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來風

首頁 > 最新文章 > 八閩來風

培養七大習慣 積極規劃未來──訪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鄭志明校長

發布日期:2021-10-11

文/童鈴


天宮109室、互動電子黑板、科研小積木、星河圖書館…….這些創意無限的設計出現在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內。

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新媒體總監吳耿南、總編輯助理黃珩到該校參訪。鄭志明校長向他們介紹學校圖書館採用了一望無際的銀河星空作為天幕的布置,比喻為知識的無涯,學生在舒適寬敞的圖書館室內可培養閱讀的興趣。鄭校長稱,現在館內除了傳統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的書本外,最受學生歡迎的是AR擴增實境書籍,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大大提高了。校內天宮109室內的Aerospace Centre為同學提供航空STEM及模擬飛行訓練課程,讓學生化身成為一位小飛機師!昔日傳統的黑板也已不復在,學校把黑板及投影機系統更換成一體式互動電子黑板,讓學生可以直接用手移動螢幕中顯示的物件,或在上面繪畫,進一步提升了學習的互動性。

 

不應該將「我的志願」淪為空話

鄭志明校長稱,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生修身應在學校開始。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本着忠孝廉節義信仁惠禮九美德行,作為學生的指路明燈。學校透過引用歷史人物典故、先賢言行引導學生明白九美德行對成長的重要。近年學校引入美國Steven Covey培養學生七個良好生活習慣,包括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及不斷更新,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鄭志明校長強調:「不應該將『我的志願』淪為空話,應助他了解如何達成『我的志願』。小朋友應向『以終為始』目標邁進。他們會有很多目標理想,例如長大後當醫生、太空人、科學家、設計師、廚師……,我們便要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方向,擁有堅毅的品格,教育他們堅持『要事第一』信念,幫助學生去排清優次。學校引入生涯規劃教育,在課程中加入職業導向的元素,幫助學生從他們步入校門的那刻起就為主動積極去鋪建未來之路。此外,作為廿一世紀的公民,學生自小要培養同理心、與別人溝通合作,教導學生要知彼解己,先聆聽別人的話語,再自己作分析,與人分享時要達至雙贏思維。學生擁有這些因素後,便能統合綜效,教導學生要因循自己興趣及潛能去自主學習。在互動過程中,要吸收反饋並進行不斷更新。我們推行社會責任和培養七大習慣和中華文化九美德聯繫起來,以愛奉獻給他人,豐富學生未來生活態度,去貢獻社會。」

 

着重啟發潛能,規劃學習

鄭志明校長表示,學校一直着重啟發潛能,借鏡芬蘭創意教育模式,透過獨特的教育方式令同學懂得按自己的步伐,規劃學習。學校要跟進學生的志願,例如疫情下學生對自身健康關心多了,學校去年便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學院合辦「小學中醫藥先導計劃──青松小中醫」。由中大博士親自教導,讓同學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從不同角度了解中醫藥基礎理論,例如學生們學習脷苔與身體健康狀況的關連,使之對此感到很有興趣,回家後也會幫助家人查看脷苔。教導小朋友製作四時湯水與花茶包、穴位按壓,關顧家人。另外,邀請擔當醫護人員的學兄學姐回校與學生們分享當醫護人員須具備什麼條件。此外,學校深信可持續生態在廿一世紀備受重視,於2020-2021學年得到優質教育基金的贊助,在每個課室裝設一部STEM雲端水耕機,以配合推動環保水耕種植的概念。之後學校更計劃養殖龍蝦、魚,並建造organic café,教導小朋友製作有機食材,引入分子料理至學校的廚房內,讓他們感受到生物、化學、物理,可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


為迎接廿一世紀的教學,學校在疫情前經常組織學生到內地學校交流。鄭志明校長稱,內地編程發展一日千里,為此,學校在第一至三年級已開始教導學生編程,四至五年級教導寫APPS程式,五至六年級教導Micro bit的學習發展。另外,VR教學室讓學生可以幫助小朋友用VR技術做切割的實驗,未來如何用最新的科技引導學生學習。


在疫情下,香港學校採用網上授課,學校將目標定在訓練學生自主學習上,學生紛紛化身成「KOL」,將所學的知識自行整理和組合。學生也要拍攝視頻給老師看,在視頻中校方會察覺到學生的生活環境需要什麼的照顧及幫助。在疫情下,學生的學習從未停卻下來,反之更加領悟出互動及創意性的意義。


學習不只局限一點,應不斷更新

鄭志明校長深信,讓學生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是對他們認識國家及國情很重要的一環。學校早已開始推行國民教育,從平日的歷史人物故事講起,鼓勵學生平日透過網上平台參加中國歷史、STEM、中華文化知識比賽。疫情下,學校獲得了「積極參與獎」,還奪得「華萃薪傳──第一屆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亞軍。他稱,學校着重啟發學生的潛能,若發掘出學生具某方面的潛能,會加以栽培,豐富他們的經驗。


校長強調:「贏輸不是重要,最重要是知識的增長,以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中國幅員廣闊,要帶我們小朋友認識不同的文化姐妹學校交流計劃,我們與北京、山東、內蒙古、廣州、蘇州、武漢、深圳的姐妹學校都有交流,從內蒙古大漠風情、北京古城金鑾碧瓦的面貌到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各個地區有着各自的文化、民風特色。身為中華子女在民族融合上要有包容的心,尊重不同的民族。我們也帶領學生到澳洲、美國、英國、新加坡交流,就同一學習主題作分享,看到世界的大不同,擴闊他們的視野。他們到美國學校考察後,看到那裡有國歌法、國旗法,他們明白到唱國歌是責無旁貸,這就是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具體體現。學生的學習不只局限一點,應不斷更新。疫情下,很多跨境學生家長反映進行網上學習時,遇到不同方面的困難。有的跨境家長為了讓孩子可以進行面授,輪流攜同多個子女到香港讀書,鄭校長希望教育局正視疫情下跨境學生家長面對的壓力,多角度思考提供境外學習支援予有需要的跨境學生和家長。


徐新英社長十分讚賞學校在社會責任方面所做的工作,並邀請該校參加鏡報舉辦的第一屆「閩港青少年社會責任青少年推廣大使」評選活動,並希望能和福建小學建立姐妹學校。鄭校長表示十分支持活動關於加強閩港兩地青少年對傳統文化和國情的認識,學校會以作文題材配合作社會責任,或鼓勵學生以「KOL」形式參加短視頻拍攝,以學科的形式延伸至校園每一處。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