蘭領土的克里米亞,一直希望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2014年3月21日,俄羅斯宣布接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在美國和西方看來,這是俄羅斯對一個親西方國家領土明目張膽的吞併,是對美國和西方利益的巨大打擊。如果對親美國家不能提供有效保護,關係到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信任問題。自此,如何對俄實施報復,成為美國的一塊「心病」。但除了制裁外,美國至今沒有找到「痛擊」俄羅斯的有效辦法。

不久前,俄美在白俄羅斯問題上也進行了一場較量。5月23日,白俄羅斯反對派人士普羅塔謝維奇乘坐的從雅典飛往立陶宛的航班,在白俄羅斯境內因接到恐怖襲擊威脅,被白俄羅斯在其境內迫降,並逮捕了反對派人士。事件引起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強烈抗議,並宣布對白俄羅斯實施制裁。而俄羅斯則站在白俄羅斯一邊,指責美國和西方在沒有進行調查的情況下作出過度反應,並實行雙重標準。正當美國和西方宣布對白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之際,普京邀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俄,兩人進行了五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表達了對白的堅定支持,批評西方的制裁,再次展現了俄叫板美國的強硬態度。

俄羅斯官方從一開始就對這次美俄元首會晤沒有表現出過大期望,多次聲稱對會晤不抱幻想。這一方面是出於會晤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基於對美俄間深刻矛盾的分析。人們注意到,美俄雙方在會晤前都發起了「隔空攻擊」,指責對方違背國際準則,破壞兩國關係。

那麼,美俄關係如此緊張,為何普京和拜登還要舉行會晤?而這正是本次會晤的最大看點,它折射出百年大變局的一大特點:沒有任何大國能主宰當今世界。美國雖然想方設法試圖恢復主宰世界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實力已今非昔比。美國很想對國際事務永遠能大權獨攬、一手遮天,但已經力不從心,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不允許美國在世界上繼續橫行霸道、我行我素。即使與另一大國的利益衝突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美國也無法置對方於死地,不可能為自己贏得絕對優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拜登不得不向普京伸出了會晤的橄欖枝。

「普拜會」雖然沒有在重大問題上取得突破,但雙方對結果都表示滿意。總的看,會晤取得的成果超出了人們的預期。雙方就戰略穩定發表了聯合聲明,其核心內容是減少武裝衝突和核戰爭的威脅。雙方還同意兩國大使盡快返回對方國家。在當前美俄關係降至最低點的背景下,「普拜會」能取得這些成果,已屬不易。世界兩大頭號對手的元首能走到一起,這本身就足以讓世界對會晤予以積極評價。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