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中國娛樂圈地震:流量、飯圈與資本(2021.10)

發布日期:2021-11-01

☉文/萃芝

2021年,鄭爽、吳亦凡、趙薇等曾紅極一時的娛樂明星相繼折戟,娛樂明星呼風喚雨的神話在中國開始土崩瓦解。明星從默默無聞到萬眾追捧再到因醜聞離場,這場中國娛樂圈的地震揭露出多年來明星的畸形生態。流量、飯圈與資本的耦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社會的偶然與必然,如何從根部重新梳理娛樂產業的價值觀,從流量本位與資本本位轉向藝術本位與社會本位,還需要社會整體風氣的扭轉與轉變。

2021年,內娛明星呼風喚雨的神話在中國開始土崩瓦解。7月31日,北京朝陽警方發布消息,吳亦凡因涉嫌強姦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8月16日,吳亦凡被批准逮捕。不久後,憑藉電視劇《山河令》爆火的演員張哲瀚因曾在日本參觀靖國神社等不當行為而遭到各界強烈批評;8月13日,張哲瀚發文道歉,隨後其個人微博及工作室微博被禁言。8月26日,趙薇微博及工作室微博突然被禁言,她主演的多部影視作品在主創清單中已查無此人。8月27日,稅務部門公布鄭爽案件查處有關情況,依法做出對鄭爽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2.99億元的處理處罰決定;隨後國家廣電總局發文,要求停止播出鄭爽參與制作的節目。

明星在資本的裹挾下,從默默無聞到萬眾追捧再到因醜聞離場,這場中國娛樂圈的地震早在多年前便埋下了禍根。

流量何來?

2021年的故事還要從上個世紀追溯。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中國文化娛樂產業迅速發展,隨着國內形勢的放鬆,港台與國外的娛樂風潮開始大批湧入。

1994年,湖南廣播電視台湖南經視頻道開發了一檔請明星做遊戲的節目《幸運3721》,其收視率暴漲後被迅速移至湖南衛視播出,變成了《快樂大本營》。隨後,湖南經視又模仿港姐、亞姐選拔,推出名為《絕對男人》的選秀節目;模仿《美國偶像》、試水短信投票環節,製作《明星學院》節目,均獲得巨大成功。一年後,這些成功經驗被移植到湖南衛視開發的電視節目《超級女聲》,在中國大陸掀起一陣收視狂潮,並一舉將內地娛樂圈帶入「造星時代」。

此後的2005年至2013年間,中國大陸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選手在選秀舞臺大放異彩後,並沒有完備的後續產業接盤。電視選秀雖然解決了出道時的人氣與知名度問題,但因為產業的不成熟,遲遲沒有形成足夠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韓國的造星產業已極度發達,從H.O.T到東方神起,從Super Junior到EXO,以工業化的方式製造了一批韓流巨星團體,並成功打入中國市場,壓制本土娛樂生產線。

然而,互聯網巨頭公司的崛起成為補足大陸流量明星製造工業短板的決定性力量。2014年,騰訊與天娛傳媒合作製作了《Hi歌》,隨後雙方模仿日韓模式找到16個素人,製作了一檔「養成類成團」節目《燃燒吧少年!》,選出「X玖少年團」。2015年,韓國造星市場因購買力有限而開始漸顯萎縮,一批韓國造星體系生產出的華人明星離開韓國,回歸中國市場,其中EXO團體中的吳亦凡、鹿晗在資本的扶持下,借助GQ雜誌、《人物》等媒體的報導,一夜之間走進大眾視野。

而此時正值中國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快速發展的階段,數據一定程度上成為檢驗一個藝人商業價值的標準。歸國的韓流明星作為新鮮事物,將原本「粉絲」圈層內的故事普及給普羅大眾,他們所攜帶的巨大關注度化為流量,開創了新的盈利模式,不僅為選秀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催化了內地流量明星的產生,也成全了鹿晗、吳亦凡們頂級流量的地位,自此開啟「流量明星」時代。

流量明星們在藝人經紀公司的精心包裝下一夜躥紅,用千奇百怪的「人設」給觀眾帶來完美的幻想,同時也將中國娛樂圈對流量的追捧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宣布了混亂的開始。

「粉絲經濟」衍生飯圈文化

「粉絲經濟」曾是內地文化產業市場中炙手可熱的名詞,堪稱21世紀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中國的「粉絲文化」和「粉絲經濟」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當時的「追星族」有較強的自發性,但是缺乏計劃性和組織性。

而自2018年的流量明星、網紅及「粉絲經濟」爆炸式增長開始,飯圈文化迅猛興起。「粉絲」群體叫「飯」,他們組成的圈子叫「飯圈」,他們有組織地為偶像買「周邊」即衍生產品、租廣告位做宣傳、投票,呈現出職業化的趨向,有計劃、有組織、專業化程度較高,甚至逐漸形成「粉絲」產業。對於各種選秀出身的年輕藝人來說,在大數據時代,流量的獲取已經不再依賴作品,只要有飯圈的狂熱「粉絲」在各種平臺為自己投票,甚至利用各種手段刷票,自己就能夠在娛樂圈佔有一席之地。

與「流量明星」的走俏亦步亦趨,飯圈文化已經變成社會文化裡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這股力量甚至可以左右明星的發展。近些年,粉絲控評製造了大量虛假熱搜、評分、榜單,這是源於藝人的流量數據高低,不僅可以成為流量明星在文藝作品中暢通無阻的通行證,更是成為粉絲團體對自己偶像支持的唯一方式。故而在粉絲群體逐漸公司化的運營下,海量人為製造的數據頻繁出現在網路平臺,導致正常情況下已經很難從網絡數據上看到真實的聲音。

同時,這種批量製造流量明星、再用各種環節讓「粉絲」埋單掏錢的做法,已然成為娛樂選秀節目的標配套路。贊助商投入資本,在節目上贏得曝光,並通過投票環節提升產品銷量,「粉絲」掏錢就能看到「戰果」。這看似是讓各方都滿意的「多贏」局面,但其伴生的結果就是,「粉絲」運營分工明確,越來越專業化,「飯圈」高度組織化,陣營分化越發明顯。

在飯圈,有自發組建的「應援組」、「打投組」、「控評組」、「反黑組」,訓練有素、秩序井然,幾乎每次出手都能掀起風浪。其核心奧秘,是「養成系」的商業邏輯和「粉絲」參與感。近年來,飯圈文化越來越強調流量明星與 「粉絲」個體成長的伴生性,在「流量至上」的導向下,「粉絲」購買力越強,偶像的「商業轉化率」就越高、越有商業價值,越能得到更多資源。

為了讓偶像始終當紅,「粉絲」便刷數據、保咖位,不僅要集資買偶像的專輯或電影票,還要給偶像送禮,在日本、韓國曾經流行的「應援式追星」方法在中國「飯圈」日益普及;同時,以貼吧、微博、微信群、Owhat等互聯網平臺為據點,「粉絲」集資應援行為愈演愈烈。應援過程中,青少年粉絲極易被資本邏輯洗腦,產生法律與社會問題。例如一旦有人與特定粉絲群體意見相左,這些人便會使用人肉搜索、人身攻擊、詆毀造謠乃至線下鬥毆等行為進行攻擊;央視就曾點名批評選秀節目《青春有你3》,「粉絲」為給偶像刷票,購買節目冠名方優酪乳,出現「只要瓶蓋不要奶」、「成箱成箱倒奶」的現象。

毫無疑問,製作選秀節目的平臺方與以冠名方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始終致力於讓「粉絲」上癮並進行更多線上現金交易。平臺、贊助商將巨大收益攬入囊中,並將內定人選送向「王座」。看似野蠻生長的飯圈文化,實際上已經和演員明星、演藝經紀公司、娛樂平臺形成了一種互利共贏的商業關係。在這種商業關係的背後,是資本向娛樂圈的大舉進攻。

被資本綁架的中國娛樂圈

從製造明星到消費「粉絲」,再到娛樂與資本的耦合,在金錢的滾滾輪盤下,沒有人可以全身而退。事實上,現在的中國娛樂圈已經高度資本化,明星往往不是簡單地參加演出,經常也是資本和企業運作人。

趙薇夫婦可被視作娛樂圈資本化的集大成者,2017年,這對夫婦因以空殼公司借51倍高杠杆收購上市公司萬家文化等違規操作,被判5年證券市場禁入,並處罰款。

與趙薇夫婦的純資本操作不同的是,大部份明星與資本產生關係的方式是「製造」與「對賭」。如何製造明星,在上文中已經闡述,而對賭協議,則是指在投資者與融資企業之間形成的股權投資協定中的一種特別條款。產生這些現象的一部份原因是隨着娛樂產業的發展,市場逐漸形成「明星中心制」,明星成為了「行走的IP」。在從前,影視公司可以通過簽約來綁定明星,但如今明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簽約已經很難綁定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影視公司開始通過收購明星持股公司來達到捆綁明星的目的。

其實,以資本為籌碼的對賭只是一場交易,投資方所給出的投資額,往往大於藝人或公司最終實現的承諾業績。以馮小剛的對賭協議為例,華誼為馮小剛的空殼公司東陽美拉支付10.5億投資額,在對賭期內,馮小剛兩次未完成對賭累計補償2.35億,最終直接入賬8.15億。即便藝人在對賭期內零收入,對藝人而言,這也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而對於投資方來說,他們將巨額資本押注於相關藝人的未來成長價值,通過資本綁定建立強連接,將明星聲量轉化為二級市場信賴值,一來提振股價,二來在一段時間內建立與該藝人穩定的合作關係。投資方固然會在資本上面臨一定風險,但相較於市值、曝光度,以及基於相關藝人打開的項目投資空間,投資方也能從其他地方獲得補償。

對賭協議作為資本手段的一種,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娛樂行業資本化的進程,為資本和明星的雙贏提供了可能,但也因此出現只顧業績不顧作品品質的後果。在價值體系方面,對賭等於是把明星價值資本化,很多藝人在接受對賭後會背上償債的無形壓力,甚至影響到自己的職業規劃。參與對賭的明星、導演無一例外都會對資本做出妥協,把自己赤裸裸地商品化和貨幣化,只對標流量與資本的需求,卻放棄了對自身價值的體現,今年娛樂圈所發生的一切便不言自明。

娛樂圈何歸?

針對流量、飯圈與資本所衍生出的種種亂象,2021年8月27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其中包括:

1.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禁新增或變相上線個人榜單及相關產品或功能。

2.優化調整排行規則。引導粉絲更多關注文化產品品質,降低追星熱度。

3.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對引發粉絲互撕、拉踩引戰的明星及其經紀公司(工作室)、粉絲團,對其賬號採取限流、禁言、關閉等措施。

4.規範粉絲群體賬號。未經授權的個人或組織一律不得註冊明星粉絲團賬號。

5.嚴禁呈現互撕信息。從嚴處置違法違規賬號,有效防止輿情升溫發酵。對發現不及時、管理不到位的網站平臺從重處罰。

6.清理違規群組版塊。持續解散以打投、應援、集資、控評、八卦、爆料等為主題的粉絲社區、群組,關閉易導致粉絲聚集、交流打榜經驗、討論明星緋聞、互相做任務刷數據的版塊、頻道等。

7.不得誘導粉絲消費。不得設置任務解鎖、定制福利、限時PK等刺激粉絲消費的行銷活動。

8.強化節目設置管理。不得設置「花錢買投票」功能,嚴禁引導、鼓勵線民採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

9.嚴控未成年人參與。嚴禁未成年人打賞,嚴禁未成年人應援消費,不得由未成年人擔任相關群主或管理者,限制未成年人投票打榜,明確明星粉絲團、後援會等線上活動不得影響未成年人正常學習、休息,不得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各種線上集會等。

10.規範應援集資行為。

在這十條之中,流量、飯圈與資本的敗退已成定局,但在盤根錯節中的中國娛樂圈卻遠遠沒有回頭的跡象。雖然國內已經不允許進行排行,但政策的手臂並沒有辦法延展到世界。9月10日,韓國娛樂明星LISA在中國的應援活動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她的粉絲已經募集了900餘萬元在韓國購買其新發售的專輯,雖然網信辦立刻封禁了相關賬號,但仍有部份粉絲自發行動,繼續接力購買。

流量、飯圈與資本的耦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社會的偶然與必然。在政策的強行彈壓下,娛樂產業勢必會根據規則與風向的轉變而進行轉變,但老的盈利模式已經消失,新的盈利模式還未建立。以政府的強力舉措目前只能從表面改變水流的方向,但其慣性仍在,資本逐利的天性無法消除。如何從根部重新梳理娛樂產業的價值觀,從流量本位與資本本位轉向藝術本位與社會本位,還需要社會整體風氣的扭轉與思想教育的轉變,是並非幾條規定、幾聲宣言就能解決的問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